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控制阀、回转控制系统以及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10627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回转控制阀、回转控制系统以及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转控制阀、设置该回转控制阀的回转控制系统以及设置该回转控制系统的起重机。
背景技术
起重机上车主要由吊臂伸缩机构、转台回转机构、卷扬起升机构三大运动机构组成。如图1所示,转台回转机构13主要作用是带动吊臂14、转台15以转台15的中心线为基准做旋转运动,从而将所吊的重物安放在所需的方向上。转台回转机构13主要由回转马达3和减速机组成,通过控制回转马达3的转速和转向实现控制转台15回转速度和回转方向。回转马达3的控制是由回转控制系统来实现的,同时为保证回转系统的安全性、平稳性和可靠性,回转控制系统需具备控制起重机实现回转制动、回转缓冲及自由滑转等几项功能。现有技术中回转控制系统为闭式系统,闭式系统是指油泵输出的液压油直接通过管路进入执行元件,执行元件的吸油与泵出油口相连通,执行元件的回油与液压泵的吸油相连通,从而形成泵-执行机构之间的闭式回路。闭式系统中的油泵通常使用双向变量泵,可以通过调整双向变量泵的排量来控制执行元件的速度。如图2所示,现有的回转控制系统包括补油泵1、双向变量泵2、回转马达3、控制电磁阀4,其中双向变量泵2为执行元件即回转马达3提供所需的压力油,控制电磁阀4用来控制双向变量泵2的排量变化用以实现回转马达3转速的控制。补油泵I主要作用是及时补充闭式回路中由于各元件泄漏导致的流量损失。目前,大吨位闭式回转控制系统一般使用如图3和图4所示原理,即在上述闭式系统的基础上,在双向变量泵2进出口油口主油路上A1、B1位置上直接连接回转控制阀5,并且在系统中使用制动器6为回转马达3制动。通过控制电磁阀4、回转控制阀5以及制动器6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回转马达3的转动、停止、紧急制动及回转缓冲等功能,从而实现大吨位起重机回转动作安全、可靠运行。当回转控制手柄回中位时(此时,控制电磁阀电流为0),虽系统中已无流量,但由于惯性存在,如图3和图4所示回转马达3及起重机转台将继续转动,此时为保证回转马达3及时停止转动,制动器6将随着控制手柄的关闭及时关闭以实现制动。另外,在遇到紧急情况或危险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控制回转控制阀5来使制动器6及时关闭,实现紧急制动,以防止意外发生。当起重机做回转动作停止时,由于回转机构自身重量较大,转动惯量较大,停止时将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引起整车晃动,严重时将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液压系统需具备回转缓冲功能,使回转停止时一方面动作尽量平缓,另一方面使该过程产生的惯性力转化为液压系统的压力释放,从而实现回转动作停止时平稳、安全。起重机吊重作业时,由于所吊重物形状、材质各有不同,因此不能保证重物的重心位于吊钩正下方(即重物重心与起重机重心一致),此时就会有偏载产生,当偏载力大到一定值时就有可能导致起重机倾斜,严重时甚至侧翻。为解决此问题,转台还需要具有自由滑转功能,为实现自由滑转功能,当起重机做吊重时回转制动器打开、回转马达进回油口连通,使回转马达处于自由浮动状态,此时转台可以自由转动。在偏载力作用下,使起重机重心自动与重物重心重合在同一垂直线上,从而消除偏载力,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现有的如图4所示回转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如下1、当起重机的转台做回转动作时(控制电磁阀4根据控制手柄位置来控制泵排量),回转控制阀5中的电磁阀51得电,外接油源压力油同时接通制动器6和回转控制阀5的X 口,使制动器6打开,换向阀(具体为滑阀)52阀芯换向到右位,使高压油经过换向阀52进入插装阀54的弹簧腔,插装阀54关闭,因此双向变量泵2进出口油口主油路上A1,B1处的油路不通,起重机做回转动作。2、起重机的转台在回转的过程中,如果电磁阀51断电,此时换向阀52的阀芯回到左位,插装阀54打开,使双向变量泵2进出口油口主油路上的A、B 口连通;制动器6压力油通过单向节流阀9回油箱,制动器6制动,实现回转紧急制动。3、起重机的转台在静止状态下,同时使电磁阀53和电磁阀51得电,插装阀54弹簧腔内的液压油通过换向阀52和电磁阀53后迅速回油箱,此时制动器6打开,且双向变量泵2进出口油口主油路上的A、B 口连通,从而实现自由滑转动作。现有技术如图4所示回转控制系统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回转控制系统内回转控制阀5与制动器6均受外接油源(或称外控油源)10的输出的液压油的控制,由于回转控制阀5与制动器6两者存在联系,所以各部分故障对其他功能的影响较大,导致系统的可靠性较差。2、回转控制阀5中换向阀52阀芯受外接油源10的压力、流量影响较大,当外接油源10压力、流量不足时将可能导致回转动作相应延时,而当外接油源10压力、流量较大时将可能导致回转相应太快,引起系统冲击,使动作不平稳。3、如果制动系统中单向节流阀9发卡后,将导致制动器6回油不畅无法关闭,换向阀52不能完全回左位,此时将会产生转台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靠自身重力自主转动,影响系统安全性。4、该方案使用制动器6缓冲方式提供回转缓冲控制功能,此方法缓冲效果不理想。该方案中缓冲是通过单项节流阀9中的节流阀的流量控制实现制动器的缓慢关闭,从而实现回转的缓冲功能的,该方案的缓冲效果只与单项节流阀9的节流口大小有关,与回转速度、转动惯量等因素无关,在高转速或转动惯量较大工况下,缓冲效果有限。