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操作移动式作业机械的双作用的斗杆缸的控制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09580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操作移动式作业机械的双作用的斗杆缸的控制阀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操作移动式作业机械、特别是挖掘机的双作用的斗杆缸的控制阀装置,具有控制阀和再生装置,所述控制阀控制构成所述斗杆缸的入流侧的第一压力介质管路与泵以及构成所述斗杆缸的回流侧的第二压力介质管路与容器的连接,借助于所述再生装置能够使所述斗杆缸的回流侧与所述斗杆缸的入流侧连接。
背景技术
这种控制阀装置被用来控制移动式作业机械中的耗能器、例如挖掘机的斗杆缸。 为了防止斗杆缸入流侧上的气蚀并且为了实现斗杆缸在给定的泵输送流的情况下的高运动速度,这种控制阀装置设有再生装置。所述再生装置在再生运行中使耗能器的回流侧与入流侧连接,由此在耗能器的入流侧处除了由泵输送的输送流之外还提供从耗能器的回流侧流出的压力介质流。由DE 19844669A1公开了所述类型的控制阀装置。再生装置由再生管路构成,所述再生管路分别使从控制阀通往容器的容器管路与耗能器的相应的入流侧连接。在这种作为旁通管路设置在控制阀上的再生管路中设有组合式压力限制-和再抽吸阀,其中,从耗能器的回流侧至入流侧的再生通过所述组合式压力限制-和再抽吸阀中的相应的止回阀进行,所述止回阀向着所述耗能器的入流侧打开。在再生运行中,从控制阀通往容器的容器管路(其构成斗杆缸的回流侧)借助于一个在容器管路中设置在再生管路接头下游的阀装置截止。在此,在再生运行中,从耗能器的回流侧流出的压力介质借助于控制阀流到借助于所述阀装置截止的容器管路中并且通过与耗能器的入流侧连接的再生管路流到耗能器的入流侧。但是由于所述压力介质流在再生运行中经由控制阀引导,因此得到长的流动路径,这导致高的管路损失并且从而导致再生装置的低效率。所述损失在移动式作业机械、例如挖掘机中还会升高,因为耗能器的控制阀距离耗能器远地设置并且组合成一个换向阀单
J Li ο如果在斗杆缸上期望无泄漏的截止,则在控制所述斗杆缸的控制阀上安装负载保持阀。出于安全原因,在所述斗杆缸上还设有所谓的管道破裂自动安全阀,其用于在控制阀与斗杆缸之间的压力介质管路的管路故障的情况下控制作业机械。为了降低由在再生运行中长的流动路径导致的管路损失,由DE 102005059238A1 和DE 102005059239A1公开了用于移动式作业机械的斗杆缸的控制阀装置,其中,再生装置设置在一个直接安装在斗杆缸上的缸安装阀上。所述再生装置在此由设置在一个连接管路中的旁通阀构成,所述连接管路将从控制阀通往斗杆缸的压力介质管路彼此连接。为了对于再生运行截止所述斗杆缸的经由控制阀与容器连接的回流侧,在DE 102005059238A1 的情况下在构成所述回流侧的压力介质管路中设置附加的截止阀。在DE 102005059239A1 的情况下在控制阀上构造附加的再生接通位置,以便能够截止所述斗杆缸的回流侧与容器的连接。但是DE 102005059238A1的附加的截止阀或DE 102005059239A1的再生接通位置导致附加的结构耗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本文开头所述类型的控制阀装置,其中,再生装置具有简单的结构耗费并且不需要附加的截止阀或控制阀的附加接通位置。根据本发明,所述任务通过以下方式解决,S卩,再生装置具有再生阀,所述再生阀布置在从所述斗杆缸的回流侧通往所述控制阀的第二压力介质管路中,其中,所述再生阀具有再生位置,在所述再生位置中,再生阀使第二压力介质管路至少部分地截止并且使所述斗杆缸的回流侧与所述斗杆缸的入流侧连接。因此本发明的再生阀直接布置在从斗杆缸通往控制阀的压力介质管路中。在再生阀的再生位置中,再生阀至少部分地截止构成所述回流侧的第二压力介质管路,从而使得由再生阀拦截从斗杆缸的回流侧流出的压力介质流。同时,所述再生阀在再生位置中将斗杆缸的回流侧与入流侧连接,从而使得在入流侧处的相应压力水平的情况下从斗杆缸的回流侧流出的压力介质可流到斗杆缸的入流侧。本发明的再生阀允许控制阀装置的简单且制造成本有利的结构,因为除了按照本发明的布置在第二压力介质管路中的用于再生运行的再生阀之外不需要另外的截止阀或控制阀上的改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所述再生阀在所述再生位置中具有第一通流路径和第二通流路径,通过所述第一通流路径使所述斗杆缸的回流侧与所述控制阀连接, 通过所述第二通流路径使所述斗杆缸的回流侧与从控制阀通往所述斗杆缸的入流侧的第一压力介质管路连接。