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流送风机和串联型轴流送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4342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轴流送风机和串联型轴流送风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8月18日向日本特许厅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161276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流送风机和串联型轴流送风机。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第5210852号说明书中公开的轴流送风机中,在具有多个叶片的叶轮中内置有电动机。此外,在日本专利第5273475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第8348593号说明书)中公开的串联式轴流送风机包括第一轴流风扇、与第一轴流风扇连接的第二轴流风扇。日本专利第5210852号说明书中记载的叶片包括反向弯曲部。反向弯曲部设置在叶片的前端部附近的区域。上述区域位于与轴毂周壁部的径向上的与基部相对的位置。反向弯曲部朝向转动方向凸出,朝向与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凹陷。反向弯曲部沿叶片的前端部延伸。此外,在日本专利第5210852号说明书中记载的技术中,叶片的后端缘的轮廓形状在与反向弯曲部对应的位置上弯曲(例如日本专利第5210852号说明书的图3)。在日本专利第5210852号说明书中,作为上述结构的作用和效果记载了“与以往相比,能够使风量-静压特性中表示的拐点的下降量变小并降低噪声”。但是,以往未对用于降低消耗电力的叶片结构进行充分研究。在日本专利第5273475号说明书(例如图5)中记载的叶片中,径向外侧的部位比内侧的部位直立。由此,叶片的翼弦和叶轮的转动面所成的角伴随朝向径向外方而逐渐稍微变大。在日本专利第5273475号说明书中,作为上述结构的作用和效果记载了“提高了静压-风量特性”(例如图6)。但是,在日本专利第5273475号说明书中也未对用于降低消耗电力的叶片结构进行充分研究。技术实现要素: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保持与以往同等的冷却性能且能够降低消耗电力的轴流送风机和串联型轴流送风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轴流送风机(本轴流送风机)包括:外壳,具有风洞;叶轮,配置在所述风洞内,并具有多个叶片;以及电动机,具有固定所述叶轮的转动轴,并且固定在所述外壳上。将由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的虚拟圆筒面切断的所述叶片的断面中的所述叶片的弦和与所述转动轴垂直的面所成的角度定义为安装角度时,所述叶片在所述叶片的内径侧部分和外径侧部分之间具有中间部分,所述中间部分的安装角度在所述内径侧部分的安装角度以上且大于所述外径侧部分的安装角度。另外,在本轴流送风机中,所述叶片的后边缘可以具有切口形状,所述中间部分包括所述弦的长度成为所述外径侧部分的所述弦的长度的80%以下的部分。此外,在本轴流送风机中,所述中间部分可以包括所述弦的长度成为所述外径侧部分的所述弦的长度的72%~75%的部分。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本串联型轴流送风机)包括沿所述转动轴的轴方向串联连接的多个本轴流送风机。另外,在本串联型轴流送风机中,可以使配置在吸气侧的所述轴流送风机的所述中间部分的所述安装角度大于配置在流出侧的所述轴流送风机的所述中间部分的所述安装角度。按照本轴流送风机,能够保持与以往同等的冷却性能,并且能够降低消耗电力。通过本说明书的记述和附图明确与本发明的技术关联的进一步的特征。此外,通过以下的实施例的说明明确上述以外的结构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A是第一实施例的轴流送风机的正面侧立体图。图1B是第一实施例的轴流送风机的背面侧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轴流送风机的断面图。图3A是第一实施例的轴流送风机的叶轮的第一例的立体图。图3B是第一实施例的轴流送风机的叶轮的第一例的俯视图。图4是在图3B的虚拟圆弧的位置上由虚拟圆筒面切断的叶片的断面图。图5A是第一实施例的轴流送风机的叶轮的第二例的立体图。图5B是第一实施例的轴流送风机的叶轮的第二例的俯视图。图6是在图5B的虚拟圆弧的位置上由虚拟圆筒面切断的叶片的断面图。图7A是从吸气侧观察第二实施例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的立体图。