5、通过控制电磁阀51,然后使换向阀52回左位后实现制动,此过程受液压响应系统特性影响,导致制动时会有延时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回转控制阀、设置该回转控制阀的回转控制系统以及设置该回转控制系统的起重机,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系统可靠性较差的技术问题。另外,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还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回转动作易出现延迟、回转动作不平稳、回转控制系统可靠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回转控制阀,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以及第三阀门,其中所述第一阀门包括第一主油路通口、第二主油路通口以及控制油路通口,所述第二阀门包括第一油路通道以及第二油路通道;所述控制油路通口与所述第二阀门的所述第一油路通道相连通时,所述第一主油路通口与所述第二主油路通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阀门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阀门通过所述第一油路通道与油箱相连通;所述第二阀门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阀门通过所述第二油路通道与所述第三阀门相连通;所述第三阀门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第三阀门分别与所述第二阀门的所述第二油路通道、所述第一主油路通口以及所述第二主油路通口相连通;所述第三阀门处于截止状态时,所述第三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的所述第二油路通道、所述第一主油路通口以及所述第二主油路通口之间的油路截止。在一个可选地或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门以及所述第三阀门均为电磁阀。在一个可选地或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门为两位四通电磁阀。在一个可选地或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阀门为两位两通电磁阀。在一个可选地或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门为插装阀。在一个可选地或优选地实施例中,该回转控制阀还包括溢流阀或阻尼元件,其中所述溢流阀的进油口或所述阻尼元件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三阀门相连通;所述溢流阀的出油口或所述阻尼元件的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油路通口以及所述第二主油路通口相连通。在一个可选地或优选地实施例中,该回转控制阀包括所述溢流阀,该回转控制阀还包括第一单向阀以及第二单向阀,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以及所述第二单向阀各自的进油口均与所述溢流阀的出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主油路通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二主油路通口相连通。在一个可选地或优选地实施例中,该回转控制阀还包括梭阀,其中所述梭阀的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二阀门的所述第二油路通道以及所述第三阀门相连通,所述梭阀的两个进油口其中之一与所述第一主油路通口相连通,所述梭阀的两个进油口其中另一与所述第二主油路通口相连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回转控制系统,包括双向变量泵、回转马达、第一油路、第二油路、制动器、制动阀门以及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回转控制阀,其中所述双向变量泵的出油口通过所述第一油路与所述第二油路其中之一与所述回转马达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双向变量泵的进油口通过所述第一油路与所述第二油路其中另一与所述回转马达的出油口相连通;所述双向变量泵通过所述第一油路或所述第二油路为所述回转马达供应驱动所述回转马达运转的动力液压油;
所述第一油路与所述回转控制阀内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一主油路通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油路与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二主油路通口相连通;所述制动阀门(优选为两位四通电磁阀)包括第一液压油通道以及第二液压油通道,所述制动阀门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制动器的有杆腔通过所述第一液压油通道与油箱相连通,所述制动阀门处于第二状态时,外接油源通过所述第二液压油通道与所述制动器的有杆腔相连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包括转台、控制手柄以及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回转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手柄与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以及所述制动阀门相连接,且所述控制手柄移动时能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二阀门、所述制动阀门,并能在导通状态与截止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三阀门。