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412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送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风机。



背景技术:

在日本国专利公开2014-139412号公报中公开了现有的送风机。该送风机具有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的多翼片离心风机、与收纳多翼片离心风机的蜗壳。在蜗壳的上壁设置有空气吸入口,在蜗壳的侧壁设置有空气吹出口。多翼片离心风机具有绕中心轴线旋转的毂部以及在周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于毂部的多个翼片。

在上述结构的送风机中,当多翼片离心风机旋转时空气经由空气吸入口流入到蜗壳的内部。流入到蜗壳内部的空气流入到相邻的翼片之间,沿着翼片朝向径向外侧加速。朝向径向外侧加速后的空气被向多翼片离心风机的径向外方吹出,被从空气吹出口排出到外部。

但是,根据日本国专利公开2014-139412号公报所公开的送风机,被向翼片的径向外方排出的空气的一部分从相邻的翼片之间的空间向径向内侧逆流。因此,存在如下问题:产生在相邻的翼片间逆流的气流造成的空气阻力,送风机的送风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以提供能够提升送风效率的送风机为目的。

本实用新型例示的送风机具有:叶轮,其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以及壳体,其收纳所述叶轮,所述叶轮具有基板以及在周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叶片,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覆盖所述叶轮的上方,并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进气口,所述壳体的周面覆盖所述叶轮的周围,并设置有沿径向贯通的排气口,所述叶片具有:外周部;以及内周部,其被配置成比所述外周部靠径向内侧,所述内周部比所述外周部向上方突出,在周向上连接相邻的所述内周部的上表面的间隙的面积大于等于在周向上连接相邻的所述外周部的外周面的间隙的面积。

根据本申请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内周部的内周端与外周端之间的距离比所述外周部的内周端与外周端之间的距离大。

根据本申请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叶轮还具有与相邻的所述外周部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连结的环状的连结部件,所述连结部件被配置于所述外周部上的径向外侧,所述连结部件的沿着所述外周部的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外周部的比所述连结部件靠径向内侧的部分的长度。

根据本申请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连结部件的内径在所述进气口的直径以上。

根据本申请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连结部件随着从外周端朝向内周端而向上侧倾斜。

根据本申请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连结部件的内径在所述基板的外径以上。

根据本申请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具有在所述进气口处向下方延伸的喇叭口,所述内周部突出至所述喇叭口内。

根据本申请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内周部经由所述进气口从所述壳体向轴向外侧突出。

根据本申请例示的一实施方式,设置多个所述排气口。

根据例示的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可以提升送风效率的送风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送风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送风机的内部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送风机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送风机的叶轮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送风机的叶轮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送风机的叶轮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涉及的送风机的侧面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涉及的送风机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实用新型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与送风机1的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送风机1的中心轴线C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着以送风机1的中心轴线C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同样地,对于叶轮10来说,将在组入到送风机1内的状态下与送风机1的轴向、径向以及周向一致的方向分别简称为“轴向”、“径向”以及“周向”。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轴向设为上下方向,相对于叶轮10将壳体2的进气口3侧设为上,由此对各部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另外,上下方向仅仅是用于说明的名称,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以及方向。

<1.送风机的整体结构>

对本实用新型例示的一实施方式的送风机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送风机1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送风机1内部的俯视图。图3是送风机1的侧面剖视图。送风机1搭载于各种OA设备、医疗设备、家庭用电气产品、或者运输设备等。

送风机1在壳体2内具有叶轮10以及电动机50。壳体2是大致立方体形状,具有罩部2a以及收纳部2b。在罩部2a上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进气口3。此外,罩部2a还具有在进气口3处向下方(收纳部2b侧)延伸的喇叭口31。罩部2a在进气口3的外周侧覆盖叶轮10的上方。

收纳部2b通过罩部2a来覆盖上表面的开口。在收纳部2b的周壁上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排气口4。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两个排气口4。排气口4沿径向贯通收纳部2b,配置于收纳部2b的相互正交的侧面。收纳部2b收纳绕中心轴线C旋转的叶轮10以及电动机50,收纳部2b的周面覆盖叶轮10的周围。电动机50安装于收纳部2b的底面。

另外,也可以代替罩部2a而将进气口3设置于收纳部2b的底面,将电动机50安装于罩部2a。即,针对构成壳体2的部件适当设置进气口3以及排气口4即可。

在壳体2内设置有连结进气口3与排气口4的空气通路5,叶轮10被配置于空气通路5内。

即,送风机1具有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C旋转的叶轮10、以及收纳叶轮10的壳体2。由罩部2a形成的壳体2的上表面覆盖叶轮10的上方,并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进气口3。由收纳部2b形成的壳体2的周面覆盖叶轮10的周围,并设置有沿径向贯通的排气口4。

