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碱残液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2017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酸碱残液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牛奶废液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酸碱残液泵。



背景技术:

在以牛奶味原料加工生产奶制品时会产生废水,而这些废水具有一定的酸碱度。为了防止这些过酸或过碱的废水直接排放造成地下生态系统的破坏,必须对这些废水进行酸碱处理后才能排入自然生态系统系统中。酸碱池主要用来存储CIP站使用的浓酸罐和浓碱罐,避免使用过程中渗漏液进入地表而污染地下水,而酸碱池由于体积过大而置于室外,其常年置于室外会导致池底积水以及池内酸碱漏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酸碱残液泵,该实用新型可抽取酸碱残液并可清洗且该装置可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造成酸碱对人体的伤害。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酸碱残液泵,包括罐体、进液管、灌注管、出液管和真空泵,进液管固定于罐体的右上方,灌注管固定于罐体的顶部,灌注管上设有控制流量的蝶阀,出液管固定于罐体的左下方,出液管的出液口处管道上设有控制流量的蝶阀,出液管左端部连接有变截面圆柱连接部件,真空泵位于出液管的左侧,排液管通过渐变管连接与变截面圆柱连接部件上。

优选的,所述的真空泵与变截面圆柱连接部件连接方式为法兰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排液管与渐变管连接方式为法兰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渐变管与变截面圆柱连接部件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可抽取酸碱残液并可清洗且该装置可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造成酸碱对人体的伤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酸碱残液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的变截面圆柱连接部件连接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罐体,2-进液管,3-灌注管,31-蝶阀,4-排液管,41-渐变管,5-真空泵,6-变截面圆柱连接部件,7-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酸碱残液泵,包括罐体(1)、进液管(2)、灌注管(3)、出液管(7)和真空泵(5),进液管(2)固定于罐体(1)的右上方,灌注管(3)固定于罐体(1)的顶部,灌注管(3)上设有控制流量的蝶阀(31),出液管(7)固定于罐体(1)的左下方,出液管(7)的出液口处管道上设有控制流量的蝶阀(31),出液管(7)左端部连接有变截面圆柱连接部件(6),真空泵(5)位于出液管(7)的左侧,排液管(4)通过渐变管(41)连接与变截面圆柱连接部件(6)上。

其中的,所述的真空泵(5)与变截面圆柱连接部件连接方式为法兰连接。

其中的,所述的排液管(4)与渐变管(41)连接方式为法兰连接。

其中的,所述的渐变管(41)与变截面圆柱连接部件(6)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一种酸碱残液泵,包括罐体(1)、进液管(2)、灌注管(3)、出液管(7)和真空泵(5),灌注管(3)位于罐体(1)的顶部,灌注管(3)用以灌注水,在灌注水时罐体(1)上部的空气被水体挤压或者与水体混合到达罐体(1)的底部,在气液混合体向下流动时形成液封,关闭蝶阀(31)防止气体通过灌注管(3)进入罐体(1);将排液管(4)连接到需要抽取的酸碱池中,打开真空泵(5),酸碱池内的残液或水分从进液管(2)进入泵中,酸碱残液从出液管(7)中流出并到达排液管(4),完成酸碱池内的积水的抽取;打开真空泵(5),灌注管(3)灌入清水,空气与水分会通过出液管(7)到达排液管(4)并从排液管(4)中排出,完成酸碱残液泵的清洗。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过着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