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回转控制阀包括第二阀门(优选为两位四通电磁阀)以及第三阀门(优选为两位两通电磁阀),可以通过对第二阀门以及第三阀门状态的切换来实现对第一阀门的第一主油路通口与第二主油路通口所连通的油路即第一油路、第二油路的切换,由此可以控制第一阀门的第一主油路通口与第二主油路通口是否连通、第一油路与第二油路是否连通,当本发明提供的回转控制阀应用于回转控制系统内时,可以通过控制第二阀门以及第三阀门的方式控制双向变量泵与回转马达之间的第一油路、与第二油路是否连通。同时,本发明提供的回转控制系统内的制动阀门可以实现对用于制动回转马达的制动器的控制,进而可以通过回转控制系统实现紧急制动以及自由滑转的功能,本发明优选方案还可以较好的实现回转缓冲的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回转控制系统内用于控制双向变量泵与回转马达之间的第一油路、与第二油路是否连通的回转控制阀与用于控制制动器是否制动的制动器控制油路两者相对独立,由此降低了各部分故障对其他功能的影响,进而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系统可靠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至少取得了以下优点1、本发明提供的回转控制系统中各油路逻辑关系通过控制相关电磁阀的开闭来控制,功能控制准确且实现方便;2、本发明提供的回转控制系统中回转控制阀与制动器控制油路两者之间相互独立,降低各部分故障对其他功能的影响,提升系统的可靠性;3、回转控制阀中第二阀门与第三阀门优选为采用电磁阀直接控制,对手柄动作响应及时,对于紧急制动时能及时有效的达到制动目的。4、控制手柄回中位后,主油路采用缓冲溢流阀以溢流的方式实现回转缓冲功能,缓冲效果较好,且方便可调。5、该控制阀将回转紧急制动、回转缓冲和自由滑转功能集于一体;6、采用电磁阀开关控制逻辑实现回转紧急制动、回转缓冲和自由滑转功能,功能控制准确、响应及时,不易出现延时,且维护方便。7、采用缓冲溢流阀方式实现回转缓冲功能。本发明采用溢流阀缓冲,该方案通过缓冲主油路压力方式,实现主油路压力从最大压力缓慢释放至动作停止时压力,缓冲过程平稳,且与回转速度和转动惯量等因素有关,能够实现各种工况下的回转缓冲。8、通过使用插装阀7的控制油路实现回转缓冲功能,结构紧凑。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起重机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闭式回转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又一种闭式回转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应用回转控制阀的闭式回转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优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回转控制阀的示意图;图6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优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回转控制阀的回转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图中标记1、补油泵;2、双向变量泵;3、回转马达;4、控制电磁阀;5、回转控制阀;51、电磁阀;52、换向阀;53、电磁阀;54、插装阀;6、制动器;7、回转控制阀;71、第一阀门;A2、第一主油路通口 ;B2、第二主油路通口 ;X、控制油路通口 ;72、第二阀门;73、第三阀门;74、溢流阀;751、第一单向阀;752、第二单向阀;76、梭阀;8、制动阀门;9、单向节流阀;10、外接油源;11、油箱;12、制动器控制油路;13、转台回转机构;14、吊臂;15、转台;161、第一油路;162、第二油路。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附5 图6以及列举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任何技术特征(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使用逗号、句号、顿号或分号等任意标点符号隔开)、任何技术方案均是多种可选的技术特征或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描述简洁的需要本文件中无法穷举本发明的所有可替代的技术特征以及可替代的技术方案,也不便于每个技术特征的实施方式均强调其为可选的多种实施方式之一,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本实施例内的任何技术特征以及任何技术方案均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所能想到的任何替代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系统可靠性好、回转动作不易出现延迟、回转动作平稳、回转控制系统可靠性较好的回转控制阀、设置该回转控制阀的回转控制系统以及设置该回转控制系统的起重机。