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7107阅读:1155来源:国知局
真空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真空发生器。



背景技术:

真空发生器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真空元器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真空发生器在工作时需要不断的抽气以维持真空度。因为真空发生器的排气口直接连通外部大气,电机需要一直保持高负载的运转,才能维持真空度。这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加大了使用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在抽真空后能够维持一定真空度的真空发生器。

一种真空发生器,用于抽真空,该真空发生器包括阀体及抽气机构,该阀体包括本体,该本体设有第一进气口、出气口及抽气口,该第一进气口用于连接送气装置,该本体内设有喷管及扩压管,该喷管设有喷气气路,该扩压管设有扩压气路,该本体设有第一气路及第二气路,该第一气路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进气口与该喷气气路,该第二气路两端分别连接该喷气气路与该扩压气路,该扩压气路的另一端连通该出气口,该第一气路、该喷气气路、该第二气路及该扩压气路构成一个通气气道,该本体还设有抽气气道,该抽气气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气孔及第二气孔,该第一气孔的孔径大于该第二气孔的孔径,该第一气孔连通该第二气路,该第二气孔连通该抽气口,该真空发生器还包括封闭机构,该封闭机构包括膜片及限位块,该膜片一端被该限位块固定于该第二气孔与该第一气孔之间的台阶面上,该膜片受该第二气路的吸力翘起,使该第二气孔的空气被抽入该第一气孔,停止对该抽气气道抽气后,该膜片受该第二气孔的吸力覆盖并封闭该第二气孔以维持该第二气孔的真空度。

进一步地,该第一气路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及第三支路,该第一支路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进气口及该第二支路,该第二支路另一端连接该第三支路,该第三支路另一端连接该喷气气路。

进一步地,该阀体还包括顶盖及密封膜,该顶盖设于该本体的顶面,该密封膜设于该本体与该顶盖之间,该本体的顶面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同时连通该第二支路与该第三支路,该真空发生器还包括第一栓塞及调压机构,该第一栓塞设于该安装孔中并隔断了该第一支路与该第二支路,该顶盖设有正对该安装孔的避让孔以避让该第一栓塞,该调压机构部分设于该顶盖中用于控制该第一栓塞移动,以调节该第一支路与该第二支路之间的连通面积。

进一步地,该本体还设调压气道,该调压气道包括进气支路、增压支路及出气支路,该进气支路一端连通该第一进气口,该进气支路另一端同时连接该增压支路与该出气支路,该增压支路连通该避让孔,该出气支路与外部大气连通,该调压机构部分设于该出气支路中,用于控制该出气支路与外部大气的通断。

进一步地,该第一栓塞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该第一柱体直径大于该第二柱体,该第一柱体设于该安装孔中,该第二柱体能够伸入该第一支路中将该第一支路与该第二支路相隔断。

进一步地,该本体还设有第二进气口及泄压气道,该泄压气道包括第四支路、第五支路、第六支路及第七支路,该第四支路一端连接该第二进气口,另一端连接该第五支路,该第六支路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五支路与该抽气气道,该顶面还设有定位孔,该定位孔同时连通该第四支路与该第五支路,该泄压机构设于该定位孔中,用于并控制该第四支路与该第五支路的通断。

进一步地,该顶盖设有正对该定位孔的避位孔,该泄压气道还包括第七支路,该第七支路分别连接该第一支路与该避位孔,该泄压机构包括第二栓塞及第三弹性件,该第二栓塞设于定位孔中,该第二栓塞能够将该第四支路与该第五支路隔断,该第三弹性件设于该第五支路中,其两端分别弹性抵触该本体及该第二栓塞,以推动该第二栓塞移动,使该第四支路与该第五支路连通。

进一步地,该限位块包括主体、固定部与限位部,该固定部设于该主体一端并将该膜片一端固定于该台阶面,该限位部一端设于该主体中部并平行该台阶面延伸至该第二气孔上方,该限位部用于限位该膜片。