再生阀的再生位置中的第一通流路径允许至少部分地截止第二压力介质管路并且从而拦截在斗杆缸的回流侧向着控制阀流出的压力介质。通过再生阀的再生位置中的第二通流路径允许将在回流侧拦截的压力介质供应给斗杆缸的入流侧并且从而允许再生体积流从构成所述回流侧的第二压力介质管路向着构成入流侧的第一压力介质管路流动。因此,利用所述再生阀的所述两个通流路径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允许在无附加的截止阀或无附加的控制阀的控制位置的情况下实现具有低结构耗费的再生运行。特别的优点是,一节流装置在所述第一通流路径中起作用。利用第一通流路径中的节流装置(其例如可由再生阀的相应的控制棱边构成)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允许拦截在第二压力介质管路中从斗杆缸的回流侧向控制阀并且从而向容器流出的压力介质。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通流路径的控制棱边的简单构型和再生阀特征曲线的相应确定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改变和影响再生压力介质流的高度和再生压力介质流的变化曲线,所述再生压力介质流在再生阀的再生位置中从斗杆缸的回流侧向着入流侧流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再生阀构造为在中间位置中节流的纵向滑阀,其能够在所述再生位置与一截止位置之间被操作,在所述截止位置中,所述第一通流路径和所述第二通流路径被截止。利用在中间位置中节流的纵向滑阀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形成再生阀,其在再生位置中在第一节流路径处对第二压力介质管路进行节流并且在第二通流路径处允许斗杆缸的回流侧与入流侧连接。再生阀在此在斗杆缸的回流侧中平行于控制阀并且布置在该控制阀前面,也就是说在回流侧中布置在控制阀上游。再生阀的所述布置和构造此外允许在负荷传感式系统的情况下在低运动速度时在精密控制范围中改善斗杆缸的可控性,因为在再生阀的再生位置中通过第一通流路径在第二压力介质管路中形成压力降,所述压力降导致控制阀的相应控制棱边处的压力落差的减小。符合目的要求的是,所述再生阀连接在一再生管路上,所述再生管路与从所述控制阀通往所述斗杆缸入流侧的第一压力介质管路连接,其中,所述斗杆缸的回流侧与再生管路的连接能够通过所述再生阀的所述第二通流路径控制。通过将再生阀连接在通往第一压力介质管路的再生管路上能够以简单的方式由所述第二通流路径控制斗杆缸的回流侧与入流侧的连接。优选所述再生阀能够由一弹簧朝截止位置的方向操作并且能够由所述控制阀的控制信号朝再生位置的方向操作,借助于所述控制信号能够将控制阀朝使所述斗杆缸的第一压力介质管路与所述泵连接并且使所述斗杆缸的第二压力介质管路与所述容器连接的控制位置的方向操作。利用控制阀的控制信号将控制阀操作到控制位置中,在该控制位置中,第一压力介质管路与泵连接并且从而形成入流侧,第二压力介质管路与容器连接并且从而形成回流侧,利用所述控制阀的控制信号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将再生阀朝再生位置的方向操作,以便允许将耗能器的回流侧与入流侧连接来进行再生运行。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进一步方案,在所述再生管路中设有朝所述第一压力介质管路的方向打开的截止阀,特别是弹簧加载的止回阀。利用再生位置中的这种截止阀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允许只有当入流侧的压力水平比斗杆缸的回流侧的压力水平低时,再生压力介质流才能从斗杆缸的回流侧流到入流侧。如果按照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方案给所述再生管路配置一压力限制阀、特别是弹簧加载的止回阀,则可以实现特别的优点。利用这种压力限制阀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在再生管路中在再生运行中从斗杆缸的回流侧流到入流侧的再生压力介质流的最大压力保护和最大压力限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压力限制阀布置在一连接管路中,所述连接管路将所述再生管路与所述第二压力介质管路的从所述再生阀通往所述控制阀的区段连接。