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清水自吸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0202阅读:713来源:国知局
卧式清水自吸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特别涉及一种卧式清水自吸泵。



背景技术:

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水泵作为搬运水的工具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清水自吸泵是水泵的一种,因其具有自吸性能强,出水时间快和流量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家庭用水中。

现有的公告号为CN2333835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清水自吸泵,它包括泵壳、注水口、密封塞、叶轮、出水道、电机。泵壳上设有注水口,该自吸泵在工作前,必须通过人工加水,来让泵体内部形成密闭环境。注水口上螺纹连接有密封塞。当该清水自吸泵在使用时,先向泵内注水直至泵体内形成密闭环境,再启动电机带动叶轮旋转,使带有空气的水沿出水道排出,从而完成排气并迅速进入自吸状态。

这种清水自吸泵虽然实现了自吸的功能,但是在使用前对该自吸泵进行人工加水时,需先打开注水口上的密封塞。由于该密封塞与注水口螺纹连接,在向水泵内注水时,部分水流会与注水口内螺纹相接触,时间长了以后注水口内螺纹易生锈,砂石也残留在螺纹上,使得密封塞在注水口上旋紧的时候比较的费力,也容易造成螺纹锁死,拆卸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清水自吸泵,在注水的时候较为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卧式清水自吸泵,包括泵体、用于驱动泵体工作的电机,所述泵体上设置有用于往内注水的注水机构,注水机构包括与泵体内部连通的注水管,所述注水管上面铰接设置有用于将管口密封的注水翻盖,所述注水管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注水翻盖的旋扣,所述旋扣上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注水翻盖的上侧设置有与第一卡块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注水翻盖底侧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与第二卡块配合的第二卡槽,所述注水翻盖贴近注水管管口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密封接触面的密封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注水翻盖能够在注水管上进行翻转,进而实现注水管的开闭。而对于密封性来说,密封圈能够起到填充注水管管口与注水翻盖之间的间隙,进而避免水流从间隙处出现泄漏。旋扣与注水翻盖的配合,结合上注水翻盖与安装架的配合使得注水翻盖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状态,扣合之后除了能够保持密封状态之外,稳定性也较高,注水翻盖不易出现错位的情况。利用这种结构在需要注水的时候,直接将旋扣从注水翻盖上面剥离,即可实现与注水翻盖分离,注水翻盖可以较为轻松的打开,结构稳定,操作方便。而在不需要注水的时候,直接将旋扣扣合即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泵体内的空腔包括有供水流依次连通的吸入室、涡卷室、储水室,吸入室上设置有供水流进入的进水口,涡卷室内设置有与电机连接的叶轮,储水室上设置有供水流流出的出水口,储水室与注水管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吸入室提供水流吸入过程中的缓冲,避免水流多角度的冲击叶轮对叶轮精度造成影响。而储水室提供存储水流的作用,这样使得水泵停止工作以后水泵内依旧有较多的水流残留,这样进水口上只需要连接上水管即可实现自吸。把注水管设置在储水室上,储水室体积较大,其便于大量的水流直接注入,而且也有利于涡卷室的完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水室上设置有便于测量的测量口、用于排水的排水口,所述测量口位于储水室侧壁,所述排水口位于储水室底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侧壁位置的测量口能够方便让人直接取到内部的水流,而底部的排水口能够让内部的水流较为充分的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测量口与排水口上连接有用于密封的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与测量口或者排水口之间为螺纹配合,密封塞上套设有夹持在密封塞与泵体外壁之间的密封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塞能够较为紧密的将测量口与排水口密封稳定,而密封环能够提高内外部的密封性,尽可能的做到两者的隔绝。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水管在储水室上的连通点为注水口,且注水口位于储水室的顶部,注水管内设有用于过滤杂物的过滤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注水口位于顶部,更加便于水流的注入,同时过滤网结构能够提供异物的筛分,使得外界往内部注入的水流基本保持清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入室与涡卷室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的导管,导管与吸入室连通的一端上设置有设有漏斗状的喷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管起到连通作用,能够让吸入室与涡卷室之间的间距隔得较开,进而扩大储水室内部的空间。漏斗状的喷嘴则可汇聚水流,使得水流由粗变细,起到加快水流流速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叶轮内部设置有供水流通过的导流通道,导流通道一端位于叶轮圆心位置,另一端位于叶轮侧壁,所述导管端部与导流通道位于叶轮圆心位置的一端相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叶轮上的导流通道可以让水流从圆心处进水,这样叶轮在转动的时候,水流能够被较为稳定的甩出来,让电机的转动动力转化为水流动力的转化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自吸泵的整体剖面图;