进一步地,该本体一侧形成一螺纹凸起部,该出气口设于该螺纹凸起部上,该螺纹凸起部形成有外螺纹以螺纹连接一消音器。

进一步地,该阀体还包括固定座,该固定座设于该本体的底面,该固定座用于连接外部工件。

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发生器包括阀体、抽气机构及封闭机构。封闭机构可以封闭阀体的部分气路以在送气装置停止工作时维持真空,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真空发生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真空发生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真空发生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真空发生器的第一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真空发生器的第二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真空发生器沿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真空发生器的第三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真空发生器的第四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真空发生器的第五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真空发生器的第六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真空发生器的第七剖面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发生器100,用于抽真空。真空发生器100包括阀体10、设置于阀体10内的抽气机构20及封闭机构30。

阀体10包括本体12、顶盖14、密封膜16及固定座18。本体12大致为长方体。本体12包括顶面101、底面103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105与第二侧面107。顶盖14固定于顶面101上。密封膜16装设于本体12与顶盖14之间。固定座18固定于底面103上。如图2所示,固定座18设有抽气口181以对工件(图未示)抽真空产生负压从而对工件进行固定。

请一并参阅图4与图5,第一侧面105上设有第一进气口1052。第二侧面107上形成一螺纹凸起部1071,且在螺纹凸起部1071上开设一出气口1072。螺纹凸起部1071形成有外螺纹用于螺纹连接一消音器60。

抽气机构20设于本体12内。抽气机构20包括喷管21及扩压管23。喷管21与扩压管23间隔设于本体12内,其中喷管21大致处于本体12中部位置。喷管21位于邻近第一进气口1052的一侧。扩压管23位于邻近出气口1072的一侧。喷管21内设有贯穿其相对两端的喷气气路212。扩压管23内设有贯穿其相对两端的扩压气路232。

本体12内还设有第一气路1211及第二气路1212。第一气路1211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进气口1052及喷气气路212。第二气路1212一端连接喷气气路212另一端,第二气路1212另一端连接扩压气路232。扩压气路232另一端连通出气口1072。第一气路1211、喷气气路212、第二气路1212及扩压气路232构成一条通气气道121。

第一进气口1052用于连接一外部送气装置以向通气气道121通入压缩气体。喷气气路212的横截面积由其两端向中间逐渐变小,以压缩通入的气体,并高速喷出。扩压气路232朝向出气口1072一端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大,以吸走第二气路1212的空气,形成真空。第二气路1212还连接抽气气道122,以对抽气气道122抽真空。

如图5所示,抽气气道122一端连通第二气路1212。如图6所示,抽气气道122另一端延伸至底面103并与抽气口181连通以对工件抽气。当送气装置送气时,气体通入后,由喷气气路212压缩,产生射流通过第二气路1212进入扩压气路232。高速射流形成卷吸效应将第二气路1212的空气吸走。通入扩压气路232后气体速度降低,并形成负压,使抽气气道122中的空气补充至第二气路1212。

具体地,抽气气道122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气孔1221及第二气孔1223。第一气孔1221的孔径大于第二气孔1223的孔径。第一气孔1221与第二气孔1223之间形成台阶面1225。第一气孔1221连通第二气路1212。第二气孔1223连通抽气口181。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气孔1221还延伸至顶面101以装设封闭机构30。在工作时,第一气孔1221于顶面101的开口由密封膜16封闭以保障抽气效果。

如图3和图6所示,封闭机构30设于抽气气道122中,用于在送气装置停止工作后维持抽气气道122的真空度。封闭机构30包括膜片32及限位块34。膜片32大致为矩形。膜片32可以覆盖第二气孔1223,以隔绝第一气孔1221与第二气孔1223之间的气体流通。限位块34包括主体341、固定部342与限位部343。固定部342设于主体341一端并将膜片32一端固定于该台阶面1225。限位部343一端设于主体341中部并平行台阶面1225延伸至第二气孔1223上方。限位部343用于限位膜片32。

在通气时,第一气孔1221形成负压。第二气孔1223中的气体向上推动膜片32,使膜片32一端翘起以允许气体通入第一气孔1221。限位部343用于限制膜片32的翘起角度。送气装置停止工作后,膜片32回复原状,并遮蔽第二气孔1223。第一气孔1221通过通气气道121连通外部大气,而第二气孔1223处为负压,使膜片32受第二气孔1223的吸力紧贴台阶面1225,从而保证了第二气孔1223内的真空度。

