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叶结构及其转子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8353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扇叶结构及其转子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扇叶结构及其转子组,尤其有关于可减少噪音及增加使用寿命的一种扇叶结构及其转子组。



背景技术:

按,已知泵浦具有一腔室,并该腔室开设两通孔,该腔室藉由该两通孔与外界连通,以令一流体通过该两通孔而进入或排出该腔室,一叶轮设置于该腔室中的旋转组件,藉由该叶轮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及压力变化,以透过其中一通孔将流体吸入该腔室,并透过另一通孔将流体排出该腔室。藉此,可达到泵送流体的目的。

然而,由于已知的该叶轮上的扇叶是片状体,为了避免叶片末端于邻近两侧处与该腔室内壁发生干涉问题,扇叶的末端呈厚度急剧减缩的尖锐状,扇叶末端呈尖锐状容易导致扇叶末端承受流体的相对作用力时发生振颤现象进而产生运转噪音,且扇叶末端的振颤现象易使得扇叶末端发生局部热应力并加速扇叶末端处的材料疲劳,影响扇叶的使用寿命。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之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之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之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有效解决上述之问题,本发明之一目的在于提供可减少扇叶末端发生振颤现象,进而减少噪音及增加使用寿命的一种扇叶结构及其转子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扇叶结构包含:一本体,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及一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连通该第一、二侧,该第一侧上具有复数扇叶,该扇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相邻或不相邻该第一通孔外缘,该扇叶分别具有一第一结合部,并该扇叶具有一第一边、一第二边及一第三边,该第一、二边相互间隔从该第二端向该第一通孔方向延伸,该第三边在该第一端连接于该第一、二边共同界定一扇叶顶面,该本体外缘具有一虚拟线,该虚拟线与该第二边接触该本体的外缘之部位相切,并该虚拟线与该第二边形成一夹角,该每一扇叶之间界定有一通道,该通道相对该第三边形成一窄流道,及该通道相对该第二边形成一渐扩流道。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另外提供一种转子组包含:一扇叶结构,包含:一本体,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及一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连通该第一、二侧,该第一侧上具有复数扇叶,该扇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相邻或不相邻该第一通孔外缘,该扇叶分别具有一第一结合部,并该扇叶具有一第一边、一第二边及一第三边,该第一、二边相互间隔从该第二端向该第一通孔方向延伸,该第三边在该第一端连接于该第一、二边共同界定一扇叶顶面,该本体外缘具有一虚拟线,该虚拟线与该第二边接触该本体的外缘之部位相切,并该虚拟线与该第二边形成一夹角,该每一扇叶之间界定有一通道,该通道相对该第三边形成一窄流道,及该通道相对该第二边形成一渐扩流道;及一转子结构,包含:一主体部,具有一第三侧及一第四侧,该第三侧具有复数第二结合部,该第三侧对应面对该第一侧,该第一结合部对应结合该第二结合部。

藉由本发明此设计,本发明的扇叶结构及其转子组的该扇叶的末端不会产生振颤及发生局部热应力,进而可达到减少噪音及增加该扇叶结构的使用寿命的功效。

【附图说明】

下列图式之目的在于使本发明能更容易被理解,于本文中会详加描述该些图式,并使其构成具体实施例的一部份。透过本文中之具体实施例并参考相对应的图式,俾以详细解说本发明之具体实施例,并用以阐述发明之作用原理。

图1为本发明扇叶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扇叶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扇叶结构之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扇叶结构之第二实施例之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扇叶结构之第三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扇叶结构之第三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转子组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8为本发明转子组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

图9为本发明转子组之第一实施例之替代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发明转子组之第一实施例之替代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

图11为本发明转子组之第一实施例之替代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转子组之第一实施例之替代实施例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转子组之第一实施例之替代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转子组之第一实施例之替代实施例立体组合示意图。

主要符号说明:

扇叶结构10

本体110

第一侧111

第二侧112

第一通孔113

扇叶120

第一端121

第二端122

第一结合部123

第一边124

第二边125

第三边126

扇叶顶面127

短导流面128

长导流面129

通道130

窄流道131

渐扩流道132

虚拟线20

转子结构30

主体部310

第三侧311

第四侧312

第二结合部313

转子组4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之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之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为本发明扇叶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图及俯视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所述之扇叶结构10,包含一本体110,在本实施例中,该扇叶结构10表示为应用在一水冷散热模组的泵浦腔室(未绘示)中,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扇叶结构10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泵浦腔室中,本发明并不对该扇叶结构10的应用进行限制。

所述本体110具有一第一侧111及一第二侧112及一第一通孔113,该第一侧111位于该本体110的上侧,该第二侧112位于该本体110的下侧,该第一通孔113连通该第一、二侧111、112,该第一侧111上具有复数扇叶120环设于该第一通孔113周围。该扇叶120具有一第一端121及一第二端122,并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端121相邻该第一通孔113外缘。

该扇叶120分别具有一第一结合部1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合部123位于每一扇叶120的第二端122,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结合部123设置于该扇叶120的其他适当位置。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合部123表示为一凹槽。该第一结合部123用以与一转子(未绘示)结合,使该转子转动时同时带动该扇叶结构10旋转。

