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器总成及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548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喷射器总成及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真空移送系统的真空泵,尤其涉及一种作为所述真空泵重要要素的喷射器。



背景技术:

所谓“真空移送系统”,是指通过高速的压缩空气使真空泵运转对吸盘或吸垫的内部空间进行排气并利用此时获得的负压把对象物把持将其移送到指定位置的系统。本发明涉及构成所述系统的要素中的真空泵,尤其涉及作为所述泵的重要要素的喷射器。

传统喷射器及真空泵的实例在实用新型注册专利第274370号中有相关记载。参照图1可知,该真空泵1包括:依次设置有流入室Cl、真空室C2、排出室C3的外罩2;安装在各腔室Cl-C3间隔壁W上的多个喷嘴4a、4b、4c。一般来说,所述喷嘴4a、4b、4c是按串联排列的多级(multi-sta ge)喷嘴。

所述真空泵1通过支撑外罩2的托架等装置固定于相关设施上,它同与所述真空室C2连接并与喷射器3内部连通的吸盘5及与所述吸盘5连接的机械臂等一起构成真空移送系统。

压缩空气向所述流入室Cl供给,依次高速通过喷射器3的喷嘴4a、4b、4c后再经由排出室C3向外部排出。这种情况下,所述吸盘5内部的空气被吸引到喷射器3内部,再与压缩空气一起排出。在这种排气过程中,在吸盘5的内部空间内会形成真空及负压,所述系统利用由此获得的负压将对象物把持后,将其移送到指定的场所。

虽然目前这种类型的真空泵1在现场有效地被使用,但是它主要存在所述喷射器3不具有独立性的问题。即,外罩2必须在其内部设置用于安装所述喷嘴4a、4b、4c的框架及隔壁W等,由此,才可以构成并安装喷射器3。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便研发出了如大韩民国注册专利第393434号(与美国专利第6,394,760号为同一专利)、第578540号、第629994号等中记载的真空喷射泵。图2所示即为注册专利第393434号中的真空泵6。其中,公开了独立构成的卡盒式圆筒形喷射器8。另外,所述喷射器8按照可拆卸方式安装在外罩7的内部。

所述喷射器8独立设置,按照可拆卸方式形成一体是事实。但是,为了所述喷射器8的安装及使用,所述外罩7与图1所示情况相同,必须具备流入室Cl、真空室C2、排出室C3以及各腔室间的隔壁W等。而且,所述外罩7的各要素的规格必须根据喷射器8的特性进行精确设计。

因此,所述喷射器8虽然具有独立的特性,但是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不能提供关于其安装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等的特别好的效果,包括外罩7在内的真空泵6整体的组装性、生产效率等也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现有喷射器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基于普通的喷射器结构,提供:

1)能够提高其适用性及可操作性的喷射器总成;

2)组装及分解都简便的喷射器总成及真空泵。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喷射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真空喷射器,其作为圆筒形构件,具有在一端的供给口与另一端的排出口及侧壁上形成的通孔;

支撑部,其包括:第1支撑件,具有从搁置所述喷射器供给口端部的孔向外部延长的供给管线;第2支撑件,具有从搁置所述喷射器排出口端部的孔向外部延长的排出管线,

所述支撑部设计为:其对向的第1支撑件和第2支撑件的圆形外周面与另行设置的圆筒形管部件的内壁接触,在两个支撑件之间形成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空间。

所述供给管线及排出管线的延长末端位于各支撑件的外周面上。优选地,所述第1支撑件还包括:从其外周面向所述空间延长的废弃管线。

所述各支撑件包括沿孔的反方向形成的突出部。优选地,所述各支撑件包括:带有搁置孔的本体;紧贴所述本体外侧配置的环形突出部;使所述本体与突出部结合的连接件。

具体讲,所述连接件设计为:其两端沿所述本体与突出部的各外周面延长的“U”形夹具。所述夹具其两端部插入形成于各支撑件外周面的槽内,其上面不会从各外周面向外突出。

另外,所述第1支撑件120包括:带有所述孔121的本体123:紧贴所述本体外侧彼此结合,通过形成在本体123上的通道127将内径用作与所述空间V连通的吸入端口128的环形突出部124:从外周面向所述吸入端口128延长,向配置在所述吸入端口128与通道127之间的空气滤清器129里面倾斜的废弃管线126b。

