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器信号控制自调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28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蓄能器信号控制自调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能器信号控制自调压系统蓄能器信号控制自调压系统,包括设置在气囊式蓄能器气囊上的压力传感器、电磁阀和增压泵,同时与电磁阀与增压泵相连接的工控机,分别与电磁阀、工控机和增压泵相连接并对其进行供电的电源,设置在压力传感器与工控机之间的模数转换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能器信号控制自调压系统,能够自行根据需求调整蓄能器的气囊中气压大小,大大提高了产品使用的效果,实现了气囊式蓄能器自动调压,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
【专利说明】
蓄能器信号控制自调压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蓄能器智能调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蓄能器信号控制自调压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蓄能器是液压气动系统中的一种能量储蓄装置。它在适当的时机将系统中的能量转变为压缩能或位能储存起来,当系统需要时,又将压缩能或位能转变为液压或气压等能而释放出来,重新补供给系统。当系统瞬间压力增大时,它可以吸收这部分的能量,以保证整个系统压力正常。
[0003]现有的气囊式蓄能器都是在使用前先根据所需气压大小将气体装入气囊中,使其拥有一定的气压,接着将其设置在管道中进行使用,其在后期需要调整压力时比较麻烦,在使用的过程中其灵活性也较为缺乏。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蓄能器信号控制自调压系统,能够自行根据需求调整蓄能器的气囊中气压大小,大大提高了产品使用的效果,实现了气囊式蓄能器自动调压,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蓄能器信号控制自调压系统,包括设置在气囊式蓄能器气囊上的压力传感器、电磁阀和增压栗,同时与电磁阀与增压栗相连接的工控机,分别与电磁阀、工控机和增压栗相连接并对其进行供电的电源,设置在压力传感器与工控机之间的模数转换器;在工控机与增压栗之间还设置有信号控制电路,该信号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工控机相连接、其输入端与电源相连接、其输出端与增压栗相连接。
[0007]作为优选,所述压力传感器为HMlO高精度压力传感器。
[0008]进一步的,所述信号控制电路由三极管VTl,三极管VT2,三极管VT3,时基集成电路UI,正极与时基集成电路UI的管脚5相连接、负极与时基集成电路UI的管脚I相连接的电容Cl,一端同时与时基集成电路Ul的管脚2和管脚6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l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l,正极与三极管VTl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l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2,与电容C2并联设置的电阻R2,一端经二极管Dl后与时基集成电路Ul的管脚3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滑动端与三极管VTl的基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l,正极同时与时基集成电路Ul的管脚4和管脚8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l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3,N极与三极管VTl的发射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P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与二极管D2并联设置的电阻R4,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的继电器Kl,以及串接在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3组成;其中,二极管Dl的N极与时基集成电路Ul的管脚3相连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三极管VTl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时基集成电路Ul的信号为NE555,时基集成电路Ul的管脚2作为该信号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电容C3的正极与电容Cl的负极组成该信号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二极管03的~极经继电器Kl的常开触点K-1后与二极管D2的P极组成该信号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0009]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0](I)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需求实时的对气囊式蓄能器中气囊的压力进行调节,大大提高了产品使用的灵活性与智能性,降低了操作的难度,节省了人力的消耗,更好的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
[0011](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信号控制电路,能够根据工控机发出的控制信号自动控制增压栗的供电与断电,提高了增压栗启动的即时性,提高了系统工作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蓄能器信号控制自调压系统的制作方法附图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5]实施例
[0016]如图1所示,蓄能器信号控制自调压系统,包括设置在气囊式蓄能器气囊上的压力传感器、电磁阀和增压栗,同时与电磁阀与增压栗相连接的工控机,分别与电磁阀、工控机和增压栗相连接并对其进行供电的电源,设置在压力传感器与工控机之间的模数转换器;在工控机与增压栗之间还设置有信号控制电路,该信号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工控机相连接、其输入端与电源相连接、其输出端与增压栗相连接。
[0017]所述压力传感器为HMlO高精度压力传感器。
[0018]安装时,在气囊式蓄能器的气囊上设置一个电磁阀,并使得该电磁的一端与外界空气相连接,在电磁阀打开时气囊向外界空气放气以降低气囊的内部压力;将增压栗连接在气囊上,在气囊中的气压不足时工控机将启动增压栗对气囊进行增压;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气囊的内壁,以实时对气囊内气压进行检测。