并该扇叶120具有一第一边124、一第二边125及一第三边126,该第一、二边124、125相互间隔从该第二端122向该第一通孔113方向延伸,该第三边126在该第一端121连接于该第一、二边124、125共同界定一扇叶顶面127,该本体110外缘具有一虚拟线20,该虚拟线20与该第二边125接触该本体110的外缘之部位201相切。

该虚拟线20与该第二边125形成一夹角x,并在本实施例中,该夹角x为75度角。所述虚拟线20为一虚拟之线,并非该扇叶结构10的一实体元件或结构,为方便使用者量测该虚拟线20与该第二边125形成的夹角所设计。并在本实施例中,该扇叶120分别为一块体,该块体之第一端121相对该第三边126具有一短导流面128,并该块体之第二端122相对该第二边125具有一长导流面129。

该每一扇叶120之间界定有一通道130,该通道130连通该第一通孔113,该通道130相对该第三边126形成一窄流道131,所述窄流道131具有一较窄平面,及该通道130相对该第二边125形成一渐扩流道132,所述渐扩流道132底部为一由该第一通孔113向外之渐扩平面。在该水冷散热模组的泵浦腔室中,一冷却流体(未绘示)可以从该第一通孔113流入,并透过该扇叶结构10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从该扇叶120之间的通道130流出。

当该扇叶结构10在该水冷散热模组的泵浦腔室中旋转时,由于该冷却流体先从该第一通孔113流经过该窄流道131,再从该窄流道131流经过该渐扩流道132,因此该冷却流体在该窄流道131流速较快,在该冷却流体进入该渐扩流道132时,可具有减速增压的效果,进而可确实将该冷却流体往该扇叶结构10外部排出,同时由于该水冷散热模组的泵浦腔室中压力变小,对该第一通孔113处的冷却流体产生吸力,而将该第一通孔113外的冷却流体吸入,进而持续该冷却流体的循环。

此外,由于该扇叶120分别为块体,在该扇叶结构10旋转时,该扇叶120的第二端122不会产生振颤及发生局部热应力,因此可减少噪音及增加该扇叶结构10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3及图4,为本发明扇业结构之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图及俯视图,并辅以参阅图1及图2,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及功能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之不同处为,该扇叶120的该第一端121不连接该第一通孔113外缘,且该虚拟线20与该第二边125形成一夹角y,并在本实施例中,该夹角y为60度角。

藉此,可达到与本发明扇业结构之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者。

请参阅图5及图6,为本发明扇业结构之第三实施例之立体图,并辅以参阅图1~4,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及功能与前述第一、二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二实施例之不同处为,该扇叶120的该第一结合部123表示为一凸体。

藉此,可达到与本发明扇业结构之第一、二实施例相同的功效者。

请参阅图7、8、9及图10,为本发明转子组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及替代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及替代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并辅以参阅图1~4,如图所示,本发明所述之转子组40包含一扇叶结构10及一转子结构30,在本实施例中,该转子组40表示为应用在前述本发明扇叶结构之第一实施例的该水冷散热模组的泵浦腔室(未绘示)中,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转子组40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泵浦腔室中,本发明并不对该转子组40的应用进行限制。

并本实施例所述之扇叶结构10的结构及功效与前述本发明扇叶结构之第一、二实施例中的该扇叶结构10相同,故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该扇叶结构10的结构及功效。所述转子结构30具有一主体部310,在本实施例中,该转子结构30可对应与一定子组(未绘示)搭配感应激磁转动。该主体部310具有一第三侧311及一第四侧312,该第三侧311相反该第四侧312,该主体部310的第三侧311对应该本体110的第一侧111。该第三侧311上具有复数第二结合部313,该本体110的第一结合部123与该转子310的第二结合部313对应结合。

并在前述本发明扇叶结构之第一、二实施例中该第一结合部123位于每一扇叶120的第二端122,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结合部123位于该第三侧311上对应该第一结合部123的位置。并在前述本发明扇叶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合部123表示为一凹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二结合部313形成为一凸体,而该第一结合部123的凹槽及该第二结合部313的凸体对应结合,当然亦可将凹槽与凸体结构交互相反对应设置(如图11~14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结合部123与该第二结合部313结合可透过铆接、紧配、黏结及磁吸其中任一方式结合,本发明并不对该第一结合部123与该第二结合部313的结合方式进行限制。当该定子组(未绘示)通电后,与该转子组40产生感应激磁转化为机械动能,再由机械动能驱动该转子组,并因该转子结构30与该扇叶结构10相互结合关,使该转子结构30同时可带动该扇叶结构10旋转,透过该扇叶结构10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该冷却流体可以从该扇叶结构10的该扇叶120之间的通道130流出。且由于该扇叶120分别为块体,在该扇叶结构10旋转时,可达到与本发明扇叶结构之第一、二实施例相同的功效者。

因此,藉由本发明的该扇叶结构10及其转子组40的该扇叶120的第二端122不会产生振颤及发生局部热应力,进而可达到减少噪音及增加该扇叶结构10的使用寿命的功效。

以上已将本发明做一详细说明,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等,皆应仍属本发明之专利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