图7B是从流出侧观察第二实施例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的立体图。图8是第二实施例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的断面图。图9表示与第二实施例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和比较例1~3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相关的风量-静压特性和风量-消耗电力特性。图10表示与第二实施例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和比较例1~3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相关的风量-静压特性和风量-转动速度特性。图11A是比较例1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的配置在吸气侧的第一轴流送风机的叶片的断面图。图11B是比较例1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的配置在流出侧的第二轴流送风机的叶片的断面图。图12A是比较例2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的配置在吸气侧的第一轴流送风机的叶片的断面图。图12B是比较例2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的配置在流出侧的第二轴流送风机的叶片的断面图。图13A是比较例3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的配置在吸气侧的第一轴流送风机的叶片的断面图。图13B是比较例3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的配置在流出侧的第二轴流送风机的叶片的断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轴流送风机,2…风扇外壳,3…叶轮,4…电动机,5…转动轴,6…电动机外壳,7…连接件,8a…吸入口,8b…流出口,9…筒部,10…风洞,11…轴毂,11a…周壁部,12…叶片,12a…叶片的基部,12b…叶片的外径侧端部,12c…叶片的后边缘,21…第一轴流送风机,22…第二轴流送风机,100…串联型轴流送风机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彻底的理解,提出了许多具体的细节。然而,显然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前提下实施一个或更多的实施方式。在其它的情况下,为了简化制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附图表示基于本发明技术的原理的具体的实施例。上述内容用于理解本发明,但决不用于以限定方式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另外,在以下的实施例的说明中,各构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有时使用上下、前后、左右这样的表述。上述表述仅表示图面中的各构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不表示组装在实际的设备内时的各构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第一实施例]以下,参照图面,对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轴流送风机进行详细说明。图1A是第一实施例的轴流送风机1的正面侧立体图。图1B是第一实施例的轴流送风机1的背面侧立体图。轴流送风机1包括:风扇外壳(外壳)2;配置在风扇外壳2内的叶轮3;以及对叶轮3进行转动驱动的电动机4(由虚线所示)。电动机4内置于叶轮3内。电动机4包括缠绕有线圈的定子和具有永磁铁的转子。电动机4具有固定叶轮3的转动轴5(由虚线所示)。电动机外壳6配置在风扇外壳2的中央。在电动机外壳6上固定有电动机4的定子(省略图示)。多个连接件7从电动机外壳6呈放射状延伸并连接风扇外壳2和电动机外壳6。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轴流送风机1的断面图。风扇外壳2包括筒部9。筒部9具有吸入口8a和流出口8b。由筒部9的内部空间构成风洞10。叶轮3在风洞10内转动。叶轮3包括具有周壁部11a的轴毂11和三个叶片12。在轴毂11的周壁部11a的内侧固定有构成电动机4的转子的多个永磁铁(省略图示)。三个叶片12的基部12a固定在轴毂11的周壁部11a上。三个叶片12从轴毂11的周壁部11a向周壁部11a的径向外侧延伸。而且,三个叶片12沿周壁部11a的圆周方向隔开一定的间隔设置。图3A是叶轮3的第一例的立体图。图3B是图3A的叶轮3的俯视图。在此,假想以叶轮3的转动轴5为中心的虚拟圆弧。