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筒式排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2852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对配电箱设备进行排风的设备,属于一种风筒式排风机。



背景技术:

对于配电箱等设备,发热较大,所以需要经常性的进行吹风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温度若过高很容易导致设备的损坏;而传统的小型配电箱一般是设置百叶窗口,通过风扇进行驱动,因为百叶窗口的灰尘分离性能很差,所以风扇的驱动结构很容易使得电器设备表面沾染灰尘,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如果设置过滤网,那么过滤网表面很容易被灰尘所堵塞,影响排风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排风设备容易进灰,过滤网容易被堵塞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风筒式排风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风筒式排风机,包括一个连接风筒,在所述连接风筒的底部设置有一个进风孔,连接风筒的顶部设置有一个排风孔,在所述进风孔内设置有一个分离网桶,所述分离网桶的底部开口,连接于进风孔的边缘位置;在所述连接风筒内还转动连接有一个驱动风筒,所述驱动风筒的底部为开口结构,所述驱动风筒通过底部的开口套接于分离网桶上部,在所述驱动风筒的侧壁上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驱动叶片,所述驱动叶片一体冲压加工于驱动风筒的内壁上;所述驱动风筒的封闭端的背部上还连接有一个排风叶轮;所述连接风筒内壁通过一个支撑网板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固定连接于排风叶轮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离网桶采用不锈钢板制成,所述分离网桶的圆形侧壁一体加工有若干分离网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离网桶的底部设置有一个锥形的承托孔,所述驱动风筒顶部的封闭端中部设置有一个支撑锥块,所述支撑锥块的端部与承托孔的中心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风叶轮为碗形结构,其中部为封闭结构,其边缘的倾斜面上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一体冲压加工于驱动叶轮的侧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离网桶的中部还固定连接有一个遮盖筒,所述遮盖筒与分离网桶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排风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垂直设置的分离网桶结构,垂直设置可以尽量防止灰尘的堆积,同时设置的驱动风筒采用离心结构,在相比于直流叶轮风扇,可以在开口度较低的网孔结构下获得较好的驱动风力,此外本结构的连接风筒内壁也可以良好的进行灰尘的沉积,防止灰尘吸入到配电箱内部,影响电器元件的正常工作。

2、承托孔和支撑锥块结构的配合可以保证驱动风筒的良好支撑,保证稳定性。

3、碗形结构的排风叶轮可以使得位于风道中部的灰尘进入到配电箱内部,并进行沉积。

4、排风间隙结构可以防止树叶等大型杂物吸入,保证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风筒;2、支撑网板;3、驱动电机;4、排风叶轮;、5、导流叶片;6、连接柱;7、驱动风筒;、8、支撑锥块;、9、驱动叶片;10、分离网桶;11、分离网孔;12、遮盖筒。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风筒式排风机,包括一个连接风筒,在所述连接风筒的底部设置有一个进风孔,连接风筒的顶部设置有一个排风孔,在所述进风孔内设置有一个分离网桶,所述分离网桶采用不锈钢板制成,所述分离网桶的圆形侧壁一体加工有若干分离网孔,所述分离网桶的底部开口,连接于进风孔的边缘位置;在所述连接风筒内还转动连接有一个驱动风筒,所述驱动风筒的底部为开口结构,所述驱动风筒通过底部的开口套接于分离网桶上部,所述分离网桶的底部设置有一个锥形的承托孔,所述驱动风筒顶部的封闭端中部设置有一个支撑锥块,所述支撑锥块的端部与承托孔的中心接触,在所述驱动风筒的侧壁上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驱动叶片,所述驱动叶片一体冲压加工于驱动风筒的内壁上;所述驱动风筒的封闭端的背部通过若连接柱有一个排风叶轮,所排风叶轮为碗形结构,其中部为封闭结构,其边缘的倾斜面上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一体冲压加工于驱动叶轮的侧壁上;所述连接风筒内壁通过一个支撑网板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固定连接于排风叶轮上。

所述分离网桶的中部还固定连接有一个遮盖筒,所述遮盖筒与分离网桶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排风间隙。

驱动时,本结构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排风和进风都可以起到良好的隔尘效果;正向驱动时,风从遮盖筒与分离网桶之间的间隙内吸入,并通过分离网桶上的分离网孔进行灰尘的局部分离,相对重量较大的灰尘则从分离网桶内壁掉落;同时驱动风筒旋转,将风从分离网桶吸入到连接风筒内部,并通过连接风筒内壁引导到排风叶轮,通过排风叶轮的引导将灰尘从连接风筒的顶部吹入到配电箱内。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