所述第二压力介质管路的从所述再生阀通往所述控制阀的区段在再生运行中通过相应地操作控制阀而与容器连接,从而使得可将压力限制阀在输出侧以简单的方式与该容器连接。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进一步方案,在所述第二压力介质管路的从所述再生阀通往所述斗杆缸的回流侧的区段中设置负载保持阀。利用这种负载保持阀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所述斗杆缸的回流侧的无泄漏的截止。利用这种负载保持阀能够在作业机械斗杆伸长时或者在作业机械进行吊车作业时以简单的方式有效地避免斗杆下降,其中,由于负载导致的压力支撑在斗杆缸的回流侧上。所述负载保持阀优选构造为可解锁的中心阀,其能够由所述控制阀的控制信号控制打开到通流位置中。这种负载保持阀可以由控制阀的控制信号以简单的方式控制打开到开启位置中,以便在再生运行中释放第二压力介质管路并且打开斗杆缸的回流侧。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符合目的要求的进一步方案,给所述第二压力介质管路配置压力限制装置。利用这种压力限制装置能以简单的方式实现斗杆缸的回流侧的保护。优选所述压力限制装置构造为组合式压力限制-和再抽吸阀。利用这种压力限制-和再抽吸阀可在构成所述回流侧的第二压力介质管路中实现最大压力限制并且在第二压力介质管路中有效地避免气蚀,如果该第二压力介质管路在相应操作控制阀的情况下与泵连接并形成斗杆缸的入流侧的话。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再生阀构造为缸安装阀,所述缸安装阀直接安装在所述斗杆缸的回流侧上。通过将再生阀构造为缸安装阀可以在再生运行中在斗杆缸的回流侧与入流侧之间实现短的流动路径。如果此外将所述负载保持阀设置在所述缸安装阀中,则可除了无泄漏地截止斗杆缸的回流侧之外还以简单的方式在斗杆缸的回流侧上实现管道破裂保护,从而可在斗杆缸的回流侧上取消附加的、出于安全原因必要的管道破裂自动安全阀。


借助于附图中示意性示出的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另外的有待你和细节,在此示出图I是具有本发明的控制阀装置的移动式作业机械,图2是本发明的控制阀装置的接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I中示意性示出具有本发明的控制阀装置的移动式作业机械1,例如挖掘机。在具有作业机械I的行驶驱动器3的下车2上设置一个优选可转动的上车4,该上车承载有作业装备5。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作业装备5包括可摆动地布置在上车4上的悬臂6,所述悬臂可借助于液压式悬臂缸7工作。一个斗杆8可摆动地布置在所述悬臂6上, 设置一个液压式斗杆缸9来操作所述斗杆。所述斗杆缸9利用缸壳体9a铰接在所述悬臂6 上并且利用可移出或移入的活塞杆9b与所述斗杆8连接以操作该斗杆。在所述斗杆8上设有工作工具10、例如铲斗,在所述斗杆8上设有液压式工具缸11以操作所述工作工具。为了对所述悬臂缸7、所述斗杆缸9和所述工具缸11进行供给,在所述上车中设有液压泵12,所述液压泵与未详细示出的驱动机形成驱动连接。为了控制所述悬臂缸7、所述斗杆缸9和所述工具缸11,设有相应的构造为换向阀的控制阀,它们组合成换向阀单元并且布置在所述上车4中。相应控制阀与配属的悬臂缸7、斗杆缸9或工具缸11的连接借助于相应的压力介质管路进行,所述压力介质管路通常由软管管路构成。在图I中还示出用于所述可转动的上车4的回转机构马达13。在图2中示出按照本发明的用于控制所述斗杆缸9的运动的控制阀装置15的接线图。该控制阀装置15包括构造为换向阀的控制阀20,所述控制阀连接在所述泵12的输送管路21上并且连接在通往容器22的容器管路23上。所述控制阀20还连接在第一压力介质管路25a上并且连接在第二压力介质管路 25b上,所述第一压力介质管路与所述斗杆缸9的活塞侧的压力室26a连接,所述第二压力介质管路与斗杆缸9的活塞杆侧的压力室26b连接。在所述控制阀20的所示的中立位置20a中,压力介质管路25a、25b以及输送管路 21和容器管路23被截止。在接通位置20b中,输送管路4与第一压力介质管路25a连接并且第二压力介质管路25b与容器管路23连接。由此在接通位置20b中,斗杆缸9的活塞侧的压力室26a构成斗杆缸9的入流侧并且活塞杆侧的压力室26b构成斗杆缸9的回流侧。在控制阀20的另一接通位置20c中,输送管路21与第二压力介质管路25b连接并且第一压力介质管路25a与容器管路23连接。由此在接通位置20c中,斗杆缸9的活塞杆侧的压力室26b构成入流侧并且活塞侧的压力室26a构成斗杆缸9的回流侧。