如图3B所示定义从叶片12的内径侧朝向外径侧配置的虚拟圆弧A1、A2、A3。即,虚拟圆弧A1位于叶片12的内径侧位置上。虚拟圆弧A1例如位于叶片12的基部12a附近的位置上。虚拟圆弧A3位于叶片12的外径侧位置上。虚拟圆弧A3例如位于叶片12的外径侧端部12b附近的位置上。虚拟圆弧A2位于虚拟圆弧A1和虚拟圆弧A3之间。图4是在图3B的虚拟圆弧A1~A3的位置上由虚拟圆筒面切断的叶片12的断面图。图4所示的断面是在虚拟圆弧A1~A3的位置上由以叶轮3的转动轴5为中心的虚拟圆筒面切断的叶片12的断面向平面的投影。在此,在图4所示的叶片12的断面上,连接前边缘和后边缘的直线以如下方式定义表述。即,“前边缘”是指叶轮3的与转动方向RD相关的前侧的边缘部,“后边缘”是指叶轮3的与转动方向RD相关的后侧的边缘部。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图4的断面上,将连接前边缘的顶点和后边缘的上端的直线称为“弦”。此外,将叶片12的弦和与叶轮3的转动轴5垂直的面所成的角定义为“安装角度”,并且以上述方式称呼。对本实施例的叶片12的特征进行说明。叶片12在叶片12的内径侧部分和外径侧部分之间具有中间部分。上述中间部分的安装角度在内径侧部分的安装角度以上,并且比外径侧部分的安装角度大。上述的内径侧部分是指例如与虚拟圆弧A1对应的部分。上述的外径侧部分是指例如与虚拟圆弧A3对应的部分。此外,上述的中间部分是指例如与虚拟圆弧A2对应的部分。例如,将叶片12的与虚拟圆弧A1对应的部位的安装角度称为第一角度。此外,例如,将叶片12的与虚拟圆弧A2对应的部位的安装角度称为第二角度。此外,例如,将叶片12的与虚拟圆弧A3对应的部位的安装角度称为第三角度。此时,本实施例的叶片12满足以下的公式。(式1)第一角度≤第二角度,并且第二角度>第三角度另外,满足上述(式1)的中间部分并不限于图3B的虚拟圆弧A2的位置。满足上述(式1)的中间部分例如可以配置在虚拟圆弧A1和虚拟圆弧A3之间的任意位置上。满足上述(式1)的中间部分可以配置在叶片12的基部12a和外径侧端部12b的大体中间位置上。或者是满足上述(式1)的中间部分可以配置在相对于叶片12的基部12a和外径侧端部12b的中间位置朝向径向内侧偏移的位置上。或者是满足上述(式1)的中间部分也可以配置在相对于叶片12的基部12a和外径侧端部12b的中间位置朝向径向外侧偏移的位置上。优选的是,满足上述(式1)的中间部分配置在与叶片12的基部12a和外径侧端部12b的中间位置相比位于径向外侧。按照上述的结构,叶片12的内径侧部分和外径侧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的安装角度大。由此,可以使叶轮3的工作量相对于消耗电力的比例增加。因此,可以保持与以往同等的冷却性能,并且可以降低消耗电力。进一步对本实施例的叶片12的特征进行说明。如图3B所示,叶片12的后边缘12c具有曲线状的切口形状。叶片12的后边缘12c的切口形状通过如下方式形成:以满足以下说明的中间部分的弦的长度条件的方式沿转动方向RD切割后边缘12c。另外,图3B中由虚线表示的虚拟线C表示未形成上述切口形状时的叶片12的后边缘的轮廓。本实施例的叶片12的后边缘12c具有曲线形状,该曲线形状从叶片12的基部12a一侧、且从内径侧朝向外径侧逐渐离开虚拟线C。优选的是,上述的曲线形状的拐点配置在相对于叶片12的基部12a和外径侧端部12b的中间位置朝向径向外侧偏移的位置上。在此,叶片12的内径侧部分和外径侧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包括弦的长度为外径侧部分的弦的长度的80%以下的部分。更优选的是,叶片12的内径侧部分和外径侧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包括弦的长度为外径侧部分的弦的长度的72%~75%的部分。例如,将在虚拟圆弧A1的位置上的弦的长度称为第一弦长,将在虚拟圆弧A2的位置上的弦的长度称为第二弦长,并且将在虚拟圆弧A3的位置上的弦的长度作为第三弦长。此时,在本实施例中,满足以下的式2。并且,第二弦长是第三弦长的80%以下的长度,优选的是72%~75%的长度。(式2)第一弦长≤第二弦长<第三弦长按照上述结构,叶片12的后边缘12c具有切口形状。此外,叶片12的内径侧部分和外径侧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的弦的长度比以往小。上述结构提高了叶轮3的转动效率,并且有助于增大工作量相对于消耗电力的比例。以下的表1表示图4的内容。上述表1表示在虚拟圆弧A1~A3的位置上的安装角度和弦的长度的数值。[表1]虚拟圆弧的位置安装角度弦的长度(mm)A141.7°25.7A242.0°30.0A338.3°40.5在表1的例子中,叶片12的安装角度伴随从叶片12的基部12a朝向径向外方而逐渐稍微变大。此后,叶片12的安装角度伴随接近叶片12的外径侧端部12b而变小。因此,优选的是,叶片12的内径侧部分和外径侧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在此为与虚拟圆弧A2对应的部分)的安装角度大于叶片12的内径侧部分(与虚拟圆弧A1对应的部分)的安装角度,并且大于外径侧部分(与虚拟圆弧A3对应的部分)的安装角度。