悬臂式润滑三螺杆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99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悬臂式润滑三螺杆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臂式润滑三螺杆泵,包括衬套、安装在衬套内的主动螺杆、从动螺杆和安装在衬套一端的前盖,特征在于:衬套另一端通过紧固件依次连接可多角度旋转的吸入端盖、密封垫片并与衬套构成进口腔,前盖与衬套通过止口定位并由紧固件连接,在前盖与衬套之间依次安装滚动轴承、机械密封及骨架油封,主动螺杆中部与从动螺杆尾端用过凸凹平衡鼓楔合,泵进口和泵出口采用以临侧面布局或以对侧面布局结构,泵进口和泵出口均设有方便管道安装且可实现90°变向的法兰。优点是:结构简化且牢固、重量轻、安装空间小且维修方便、进出口布置方式灵活,低泄漏使用安全可靠,特别适宜配套石化、冶金、电力行业及各类机械设备中的功能油系统。
【专利说明】悬臂式润滑三螺杆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容积式螺杆泵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悬臂式润滑三螺杆栗O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石化、冶金、电力行业等各种功能油系统中,普遍采用的是传统型三螺杆泵。传统型三螺杆泵多为卧式底脚安装,采用钢制管法兰连接、低压平衡油回路结构和回油阀组件,由于零部件配合间隙小,造成介质回油不通畅甚至堵塞引起内部压力升高及局部发热等会危害泵正常运转的现象,无法满足输送高粘介质的需求。泵进口和出口布置方式固定且单一不可90°再变向及重新组合、结构相对复杂且零部件繁多、惯性大、零部件配合间隙小、拆装检修技术要求较高、密封泄漏现象普遍等导致泵结构冗繁、外形尺寸及重量大、进出口布置方式不灵活、安装占据空间大且维修困难、耗费原材料多、制造成本高且生产周期长、不适宜批量生产等,故难以适合用于上述各种功能油系统。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化、重量更轻、安装空间小、维修方便、进出口布置方式灵活且可多变组合、低泄漏及使用安全可靠的悬臂式润滑三螺杆泵。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悬臂式润滑三螺杆泵,包括衬套、安装在衬套内的主动螺杆、从动螺杆和安装在衬套一端的前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另一端通过紧固件依次连接可多角度旋转的吸入端盖、密封垫片并与衬套构成进口腔,所述前盖与衬套通过止口定位并由紧固件连接,在前盖与衬套之间依次安装滚动轴承、机械密封及骨架油封,所述主动螺杆中部与从动螺杆尾端用过凸凹平衡鼓楔合,所述泵进口和泵出口采用以临侧面布局或以对侧面布局结构,所述泵进口和泵出口均设有方便管道安装且可实现90 °变向的法兰。
[0006]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所述衬套内设有一端与进口腔贯通、另一端与前盖贯通的横向回油孔。
[0008]所述前盖上设有相贯通的环形回油凹槽和L形回油通道,所述L形回油通道上部通过回油阀螺塞和垫圈封堵。
[0009]所述主动螺杆中部设有凸缘形平衡鼓,所述从动螺杆尾端设有凹缘形平衡鼓,所述主动螺杆通过凸缘形平衡鼓与对称布置的从动螺杆尾端的凹缘形平衡鼓形成凸凹楔合装配。
[0010]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三螺杆泵的泵进口和泵出口以临侧面布局或以对侧面布局结构,泵进口和泵出口布置方式可组合出多种形式,且泵进口和泵出口采用可90°变向的法兰连接;多角度旋转的吸入端盖可满足用户根据需要选择进口与管路的连接方向,用户基本无需预先确定泵进出口布置方式,进而为用户使用提供了方便。本三螺杆泵结构简化、重量轻,体积及重量仅相当于传统卧式双底脚安装型三螺杆泵的50%左右。衬套与泵体体套合一,既简化零部件泵体同时又缩减外形尺寸、减轻重量、减小惯性、制造容易且生产周期短。由于泵进口与泵出口分别位于吸入端盖和衬套两个部件上,若衬套前端部份浸没入油箱可不连接吸入端盖而直接连接滤油器,产品拓展结构后更加简化。主动螺杆中部与从动螺杆尾端采用凸凹平衡鼓楔合结构既简化了传统型三螺杆泵需配置的平衡套及限位其的定位销、主动螺杆前部限位从动螺杆的挡圈,同时减少了 30%主动螺杆平衡盘外径直接降低了制造所需棒料的规格和原材料消耗、降低制造成本等。只需将从动螺杆尾端的凹缘型平衡鼓安装到主动螺杆的凸缘型平衡鼓上,平衡鼓的凸凹楔合结构既限位从动螺杆又能平衡轴向力,结构可靠且装配容易。前盖与填料箱集成为一体,内部相贯通的环形回油凹槽、L形回油通道和横穿衬套的回油孔组成的回路相比传统型三螺杆泵复杂的低压平衡油回路结构简单紧凑同时取消了回油阀组件,使得回油非常的通畅可以输送高粘介质,避免了传统型三螺杆泵由于零部件配合间隙小,造成介质回油不通畅甚至堵塞引起内部压力升高及局部发热等会危害泵正常运转的现象。在机械密封后部设置防止机械密封外泄漏及防尘的骨架油封。故悬臂式润滑三螺杆泵结构简化且牢固美观、重量更轻、安装空间小且维修更方便、进出口布置方式灵活且多变可组合多种、低压力脉动、低振动噪音、低泄漏及使用安全可靠,特别适宜配套石化、冶金、电力行业及各类机械设备中的功能油系统。