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及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238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压缩机及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机及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空调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之为商用空调的“心脏”。随着变频技术的发展,变频螺杆压缩机在空调机组中广泛应用,变频技术采用的变频电机,可以更改螺杆压缩机转子的转速,进而控制压缩机的排气量,变频螺杆压缩机可以适用于多种场合和环境,并可微调环境温度,因此,变频螺杆压缩机具有节能、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为了保证压缩机内部润滑油的清洁性,以免润滑油中的杂质损坏压缩机的关键部件,需要对变频螺杆压缩机设置油过滤器。考虑到压缩机重心的整体设计以及外观协调性,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内置式油过滤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压缩主机1a沿轴向的一端设有卧式油气分离器2a,油气分离器2a底部分离出的润滑油通过壳体外的连接管3a返回至压缩主机1a中。

由于油过滤器中的滤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需要更换,在更换油过滤器时,需要将压缩机壳体部分打开,拆卸工作量较大。而且由于油过滤器的管路与压缩机内部连通,所以在更换时压缩机内部的润滑油和气态冷媒也会通过管路排出,需要重新填充润滑油和冷媒,造成更换油过滤器时的代价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压缩机及空调机组,能够使油过滤器的维护更加便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压缩主机、油气分离器和油过滤器,所述油过滤器位于所述压缩主机和油气分离器的外部,所述油过滤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位于其内的滤芯,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安装在所述压缩主机或油气分离器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主机或油气分离器的外壁上设有凸台,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安装在所述凸台的两端,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凸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滤芯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主机或油气分离器的外壁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通孔,所述滤芯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通孔后伸入到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另一个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滤芯固定在位于上方的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油过滤器的进油口与所述油气分离器连通的路径上设有截止阀,所述油过滤器的回油口与所述压缩主机连通的路径上设有截止阀。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油过滤器的回油口与所述压缩主机的补油口通过所述第一管连通,所述油过滤器的进油口与油气分离器的回油口通过所述第二管连通,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与各个油口的连接处采用锥螺纹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与所述油过滤器的回油口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管与所述油过滤器的进油口形成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油过滤器的回油口设在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上,所述油过滤器的进油口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另一个上。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主机和油气分离器一体设置;或者所述压缩主机和油气分离器相互独立。

进一步地,所述油过滤器上设有截止件,用于对所述油过滤器内部抽真空、注油或泄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压缩机。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油过滤器位于压缩主机和油气分离器的外部,油过滤器的外壳采用分体式结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安装在压缩主机或油分离器的外壁上,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可拆卸地安装在外壁上。当需要对油过滤器进行维护时,只需要拆下其中一个壳体就能实现滤芯的更换,无需将整个油过滤器先从压缩主机或油分离器的外壁上整体拆下,再从油过滤器中拆出滤芯进行更换,能够使压缩机中油过滤器的维修更加快捷方便,提高维修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螺杆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中油过滤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中油气分离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油气分离器中油分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压缩主机;2a、油气分离器;3a、连接管;

1、压缩主机;2、油气分离器;3、油过滤器;4、截止阀;5、第一管;6、第二管;

11、压缩主机的补油口;12、排气管;21、凸台;211、通孔;212、螺纹孔;22、油气分离器的出油口;23、油分桶;24、储油槽;25、气液过滤网;26、油气分离器的排气口;31、第一壳体;32、第二壳体;33、滤芯;34、截止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段落中,更为详细地限定了实施例的不同方面。如此限定的各方面可与任何其他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组合,除非明确指出不可组合。尤其是,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任何特征可与其他一个或多个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特征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油过滤器外置的压缩机,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该压缩机包括压缩主机1、油气分离器2和油过滤器3。以压缩机用在制冷系统中为例进行说明,压缩主机1用于对蒸发器排出的低温低压气体进行压缩,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体进入油气分离器2,分离出的油经过油过滤器3进行过滤后补充到压缩主机1中,分离出的气体进入冷凝器中。

油过滤器3位于压缩主机1和油气分离器2的外部,油过滤器3包括外壳和滤芯33,滤芯33安装在外壳内,用于对油气混合物进行分离。外壳采用分体式结构,可根据需要将外壳分为两部分或以上,外壳包括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安装在压缩主机1或油气分离器2的外壁上,且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中的至少一个可拆卸地安装在外壁上。当需要对油过滤器3进行维护时,只需要拆下第一壳体31或第二壳体32就能实现滤芯33的更换,能够使压缩机中油过滤器3的维修更加快捷方便,提高维修效率。