按照本发明,在所述控制阀20的接通位置20b中构成斗杆缸9的回流侧并且与控制阀20连接的第二压力介质管路25中设有再生装置R,所述再生装置由构造为三接头-二位阀的再生阀30构成。本发明的再生阀30优选构造为在中间位置中节流的纵向滑阀,其具有再生位置 30a和截止位置30b。所述再生阀30在再生位置30a中具有第一通流路径31,通过所述第一通流路径使斗杆缸9的回流侧与控制阀20连接并且从而将压力介质管路25b打开。此外,所述再生阀 30在再生位置30a中具有第二通流路径32,通过所述第二流通路径使所述回流侧并且从而使所述斗杆缸9的第二压力介质管路25b连接在通往所述斗杆缸9的入流侧的第一压力介质管路25a上。所述再生阀30为此利用第一接头33a连接在所述压力介质管路25b的通往所述斗杆缸9的活塞杆侧的压力室26b的区段上并且利用第二接头33b与压力介质管路25b的通往控制阀20的区段形成连接。再生阀30的第三接头连接在再生管路35上,所述再生管路连接在从控制阀20通往斗杆缸9的活塞侧的压力室26a的第一压力介质管路25a上。在再生阀30的截止位置中,压力介质管路25b并且从而所述斗杆缸9的回流侧与控制阀20的连接被截止并且所述斗杆缸9的回流侧与所述再生管路35的连接被截止。因此在所述截止位置30b中,两个通流路径31、32都被截止。在所述再生阀30的所述再生位置30a的第一通流路径31中设有节流装置36并且所述节流装置在该第一通流路径中起作用,所述节流装置例如由再生阀30的控制滑移件的相应控制棱边构成。所述第二通流路径32在此在从所述斗杆缸9至控制阀20的流动方向上在节流装置36上游从第一通流路径31中分支出。所述控制阀20构造为在中间位置中节流的控制阀并且借助于弹簧40a、40b加载到中立位置20a中。控制阀20被在控制管路41中出现的控制信号X、例如液压式控制压力朝接通位置20b的方向加载。所述控制阀20可被另外的控制信号Y、例如另外的控制压力朝接通位置20c的方向加载,所述另外的控制压力在控制管路41b中被引导。再生阀30借助于弹簧37朝截止位置30b的方向加载。朝控制位置20b的方向加载控制阀20的控制信号X用于朝再生位置30a的方向操作再生阀30。为此,将从控制管路 41a分支出的控制分支管路42引导至再生阀30的相应控制面上。在从再生阀30通往压力介质管路25a的再生管路55中设有一个朝压力介质管路 25a的方向打开的截止阀45。所述截止阀45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构造为弹簧加载的止回阀。为了对在再生管路35中流动的再生体积流进行最大压力保护一所述再生体积流在所述再生阀30的再生位置30a中从所述斗杆缸9的由第二压力介质管路25b构成的排流侧流至所述斗杆缸9的由第一介质管路25a构成的入流侧,根据所示实施例,可以给再生管路35配置压力限制阀46。所述压力限制阀46在此布置在连接管路47中,所述连接管路在所述截止阀45与所述再生阀30之间连接在所述再生管路35上并且通往所述压力介质管路25b的通往控制阀20的区段中。根据所示实施例,压力限制阀46构造为朝压力介质管路25b的方向打开的、弹簧加载的止回阀。为了使所述斗杆缸9无泄漏地截止,在压力介质管路25b的从所述再生阀30通往所述斗杆缸9的活塞杆侧的压力室26b的区段中设置负载保持阀50。所述负载保持阀50 构造为朝所述斗杆缸9的活塞杆侧的压力室26b的方向打开的、弹簧加载的中心阀,其可以被控制阀20的控制信号X解锁到或控制(打开)到一个打开位置中。为了控制所述负载保持阀50,使一个从分支管路42分支出的预控制管路51通往所述负载保持阀50。为了对所述在所述斗杆缸9的活塞杆侧的压力室26b中出现的压力进行压力保护,给压力介质管路25b配置一个压力限制装置55。所述压力限制装置55设置在一个连接管路56中,所述连接管路在所述负载保持阀50与所述斗杆缸9的活塞杆侧的压力室26b之间连接在第二压力介质管路25b上并且通往压力介质管路25b的从再生阀30通往控制阀20的区段中。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压力限制装置55由组合式压力限制-和再抽吸阀构成。所述再生阀30与所述负载保持阀50、所述压力限制装置55、所述截止阀45和必要时存在的压力限制阀46 —起整合到一个阀结构单元中,所述阀结构单元可作为缸安装阀60直接在所述活塞杆侧的压力室26b的接头处布置在所述斗杆缸9上。在再生阀30的再生位置30a中,节流装置36在第一通流路径31中使第二压力介质管路25b至少部分地截止并且在所述斗杆缸9的回流侧中拦截从所述斗杆缸9的活塞杆侧的压力室26b中流出的压力介质流,所述压力介质流可通过第二通流路径32从所述回流侧并且从而从第二压力介质管路25b向着第一压力介质管路25a并且从而向着所述斗杆缸 9的由所述斗杆缸9的活塞侧的压力室26a构成的入流侧流动。