请参阅图3、图4与图7,本实施例中,真空发生器100还包括第一栓塞41及调压机构43,以控制通气气道121的通断及调节真空度。

第一栓塞41部分伸入第一气路1211中。调压机构43用于调节第一栓塞41伸入第一气路1211部分的体积大小,以此控制通入通气气道121的气体流量,从而调节真空度。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气路1211还包括第一支路1201、第二支路1202及第三支路1203。第一支路1211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进气口1052及第二支路1202。第二支路1202另一端连接第三支路1203。第三支路1203另一端连接喷气气路212。第二支路1202近似垂直顶面101设置。第二支路1202与第三支路1203大致形成L型,且第三支路1203靠近顶面101。如图3和图4所示,顶面101上设有安装孔1012。安装孔1012同时连通第二支路1202与第三支路1203。顶盖14还设有正对安装孔1012的避让孔141。安装孔1012与避让孔141之间由密封膜16隔断了气体流通。

第一栓塞41包括相连的第一柱体412及第二柱体414。第一柱体412直径大于第二柱体414。第一柱体412设于安装孔1012中。第二柱体414伸入第一支路1214中,隔断了第一支路1214与第二支路1215的连通处。在第一进气口1052通入气体后,气体推抵第二柱体414,使第一柱体412推抵密封膜16并进入避让孔141,第二柱体414不再隔断第一支路1214与第二支路1215。在第一进气口1052停止通入气体后,第一栓塞41受重力作用下落,并使第二柱体414重新隔断第一支路1214与第二支路1215。

请参阅图7与图8,本体12还设有调压气道123。调压气道123包括进气支路1231、增压支路1232及出气支路1234。进气支路1231一端也连通第一进气口1052。进气支路1231另一端同时连接增压支路1232与出气支路1234。增压支路1232连通避让孔141。出气支路1234延伸至第二侧面107,与外部大气连通。调压机构43部分设于出气支路1234中,用于控制出气支路1234与外部大气的通断及气体流量。本实施例中,进气支路1231中还设有限流钉1235。限流钉1235用于控制通向增压支路1232及出气支路1234的气流量。

当出气支路1234与外部连通时,第一进气口1052通入气体后,气体推动第二柱体414使第一支路1214与第二支路1215连通。

当出气支路1234与外部隔断时,部分气体由增压支路1232进入避让孔141,使避让孔141产生正压,并使第一柱体412受到向下方第二支路1202移动的推力。由于调压气道123与通气气道121均连接第一进气口1052,避让孔141处的气压与第二支路1202处的气压相同。第一柱体412的截面大于第二柱体414的截面,使第一柱体412受到的向下的推力大于第二柱体414受到的向上的推力,从而使第二柱体414在不同气压下都可以隔断第二支路1202与第三支路1203,从而封闭通气气道121,关闭进气。

调压机构43也可以调节出气支路1234通向外部的气体流量大小,以调节避让孔141处的压强大小,进而改变第一柱体412受到的向下的推力大小。因为第二柱体414受到的向上的推力大小不变,故调压机构43可以改变第二柱体414在安装孔1012中的位置,从而改变第二支路1202与第三支路1203连通面积以控制通气气道121的气体流量,从而调节真空发生器100的真空度。

请一并参阅图4、图7和图8,调压机构43包括导气管431、第一弹性件432、滚珠433、固定座434、顶针435旋钮436及第二弹性件437。导气管431设于本体12中,并隔断了出气支路1234与外部大气的连通。导气管431为中空的柱体,其内部设有导气支路4312。导气支路4312一端连接出气支路1234,另一端连通外部大气。第一弹性件432设于出气支路1234内。第一弹性件432一端连接于本体12,另一端伸入导气支路4312。滚珠433装设于第一弹性件432伸入导气支路4312的一端。滚珠433受第一弹性件432推动抵持导气管431,将导气支路4312封闭,同时使出气支路1234与外部大气隔断。顶面101还设有容纳孔1014。容纳孔1014设于导气管431上方。固定座434活动装设于容纳孔1014,且固定座434顶部贴合密封膜16。顶盖14上设有固定孔143。固定孔143正对容纳孔1014以避让固定座434移动。顶针435一端固定于固定座434,顶针435另一端伸入导气支路4312并抵触滚珠433。旋钮436螺接于固定孔143,同时将固定孔143封闭。第二弹性件437一端弹性抵触旋钮436。第二弹性件437另一端弹性抵触密封膜16及固定座434。通过旋转旋钮436可以下压第二弹性件437,使第二弹性件437推抵固定座434,并由顶针435推抵滚珠433远离导气管431。滚珠433远离导气管431后,出气支路1234与导气支路4312连通,并连通外部大气。通过调节滚珠433与导气管431的距离,可以控制通入外部大气的气体流量,从而使真空度发生改变。