<2.叶轮的结构>

图4~图6分别表示叶轮10的立体图、俯视图以及侧视图。叶轮10具有基板11以及多个叶片12。基板11通过树脂成形品而形成为俯视呈圆形形状。在基板11的中央部形成有朝向上方(进气口3侧)突出的突出部11a。突出部11a的上表面配置成比喇叭口31的下端靠上方。

安装于收纳部2b的底面的电动机50被配置于突出部11a的内部。在突出部11a的中心(中心轴线C上)设置有用于压入电动机50的轴部50a的贯通孔11b。由此,突出部11a与轴部50a连结,基板11被支承为能够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旋转。另外,像后述那样,通过电动机50的驱动基板11俯视观察时进行逆时针旋转。

多个叶片12与基板11一体成形,该多个叶片12在周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于基板11上。各叶片12的内周端被配置成比外周端靠旋转方向前方。由此,各叶片12相对于径向倾斜。

叶片12具有外周部12b以及配置成比外周部12b靠径向内侧的内周部12a。内周部12a朝向喇叭口31(参照图3)内比外周部12b向上方(进气口3侧)突出。外周部12b比喇叭口31向径向外侧突出。

此外,间隙A1(参照图4、图5)的面积在间隙A2(参照图4、图6)的面积以上。间隙A1是在周向上连接相邻的内周部12a的上表面的间隙。间隙A2是在周向上连接相邻的外周部12b的外周面的间隙。即,在叶片12进气侧的端面上相邻的内周部12a之间的面积为在叶片12排气侧的端面上相邻的外周部12b之间的面积以上。

距离L1(参照图5)比距离L2(参照图5)长。距离L1是内周部12a的内周端与内周部12a的外周端之间的距离。距离L2是外周部12b的内周端与外周部12b的外周端之间的距离。此外,距离L5形成得比距离L6短。距离L5是内周部12a的内周端与突出部11a的上端部之间的径向的距离。距离L6是将距离L1投影到径向而得的距离。

叶轮10还具有环状的连结部件13,连结部件13与相邻的外周部12b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连结。连结部件13被配置于外周部12b上的径向外侧,与叶片12一体地成形。连结部件13的内径D2(参照图3)在基板11的外径D3(参照图3)以上。由此,在形成具有跨基板11与连结部件13的叶片12的叶轮10时,能够防止上下模具(未图示)相互干涉。因此,容易向轴向上侧以及轴向下侧分别拔出模具。其结果为,能够通过模具一体成形叶轮10,送风机1的量产性得以提升。

长度L3(参照图5)在长度L4(参照图5)以上。长度L3是连结部件13的沿着外周部12b的方向的长度。长度L4是外周部12b中的比连结部件13靠径向内侧的部分的长度。此外,连结部件13的内径D2(参照图3)在进气口3的直径D1(参照图3)以上。

<3.送风机的动作>

在上述结构的送风机1中,通过驱动电动机50,叶轮10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旋转。由此,空气被从进气口3取入到壳体2的内部。

取入到壳体2的内部的空气通过相邻的叶片12的内周部12a之间,通过旋转的叶轮10而朝向径向外侧加速。朝向径向外侧加速的空气在相邻的叶片12的外周部12b之间在连结部件13与基板11之间流通,被向叶轮10的径向外方吹出。被向叶轮10的径向外方吹出的空气在收纳部2b的内周壁与叶轮10之间流通而被从排气口4排出至壳体2的外部。

此时,突出部11a比喇叭口31的下端向上方突出。并且,内周部12a的内周端与突出部11a的上端部之间的径向的距离L5比将距离L1投影到径向而得的距离L6短。因此,从进气口3流入到壳体2内的空气被从上方导入到内周部12a间。此外,叶片12的内周部12a比外周部12b向上方突出,间隙A1的面积在间隙A2的面积以上。因此,导入到内周部12a间的空气的流路在外周部12b的外周面间变窄。由此,能够使在相邻的叶片12间流通的气流S的风压以及风量增加,能够防止气流S的逆流。因此,能够提升送风机1的送风效率。