下面结合图5 图6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将本发明提供的任一技术手段进行替换或将本发明提供的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5 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回转控制阀7,包括第一阀门(优选为插装阀)71、第二阀门(优选为两位四通电磁阀)72以及第三阀门(优选为两位两通电磁阀)73,其中第一阀门71包括第一主油路通口 A2、第二主油路通口 B2以及控制油路通口 X。
第二阀门72包括第一油路通道以及第二油路通道。本例中第一油路通道优选为第二阀门72即两位四通电磁阀失电时形成的油路通道,第二油路通道优选为第二阀门72即两位四通电磁阀得电时形成的油路通道。控制油路通口 X与第二阀门72的第一油路通道相连通时,第一主油路通口 A2与第二主油路通口 B2相连通。第二阀门72处于第一状态(优选为得电)时,第一阀门71通过第一油路通道与油箱11相连通。第二阀门72处于第二状态(优选为失电)时,第一阀门71通过第二油路通道与第三阀门73相连通。第三阀门73处于导通状态(优选为失电)时,第三阀门73分别与第二阀门72的第二油路通道、第一主油路通口 A2以及第二主油路通口 B2相连通。第三阀门73处于截止状态(优选为得电)时,第三阀门73与第二阀门72的第二油路通道、第一主油路通口 A2以及第二主油路通口 B2之间的油路截止。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回转控制阀7包括第二阀门72以及第三阀门73,可以通过对第二阀门72以及第三阀门73状态的切换(例如控制其是否得电)来实现对第一阀门71的第一主油路通口 A2与第二主油路通口 B2所连通的油路即第一油路161、第二油路162的切换,由此可以控制第一油路161与第二油路162是否连通,当本发明提供的回转控制阀7应用于回转控制系统内时,可以通过控制第二阀门72以及第三阀门73的方式控制双向变量泵2与回转马达3之间的第一油路161、与第二油路162是否连通。同时,本发明提供的回转控制系统内的制动阀门8可以实现对用于制动回转马达3的制动器的控制,进而可以通过回转控制系统实现紧急制动以及自由滑转的功能,本发明优选方案还可以较好的实现回转缓冲的功能。回转控制系统内用于控制双向变量泵2与回转马达3之间的第一油路161、与第二油路162是否连通的回转控制阀7与用于控制制动器的制动器控制油路12两者相对独立,由此降低了各部分故障对其他功能的影响,进而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作为一种可选或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阀门72以及第三阀门73均优选为电磁阀。电磁阀不仅占用空间小,而且控制灵敏性、精确度均较好且实现方便,便于连接。当然,使用其他阀门以替代电磁阀的技术方案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作为一种可选或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阀门71优选为插装阀。插装阀占用空间小,使用插装阀可以使回转控制阀7结构更为紧凑。作为一种可选或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回转控制阀7还包括溢流阀74或阻尼元件,优选为包括溢流阀74,其中溢流阀74的进油口或阻尼元件的进油口与第三阀门73相连通。溢流阀74的出油口或阻尼元件的出油口分别与第一主油路通口 A2以及第二主油路通口 B2相连通。溢流阀74与阻尼元件均可以在对第一阀门71控制油路通口 X流出的液压油起到缓冲的作用,进而可以提高整个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当然,使用其他元件以替代溢流阀74或阻尼元件的技术方案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作为一种可选或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回转控制阀7包括溢流阀74,该回转控制阀7还包括第一单向阀751以及第二单向阀752,其中第一单向阀751以及第二单向阀752各自的进油口均与溢流阀74的出油口相连通。第一单向阀751的出油口与第一主油路通口 A2相连通。第二单向阀752的出油口与第二主油路通口 B2相连通。第一单向阀751以及第二单向阀752的设置不仅可以对第一阀门71控制油路通口 X流出的液压油起到缓冲的作用,而且可以避免液压油从第一油路161、第二油路162内倒流入溢流阀74或阻尼元件。作为一种可选或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回转控制阀7还包括梭阀76,其中梭阀76的出油口分别与第二阀门72的第二油路162通道以及第三阀门73相连通,梭阀76的两个进油口其中之一与第一主油路通口 A2相连通,梭阀76的两个进油口其中另一与第二主油路通口 B2相连通。梭阀76可以在第一油路161、第二油路162液压油压力过大时,释放部分液压油,从而达到缓冲的作用,进而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如图5 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回转控制系统包括双向变量泵2、回转马达3、第一油路161、第二油路162、制动器6、制动阀门8以及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回转控制阀7,其中双向变量泵2的出油口通过第一油路161与第二油路162其中之一与回转马达3的进油口相连通,双向变量泵2的进油口通过第一油路161与第二油路162其中另一与回转马达3的出油口相连通。