本发明的真空泵,包括:所述喷射器总成;*外罩,其作为内置所述总成的管部件,具有:与所述供给口连通的流入端口、与所述排出口连通的另一侧排出端口、与所述真空室及通孔连通的侧壁吸入端口;连接装置,其使所述总成与外罩结合。

优选地,所述外罩包括:带有所述吸入端口的主要部件,2个以上的部件按照一列紧贴配置。在所述主要部件与相邻部件之间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多个相互锁扣装置,这样可以实现主要部件相对所述相邻部件的旋转及由此引起的吸入端口方向变换。

发明效果

依据本发明的喷射器总成内置于圆筒形管部件内,从而形成封闭式空间,即真空室。因此,即使不为安装喷射器而特别设计专门的外罩,也能够简便地将其运用于管部件内,从而构成真空泵。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喷射器总成虽然从结构上分为多个要素,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特殊的工具,也能够简便地对各要素进行组装及分解。

另外,依据本发明的真空泵包括所述喷射器总成和内置有所述总成的外罩,所述外罩可根据需要分离成多个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带有吸入端口的主要部件可进行旋转及方向变换,由此能够提高现场的应对能力。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简便地对各部件进行组装及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真空泵截面图。

图2是依据现有技术的真空喷射器截面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的喷射器总成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分解图。

图5是图3所示A-A线的截面图。

图6是图3所示B-B线的截面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的真空泵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外罩的分解图。

图9是图7所示C-C线的截面图。

图10是图7所示D-D线的截面图。

图11及图12分别利用图9及图10的示意图,是对依据本发明的真空泵的运转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喷射器总成

110.喷射器 111.供给口

112.排出口 113.通孔

120.第1支撑件 121.孔

122.供给管线 123.本体

124.突出部 125.连接件

126a、b.废弃管线 127.通道

128.吸入端口 129.过滤器

130.槽 131.上面

140.第2支撑件 141.孔

142.排出管线 143.本体

144.突出部 145.排出端口

200.真空泵

210.管部件、外罩

211.流入端口 212.排出端口

213.吸入端口 214.废弃端口

215.主要部件 216、217.相邻部件

218a、b.锁扣装置 220.连接装置

221.金属板 222.孔

223.挤压件 224.槽

225.卡环

Sl、S2.接触面

V.空间、真空室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以上记载或未记载的本发明喷射器总成(以下简称“总成”)及真空泵的特征与效果,通过下面参照附图进行说明的实施例就会有更加明确地了解。在图3以后的附图中,本发明的总成用附图标记100标示,真空泵用附图标记200标示。

参照图3至图6可知,本发明的喷射器总成100包括:圆筒形的真空喷射器110;用于搁置所述喷射器110两端部的支撑部120、140。

这里所用的所述喷射器110是一种具有一端供给口111和另一端排出口112及侧壁上形成的通孔113的普通的真空喷射器,根据需要,所述喷射器110可以包括在其内部按串联方式配置的多级-喷嘴,也可以设计为其它的形态或者结构。但是,只要是具有所述要素111、112、113的喷射器110,都可以毫无限制地适用于本发明中。

所述支撑部包括:彼此对向配置于喷射器110两端部的第1支撑件120及第2支撑件140。实际上,所述支撑部设计为:当本发明的总成100内置于另行提供的圆筒形管部件210内时,各支撑件120、140的圆形外周面就与所述管部件210的内壁接触,在两个支撑件120、140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喷射器110的通孔113连通的空间V。

在这里,所述管部件210为圆筒形,第1支撑件120及第2支撑件140带有与所述管部件210的内面接触的圆形外周面,例如:与带角形状的结构相比,对于确保各要素210、120、140的制作及组装的方便以及组装后保持所述空间V的密封状态,是非常有效的。对此后面将会再次阐述,所述管部件210与空间V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真空泵(图9中的附图标记200)的“外罩”与“真空室”。