壳体2的罩部2a具有在进气口3处向下方延伸的喇叭口31。并且,喇叭口31的内周与叶片12的内周部12a的外周端侧对置。由此,即使被从相邻的内周部12a间吸入的气流S在相邻的内周部12a间要向周向扩展流动,空气通过喇叭口31而被向下方整流。因此,被从相邻的内周部12a间吸入的气流S能够朝向在周向上连接相邻的外周部12b的外周面的间隙A2顺畅地流通。

此外,内周部12a的内周端与内周部12a的外周端之间的距离L1(参照图5)比外周部12b的内周端与外周部12b的外周端之间的距离L2(参照图5)大。由此,能够在进气口3的附近将叶片12的面积设定得大。因此,送风机1的风量增加。

此外,连结部件13的沿着外周部12b的方向的长度L3(参照图5)大于等于外周部12b的比连结部件13靠径向内侧的部分的长度L4(参照图5)。由此,通过连结部件13来抑制在相邻的叶片12的外周部12b间流通的气流S向上方扩散。因此,能够防止气流S从连结部件13的上方向叶片12间逆流。因此,送风机1的送风效率进一步提升。

此外,连结部件13的内径D2(参照图3)在进气口3的直径D1(参照图3)以上。由此,能够防止从进气口3吸入的气流S与连结部件13的上表面碰撞。因此,从排气口4送出的风量进一步增大。

<4.第一变形例>

另外,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的送风机1的叶轮10的连结部件13设为不同的结构。如图7所示,连结部件13随着从外周端朝向内周端而向上侧(进气口3侧)倾斜。由此,在相邻的叶片12的外周部12b间越烤排气侧流路越狭窄,能够通过喷嘴效果使静压上升。因此,能够将气流S的到达距离设定得长,并且即使在空气通路5内产生堵塞也能够维持风量。

<5.第二变形例>

此外,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的送风机1的叶轮10的内周部12a设为不同的结构。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内周部12a经由进气口3比壳体2的罩部2a向轴向上侧(轴向外侧)突出。由此,进气口3附近的静压得以上升。因此,从送风机1送出的风量进一步增大。

根据本实施方式,叶片12的内周部12a比外周部12b向上方突出,在周向上连接相邻的内周部12a的上表面的间隙A1的面积大于等于在周向上连接相邻的外周部12b的外周面的间隙A2的面积。因此,导入到内周部12a间的空气的流路在外周部12b的外周面间狭窄。由此,在相邻的叶片12间流通的气流S的风压以及风量增加,能够防止气流S的逆流。因此,送风机1的送风效率得以提升。

此外,内周部12a的内周端与外周端之间的距离L1比外周部12b的内周端与外周端之间的距离L2大。由此,能够将进气口3附近的叶片12的面积设定得大。因此,送风机1送出的风量增加。

此外,连结部件13的沿着外周部12的方向的长度L3在外周部12b的比连结部件13靠径向内侧的部分的长度L4以上。由此,在相邻的叶片12的外周部12b间流通的气流S通过连结部件13被抑制了朝上方的扩散。因此,能够防止气流S从连结部件13的上方向叶片12间逆流。因此,送风机1的送风效率进一步提升。

此外,连结部件13的内径D2是进气口3的直径D1以上。由此,能够防止从进气口3吸入的气流S与连结部件13的上表面碰撞。因此,从排气口4送出的风量进一步增大。

此外,连结部件13的内径D2在基板11的外径D3以上。由此,在形成具有跨基板11与连结部件13的叶片12的叶轮10时,能够防止上下模具的相互干涉。因此,容易向轴向上侧以及轴向下侧分别拔出模具。其结果为,能够通过模具来一体成形叶轮10,能够提高送风机1的量产性。

此外,壳体2具有在进气口3处向下方(排气侧)延伸的喇叭口31,内周部12a突出至喇叭口31内。由此,能够对空气进行整流而顺畅地取入到壳体2内。此外,由于叶片12具有比外周部12b向上方(进气侧)突出的内周部12a,因此即使设置喇叭口31也能够在进气口3附近增大叶片12的面积,能够增多取入的风量。

此外,由于设置有多个排气口4,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在确保风量的同时向多个方向送出空气这样的送风机1。

另外,也可以是连结部件13随着从外周端朝向内周端而向上侧倾斜。由此,在相邻的叶片12间使得越是靠排气侧气流S的流路越窄,能够通过喷嘴效果使静压上升。因此,能够将气流S的到达距离设定得长,并且即使在空气通路5内产生堵塞也能够维持风量。

此外,也可以是内周部12a经由进气口3从壳体2向轴向外侧突出。由此,能够使进气口3附近的静压上升。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大送风机1的风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