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水泵专用的新型底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4191阅读:1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水泵专用的新型底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抽水泵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抽水泵专用的新型底阀。



背景技术:

底阀由阀体、阀盖、阀瓣、密封圈和垫片等部件组成,底阀的阀瓣有单瓣、双瓣和多瓣等几个类型。底阀在接入管路后,液体介质从阀盖方向进入阀体,液体的压力作用于阀瓣,使得阀瓣被打开允许介质流过,当阀体内的介质压力变化或消失时,阀瓣关闭阻止介质倒流。众所周知,从水井抽水的抽水泵(除自吸泵之外),吸水管的地下入水口处都装有底阀,用来水泵停止运转时维持吸水管充水状态,防止泄漏,保证再次开泵时水泵的上吸能力。传统的底阀只适合于清水中,而对于环境较差,浑浊度明显,水中颗粒物较多的水源中,传统的底阀孔径大,颗粒物容易被吸入阀体内,不仅有可能会造成阀盖的变形,又可能导致底阀损坏,如若只是通过减小孔径大小来解决颗粒物吸入问题,虽可解决上述颗粒问题,但是却增加了其他问题,一般底阀是钢铁制成,其阻物性好但透水性差,底阀孔径太小会严重影响抽水的效率,因此减小底阀孔径大小无法解决实质上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抽水泵专用的新型底阀,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抽水泵专用的新型底阀,包括阀体、阀座和阀罩,所述阀座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所述阀体和阀罩,阀体和阀罩通过相应的螺栓固定,阀座和阀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所述阀体的出口端外壁固接有法兰,阀体内通过三角支架和中空轴设置有阀瓣;所述阀罩的内侧设置有倒Ω型过滤罩,所述倒Ω型过滤罩与阀罩形成的夹层内设置有多层交错叠加的网纱;所述倒Ω型过滤罩与阀座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阀座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块相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倒Ω型过滤罩与阀罩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阀罩设置有与第二限位块相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倒Ω型过滤罩与阀座之间固定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倒Ω型过滤罩的进水孔小于阀罩的进水孔。

所述网纱的网孔小于倒Ω型过滤罩的进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增设的倒Ω型过滤罩和多层交错叠加的网纱,在确保抽水泵抽水的透水性的前提下;增强底阀的过滤阻物性能,避免颗粒性的物质进入底阀内,影响底阀的使用性能,乃至损坏。适用于环境较差,浑浊度明显,水中颗粒物较多的水资源使用的抽水泵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扩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将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2,一种抽水泵专用的新型底阀,包括阀体1、阀座2和阀罩3,所述阀座2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所述阀体1和阀罩3,阀体1和阀罩3通过相应的螺栓5固定,阀座2和阀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6;所述阀体1的出口端外壁固接有法兰7,阀体1内通过三角支架10和中空轴11设置有阀瓣12;所述阀罩3的内侧设置有倒Ω型过滤罩4,所述倒Ω型过滤罩4与阀罩3形成的夹层内设置有多层交错叠加的网纱8;所述倒Ω型过滤罩4与阀座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限位块41,所述阀座2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块41相配合的第一凹槽(未标识);所述倒Ω型过滤罩4与阀罩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限位块42,所述阀罩3设置有与第二限位块42相配合的第二凹槽(未标识);所述倒Ω型过滤罩4与阀座2之间固定设置有密封圈9;所述倒Ω型过滤罩4的进水孔小于阀罩3的进水孔,所述网纱8的网孔小于倒Ω型过滤罩4的进水孔。

通过增设的倒Ω型过滤罩4和多层交错叠加的网纱8,在确保抽水泵抽水的透水性的前提下,增强底阀的过滤阻物性能,避免颗粒性的物质进入底阀内,影响底阀的使用性能;通过设置在倒Ω型过滤罩4与阀罩3形成的夹层内的多层交错叠加的网纱8,便于网纱8的取放和清洗,便捷更换;多层网纱8交错叠加设置增强过滤性能,有保证透水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