在这里,所述第1支撑件120具有供给管线122,该供给管线122从插入并搁置喷射器110的供给口111侧端部的孔121向外部延长,所述第2支撑件140具有排出管线142,该排出管线142从插入并搁置喷射器110的排出口112侧端部的孔141向外部延长。此外,所述第1支撑件120还具有从外周面向所述空间V延长的废弃管线126a。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给管线122及排出管线142的延长末端形成在各支撑件120、140的外周面上。当然,在这种结构中,各管线122、142相对所述孔121、141及喷射器120的方向大致成直角,这样可以利用所述支撑部120、140进行多种设计。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各管线122、142可以贯通所述孔121、141与喷射器110处于一条直线上。

所述各支撑件120、140包括沿孔121、141的反方向形成的突出部124、144。优选地,所述各支撑件120、140包括:具有所述孔121、141的本体123、143;紧贴所述本体123、143外侧配置的环形突出部124、144。所述本体123、143与突出部124、144通过连接件125相互结合。实际上,对于这种支撑件120、140的形态及结构来说:

1)所述总成100可以安装并固定在管部件210上;

2)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方便地对所述总成100进行组装、分解;

3)另外,还可以容易地设计并实现利用支撑件120、140的各空气管线122、126a、126b、142、145及通道127等。

所述第1支撑件120设计为将其突出部124的内径用作吸入端口128。为此,在所述本体123上形成有使所述吸入端口128与空间V连通的通道127。附图标记129是配置于吸入端口128与通道127之间的空气过滤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1支撑件120还具有从外周面向所述吸入端口128延长的废弃管线126b。如图所示,在所述突出部124的吸入端口128一侧设置有用于对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器129。在这种情况下,废弃管线126b向所述过滤器129的里面倾斜设置,这种倾斜能够尽可能地不让向废弃管线126b供给的压缩空气的速度及压力下降。

所述第2支撑件140设计为将其突出部144的内径用作排出端口145。即,通过所述喷射器110的压缩空气可通过排出管线142与排出端口145向外部排出。

所述连接件125是一种“U”形夹具,其两端向彼此紧贴的所述本体123、143与突出部124、144的各外周面延长。具体讲,所述夹具125的两端部充分插入形成于各对应要素123-124、143-144外周面上的槽130内。因此,连接件125的上面131不会从各外周面向外突出。这非常有益于利用两侧支撑件120、140的所述空间V的形成。优选地,所述夹具125的上面131形成与各支撑件120、140的外周面同一标准的曲面。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总成100在作为所述管部件的图7以后的外罩210内部安装,从而构成一个真空泵200。在这里,附图标记132及146是为了防止所述总成100与其它构造物结合后随意旋转而设置在第1支撑件120及第2支撑件140上的键或键槽。

参照图7至图10可知,本发明的真空泵200包括:所述喷射器总成100;内置有所述总成100的外罩210;使所述总成100与外罩210结合的连接装置220。

如上所述,总成100内置于管部件210内,在这种情况下,各支撑件120、140的外周面与所述管部件210的内壁接触,在两个支撑件120、140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喷射器110的通孔113连通的空间V。所述管部件210即为本发明真空泵200的“外罩”,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空间V即为“真空室”。

所述外罩210作为内置有喷射器总成100的管部件,包括:与所述供给管线122连通的一侧流入端口211;与所述排出管线142连通的另一侧排出端口212;位于侧壁上,与所述真空室V及通孔113连通的吸入端口213。优选地,外罩还包括:与所述废弃管线126a、126b连通的废弃端口21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罩210由包括具有吸入端口213的主要部件215在内的2个以上的圆筒形部件215、216、217按照一列紧贴配置而构成,沿着所述主要部件215与相邻部件216、217之间的端部接触面Sl、S2设置有多个锁扣装置218a、218b,从而可以实现主要部件215相对所述相邻部件216、217的旋转及由此引起的吸入端口213的方向变换。

在实际真空移送系统中,所述外罩210上会接有多个将各吸入端口213与吸盘(suction cup)连接起来的挠性软管。这时所述软管常常沿着所述吸入端口213的方向或吸盘或者对象物的方向扭曲或者缠绕。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吸入端口213的方向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的构成是非常有效的。

