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成型机械用的缓冲油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0545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塑料制品成型机械用的缓冲油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塑料制品成型机械用的缓冲油缸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制品成型机械的动力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制品成型机械用的缓冲油缸。
背景技术
[0002]塑料制品成型机械用的油缸可通过并不限于以下例举的专利见诸,ZL01244534. 7 (移模机构)、ZL01244535. 5 (结构改进的开合模油缸)、ZL200420027711. X (塑料中空成型机的合模锁紧机构)、ZL200920035666. 5 (中空塑料成型机的合模锁紧机构)、 ZL201020157649. I (开、合模机构)、ZL201020157674. X (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的磁力合模油缸)和ZL201120312034.6 (抱肘式开合模机构)等等。而塑料制品成型机如注塑机和吹塑机,等等。[0003]通常情况下,为了提高塑料制品的制造效率,往往要求油缸的动作速度与之相适应,但是,油缸的油缸柱运动速度愈快,则油缸的惯性冲击也愈大,甚至出现撞缸现象。特别是当与油缸柱的 前端连接的模架上的模具大且质量重时,惯性冲击更大。以前述的移模机构(ZL01244534. 7)和结构改进的开合模油缸(ZL01244535. 5)为例,若要获得快速的移模、 开合模效果,那么无疑取决于油缸动作的敏捷程度,否则无法达到高效率生产塑料制品的目的。然而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油缸的油缸柱的缓冲问题,那么油缸的使用寿命无法保障。 因此油缸的缓冲问题长期以来困扰于业界,并且期望解决。[0004]本申请人进行了文献检索,检取有以下两篇代表性的专利文献一是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125902Y推荐的“油缸缓冲装置”;二是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 CN1854535A提供的“一种液压柱塞油缸缓冲装置”。[0005]上述CN2011259025Y是在油缸的油缸腔内壁设置一凸起,并且将该凸起对应于油缸的进回油口的部位,当活塞(专利称柱塞)下行到凸起位置时,活塞与油缸之间的间隙变小,并且在活塞继续下降时,将进回油口关闭,使回油阻力逐渐增大,活塞的下降速度逐渐变慢。当活塞下行到接近油缸底部时,因进回油口被完全封闭,活塞下降(下行)速度趋于零,从而能避免活塞末端与油缸相撞(具体中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2页最后两段)。[0006]上述CN1854535A是在油缸的缸腔底部设置一缓冲柱,并且在活塞(专利称柱塞)朝向缓冲柱的一端开设一与缓冲柱容配的缓冲油腔,当活塞下行时,缓冲柱进入缓冲油腔,缓冲油腔中的压力油从缓冲柱与缓冲油腔的配合间隙溢出,直至由进回油口引出(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4页最后一段)。[0007]上述两项专利方案均具有对柱塞(习惯称油缸柱)良好的缓冲作用,虽然结构不同,但客观上发挥了异曲同工之效。然而这两项专利方案存在以下通弊一是由于无法对缓冲程度进行合理调节,因此适用性差,因为作为塑料制品成型机械,随着塑料制品的形状、 尺寸乃至用途的不同,相应的模具也不同,于是在更换模具后即模具发生变化后,如果缓冲力保持不变,那么对柱塞的缓冲作用难以发挥。道理十分简单,模具大,质量重,其惯性相对大,在缓冲过程中,柱塞末端的出油量应相应增大,反之同例;二是由于柱塞容易损坏,因此影响油缸的作用寿命,以CN201125902Y为例,柱塞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会与凸起之间产生摩擦,易使柱塞和/或凸起致损,失去应有的缓冲作用,以CN1854535A为例,缓冲柱与缓冲油腔的腔壁存在摩擦之虞;三是由于结构相对复杂,例如均需对油缸内部进行改良,因此制造较为烦琐。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长期而有益的探索,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发明内容[0009]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对油缸柱的缓冲程度实施调节而藉以体现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有利于避免油缸柱产生摩擦而藉以保护油缸和有益于简化结构而藉以保障制造及装配方便的塑料制品成型机械用的缓冲油缸。