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线式高精度蠕动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0995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线式高精度蠕动泵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主要涉及到流体计量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适用于流体的直线式高精度蠕动泵。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特殊行业对计量的精度及洁净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生物制药行业、医疗行业、化工行业等。目前,在对流体进行精确计量时,一般采用柱塞泵、蠕动泵技术。但是现有方式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从而大大影响到计量的精确性。

在现有的直线蠕动泵技术中,如图6所示,直线往复运动模组固定,压管滚轮需要安装在直线往复运动模组上做直线运动、同时做上升和下降的压管动作,因而整个传动结构比较复杂。压管滚轮压管时离直线模组滑块最远,同时工作时所受弹性软管阻力最大,使得直线模组滑块扭矩增大,传动效率较低且传动相对不稳定。同时现有直线蠕动泵技术中,防回流装置和压管滚轮装置需要各自一套独立的动力驱动,控制相对复杂,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原理简单、成本低廉、传动稳定、计量精度较高的直线式高精度蠕动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线式高精度蠕动泵,包括:升降驱动组件、泵体组件、直线往复运动模组、防回流装置、压管滚轮组件和至少一组软管组件;所述升降驱动组件、防回流装置、软管组件均安装在泵体组件上;所述直线往复运动模组安装在升降驱动组件上,通过升降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直线往复运动模组做升降运动;所述压管滚轮组件安装在直线往复运动模组上;所述防回流装置设置在直线往复运动模组的一端,所述防回流装置与升降驱动组件相连,所述防回流装置的升降运动与直线往复运动模组的升降运动共用一套动力驱动系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动力部件和凸轮机构,依靠所述凸轮机构的曲线控制直线往复运动模组升降运动和防回流装置升降运动的顺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动力部件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连接轴相连,所述连接轴上安装有模组升降凸轮机构和防回流升降凸轮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轮机构为直线凸轮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直线往复运动模组通过模组升降摆臂和模组升降安装板安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泵体组件包括底座、软管固定板、侧封板、上盖板和锁紧装置,所述软管组件固定安装于软管固定板上,所述上盖板通过锁紧装置锁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管组件设置在压管滚轮组件与上盖板的中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回流装置包括压管杆和滑动机构,所述压管杆的一端与升降驱动组件相连,在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的驱动以及滑动机构的配合下完成升降运动,所述压管杆的另一端用来与软管组件配合以进行防回流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管滚轮组件包括滚轮安装座、压管滚轮和滚轮轴,所述压管滚轮通过滚轮轴安装于滚轮安装座上,所述压管滚轮用来与软管组件配合以进行挤压动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管组件包括弹性软管和管接头,所述弹性软管沿着直线往复运动模组的运动方向布置,所述弹性软管的两端均设置有管接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直线式高精度蠕动泵,结构简单,传动稳定,计量精度较高。防回流装置升降与直线往复运动模组升降共用一套动力驱动系统,控件简单稳定,能耗低,利于优化并提升控制精度和计量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结构主视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结构主视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升降驱动组件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升降驱动组件;11、驱动动力部件;12、联轴器;13、轴承座;14、模组升降凸轮机构;15、模组升降摆臂;16、模组升降安装板;17、防回流升降凸轮机构;18、连接轴;19、直线凸轮机构;2、泵体组件;21、底座;22、软管固定板;23、侧封板;24、上盖板;25、锁紧装置;3、直线往复运动模组;4、防回流装置;41、压管杆;42、滑动机构;5、压管滚轮组件;51、滚轮安装座;52、压管滚轮;53、滚轮轴;6、软管组件;61、弹性软管;62、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直线式高精度蠕动泵,包括:升降驱动组件1、泵体组件2、直线往复运动模组3、防回流装置4、压管滚轮组件5和至少一组软管组件6。升降驱动组件1、防回流装置4、软管组件6均安装在泵体组件2上;直线往复运动模组3安装在升降驱动组件1上,通过升降驱动组件1驱动,直线往复运动模组3可以做升降运动。压管滚轮组件5直接固定安装在直线往复运动模组3上。软管组件6设置在压管滚轮组件5与泵体组件2的上盖板24的中间;防回流装置4设置在直线往复运动模组3的一端,且防回流装置4与升降驱动组件1相连,防回流装置4的升降运动与直线往复运动模组3的升降运动共用一套动力驱动系统。