具体讲,所述外罩210包括:配置在中央的所述主要部件215和分别配置在主要部件215两侧的相邻部件216、217,且3个部件215、216、217构成一个外罩210。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由2个或4个以上的部件构成外罩210,也可以配备多个长度较短的部件,从而根据需要(例如:可以根据所述喷射器总成100的长度需要)对外罩210的长度进行调节。

在附图中,所述流入端口211、吸入端口213、排出端口212分别位于第1相邻部件216、主要部件215、第2相邻部件217上。但是,各端口211、212、213的位置或者数量没有必要根据图示情况进行限定,根据设计,各部件215、216、217也可以带有两种以上的端口211、212、213。另外,虽然所述锁扣装置218a-218b示例了凸起-凹槽方式的对应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旋转型锯齿方式的对应结构,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种改变。

所述锁扣装置218a-218b的数量及位置与主要部件215的外形有关。如图所示,当主要部件的外形大致成四边形时,所述锁扣装置218a-218b就在与各个面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1个,总共设置4个,且每个的形态都是相同的。因此,所述主要部件215具有在相对相邻部件216、217旋转的过程中(参照图8中的“R”)选择的一个方向,并能够与相邻部件216、217连接。就附图中的示例而言,所述吸入端口213的方向可以根据需要从4个方向中进行选择。

所述连接装置220是一种不仅提供所述外罩210的各部件215、216、217间紧贴力,而且还能使所述喷射器总成100与外罩210结合的装置。实际上,作为实现这一目的的装置,采用套在向所述外罩210一侧突出的总成100的外侧突出部144外径上的卡环225或螺母构件便足够。但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利用金属板221的连接装置220。

具体讲,所述连接装置220包括:与外罩210的两个侧面接触的金属板221;套在通过所述金属板221的安装孔222的总成100突出部124、144上,并对所述金属板221及各部件215、216、217加压使之紧贴的挤压件223。

附图标记224与相邻部件216、217的侧凸起对应,它是为了将外罩210牢固地进行固定而形成在金属板221表面的插孔或槽。所述孔224沿着所述安装孔222的周边设置有多个,由此,可以执行对相邻部件216、217相对金属板221的旋转及方向设定。这种结构意味着可以对所述外罩210的流入端口211及排出端口212的方向进行变换。

优选地,所述金属板221被用作固定真空泵200的托架,所述挤压件223就是套在突出部124、144外径上的螺母构件。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真空泵200包括:通过电磁阀有选择性地与流入端口211及废弃端口214连接的压缩空气供给装置;通过长软管与各吸入端口213连接的吸盘;与所述吸盘连接的机械臂等,从而构成真空移送系统。另外,所述真空泵200根据压缩空气的供给方向执行真空及负压的生成或废弃。

参照图11及图12可知,首先,压缩空气向流入端口211供给,高速通过供给管线122-排出管线142后,再经由排出端口212、145向外部排出(参照箭头①)。这时,真空盘的内部空气依次经过吸入端口213、128-真空室V-通孔113后,被吸引到喷射器110内部,并与压缩空气一起被排出到外部(参照箭头②)。

这一过程中,在所述真空室V与吸盘内会生成真空及负压,并利用该生成的负压将对象物把持住。另外,机械臂运转,将对象物移送到指定的场所。这时,随着吸入端口213、真空盘、对象物等的位置,将吸入端口213与吸盘连接的软管会弯曲或者弯折,彼此缠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稍微解除所述挤压件223的收紧状态,使分离的主要部件215旋转,即可选择变换吸入端口213的方向。也可以根据所述锁扣装置218a-218b的对应方式,无需解除挤压件223的收紧状态,强制使主要部件215旋转,从而选择变换吸入端口213的方向。

然后,当完成上述对象物的移送之后,为了使吸盘与对象物迅速分离,压缩空气就向废弃端口214供给。向所述废弃端口214供给的压缩空气(参照箭头③)在通过废弃管线126a、126b后,经由真空室V向吸入端口213供给(参照箭头③-1)或者直接向吸入端口128供给(参照箭头③-2),从而将所述生成的真空及负压废弃,吸盘与对象物分离。

特别是,通过废弃管线126b的压缩空气还具有以下作用,即在首先通过过滤器129的过程中与过滤器里面发生碰撞,从而将附在过滤器表面上的异物抖落、清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