[0010]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塑料制品成型机械用的缓冲油缸,包括一端具有油缸头而另一端具有尾座的油缸缸体和设置在油缸缸体的油腔内的油缸柱,油缸头具有油缸头缓冲油腔,并且在油缸头上设有一进出油孔,尾座上设有尾座进出油孔,其中油缸柱朝向尾座的一端端部扩设有一直径大于油缸柱直径的油缸柱活塞头,在油缸柱活塞头上设置有用于使油缸柱活塞头与油腔的内壁密封配合的并且将油腔分隔为前腔室和后腔室的活塞头密封圈,油缸头缓冲油腔与所述前腔座相通,而所述尾座进出油孔与后腔室相通,特征在于在所述油缸柱活塞头朝向所述油缸头缓冲油腔一侧的表面并且居于该一侧的表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缓冲柱,该缓冲柱与所述的油缸头缓冲油腔相对应,当所述的油缸柱向所述油腔外伸展时,缓冲柱进入油缸头缓冲油腔,而当油缸柱向油腔内回缩时,缓冲柱退出油缸头缓冲油腔,在所述油缸头上并且位于油缸头的同一侧开设有一出油孔和一回油孔,出油孔与所述前腔室相通,而回油孔与所述油缸头缓冲油腔相通,在油缸头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出油孔和回油孔的位置设置有一用于将出油孔与回油孔彼此形成油回路的压力油流量调节机构,该压力油流量调节机构同时与出油孔以及回油孔相通, 藉由该压力油流量调节机构对出油孔进入回油孔的压力油流量大小进行控制。[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缓冲柱的直径自所述油缸柱活塞头朝向所述油缸头的方向逐渐收缩而构成为圆锥台体的形状。[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压力油流量调节机构包括阀体和阀杆,阀体与所述油缸头固定,并且同时对应于所述的出油孔和回油孔,在该阀体上开设有一第一油道和一第二油道,第一油道的一端与所述的出油孔相通,另一端与第二油道的一端相通,而第二油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回油孔相通,阀杆以螺纹配设在阀体上,该阀杆的一端在途经第一油道后探入到第二油道内,并且在该阀杆的该所述一端的端部构成有一用于控制第一、第二油道之间的间隙大小的阀门,而阀杆另一端伸展到阀体外并且固定有一调节手轮。[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油缸头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出油孔与所述第一油道之间的部位嵌设有第一密封圈;而在油缸头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回油孔与所述第二油道之间的部位嵌设有一第二密封圈。[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当油缸柱向油缸缸体的油腔外伸出时,前腔室内的压力油经油缸头缓冲油腔快速从油缸头进出油孔泄出,当缓冲柱进入油缸头缓冲油腔时,将前腔室与油缸头缓冲油腔之间的通道阻断,前腔室内的压力油以大压力小流量的状态经出油孔进入压力油流量调节机构,经压力油流量调节机构通过回油孔进入油缸头缓冲油腔, 由油缸头进出油孔泄出,从而达到对油缸柱的缓冲作用,不会出现油缸柱活塞头撞击油缸头的现象;在油缸柱运动的过程中,缓冲柱不存在与油缸缸体之间的摩擦现象,不会损及油缸缸体;结构简单并且易于制造和安装。


[0015]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0018]实施例[0019]敬请参见图I和图2,给出了具有油缸头11和尾座12 (图2示)的油缸缸体1,油缸缸体I通过一组固定杆固定在油缸头11与尾座12之间。油缸缸体I的缸腔构成为油腔 13,该油腔13内设置上下移动(以图示位置状态为例)的油缸柱2。[0020]前述的油缸头11构成有一油缸头缓冲油腔111,并且在油缸头11的侧部开设有一油缸头进出油孔112,油 缸头进出油孔112供配设进出油接头(图中未示出),进出油接头经管路与油泵或类似的液压油装置连接。在前述的油缸柱2朝向尾座12的一端端部扩设有一直径比油缸柱2的直径大的油缸柱活塞头21,在油缸柱活塞头21的壁体上设置有一组活塞头密封圈211,由该一组活塞头密封圈211使油缸柱活塞头21与油腔13的内壁形成密封,并且由活塞头密封圈211配合油缸柱活塞头21而使前述的油腔13分隔成前腔室 131和后腔室132,前腔室131与前述的油缸头缓冲油腔111相通,而后腔室132与尾座12 上的尾座进出油孔121相通。更具体地讲,前述的油缸头进出油孔112与油缸头缓冲油腔 111相通,而油缸头缓冲油腔111与前腔室131相通。