此外,叶片12在叶片12的内径侧部分和外径侧部分之间包括中间部分(与虚拟圆弧A2对应的部分)。如表1所示,优选的是,中间部分的弦的长度大于内径侧部分的弦的长度,并且是外径侧部分的弦的长度的大约74%。图5A是叶轮3的第二例的立体图。图5B是图5A的叶轮3的俯视图。叶轮3包括具有周壁部11a的轴毂11和四个叶片12。四个叶片12的基部12a固定在轴毂11的周壁部11a上。四个叶片12从轴毂11的周壁部11a朝向周壁部11a的径向外侧延伸。此外,四个叶片12沿周壁部11a的周向隔开一定间隔设置。在此,假想以叶轮3的转动轴5为中心的虚拟圆弧。如图5B所示定义从叶片12的内径侧朝向外径侧配置的虚拟圆弧B1、B2、B3。即,虚拟圆弧B1位于叶片12的内径侧位置上。虚拟圆弧B1例如位于叶片12的基部12a的附近。虚拟圆弧B3位于叶片12的外径侧位置上。虚拟圆弧B3例如位于叶片12的外径侧端部12b的附近。虚拟圆弧B2位于虚拟圆弧B1和虚拟圆弧B3之间。图6是在图5B的虚拟圆弧B1~B3的位置上由虚拟圆筒面切断的叶片12的断面图。在此,图6所示的断面与图4同样是在虚拟圆弧B1~B3的位置上由以叶轮3的转动轴5为中心的虚拟圆筒面切断的叶片12的断面向平面的投影。以下的表2表示图6所示的叶轮3的虚拟圆弧B1~B3位置上的安装角度和弦的长度的数值。[表2]虚拟圆弧的位置安装角度弦的长度(mm)B135.8°30.3B237.9°32.3B337.0°44.0如表2的例子所示,优选的是,叶片12的内径侧部分和外径侧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在此为与虚拟圆弧B2对应的部分)的安装角度大于叶片12的内径侧部分(与虚拟圆弧B1对应的部分)的安装角度,并且大于外径侧部分(与虚拟圆弧B3对应的部分)的安装角度。此外,如图5B所示,叶片12的后边缘12c具有曲线状的切口形状。按照上述结构,叶片12在叶片12的内径侧部分和外径侧部分之间包括中间部分(与虚拟圆弧B2对应的部分)。如表2所示,优选的是,中间部分的弦的长度大于内径侧部分的弦的长度,并且是外径侧部分的弦的长度的大约73%。按照上述说明的例子,能够保持与以往同等的冷却性能(即与以往同等的风量-静压特性),并且能够降低消耗电力。另外,叶片12的安装角度并不限于表1和表2的例子。叶轮3的叶片12的安装角度可以根据上述叶轮的用途等设定为各种角度,例如可以设定在24°~62°的范围内。即使安装角度设定在这样的角度范围内,但只要安装角度满足上述(式1)的关系,也能够得到本实施例的效果。[第二实施例]接着,对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双重翻转式轴流送风机)进行详细说明。图7A是从吸气侧观察第二实施例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的立体图。图7B是从流出侧观察第二实施例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的立体图。图8是第二实施例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的断面图。另外,对本实施例的方式进行说明时,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结构要素原则上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尽可能地省略了重复说明。本实施例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100包括第一轴流送风机21和第二轴流送风机22。在串联型轴流送风机100中,第一轴流送风机21和第二轴流送风机22沿电动机的转动轴5的轴向串联连接。第一轴流送风机21配置在吸气侧。第二轴流送风机22配置在流出侧。即,在图8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100中,以从第一轴流送风机21的上侧吸入空气并向第二轴流送风机22的下侧送出空气的方式,产生沿中心轴l的空气流动。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串联连接两个轴流送风机21、22。并不限于上述方式,也可以串联连接三个以上的轴流送风机。在本例中,第一轴流送风机21具有图1A、图1B和图2所示的结构。第二轴流送风机22的结构大体相同于第一轴流送风机21上下翻转的结构。在本实施例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100中串联连接两个具有圆筒状的筒部9的风扇外壳2、2。由此,沿气流方向依次配置第一轴流送风机21的叶轮3和第二轴流送风机22的叶轮3。第二轴流送风机22的叶轮3利用电动机(省略图示)的转动驱动,以转动轴5为中心向第一轴流送风机21的叶轮3的转动方向的相反方向转动。由此,利用第二轴流送风机22的叶轮3产生与由第一轴流送风机21的叶轮3的转动产生的沿中心轴l方向的空气的流动相同方向的空气的流动。空气向串联型轴流送风机100的下方送出。