双向变量泵2通过第一油路161或第二油路162为回转马达3供应驱动回转马达3运转的动力液压油。双向变量泵2通过对回转马达3输入动力液压油的方式带动回转马达3运转。第一油路161与回转控制阀7内第一阀门71的第一主油路通口 A2相连通,第二油路162与第一阀门71的第二主油路通口 B2相连通。制动阀门8 (优选为两位四通电磁阀)包括第一液压油通道以及第二液压油通道,第一液压油通道以及第二液压油通道为制动阀门8处于不同的状态(例如失电、得电)时形成的液压油通道。制动阀门8处于第一状态(两位四通电磁阀失电)时,制动器的有杆腔通过第一液压油通道与油箱11相连通。此时,制动器对回转马达3实施制动动作。制动阀门8处于第二状态(两位四通电磁阀得电)时,外接油源10通过第二液压油通道与制动器的有杆腔相连通。此时,制动器打开,不再对回转马达3实施制动动作。本发明提供的回转控制系统中回转控制阀5与制动器控制油路12两者之间相互独立,降低了各部分故障对其他功能的影响,所以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如图5 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包括转台、控制手柄以及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回转控制系统,其中控制手柄与第二阀门72、第三阀门73以及制动阀门8相连接,且控制手柄移动时能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第二阀门72、制动阀门8,并能在导通状态与截止状态之间切换第三阀门73。控制手柄也称为起重机回转手柄,其有三个位置左位,中位和右位,控制手柄处于左位时,起重机的转台往左方向回转,控制手柄处于右位时,起重机的转台往右方向回转,控制手柄处于中位时,起重机的转台回转停止。通过操作控制手柄可以实现对第二阀门72、第三阀门73以及制动阀门8的控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内的回转控制系统的控制起重机转台的过程如下1、控制手柄开启时,制动阀门8 (优选为两位四通电磁阀)得电,使制动器6打开;与此同时,使第三阀门73 (优选为两位两通电磁阀)得电,第一阀门71 (优选为插装阀)关闭,第一阀门71第一主油路通口 A2以及第二主油路通口 B2之间的油路截止,此时起重机的转台开始做回转动作;2、当起重机正在进行回转动作时,使第二阀门72 (优选为两位四通电磁阀)得电,同时使制动阀门8断电,实现起重机的转台的回转紧急制动;3、控制手柄回中位后,制动阀门8、第三阀门73同时断电,制动器6在单向节流阀9的节流作用下缓慢关闭;高压液压油通过梭阀76后经过第三阀门73到缓冲溢流阀74处,利用溢流阀74实现回转缓冲功能;4、当制动阀门8、第二阀门72同时得电时,起重机的转台可以实现自由滑转。当然,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回转控制系统也可以应用于起重机之外的其他工程车辆上。上述本发明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发明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发明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同时,上述本发明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锻造或注塑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另外,上述本发明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如果存在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那么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发明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回转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以及第三阀门,其中所述第一阀门包括第一主油路通口、第二主油路通口以及控制油路通口,所述第二阀门包括第一油路通道以及第二油路通道;所述控制油路通口与所述第二阀门的所述第一油路通道相连通时,所述第一主油路通口与所述第二主油路通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阀门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阀门通过所述第一油路通道与油箱相连通; 所述第二阀门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阀门通过所述第二油路通道与所述第三阀门相连通;所述第三阀门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第三阀门分别与所述第二阀门的所述第二油路通道、所述第一主油路通口以及所述第二主油路通口相连通;所述第三阀门处于截止状态时, 