请参阅图9至图11,本实施例中,真空发生器100还包括泄压机构50。泄压机构50设于本体12中,用于破坏抽气气道122的真空。

请参阅图9,本体12还设有第二进气口1054及泄压气道124。请同时参见图1,第二进气口1054开设于第一侧面105,并临近第一进气口1052。

如图9和图10所示,泄压气道124包括第四支路1241、第五支路1242及第六支路1243。第四支路1241与第五支路1242大致呈L型。第四支路1241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进气口1054与第五支路1242。第五支路1242近似垂直顶面101。第六支路1243大致呈L型,其两端分别连接第五支路1242与抽气气道122。

可以理解,泄压气道124不限于包括以上第四支路1241、第五支路1242及第六支路1243,只要泄压气道124能够分别连接第二进气口1054与抽气气道122,以向抽气气道122内通入空气。泄压机构50部分伸入泄压气道124中,以控制泄压气道124的通断。

如图10及图3所示,顶面101设有定位孔1016。定位孔1016同时与第四支路1241及第五支路1242连通。顶盖14上设有正对定位孔1016的避位孔145。定位孔1016与避位孔145之间由密封膜16隔断。

泄压机构50包括第二栓塞52及第三弹性件54。第二栓塞52设于定位孔1016中,其包括相连的第三柱体521及第四柱体523。第三柱体521的直径大于第四柱体523的直径。第四柱体523将第四支路1241及第五支路1242隔断。第三弹性件54设于第四支路1241中。第三弹性件54两端分别弹性抵触本体12及第三柱体521,将第二栓塞52向避位孔145推动,同时使第四支路1241与第五支路1242连通。

请参阅图9,本体12还设有第七支路1244。第七支路1244大致呈L型,其一端连接第一支路1201另一端穿过密封膜16连接避位孔145。

当通气气道121通入气体时,气体由第一支路1201及第七支路1244进入避位孔145,使避位孔145气压增大。气体推动第二栓塞52压缩第三弹性件54向第五支路1242方向移动,同时使第四支路1241与第五支路1242隔断。

本实施例中,第二进气口1054可连接一外部吹气装置,通过将气体通入抽气气道122以将真空迅速破坏。

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泄压气道124还包括第八支路1245。第八支路1245一端连接第六支路1243邻近抽气气道122的一端。如图11所示,第八支路1245另一端连接固定孔143。本实施例中,第八支路1245包括第一分路1246、第二分路1247及第三分路1248。第一分路1246两端分别连接第六支路1243与第二分路1247。第二分路1247另一端连接第三分路1248。第三分路1248另一端延伸至顶面101。顶盖14上还设有第九支路147。第九支路147两端分别连接第三分路1248与固定孔143。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九支路147可以取消,由第八支路1245直接连接固定孔143;另外,第八支路1245也不限于包括以上第一分路1246、第二分路1247及第三分路1248,只要其能连通第九支路147即可。

当第二进气口1054通入气体时,部分气体通过第八支路1245及第九支路147进入固定孔143,,使固定孔143的气压增大。气体推动固定座434向下移动,使顶针435推动滚珠433,将调压气道123与外部大气连通,以释放调压气道123的压力。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消音器60螺接于螺纹凸起部1071,以减少高速气流排出时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发生器100包括阀体10、抽气机构20及封闭机构30。封闭机构30可以封闭阀体10的部分气路以在送气装置停止工作时维持真空,节约能源。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座18可以取消,由抽气口181直接设于本体12上。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如不需要调节真空度,第一栓塞41与调压机构43及相应的调压气道123可以取消。如不需要快速破坏真空度,泄压机构50与泄压气道124可以取消。在不设第一栓塞41、调压机构43及泄压机构50的情况下,则顶盖14与密封膜16可以取消。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