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组件、电器产品及风扇组件的装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05286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风扇组件、电器产品及风扇组件的装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器产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扇组件、电器产品及风扇组件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工工具中,通过风扇进行散热,防止电器产品的温度过高,以避免电器产品不能正常工作,保证电器产品的使用寿命。风扇的叶片通常是通过人工手动调节至所需角度,再将风扇安装到电器产品中。然而,电器产品在工作时会产生的热量较多或者较少时,风扇中叶片的角度不能调节,降低风扇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风扇的角度不能自动调节、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叶片角度、提高工作效率的风扇组件,含有上述风扇组件的电器产品,以及上述风扇组件的装配方法。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风扇组件,包括:

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出轴具有第一旋转轴线;

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设置在所述动力输出轴上,所述动力输出轴带动所述第一传动件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转动;

至少两个叶片,所述至少两个叶片均匀安装在所述第一传动件上;以及

至少两个第二传动件,每个所述叶片通过所述第二传动件安装到所述第一传动件上,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相配合,所述第二传动件具有第二旋转轴线,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相垂直,所述动力输出轴带动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进而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转动,所述第二传动件带动所述叶片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件为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传动件为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啮合带动所述叶片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锥齿轮的直径为所述第二锥齿轮的直径的1倍~100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顶锥角α的范围为45°~8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锥齿轮上的齿的分布角度为30°~36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锥齿轮上的齿的分布角度为18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件为蜗轮,所述第二传动件为蜗杆;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相啮合带动所述叶片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叶片为一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件上,所述叶片旋转至预设角度,所述限位机构卡设在所述第一传动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套设在所述动力输出轴上,至少两个所述叶片的第二传动件穿过所述支架安装到所述第一传动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分别套设在动力输出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对合后,形成容纳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腔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正转或者反转带动所述叶片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正转或者反转。

还涉及一种电器产品,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特征所述的风扇组件。

还涉及一种风扇组件的装配方法,应用于如上述任一技术特征所述的风扇组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将至少两个叶片分别安装到所述第一支架上,以及将第一传动件安装在动力输出轴上;

步骤S200,再将安装有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一支架安装到所述动力输出轴上,并使所述第一传动件均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相啮合;

步骤S300,随后将第二支架安装到所述动力输出轴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风扇组件、电器产品及风扇组件的装配方法,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动力输出轴输出动力带动其上的第一传动件转动,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相配合使得第一传动件能够驱动第二传动件转动,进而第二传动件带动叶片一同转动,每个叶片绕其上的第二旋转轴线转动能够实现自动调节叶片的角度,第一传动件带动至少两个叶片绕第一旋转轴线转动来保证风扇组件能够正常运转,以满足电器产品不同环境的散热要求,便于电器产品的散热,提高风扇组件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扇组件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风扇组件的左视剖视图;

图3a为图1所示的风扇组件中叶片与第一支架的示意图;

图3b为图3a所示的风扇组件中一个叶片安装到第一支架上的示意图;

图3c为图3b所示的风扇组件中所有叶片安装到第一支架上的示意图;

图3d为图3c所示的风扇组件中第一锥齿轮与动力输出轴的示意图;

图3e为图3d所示的风扇组件中第一锥齿轮安装到动力输出轴上的示意图;

图3f为图3c和图3e所示的风扇组件中所有叶片安装到第一支架后再安装到第一传动件上的示意图;

图3g为图3f所示的风扇组件中将第二支架安装到动力输出轴上的示意图;

图3h为图3f所示的风扇组件装配完成的示意图;

其中:

100-风扇组件;

110-动力输出轴;

120-第一锥齿轮;

130-叶片;

140-第二锥齿轮;

150-支架;151-第一支架;152-第二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风扇组件、电器产品及风扇组件的装配方法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的风扇组件100,包括动力输出轴110、第一传动件、至少两个叶片130和第二传动件,第一传动件设置在动力输出轴110上,至少两个叶片130通过第二传动件140均匀安装到第一传动件上。动力输出轴110用于传递扭转力,使得风扇组件100能够在扭转力的作用下调节叶片130的角度以及带动第一传动件和其上的叶片130转动。动力输出轴110具有第一旋转轴线,动力输出轴110的回转轴线为动力输出轴110的第一旋转轴线,第一传动件安装在动力输出轴110上后,第一传动轴的轴线与第一旋转轴线重合,动力输出轴110带动第一传动件转动时能够保证第一传动件的重心落在动力输出轴110上,保证第一传动件旋转时不会发生偏坠现象。风扇组件100工作时,动力输出轴110带动第一传动件绕第一旋转轴线转动,进而使至少两个叶片130绕着第一旋转轴线转动,持续不断的输出风力,以实现电器产品的散热。

