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流量卧式筒袋多级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239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式筒袋多级泵,主要涉及一种执行GB/T3215-2007小流量的卧式筒袋多级泵(BB5)。



背景技术:

卧式筒袋多级泵是多级、径向剖分、节段式壳体泵。叶轮的吸入形式为单吸径向式,并配有单级壳体。轴向力由向心推力球轴承承受。压差较大的情况下,由平衡鼓装置平衡轴向力。外壳筒体承压,筒体长度取决于产品的性能参数要求和运转可靠性设计;轴承箱体内的轴承依靠内部甩油环的进行自润滑。

现有的卧式筒袋多级泵主要有40、50、80、100、125、150、200等几种规格。以最小的40泵型水力模型,其最小额定使用工况:流量Q=22m3/h、单级扬程H=35m。当使用工况在流量Q=6m3/h 单级扬程H=40m左右时,必须引大量的回流才能满足使用,缺少一种合适的卧式筒袋泵泵型来满足这一使用工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流量卧式筒袋多级泵,具有更优化的叶轮的性能参数,能够满足更大范围的流量和单级扬程工况。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小流量卧式筒袋多级泵,包括泵轴,泵轴上安装有叶轮以及导叶,叶轮包括首轮和次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首轮的叶片为六枚,次轮的叶片为七枚。

首轮六枚叶片中,三枚为较长叶片,另外三枚为较短叶片,并且较长叶片和较短叶片间隔分布。

叶轮108的叶片包角为108度。

叶轮108的叶片流道的宽度为5-6mm。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DSG40-180基础上通过减小筒体的进口尺寸,重新设计叶轮的水力模型和导叶水力模型达到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依据现有的卧式筒袋多级泵结构进行设计,在保留现有卧式筒袋多级泵优良结构条件下进行了改进设计;本实用新型拓展了卧式筒袋多级泵系列泵型的型谱,填补了卧式多级筒袋泵在小流量范围没有合适泵型的空白,扩大了卧式多级筒袋泵的适用范围。其性能参数完全那个满足流量Q=6m3,单级扬程H=40m的工况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小流量高效率的卧式多级筒袋泵,减少了能源的消耗,降低了运行成本。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重新设计了叶轮的水力尺寸,将原来的叶轮叶片数量首轮五枚、次轮六枚叶片调整为首轮三长三短的叶片型式,次轮七枚叶片的型式;叶轮的主叶片包角由原来的118度调整为108度,叶片流道的宽度由原来8-9mm调整为满足铸造要求的5-6mm,从而使泵的性能参数满足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筒体106以及贯穿于筒体106的泵轴101,泵轴101上安装有叶轮108以及导叶109。

其中叶轮108包括首轮和次轮,首轮的叶片为六枚,次轮的叶片为七枚。首轮六枚叶片中,三枚为较长叶片,另外三枚为较短叶片,并且较长叶片和较短叶片间隔分布,形成首轮三长三短的叶片型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包括轴承箱体103和用于密封轴承箱体103的轴承压盖102,筒体106连接有轴承支架104,轴承支架104还连接有筒体盖114和密封箱体115。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包括紧固入口压盖107以及用于紧固入口压盖107的紧定压板10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包括用于平衡泵轴101轴向力的平衡套113和平衡鼓112,平衡套113和平衡鼓112分别通过卡环116和卡环套117定位。泵轴101的非驱动端安装有背靠背角接触轴承119以及用于调整该轴承位置的轴承挡套118,背靠背角接触轴承119安装在非驱动端轴承箱体内。泵轴101的非驱动端还安装有用于冷却非驱动端轴承箱体的风扇120。

筒体盖114、卡环116、卡环套117、平衡套113、平衡鼓112、出口压盖111、中段110 、导叶109、叶轮108和入口压盖107等组装在一起形成装入筒体106内的转子部件。

通过紧定压板105锁紧入口压盖107,通过筒体盖114与筒体106紧固形成泵头雏形,配合密封箱体115、轴承压盖102、轴承箱体103、轴承支架104以及风扇120等组装成泵头。

叶轮108的叶片包角为108度,叶片流道的宽度5-6mm。导叶109水力叶片流线,减小喉部过流尺寸2mm满足小流量运行要求。筒体盖114入口由DN80改为DN50,减小入口压盖107流道宽度12mm,以便和筒体入口匹配,减小出口压盖111流道宽度2.5nn,以便和叶轮流道匹配,满足小流量运行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