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流送风机21的叶轮3的结构与图3A、图3B和图4所示的结构相同。此外,第二轴流送风机22的叶轮3的结构与图5A、图5B和图6所示的结构相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流送风机21的叶轮3的叶片12的个数是三个,第二轴流送风机22的叶轮3的叶片12的个数是四个。此外,第一轴流送风机21的叶轮3和第二轴流送风机22的叶轮3的安装角度的关系和弦的长度的关系分别如图4和图6所示。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配置在吸气侧的第一轴流送风机21的叶轮3的叶片12的中间部分(例如与虚拟圆弧A2对应的部分)的安装角度大于配置在流出侧的第二轴流送风机22的叶轮3的叶片12的中间部分(例如与虚拟圆弧B2对应的部分)的安装角度。在配置于吸气侧的第一轴流送风机21中,以吸入更多的空气为目的,叶片12的安装角度优选设定为比流出侧大。在配置于流出侧的第二轴流送风机22中,以提高压力为目的,叶片12的安装角度优选设定为比吸气侧小。接着,说明用于确认上述实施例的轴流送风机的效果的实验结果。图9表示与第二实施例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100和多个比较例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相关的风量-静压特性和风量-消耗电力特性。另外,在图9中,由将某一值作为1时的指数记载(例如标准化的值)表示消耗电力的数值。在此的实验中,准备比较例1~3。比较例1~3是与第二实施例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100类似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在比较例1~3中,串联连接配置在吸气侧的第一轴流送风机和配置在流出侧的第二轴流送风机。在比较例1~3中,吸气侧的第一轴流送风机的叶轮具有三个叶片。流出侧的第二轴流送风机的叶轮具有四个叶片。图11A、11B、12A、12B、13A、13B表示比较例1~3的叶片的安装角度和弦的长度(单位mm)。具体地说,图11A是比较例1的吸气侧的第一轴流送风机的叶片的断面图。图11B是比较例1的流出侧的第二轴流送风机的叶片的断面图。图12A是比较例2的吸气侧的第一轴流送风机的叶片的断面图。图12B是比较例2的流出侧的第二轴流送风机的叶片的断面图。图13A是比较例3的吸气侧的第一轴流送风机的叶片的断面图。图13B是比较例3的流出侧的第二轴流送风机的叶片的断面图。在上述图面中,在叶片的内径侧部分、中间部分和外径侧部分中,由以叶轮的转动轴为中心的虚拟圆筒面切断的叶片的断面向平面投影。在比较例1~3中,在配置于吸气侧的第一轴流送风机的叶片的情况下,叶片的内径侧部分、中间部分和外径侧部分是分别与图3B的A1、A2和A3对应的部分。在配置于流出侧的第二轴流送风机的叶片的情况下,叶片的内径侧部分、中间部分和外径侧部分是分别与图5B的B1、B2和B3对应的部分。在比较例1中,不满足上述(式1),并且叶片的后边缘不具备切口形状。如图11A所示,在第一轴流送风机中,叶片的安装角度伴随从叶片的基部朝向径向外方而逐渐变小。此外,如图11B所示,在第二轴流送风机中,叶片的安装角度伴随从叶片的基部朝向径向外方而逐渐变大。此外,由于叶片的后边缘不具备切口形状,中间部分的弦的长度是外径侧部分的弦的长度的大约81%~82%。在比较例2中,满足上述(式1)。因此,比较例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但是,在比较例2中,叶片的中间部分的弦的长度并不是极短(即叶片不具备本实施例的深的切口形状)。如图12A所示,在第一轴流送风机中,叶片的中间部分的安装角度大于内径侧部分的安装角度,并且大于外径侧部分的安装角度。此外,如图12B所示,在第二轴流送风机中,叶片的中间部分的安装角度大于内径侧部分的安装角度,并且大于外径侧部分的安装角度。此外,叶片的中间部分的弦的长度是外径侧部分的弦的长度的大约80%。在比较例3中,不满足上述(式1)。但是,在比较例3中,叶片的后边缘具有切口形状。因此,比较例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3A所示,在第一轴流送风机中,叶片的安装角度伴随从叶片的基部朝向径向外方而逐渐变小。此外,如图13B所示,在第二轴流送风机中,叶片的安装角度伴随从叶片的基部朝向径向外方而逐渐变大。此外,叶片的后边缘具有切口形状。因此,中间部分的弦的长度是外径侧部分的弦的长度的大约73%。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能够保持与比较例1~3同等的风量-静压特性,并且能够降低消耗电力。例如,与比较例1相比,本实施例具有抑制消耗电力大约7%的效果。此外,如果对比较例1和比较例2、3进行比较,则比较例2、3与比较例1相比能够抑制消耗电力。在比较例2中,满足上述(式1)、且叶片不具备深的切口形状。即使是这种结构,与比较例1相比也具有抑制消耗电力的效果。