[0021]请继续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的油缸柱活塞头21朝向油缸头缓冲油腔111的一侧的表面并且居于该一侧表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缓冲柱212,具体而言,缓冲柱212与油缸柱活塞头21 —体制作,同样,油缸柱活塞头21与油缸柱2—体成形。由图所示,缓冲柱212与油缸头缓冲油腔111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缓冲柱212的直径自油缸柱活塞头21朝向油缸头11的方向逐渐窄缩而构成为圆锥台的形状,油缸头缓冲油腔111的形状与之相适应。当油缸柱2向油腔13外伸展时,即朝着油缸头缓冲油腔111的方向向外位移时,则缓冲柱212进入油缸头缓冲油腔111,反之,当油缸柱2向油缸缸体I的油腔13内回缩时,即朝着后腔室132的方向位移时,缓冲柱212退出油缸头缓冲油腔111。在前述的油缸头11上并且位于油缸头11的同一侧分别开设有一出油孔113和一回油孔114,出油孔113与前腔室131相通,而回油孔114则与油缸头缓冲油腔111相通。[0022]为了使出、回油孔113、114之间导通并且实现压力油流量的调节控制,因此在油缸头11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出、回油孔113、114的位置固定有一压力油流量调节机构3, 该压力油流量调节机构3既与出油孔113相通,又与回油孔114相通,藉由压力油流量调节机构3对出油孔113进入回油孔114的压力油的流量大小实施调节。请重点参见图1,压力油流量调节机构3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一阀体31和一阀杆32,阀体31用螺钉与油缸头11固定,并且同时对应于前述的出、回油孔 113、114部位。在阀体31上开设有一第一油道311和一第二油道312,第一油道311的一端与出油孔113相对应并且相通,第一油道311的另一端与第二油道312的一端相通,而第二油道312的另一端与前述的回油孔114相对应并且相通。阀杆32以螺纹配合的方式配设在阀体31上,该阀杆32的一端即图示状态的左端在途经第一油道311后探出到第二油道312内,具体而言探入到第一、第二油道311、312的交界部位,并且构成有一用于控制第一、第二油道311、312之间的间隙大小的阀门321,阀杆32的另一端即图示位置状态的右端伸展到阀体31外并且固定有一调节手轮322。[0024]优选地,在油缸头11上并且在对应于出油孔113与第一油道311之间的部位嵌设有一第一密封圈14,以及在油缸头11上并且在对应于回油孔114与第二油道312之间的部位嵌设有一第二密封圈15。藉由第一、第二密封圈14、15起到防止压力油从阀体31与油缸头11之间的配合间隙处渗出。[0025]当油缸柱2朝着油缸头11的方向运动时,即油缸柱2向油缸缸体I的油腔13内伸出时,油腔13的前腔室131内的压力油快速进入油缸头11的油缸头缓冲油腔111并且由油缸头进出油孔112引出。在该过程中,当缓冲柱212进入油缸头缓冲油腔111内时,则由缓冲柱212将前腔室131与油缸头缓冲油腔111之间的通路阻断,此时,前腔室131内的压力油只能以小流量但大压力的方式或称状态从出油孔113进入阀体31的第一油道311, 进入第一油道311内的压力油经第二油道312进入回油孔114,由回油孔114引入油缸头缓冲油腔111,进而由油缸头进出油孔112引出(泄出),从而体现对油缸柱2的缓冲作用。第一、第二油道311、312之间的液压油即压力油的流量大小通过对调节手轮322的调节实现, 具体地讲,顺时针或逆时针操作调节手轮322,可控制流量的增大或减小,以便适应对大小不同的惯性冲击的缓冲。例如当塑料制品成型机的模具大且质量重时,则将第一、第二油道 311、312之间的通道间隙调得相对大一点,反之同例。[0026]应用例[0027]请重点见图2,在图2中示意了将图I所示结构即本实用新型结构安装于塑料制品成型机械的机架4上,并且在油缸柱2的前端连接有塑料制品成型机的吹胀成形机构5, 当要使吹胀成形机构5向下(以图2所示位置状态)位移时,以便吹胀成形机构5对位于其下方的模具机构(图中未示出)上的模具内的物料(塑料)吹气,那么油缸柱2伸出油缸缸体 1,以图I和图2的位置状态为例,油缸柱2向下伸展。在该过程中,前腔室131内的压力油快速自油缸头缓冲油腔111经油缸头进出油孔112泄出,而当缓冲柱212进入油缸头缓冲油腔111内时,由于前腔室131与油缸头缓冲油腔111之间的通道被缓冲柱212阻断,前腔室131内的压力油以大压力小流量进入出油孔113,再依次经第一、第二油道311、312进入油缸头缓冲油腔111,进而由油缸头进出油孔112泄出,以起到对油缸柱2的有效缓冲作用, 最终确保吹胀成形机构5无冲击。[0028]本实用 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除了可以应用于任何结构形式的塑料制品成型机外, 还可用于其它类似的凡需使用油缸的设备上。