在再生运行中,控制阀20通过在控制管路41中出现的控制信号X朝接通位置20b 的方向加载,在该接通位置中,第一压力介质管路25a与所述泵12的输送管路21连接并且从而构成所述斗杆缸9的入流侧,所述第二压力介质管路25b与容器管路23形成连接并且从而形成所述斗杆缸9的回流侧。此外,通过将控制阀20朝控制位置20b的方向加载的控制信号X,经由分支管路 42将再生阀30朝再生位置30a的方向加载。此外,经由预控制管路51将负载保持阀50加载到一个通流位置中,从而使得从所述活塞杆侧的压力室26b并且从而从所述斗杆缸9的回流侧流出的压力介质可经由控制(打开)的负载保持阀50向着再生阀30的接头33a流动。被朝再生位置30a的方向操作的再生阀30经由节流装置36拦截从所述斗杆缸9 的由第二压力介质管路25b构成的回流侧流出的压力介质流,从而使得再生体积流经由第二通流路径32、再生管路35和控制打开的截止阀45从所述斗杆缸9的回流侧向着构成所述斗杆缸9的入流侧的第一压力介质管路25a流动。在再生管路35中从回流侧向入流侧流动的再生体积流的最大压力由压力限制阀 46确保。再生体积流的高度可经由再生阀30的控制棱边、特别是第一通流路径31中的节流装置36改变和确定。本发明的具有再生阀30作为所述斗杆缸9上的缸安装阀60的再生装置R具有一系列优点。通过将再生阀30直接安装在所述斗杆缸9上能够在再生运行中使再生体积流的通流损失和软管管路损失最小化,因为从排流侧流出的压力介质在再生运行中可直接在所述斗杆缸9上引导至入流侧。在所述再生阀30的再生位置30a中,从所述斗杆缸9的回流侧经由压力介质管路 25b流出的压力介质流在第一通流路径31的节流装置36处被拦截并且经由第二压力介质路径32和截止阀45被提供给所述斗杆缸9的入流侧。通过确定再生阀30的控制棱边的特征曲线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影响从所述斗杆缸9回流侧至入流侧的再生体积流的高度和再生流程。通过将用于无泄漏地截止所述斗杆缸9的负载保持阀50集成到缸安装阀60中可直接地并且以成本有利的方式在所述斗杆缸9上进行所述斗杆缸9的无泄漏的截止。此外,通过所述直接设置在所述斗杆缸9上的负载保持阀50可取消迄今为止对于所述斗杆缸 9必要的管道破裂自动安全阀。在具有可在输送体积方面调节的需要流量调节泵的负荷传感式系统中能够在控制阀20的控制位置20b中实现所述斗杆缸9的运动的改善的精密控制。在构成所述斗杆缸9的回流侧的第二压力介质管路25b中在控制阀20前面连接具有节流装置36的再生阀 30。通过具有相应控制棱边或节流装置的控制阀2和再生阀30的控制滑移件的并联布置, 在所述斗杆缸9的回流侧中构成一个分压器线路,其由于所述再生阀30的节流装置36处的压力降而导致控制阀20的通流路径处的压力落差的下降。因为在负荷传感式系统中,耗能器侧的确定压力落差的负载压力在用于控制泵输送量的控制阀20处被截取,因此在压力介质管路25b中的控制阀20处出现的负载压力的下降由于再生阀30的节流装置36而导致所述斗杆缸9的改善的精密控制。根据再生阀30的控制滑移件的相应设计,在此可实现控制阀20处的压力落差的降低。在图2中示出的泵12从容器22中吸取压力介质并且将压力介质输送到输送管路 21中,该泵可构造有恒定的或不可变的输送体积。本发明的再生装置R可在具有负荷传感式控制或其他控制类型的驱动系统中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操作移动式作业机械、特别是挖掘机的双作用的斗杆缸的控制阀装置,具有控制阀和再生装置,所述控制阀控制构成所述斗杆缸的入流侧的第一压力介质管路与泵的连接以及构成所述斗杆缸的回流侧的第二压力介质管路与容器的连接,借助于所述再生装置能够使所述斗杆缸的回流侧与所述斗杆缸的入流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装置 (R)具有再生阀(30),所述再生阀布置在从所述斗杆缸(9)的回流侧通往所述控制阀(20) 的第二压力介质管路(25b)中,其中,所述再生阀(30)具有再生位置(30a),在所述再生位置中,所述再生阀(30)使第二压力介质管路(25b)至少部分地截止并且使所述斗杆缸(9) 的回流侧与所述斗杆缸(9)的入流侧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阀(30)在所述再生位置 (30a)中具有第一通流路径(31)和第二通流路径(32),通过所述第一通流路径使所述斗杆缸(9)的回流侧与所述控制阀(20)连接,通过所述第二通流路径使所述斗杆缸(9)的回流侧与从控制阀(20)通往所述斗杆缸(9)的入流侧的第一压力介质管路(25a)连接。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一节流装置(36)在所述第一通流路径(31)中起作用。