第二传动件分别位于每个叶片130的端部,也就是说,叶片130的数量与第二传动件的数量相等,且每个叶片130的端部都具有第二传动件。第二传动件与第一传动件相配合,动力输出轴110带动第一传动件转动,进而驱动第二传动件转动,第二传动件带动叶片130转动。第二传动件具有第二旋转轴线,第一旋转轴线与第二旋转轴线相垂直。第二传动件的回转轴线为第二传动件的第二旋转轴线,每个叶片130绕其上的第二传动件的第二旋转轴线转动能够调节风扇组件100工作时叶片130的角度。也就是说,每个叶片130绕其自身的第二旋转轴线转动是用来调节叶片130的角度的,风扇组件100工作是由至少 两个叶片130绕第一旋转轴线转动来实现的。风扇组件100工作时,动力输出轴110传递扭转力,并带动其上的第一传动件转动,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相配合,使得第一传动件带动第二传动件转动,进而第二传动件带动其上的叶片130转动调节叶片130的角度,以提高叶片130的工作效率;动力输出轴110一直转动,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相配合,还能够保证至少两个叶片130绕第一转转轴线转动,保证风扇组件100能够正常工作,持续不断的输出风力。

在本实施例中,叶片130的数量为七个,且七个叶片130均匀分布,以保证风扇组件100工作时的出风量,同时保证风力输出均匀。通常,风扇组件100用于电器产品的散热,风扇组件100工作时,至少叶片130绕第一旋转轴线转动能够加快空气流动,加速电器产品的散热。当然,风扇组件100也可以用于输出风的电器产品。进一步地,第二传动件与叶片130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加工方式加工出来,以减低生产成本,节约生产时间。当然,第二传动件与叶片130也可以为两个零部件,在风扇组件100进行装配之间,先将第二传动件安装到叶片130上,在进行其他零部件的安装,这样能够便于各个零部件的生产加工。

再进一步地,第二传动件与动力输出轴110为过盈配合,这样能够保证动力输出轴110能够带动第二传动件同步转动,使得动力输出轴110传递的扭转力不会损耗过多,保证风扇组件100的工作效率。当然,第二传动件也可以通过连接键的配合来保证第二传动件与动力输出轴110之间的同步转动。

目前,电工工具通过风扇进行散热,防止电器产品的温度过高,以避免电器产品不能正常工作,保证电器产品的使用寿命。风扇的叶片通常是通过人工手动调节至所需角度,再将风扇安装到电器产品中。风扇中叶片的角度不能调节,不能够满足电器产品不同环境的散热要求,降低风扇的工作效率。本发明的风扇组件100通过第一传动件与叶片130上的第二传动件的配合,使得第一传动件能够驱动第二传动件转动,进而第二传动件带动叶片130一同转动以达到调节叶片130的角度、保证风扇组件100运转的目的。通过每个叶片130绕其上的第二旋转轴线转动来实现自动调节叶片130的角度,再第一传动件带动至少两个叶片130绕第一旋转轴线转动来保证风扇组件100能够正常运转,以 满足电器产品不同环境的散热要求,便于电器产品的散热,提高风扇组件100的工作效率。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传动件为第一锥齿轮120,第二传动件为第二锥齿轮140;第一锥齿轮120与第二锥齿轮140相啮合带动叶片130转动。第一旋转轴线垂直与第二旋转轴线,也就是说,动力输出轴110上的扭转力要传递到第一传动件上,需要通过能够改变扭转力传递方向的传动机构来实现。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为锥齿轮结构,通过第一锥齿轮120和第二锥齿轮140的啮合来调节动力输出轴110的扭转力的输出方向,第一锥齿轮120和第二锥齿轮140的轴交角为90°,第一锥齿轮120将扭转力传递到第二锥齿轮140上后扭转力的输出方向改变90°,进而第二锥齿轮140带动叶片130绕第二旋转轴线转动,以调节叶片130的角度。这样每个叶片130上的第二锥齿轮140均与第一锥齿轮120相啮合,使每个叶片130均绕其上的第二旋转轴线转动,调节每个叶片130的角度。然后,再通过第一锥齿轮120与第二锥齿轮140的啮合使得所有叶片130绕第二旋转轴线转动,保证风扇组件100正常工作。也就是说,每个叶片130绕其上的第二旋转轴线自转,再绕第一旋转轴线转动,保证风扇组件100能够正常工作,同时还能够自动调节叶片130的角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传动机构还可以为蜗轮蜗杆结构,通过蜗轮蜗杆结构来改变扭转力传递方向,使得动力输出轴110上的扭转力能够传递到第二传动件上。具体的,第一传动件为蜗轮,第二传动件为蜗杆;蜗轮与蜗杆相啮合带动叶片130转动,蜗轮将动力输出轴110扭转力传递到蜗杆上,蜗杆带动叶片130绕第二旋转轴线转动。蜗轮与蜗杆的轴线是相互垂直的,这样能够保证传递出的扭转力方向改变。