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4]图中:1、衬套;2、主动螺杆;3、从动螺杆;4、吸入端盖;5、前盖;6、滚动轴承;7、机械密封;8、骨架油封;9、支撑垫圈;10、轴用弹性挡圈;11、回油阀螺塞;12、垫圈;13、密封垫片;14、螺钉;15、环形回油凹槽;16、L形回油通道;17、泵进口 ;18、泵出口 ;19、法兰;20、横向回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发明内容】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16]请参阅图1-图3,悬臂式润滑三螺杆泵,包括衬套1、安装在衬套内的主动螺杆2、从动螺杆3和安装在衬套一端的前盖5。所述衬套另一端通过紧固件螺钉14依次连接可多角度旋转的吸入端盖4、密封垫片13并与衬套构成进口腔,所述前盖与衬套通过止口定位并由紧固件螺钉14连接,在前盖与衬套之间依次安装滚动轴承6、机械密封7及骨架油封8,所述主动螺杆中部与从动螺杆尾端用过凸凹平衡鼓楔合,所述泵进口 17和泵出口 18采用以临侧面布局或以对侧面布局结构,所述泵进口和泵出口均设有方便管道安装且可实现90°变向的法兰19。
[0017]本实施例中,所述衬套内设有一端与进口腔贯通、另一端与前盖贯通的横向回油孔20。
[0018]所述前盖上设有相贯通的环形回油凹槽15和L形回油通道16,所述L形回油通道上部通过回油阀螺塞11和垫圈12封堵。
[0019]所述主动螺杆中部设有凸缘形平衡鼓,所述从动螺杆尾端设有凹缘形平衡鼓,所述主动螺杆通过凸缘形平衡鼓与对称布置的从动螺杆尾端的凹缘形平衡鼓形成凸凹楔合装配。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泵进口 17和泵出口 18的布局可设置多种,其中包括右进左出、左进右出、右进上出、左进上出、上进左出、上进右出、下进上出、下进左出及下进右出等形式。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泵出口腔内少量高压介质通过主动螺杆2和从动螺杆3楔合的凸凹平衡鼓间隙渗入前盖5润滑滚动轴承6和机械密封7后,依次通过内部相贯通的环形回油凹槽15、L形回油通道16和横穿衬套的横向回油孔20流回泵进口腔。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滚动轴承6靠泵送介质自动润滑,内圈靠主动螺杆2轴肩和轴用弹性挡圈10及支撑垫圈9实现双侧轴向固定,外圈靠衬套I后端面和前盖5设置的轴承座实现双侧轴向定位。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械密封7后部设置用于防止机械密封外泄漏及防尘的骨架油封8。
[00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0025]用于输送润滑性介质,主要为各类不含磨蚀性杂质且对泵送元件无腐蚀性的各类润滑油。当主动螺杆在动力驱动下旋转并带动与之啮合的从动螺杆旋转将螺杆螺旋段分割成若干个工作腔。随着螺杆转动,每个螺旋槽状的工作腔都不断地从泵进口腔向出口腔一侧转移,且使与进口腔相通的不闭合工作腔容积不断增大,产生吸液,使工作腔容积增加到最大值,变成闭合工作腔。沿轴线移动与泵出口腔相同,又形成不闭合工作腔,使其容积不断减小,进行压液,从而实现液体的连续升压输送。主动螺杆中部与从动螺杆尾端采用凸凹平衡鼓楔合平衡轴向力且滚动轴承靠泵送介质自动润滑。出口腔内的少量高压介质通过主动螺杆和从动螺杆楔合的凸凹平衡鼓间隙渗入前盖润滑滚动轴承和机械密封后,依次通过内部相贯通的环形回油凹槽、L形回油通道和横穿衬套的回油孔流回进口腔。
[0026]本实用新型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悬臂式润滑三螺杆泵,包括衬套、安装在衬套内的主动螺杆、从动螺杆和安装在衬套一端的前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另一端通过紧固件依次连接可多角度旋转的吸入端盖、密封垫片并与衬套构成进口腔,所述前盖与衬套通过止口定位并由紧固件连接,在前盖与衬套之间依次安装滚动轴承、机械密封及骨架油封,所述主动螺杆中部与从动螺杆尾端通过凸凹平衡鼓楔合,所述泵进口和泵出口采用以临侧面布局或以对侧面布局结构,所述泵进口和泵出口均设有方便管道安装且可实现90 °变向的法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臂式润滑三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内设有一端与进口腔贯通、另一端与前盖贯通的横向回油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臂式润滑三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上设有相贯通的环形回油凹槽和L形回油通道,所述L形回油通道上部通过回油阀螺塞和垫圈封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臂式润滑三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螺杆中部设有凸缘形平衡鼓,所述从动螺杆尾端设有凹缘形平衡鼓,所述主动螺杆通过凸缘形平衡鼓与对称布置的从动螺杆尾端的凹缘形平衡鼓形成凸凹楔合装配。
【文档编号】F04C15-00GK204299866SQ201420746147
【发明者】许弘顺 [申请人]天津泵业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