[0019]如图2所示,所述信号控制电路由三极管VTl,三极管VT2,三极管VT3,时基集成电路Ul,二极管Dl,二极管D2,二极管D3,滑动变阻器RPl,继电器Kl,电阻Rl,电阻R2,电阻R3,以及电阻R4组成。
[0020]连接时,电容Cl的正极与时基集成电路Ul的管脚5相连接、负极与时基集成电路Ul的管脚I相连接,电阻Rl的一端同时与时基集成电路Ul的管脚2和管脚6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l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2的正极与三极管VTl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l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2与电容C2并联设置,滑动变阻器RPl的一端经二极管Dl后与时基集成电路Ul的管脚3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滑动端与三极管VTl的基极相连接,电容C3的正极同时与时基集成电路Ul的管脚4和管脚8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l的集电极相连接,二极管02的~极与三极管VTl的发射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03的卩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电阻R4与二极管D2并联设置,继电器Kl的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电阻R3串接在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
[0021]其中,二极管Dl的N极与时基集成电路Ul的管脚3相连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三极管VTl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时基集成电路Ul的信号为NE555,时基集成电路Ul的管脚2作为该信号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电容C3的正极与电容Cl的负极组成该信号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二极管03的~极经继电器Kl的常开触点K-1后与二极管D2的P极组成该信号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0022]工作时,电源对电磁阀、工控机以及增压栗进行供电,工控机通过设置在气囊式蓄能器气囊内壁的压力传感器完成对气囊气压的检测,在气囊中气体压力值高于预设值时,工控机驱动电磁阀开启对气囊进行放气,从而降低气囊内的压力,在气囊中的气体压力值低于预设值时工控机启动增压栗,对气囊进行增压。
[0023]通过上述方法,便能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主权项】
1.蓄能器信号控制自调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气囊式蓄能器气囊上的压力传感器、电磁阀和增压栗,同时与电磁阀与增压栗相连接的工控机,分别与电磁阀、工控机和增压栗相连接并对其进行供电的电源,设置在压力传感器与工控机之间的模数转换器;在工控机与增压栗之间还设置有信号控制电路,该信号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工控机相连接、其输入端与电源相连接、其输出端与增压栗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器信号控制自调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为HMlO高精度压力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能器信号控制自调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控制电路由三极管VTl,三极管VT2,三极管VT3,时基集成电路Ul,正极与时基集成电路Ul的管脚5相连接、负极与时基集成电路UI的管脚I相连接的电容Cl,一端同时与时基集成电路UI的管脚2和管脚6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l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l,正极与三极管VTl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l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2,与电容C2并联设置的电阻R2,一端经二极管Dl后与时基集成电路Ul的管脚3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滑动端与三极管VTl的基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l,正极同时与时基集成电路Ul的管脚4和管脚8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l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3,N极与三极管VTl的发射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P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与二极管D2并联设置的电阻R4,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的继电器Kl,以及串接在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3组成;其中,二极管Dl的N极与时基集成电路Ul的管脚3相连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三极管VTl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时基集成电路Ul的信号为NE555,时基集成电路Ul的管脚2作为该信号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电容C3的正极与电容Cl的负极组成该信号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二极管03的~极经继电器Kl的常开触点K-1后与二极管D2的P极组成该信号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文档编号】F15B1/08GK205714997SQ201620260444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1日
【发明人】陈莉
【申请人】成都捷冠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