进一步地,第一锥齿轮120的直径为第二锥齿轮140的直径的1倍~100倍。第一锥齿轮120的直径大于等于第二锥齿轮140的直径才能够保证一个第一锥齿轮120与至少两个第二锥齿轮140相啮合,这样能够节省扭转力传动的零部件的数量,节省空间,同时,还能够保证扭转力的传动效率。更进一步地,第一锥齿轮120的顶锥角α的范围为45°~85°,以保证第一锥齿轮120与第二锥齿轮140之间的传动效率。第二锥齿轮140的顶锥角与第一锥齿轮120的顶 锥角α之和为90°,这样能够保证输入的扭转力方向与输出的扭转力方向之间为9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锥齿轮120的顶锥角α为83°。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二锥齿轮140上的齿的分布角度为30°~360°,即第二锥齿轮140上的边缘位置的齿之间的夹角为30°~360°。也就是说,第二锥齿轮140上可以存在部分齿,第二锥齿轮140转动的角度受到限制,通过调节第二锥齿轮140上齿的分布范围来自动调节风扇组件100的工作效率。具体的,第一锥齿轮120带动第二锥齿轮140转动,第一锥齿轮120连续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第二锥齿轮140与第一锥齿轮120啮合转动,当第一锥齿轮120与第二锥齿轮140啮合时,第二锥齿轮140上的齿会卡在第一锥齿轮120的齿上,固定住叶片130,防止叶片130绕第二旋转轴线转动,完成叶片130的角度的自动调节。这样第一锥齿轮120就不能将扭转力传递给第二锥齿轮140,但是第一锥齿轮120能够带动第二锥齿轮140绕着第一旋转轴线转动,使得风扇组件100出风工作。不同的电器产品上安装不同分布角度的第二锥齿轮140,这样,叶片130的角度就能够实现自动调节,以满足不同电器产品的使用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锥齿轮140上的齿的分布角度为180°。当第一锥齿轮120带动第二锥齿轮140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180°时,第二锥齿轮140边缘位置的齿卡在第一锥齿轮120上,固定住叶片130。然后,第一锥齿轮120带着卡住的所有第一锥齿轮120及其上的叶片130绕着第一旋转轴线转动。当然,第二锥齿轮140上也可以布满齿,即齿的分布角度为360°。此时,第一锥齿轮120带动第二锥齿轮140转动,使得第二锥齿轮140带动其上的叶片130一直绕着第二旋转轴线转动,即叶片130一直自转,同时第一锥齿轮120还带着所有叶片130绕第一旋转轴线转动,实现风扇组件100出风。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风扇组件100还包括限位机构,限位机构设置在第二传动件上,叶片130旋转至预设角度,限位机构卡设在第一传动件上。限位机构能够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来设置叶片130的角度,即第一传动件带动第二传动件转动所需角度,限位机构卡在第二传动件与第一传动件的啮合处,使得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不能再发生相对运动,此时叶片130的角度即为所需。随后,第一传动件带动所有第二传动件及其上的叶片130一同绕第一旋转轴线 转动。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风扇组件100还包括支架150,支架150套设在动力输出轴110上,至少两个叶片130的第二传动件穿过支架150安装到第一传动件上。支架150用于支撑至少两个叶片130,防止叶片130掉落。进一步地,支架150包括第一支架151和第二支架152,第一支架151与第二支架152分别套设在动力输出轴110上且位于第一传动件的两侧;第一支架151与第二支架152对合后,形成容纳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的腔室。通过第一支架151和第二支架152的配合能够便于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的安装。第一支架15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凹槽。第二支架15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凹槽,且第一凹槽的位置与第二凹槽的位置相对应,安装时,第二传动件穿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腔室中的第一传动件配合。进一步地,第二传动件与第二支架152之间存在预设间隙,防止第二传动件与第二支架152之间存在干涉,以免影响第二传动件的转动,保证风扇组件100能够正常工作。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风扇组件100还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动力输出轴110连接,电机正转或者反转带动叶片130的角度,通过电机为风扇组件100的工作提供动力,电机正转或反转能够带动动力输出轴110正转或反转,进而第一传动件带动第二传动件正转或者反转,使得叶片130能够绕第二旋转轴线正传或者反转。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器产品,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特征的风扇组件100,通过风扇组件100的第一传动件带动第二传动件绕第二旋转轴线转动来调节叶片130的角度,再通过叶片130带动第二传动件绕第一旋转轴线转动来保证风扇组件100的正常工作,保证电器产品的散热或者出风,通过自动调节叶片130角度来调节叶片130工作效率,进而保证电器产品的工作效率。

参见图3a至图3h,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风扇组件100的装配方法,应用于如上述任一技术特征的风扇组件10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将至少两个叶片130分别安装到第一支架151上,以及将第一传动件安装在动力输出轴110上。叶片130和第一支架151如图3a所示,将叶片130安装在第一支架151的第一凹槽中,如图3b所示,再将其余叶片130分 别安装到其他第一凹槽中,如图3c所示。第一传动件和动力输出轴110如图3d所示,将第一传动件安装到动力输出轴110上,如图3e所示。其中,图3d、图3e与图3a至图3c可以调换次序。

步骤S200,再将安装有叶片130的第一支架151安装到动力输出轴110上,并使第一传动件均与第二传动件相啮合。将安装在第一支架151上的叶片130安装到安装有第一传动件的动力输出轴110上,如图3f所示。

步骤S300,随后将第二支架152安装到动力输出轴110上。将第二支架152安装到图3f所示的动力输出轴110,如图3g所示,安装完成后如图3h所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