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组件1包括驱动动力部件11和凸轮机构,依靠凸轮曲线控制直线往复运动模组3升降运动和防回流装置4升降运动的顺序。本实施例中,驱动动力部件11通过联轴器12与连接轴18相连,连接轴18上安装有模组升降凸轮机构14和防回流升降凸轮机构17,连接轴18安装于轴承座13上。直线往复运动模组3通过模组升降摆臂15和模组升降安装板16安装。

本实施例中,泵体组件2包括底座21、软管固定板22、侧封板23、上盖板24和锁紧装置25,软管组件6固定安装于软管固定板22上,上盖板24通过锁紧装置25锁紧连接。

在具体应用实例中,直线往复运动模组3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机构,只要满足直线往复运动的需求即可。

本实施例中,防回流装置4包括压管杆41和滑动机构42,压管杆41的一端与升降驱动组件1相连,在与升降驱动组件1的驱动以及滑动机构42的配合下完成升降运动,压管杆41的另一端用来与软管组件6配合以进行防回流操作。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上述防回流装置4可以采用防回流阀,例如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单向阀或夹管阀,或者通断阀,但也不仅限于通断阀和上述阀组。

本实施例中,压管滚轮组件5包括滚轮安装座51、压管滚轮52和滚轮轴53,压管滚轮52通过滚轮轴53安装于滚轮安装座51上,压管滚轮52用来与软管组件6配合以进行挤压动作。

本实施例中,软管组件6包括弹性软管61和管接头62,弹性软管61沿着直线往复运动模组3的运动方向布置,弹性软管61的两端均设置有管接头62。

工作时,由升降驱动组件1驱动,带着直线往复运动模组3进行升降运动,以使压管滚轮组件5接触、挤压或离开软管组件6;同时,随着直线往复运动模组3带着压管滚轮组件5沿着软管组件6的布置方向运动,以挤压软管组件6完成定量计量作业。在这过程中,防回流装置4也在升降驱动组件1驱动下进行升降运动,与软管组件6进行配合,防止流体回流。

实施例2:如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直线式高精度蠕动泵,包括:升降驱动组件1、泵体组件2、直线往复运动模组3、防回流装置4、压管滚轮组件5和软管组件6。升降驱动组件1、防回流装置4、软管组件6均安装在泵体组件2上;直线往复运动模组3安装在升降驱动组件1上,通过升降驱动组件1驱动,直线往复运动模组3可以做升降运动。压管滚轮组件5直接固定安装在直线往复运动模组3上。软管组件6设置在压管滚轮组件5与泵体组件2的上盖板24的中间;防回流装置4设置在直线往复运动模组3的一端,且防回流装置4与升降驱动组件1相连,防回流装置4的升降运动与直线往复运动模组3的升降运动共用一套动力驱动系统。

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组件1包括驱动动力部件11和凸轮机构,依靠凸轮曲线控制直线往复运动模组3升降运动和防回流装置4升降运动的顺序。本实施例中,凸轮机构采用直线凸轮机构19。直线往复运动模组3通过模组升降摆臂15和模组升降安装板16安装。

本实施例中,泵体组件2包括底座21、软管固定板22、侧封板23、上盖板24和锁紧装置25,软管组件6固定安装于软管固定板22上,上盖板24通过锁紧装置25锁紧连接。

在具体应用实例中,直线往复运动模组3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机构,只要满足直线往复运动的需求即可。

本实施例中,防回流装置4包括压管杆41和滑动机构42,压管杆41的一端与升降驱动组件1相连,在与升降驱动组件1的驱动以及滑动机构42的配合下完成升降运动,压管杆41的另一端用来与软管组件6配合以进行防回流操作。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上述防回流装置4可以采用防回流阀,例如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单向阀或夹管阀,或者通断阀,但也不仅限于通断阀和上述阀组。

本实施例中,压管滚轮组件5包括滚轮安装座51、压管滚轮52和滚轮轴53,压管滚轮52通过滚轮轴53安装于滚轮安装座51上,压管滚轮52用来与软管组件6配合以进行挤压动作。

本实施例中,软管组件6包括弹性软管61和管接头62,弹性软管61沿着直线往复运动模组3的运动方向布置,弹性软管61的两端均设置有管接头62。

在其他实施例中,软管组件6为两组以上,可以通过压管滚轮组件5来同步控制。

工作时,由升降驱动组件1驱动,带着直线往复运动模组3进行升降运动,以使压管滚轮组件5接触、挤压或离开软管组件6;同时,随着直线往复运动模组3带着压管滚轮组件5沿着软管组件6的布置方向运动,以挤压软管组件6完成定量计量作业。在这过程中,防回流装置4也在升降驱动组件1驱动下进行升降运动,与软管组件6进行配合,防止流体回流。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