所述第三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的所述第二油路通道、所述第一主油路通口以及所述第二主油路通口之间的油路截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门以及所述第三阀门均为电磁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门为两位四通电磁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阀门为两位两通电磁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为插装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回转控制阀还包括溢流阀或阻尼元件,其中所述溢流阀的进油口或所述阻尼元件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三阀门相连通;所述溢流阀的出油口或所述阻尼元件的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油路通口以及所述第二主油路通口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转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回转控制阀包括所述溢流阀,该回转控制阀还包括第一单向阀以及第二单向阀,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以及所述第二单向阀各自的进油口均与所述溢流阀的出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主油路通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二主油路通口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一 7任一所述的回转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回转控制阀还包括梭阀,其中所述梭阀的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二阀门的所述第二油路通道以及所述第三阀门相连通,所述梭阀的两个进油口其中之一与所述第一主油路通口相连通,所述梭阀的两个进油口其中另一与所述第二主油路通口相连通。
9.一种回转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向变量泵、回转马达、第一油路、第二油路、 制动器、制动阀门以及权利要求1 一 8任一所述的回转控制阀,其中所述双向变量泵的出油口通过所述第一油路与所述第二油路其中之一与所述回转马达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双向变量泵的进油口通过所述第一油路与所述第二油路其中另一与所述回转马达的出油口相连通;所述双向变量泵通过所述第一油路或所述第二油路为所述回转马达供应驱动所述回转马达运转的动力液压油;所述第一油路与所述回转控制阀内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一主油路通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油路与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二主油路通口相连通;所述制动阀门包括第一液压油通道以及第二液压油通道,所述制动阀门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制动器的有杆腔通过所述第一液压油通道与油箱相连通,所述制动阀门处于第二状态时,外接油源通过所述第二液压油通道与所述制动器的有杆腔相连通。
10.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台、控制手柄以及权利要求9所述的回转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手柄与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以及所述制动阀门相连接,且所述控制手柄移动时能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二阀门、所述制动阀门,并能在导通状态与截止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三阀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转控制阀、回转控制系统以及起重机,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系统可靠性较差的技术问题。该回转控制阀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以及第三阀门,第二阀门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阀门通过第一油路通道与油箱相连通;第二阀门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阀门通过第二油路通道与第三阀门相连通;第三阀门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三阀门分别与第二阀门的第二油路通道、第一主油路通口以及第二主油路通口相连通;第三阀门处于截止状态时,第三阀门与第二阀门的第二油路通道、第一主油路通口以及第二主油路通口之间的油路截止。该回转控制系统、起重机均包括本发明提供的回转控制阀。本发明用于提高回转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F15B13/02GK102996559SQ20121058125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单增海, 胡小冬, 李增彬 申请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