此外,在比较例3中,叶片的后边缘具有切口形状。因此,叶片的中间部分的弦的长度与外径侧部分的弦的长度相比,设定为较短。即使在该比较例3中,与比较例1相比也具有抑制消耗电力的效果。图9的实验结果如下所示,最具效果的结构是满足上述(式1)且叶片的后边缘具有切口形状的本实施例。与比较例2、3相比,本实施例具有能够抑制消耗电力大约5%的效果。另外,图9是具有两个轴流送风机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的实验结果。但是,即使在单独使用轴流送风机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抑制消耗电力的效果。图10是表示与第二实施例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100和比较例1~3的串联型轴流送风机相关的风量-静压特性和风量-转动速度特性的图。另外,在图10中,上侧的风量-转动速度特性的曲线表示配置在串联型轴流送风机的吸气侧的第一轴流送风机的风量-转动速度特性。下侧的风量-转动速度特性的曲线表示配置在串联型轴流送风机的流出侧的第二轴流送风机的风量-转动速度特性。另外,在图10中,由将某一值作为1时的指数记载(例如标准化的值)来表示转动速度的数值。如图10所示,与比较例1、3相比,本实施例得到转动速度降低大约5%的效果。本实施例的转动速度有时同等于或不如比较例2。但是,像图9中说明的那样,本实施例的消耗电力大幅改善。因此,本实施例有用。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包括各种变形例。为了以容易理解的方式说明本发明的技术,详细记载了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于必须具有所说明的全部结构。此外,可以将某一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例的结构。此外,可以在某一实施例的结构中追加其他实施例的结构。此外,可以在各实施例中追加其他结构。此外,也可以删除各实施例的一部分或将其改变为其他结构。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全部”、“垂直”、“直线”、“一定”和“中心”等的表述意图并不是严格地进行解释。即,上述表述允许设计上和制造上的公差和误差,分别指“实质上全部”、“实质上垂直”、“实质上直线”、“实质上一定”和“实质上中心”。叶片12的后边缘12c可以具有从内径侧朝向外径侧逐渐离开虚拟线C的曲线形状。本实施方式的轴流送风机和串联型轴流送风机可以是以下第一~第三轴流送风机和第一、第二串联型轴流送风机。第一轴流送风机的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具有风洞;叶轮,配置在所述风洞内,并具有多个叶片;以及电动机,具有固定所述叶轮的转动轴,并且固定在所述外壳上,将由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的虚拟圆筒面切断所述叶片时的断面中的所述叶片的弦和与所述转动轴垂直的面所成的角度定义为安装角度时,所述叶片在所述叶片的内径侧部分和外径侧部分之间具有中间部分,所述中间部分的安装角度在所述内径侧部分的安装角度以上且大于所述外径侧部分的安装角度。第二轴流送风机在第一轴流送风机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的后边缘具有切口形状,所述中间部分包括相对于所述外径侧部分的所述弦的长度成为80%以下的弦的长度的部分。第三轴流送风机在第二轴流送风机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分包括相对于所述外径侧部分的所述弦的长度成为72%~75%的弦的长度的部分。第一串联型轴流送风机的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第三轴流送风机中任意的轴流送风机,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串联连接所述多个轴流送风机。第二串联型轴流送风机在第一串联型轴流送风机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配置在吸气侧的所述轴流送风机的所述中间部分的所述安装角度大于配置在流出侧的所述轴流送风机的所述中间部分的所述安装角度。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已经给出了所述详细的说明。根据上面的教导,许多变形和改变都是可能的。所述的详细说明并非没有遗漏或者旨在限制在这里说明的主题。尽管已经通过文字以特有的结构特征和/或方法过程对所述主题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不是必须限于所述的具体特征或者具体过程。更确切地说,将所述的具体特征和具体过程作为实施权利要求书的示例进行了说明。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