4.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阀(30)构造为在中间位置中节流的纵向滑阀,其能够在所述再生位置(30a)与一截止位置(30b)之间被操作,在所述截止位置中,所述第一通流路径(31)和所述第二通流路径(32)被截止。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阀(30)连接在一再生管路(35)上,所述再生管路与从所述控制阀(20)通往所述斗杆缸(9)的入流侧的第一压力介质管路(25a)连接,其中,所述斗杆缸(9)的回流侧与再生管路(35)的连接能够由所述再生阀(30)的所述第二通流路径(32)控制。
6.如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阀(35)能够由一弹簧(37)朝截止位置(30b)的方向操作并且能够由所述控制阀(20)的控制信号(X) 朝再生位置(30a)的方向操作,借助于所述控制信号能够将控制阀(20)朝使所述斗杆缸 (9)的第一压力介质管路(25a)与所述泵(12)连接并且使所述斗杆缸(9)的第二压力介质管路(25b)与所述容器(22)连接的控制位置(20b)的方向操作。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再生管路(35)中设有朝所述第一压力介质管路(25a)的方向打开的截止阀(45),特别是弹簧加载的止回阀。
8.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给所述再生管路(35) 配置一压力限制阀(46),特别是弹簧加载的止回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限制阀(46)布置在一连接管路(47)中,所述连接管路将所述再生管路(35)与所述第二压力介质管路(25b)的从所述再生阀(30)通往所述控制阀(20)的区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I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压力介质管路(25b)的从所述再生阀(30)通往所述斗杆缸(9)的回流侧的区段中设置负载保持阀 (50)。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保持阀(50)构造为可解锁的中心阀,其能够由所述控制阀(20)的控制信号(X)控制打开到通流位置中。
12.如权利要求I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给所述第二压力介质管路(25b)配置压力限制装置(55)。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限制装置(55)构造为组合式压力限制-和再抽吸阀。
14.如权利要求I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阀(30)构造为缸安装阀(60),所述缸安装阀直接安装在所述斗杆缸(9)的回流侧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此外将所述负载保持阀(50)设置在所述缸安装阀(60)中。
全文摘要
用于操作移动式作业机械、特别是挖掘机的双作用的斗杆缸(9)的控制阀装置(15),具有控制阀(20)和再生装置(R),控制阀控制构成斗杆缸(9)入流侧的第一压力介质管路(25a)与泵(12)以及构成斗杆缸(9)回流侧的第二压力介质管路(25b)与容器(22)的连接,借助再生装置可使斗杆缸(9)的回流侧与斗杆缸的入流侧连接。再生装置(R)具有再生阀(30),再生阀布置在从斗杆缸(9)回流侧通往控制阀(20)的第二压力介质管路(25b)中,再生阀(30)具有再生位置(30a),在再生位置中再生阀(30)使第二压力介质管路(25b)至少部分地截止并且使斗杆缸(9)的回流侧与斗杆缸(9)的入流侧连接。
文档编号F15B13/00GK102588362SQ20121002214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7日
发明者M·德尔格 申请人:林德材料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