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5305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扇。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风扇尤其是转页扇,如图1和图2所示,主要包括前壳1、后壳2、扇叶3、导风轮6等,其中前壳中心设置有电机支架。现有产品的电机支架包括安装部5和安装部5外周连接的几根扁平宽筋条4,筋条4横截面的长边与扇叶3旋转平面为法向关系。

这种结构的风扇具有以下缺点:1、扇叶3的气流输出方向和筋条4方向形成一个角度,高速气流拍打在筋条4上,形成周期性的噪声,音质不佳;2、一般风扇产生的是旋转气流,旋转气流具有沿圆周切向的分速度,因而向风扇前方的送风量小、送风效率低,虽然一些技术方案中,如图3所示,在扇叶3前方与转页(即导风轮6)之间额外设置导风装置7来解决该问题,但是这又增加了风扇的部件数量,使得风扇整体厚度增加,风扇整体占用空间大且更笨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噪声低的风扇;

本发明另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送风效率高的风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扇,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多个扇叶和设置于所述扇叶前方的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多个筋条,每个所述筋条分别包括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沿所述扇叶的气流输出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筋条还分别包括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导向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且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部的远离所述扇叶的一侧,所述第二导向部将经所述第一导向部导向的气流导向至所述风扇前方且与所述电机支架的轴线的夹角为θ1的方向,0≦θ1≦θ2,θ2为扇叶的气流输出方向与电机轴线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向部与所述电机支架的轴线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向部沿所述扇叶的气流输出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筋条的数量大于等于所述扇叶的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筋条的数量不等于扇叶数量的整数倍数。

进一步地,所述筋条的数量为6根。

进一步地,所述风扇为转页扇。

进一步地,所述风扇还包括前壳、后壳和电机,所述扇叶和所述电机支架置于所述前壳和后壳围成的空间内且所述扇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支架支撑所述电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风扇,电机支架的筋条的第一导向部沿扇叶的出风方向设置,可以降低扇叶输出的气流拍打电机支架造成的干涉噪声,风扇的噪声小、音质好;在没有额外增加导风装置的同时削弱了扇叶输出气流的周向分速度、降低了能量损失、提高了送风效率,结构紧凑、风扇厚度小、占用空间小。

本发明提供的风扇,电机支架的筋条的第二导向部将经第一导向部导向的气流导向到与电机架轴线平行方向至与扇叶的气流输出方向一致的范围内,在没有额外增加导风装置的同时可以降低甚至消除扇叶输出气流的周向分速度、送风效率高、结构紧凑、风扇厚度小、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风扇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现有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风扇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风扇的轴侧图;

图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风扇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提供的风扇的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提供的风扇的轴侧图;

图10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提供的风扇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三提供的风扇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前壳;2、后壳;3、扇叶;4、筋条;5、安装部;6、导风轮;7、导风装置;41、第一导向部;42、第二导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优选实施例一:

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其优选但不局限为转页扇。请参阅图4至图7,本实施例的风扇包括前壳1、后壳2、沿周向设置的多个扇叶3和设置于扇叶3前方的电机支架,扇叶3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电机支架连接于所述前壳1内且支撑所述电机。电机支架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多个筋条4,每个筋条4分别包括第一导向部41,第一导向部41沿扇叶3的气流输出方向设置。

本实施例的风扇,筋条4的第一导向部41沿扇叶3的出风方向设置,扇叶3输出的气流沿着与其输出方向一致的第一导向部41流动,可以降低扇叶3输出的气流拍打电机支架造成的干涉噪声,风扇的噪声小、音质好;在没有额外增加导风装置的同时削弱了扇叶3输出气流的周向分速度、降低了能量损失、提高了送风效率,结构紧凑、风扇厚度小、占用空间小。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每个筋条4还分别包括第二导向部42,第二导向部42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导向部41为一体成型结构且位于第一导向部41的远离扇叶3的一侧,第二导向部42将经第一导向部41导向的气流导向至风扇前方且与电机支架的轴线的夹角为θ1的方向,0≦θ1≦θ2,θ2为扇叶3的气流输出方向与电机轴线的夹角。

第二导向部42将经第一导向部41导向的气流导向到与电机架轴线平行方向至与扇叶3的气流输出方向一致的范围内,这种结构在没有额外增加导风装置的同时可以降低甚至消除扇叶3输出气流的周向分速度、送风效率高、结构紧凑、风扇厚度小、占用空间小。

筋条4的数量没有具体限制,在支撑电机的前提下可以提高送风效率即可。但优选地,筋条4的数量大于等于扇叶3的数量,以保证每一扇叶3均有与其相对应的筋条4,进而保证送风效率。本实施例中,筋条4的数量优选但不局限为6根,可以根据具体使用场合进行设置,例如,扇叶3的尺寸、风扇的功率等。

另外,为了避免噪声的叠加,筋条4的数量不等于扇叶3数量的整数倍数。

可理解地,多个扇叶3优选为沿周向均匀设置,多个筋条4优选为沿周向均匀设置。

优选实施例二:

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请参阅图8至图11,其结构与优选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多个扇叶3和设置于扇叶3前方的电机支架,电机支架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多个筋条4,每个筋条4分别包括第一导向部41,第一导向部41沿扇叶3的气流输出方向设置。每个筋条4还分别包括第二导向部42,第二导向部42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导向部41为一体成型结构且位于第一导向部41远离扇叶3的一侧,第二导向部42将经第一导向部41导向的气流导向至与电机支架的轴线的夹角为θ1的方向,0≦θ1≦θ2,θ2为扇叶3的气流输出方向与电机轴线的夹角。

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导向部42沿扇叶3的气流输出方向设置,即θ1=θ2

这种结构的筋条4使得风扇的噪声更小、音质更好。

优选实施例三:

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请参阅图12和图13,其结构与优选实施例一或二基本相同,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多个扇叶3和设置于扇叶3前方的电机支架,电机支架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多个筋条4,每个筋条4分别包括第一导向部41,第一导向部41沿扇叶3的气流输出方向设置。每个筋条4还分别包括第二导向部42,第二导向部42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导向部41为一体成型结构且位于第一导向部41远离扇叶3的一侧,第二导向部42将经第一导向部41导向的气流导向至与电机支架的轴线的夹角为θ1的方向,0≦θ1≦θ2,θ2为扇叶3的气流输出方向与电机轴线的夹角。

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导向部42与电机支架的轴线平行,即θ1=0。

这种结构的筋条4将扇叶3输出的气流导向至与电机架轴线平行的方向,出风气流经电机支架后回到轴向方向,降低了风扇噪声的同时极大的降低能量损失,提高了送风效率。

通过实验,采用现有结构电机支架的风扇送风量为48m3/min,采用本优选实施例电机支架的风扇送风量为51m3/min。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