权利要求1.一种塑料制品成型机械用的缓冲油缸,包括一端具有油缸头(11)而另一端具有尾座(12)的油缸缸体⑴和设置在油缸缸体⑴的油腔(13)内的油缸柱(2),油缸头(11) 具有油缸头缓冲油腔(111),并且在油缸头(11)上设有一进出油孔(112),尾座(12)上设有尾座进出油孔(121),其中油缸柱(2)朝向尾座(12)的一端端部扩设有一直径大于油缸柱(2)直径的油缸柱活塞头(21),在油缸柱活塞头(21)上设置有用于使油缸柱活塞头(21)与油腔(13)的内壁密封配合的并且将油腔(13)分隔为前腔室(131)和后腔室(132) 的活塞头密封圈(211),油缸头缓冲油腔(111)与所述前腔座(131)相通,而所述尾座进出油孔(121)与后腔室(132)相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缸柱活塞头(21)朝向所述油缸头缓冲油腔(111) 一侧的表面并且居于该一侧的表面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缓冲柱(212), 该缓冲柱(212)与所述的油缸头缓冲油腔(111)相对应,当所述的油缸柱(2)向所述油腔(13)外伸展时,缓冲柱(212)进入油缸头缓冲油腔(111),而当油缸柱⑵向油腔(13)内回缩时,缓冲柱(212)退出油缸头缓冲油腔(111),在所述油缸头(11)上并且位于油缸头(11)的同一侧开设有一出油孔(113)和一回油孔(114),出油孔(113)与所述前腔室(131) 相通,而回油孔(114)与所述油缸头缓冲油腔(111)相通,在油缸头(11)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出油孔(113)和回油孔(114)的位置设置有一用于将出油孔(113)与回油孔(114) 彼此形成油回路的压力油流量调节机构(3),该压力油流量调节机构(3)同时与出油孔(113)以及回油孔(114)相通,藉由该压力油流量调节机构(3)对出油孔(113)进入回油孔(114)的压力油流量大小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塑料制品成型机械用的缓冲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柱 (212)的直径自所述油缸柱活塞头(21)朝向所述油缸头(11)的方向逐渐收缩而构成为圆锥台体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塑料制品成型机械用的缓冲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油流量调节机构⑶包括阀体(31)和阀杆(32),阀体(31)与所述油缸头(11)固定,并且同时对应于所述的出油孔(113)和回油孔(114),在该阀体(31)上开设有一第一油道(311) 和一第二油道(312),第一油道(311)的一端与所述的出油孔(113)相通,另一端与第二油道(312)的一端相通,而第二油道(312)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回油孔(114)相通,阀杆(32) 以螺纹配设在阀体(31)上,该阀杆(32)的一端在途经第一油道(311)后探入到第二油道 (312)内,并且在该阀杆(32)的该所述一端的端部构成有一用于控制第一、第二油道(311、 312)之间的间隙大小的阀门(321),而阀杆(32)另一端伸展到阀体(31)外并且固定有一调节手轮(3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制品成型机械用的缓冲油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油缸头(11)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出油孔(113)与所述第一油道(311)之间的部位嵌设有第一密封圈(14);而在油缸头(11)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回油孔(114)与所述第二油道(312)之间的部位嵌设有一第二密封圈(15)。
专利摘要一种塑料制品成型机械用的缓冲油缸,属于塑料制品成型机械的动力源技术领域。包括一端具有油缸头而另一端具有尾座的油缸缸体和设置在油缸缸体的油腔内的油缸柱,油缸头具有油缸头缓冲油腔,在油缸头上设有进出油孔,尾座上设有尾座进出油孔,油缸柱朝向尾座的一端扩设油缸柱活塞头,在油缸柱活塞头上设置活塞头密封圈,特点在油缸柱活塞头的表面构成缓冲柱,在油缸头上开设出油孔和回油孔,在油缸头的外壁上设置压力油流量调节机构,压力油流量调节机构同时与出油孔及回油孔相通,由该压力油流量调节机构对出油孔进入回油孔的压力油流量大小进行控制。不会出现油缸柱活塞头撞击油缸头的现象;不会损及油缸缸体;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安装。
文档编号F15B15/22GK202789850SQ20122046045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1日
发明者吴国春, 刘俊 申请人:苏州同大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