图2为实施例的注水机构打开状态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突出旋扣处结构;

图3为实施例的注水机构打开状态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突出注水管内部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电机;2、泵体;3、泵壳;4、吸入室;41、进水口;42、导管;43、喷嘴;5、涡卷室;51、叶轮;52、导流通道;53、导孔;6、储水室;61、出水口;62、注水口;63、测量口;64、排水口;7、注水管;71、注水翻盖;711、第一卡槽;712、第二卡块;713、密封圈;72、安装架;721、第二卡槽;722、旋扣;723、第一卡块;73、过滤网;8、密封组件;81、密封塞;82、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卧式清水自吸泵,包括电机1和泵体2,电机1驱动泵体2工作。泵体2包括泵壳3,泵壳3内有一空腔,空腔包括水流依次通过的吸入室4、涡卷室5、储水室6。

吸入室4包括用于进水的进水口41,进水口41位于泵壳3远离电机1的端部侧壁顶部上且贯穿泵壳3,使得水流经由进水口41进入到吸入室4。吸入室4通过穿过储水室6的导管42与涡卷室5连通起来,使得吸入室4内的清水可经过导管42达到涡卷室5内。导管42位于吸入室4内的一端设有漏斗状的喷嘴43,喷嘴43进水侧直径较大,则可汇聚水流,使得水流由粗变细,起到加快水流流速的作用。

涡卷室5内设有叶轮51,叶轮51内设有多个导流通道52。导流通道52的一端位于叶轮51靠近导管42的侧壁上且位于圆心位置,其与导管42连通。导流通道52另一端圆周分布在叶轮51外侧壁上,使得叶轮51旋转时经过导管42的清水和空气通过导流通道52甩入涡卷室5内。

涡卷室5与储水室6之间通过导孔53连通,使得涡卷室5内的清水和空气可在叶轮51旋转产生的压力作用下通过导孔53进入到储水室6内。储水室6为用于储水的泵体2内的空腔,储水室6上设有连通储水室6与外部的出水口61,使得储水室6内的清水和空气等可从出水口61排出泵体2。

如图2和3所示,储水室6顶壁上设有注水口62,注水口62上设有用于注水的注水管7,注水管7远离泵体2的一端上转动连接有用于密封的注水翻盖71,注水管7侧壁上设有用于锁紧注水翻盖71的安装架72,注水管7内设有用于过滤杂物的过滤网73。

安装架72上设有用于卡接的第二卡槽721。安装架72上铰接有旋扣722,旋扣722上一体式设有用于卡接的第一卡块723。注水翻盖71的顶部设有用于与第一卡块723卡接的第一卡槽711。注水翻盖71的底部一体式设有用于与第二卡槽721卡接的第二卡块712。注水翻盖7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密封的密封圈713。当注水翻盖71盖上时,密封圈713外侧壁与注水管7管口面紧紧贴合。

如图1所示,储水室6侧壁上设有测量口63,用于生活用水时,可对储水室6里的清水进行不定期的检测。储水室6底部设有排水口64,用于将储水室6内的水排出泵外。测量口63和排水口64上均设有用于防止清水泄漏的密封组件8。密封组件8包括密封塞81和密封环82,密封塞81与测量口63和排水口64螺纹连接,密封塞81套设有密封环82,密封环82夹持在密封塞81与泵体外壁之间。

当该卧式清水自吸泵在工作时,旋转旋扣722使得第一卡块723与第一卡槽711分离,然后翻开注水翻盖71直至注水翻盖71与注水管7分离,此时可通过注水管7向泵体2内注水直至涡卷室5和储水室6内形成密闭环境。启动电机1,电机1驱动叶轮51旋转,由于此时叶轮51处为密闭环境,则叶轮51旋转使得涡卷室5为负压,所以吸入室4内的清水和空气的混合物通过导管42进入叶轮51,再在叶轮51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通过导流通道52甩入涡卷室5内,然后在叶轮51旋转产生的压力作用下通过导孔53进入到储水室6内。由于储水室6内为充满水的密闭环境,则储水室6内的气体在水压的作用下从出水口61排出,在排气的同时叶轮51继续旋转直至将吸入室4内的气体排干净为止,此时吸入室4内形成负压,则清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吸入室4内,吸入室4内的清水经过导管42后进入叶轮51,再在叶轮51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通过导流通道52甩入涡卷室5内,然后在叶轮51旋转产生的压力作用下通过导孔53进入到储水室6内,最后储水室6内的清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从出水口61排出泵体2,由此达到水泵搬运水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