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中的压缩机可以将压缩主机1和油气分离器2一体设置,油气分离器2采用卧式结构,压缩主机1和油气分离器2的壳体相互扣合并形成一体。在此种结构形式中,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可以都安装在压缩主机1的外壁上,也可以都安装在油气分离器2的外壁上,或者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的其中一个安装在压缩主机1的外壁上,另一个安装在油气分离器2的外壁上。

或者压缩机也可将压缩主机1和油气分离器2相互独立设置,油气分离器2采用立式或卧式结构。压缩主机1和油气分离器2的壳体彼此独立,在此种结构形式中,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可以都安装在压缩主机1的外壁上,也可以都安装在油气分离器2的外壁上。

为了便于外置安装油过滤器3,压缩主机1或油气分离器2的外壁上设有凸台21,凸台21可通过铸造等方式一体成型于压缩主机1或油气分离器2的外壁上。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分别安装在凸台21的两端,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中的至少一个可拆卸地安装在凸台21上。例如,凸台21的四周可设有螺纹孔,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可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可拆卸地设在凸台21的两端。通过凸台21可以将油过滤器3稳定地固定在压缩主机1或油气分离器2的外壁上。

如图2所示,压缩主机1和油气分离器2一体设置,油气分离器2采用卧式结构,凸台21设在油气分离器2外壁上沿高度方向的中间区域,凸台21的上下表面作为安装面。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沿竖直方向设置,滤芯33固定在位于上部的壳体上。

具体地,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分别固定在凸台21的上端和下端,滤芯33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壳体31上。由于凸台21下方的安装空间较为有限,只需要将用于固定第一壳体31的紧固件拆下,并向上拔出第一壳体31,就能直接将滤芯33取出进行更换,使滤芯33的维护更加快捷,操作时免受安装空间的影响。可替代地,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也可沿水平方向或其它任意方向设在凸台21两端。

进一步地,凸台21上设有通孔211,滤芯33的第二端穿过通孔211后伸入到第二壳体32内。通孔211的形状可与滤芯33的截面形状相适配。在这种结构中,通孔211也构成了油过滤器3内部腔体的一部分,第一壳体31、通孔211和第二壳体32形成贯通的腔体,能够设置尺寸更大的滤芯33,以提高油过滤器3的过滤能力。油过滤器3采用分段式的壳体可使拆卸更方便,而且凸台21将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分隔开来相互独立,避免拆卸时相互影响,可实现只拆下一个壳体。

可替代地,滤芯33的第一端也可固定在第二壳体32上,滤芯33的第二端穿过通孔211后伸入到第一壳体31内。或者将滤芯33放置在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形成的空间即可。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还包括第一管5和第二管6,油过滤器3的回油口A与压缩主机1的补油口11通过第一管5连通,油过滤器3的进油口B与油气分离器2的出油口22通过第二管6连通,油过滤器3的回油口A设在第一壳体31上,油过滤器3的进油口B设在第二壳体32上。

油过滤器3设在油气分离器2外壁上,且位于油气分离器2的出油口22远离压缩主机1的一侧,使第一管5呈水平状态,第二管6呈L形弯折状态。

进一步地,油过滤器3的进油口B与油气分离器2连通的路径上设有截止阀4,油过滤器3的回油口A与压缩主机1连通的路径上设有截止阀4。优选地,压缩主机1的补油口11与第一管5的连接处设有截止阀4,油气分离器2的出油口22与第二管6的连接处设有截止阀4。在需要更换油过滤器3的滤芯33时,可以先将压缩主机1补油口11和油气分离器2出油口22处的截止阀4关闭,这样在拆开油过滤器3时,压缩机腔体内的气态冷媒和润滑油就不会通过管路排出,从而达到节省润滑油和冷媒的效果,降低油过滤器3的更换和维护成本。

进一步地,第一管5和第二管6与各个油口的连接处采用锥螺纹密封,能够在油口与管路的连接处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防止在长期使用后冷媒和润滑油逸出的现象。优选地,在压缩主机1的补油口11与第一管5的连接处、油气分离器2的出油口22与第二管6的连接处可设置锥螺纹截止阀。

为了便于拆卸油过滤器3,第一管5与油过滤器3的回油口A形成可拆卸连接,第二管6与油过滤器3的进油口B形成可拆卸连接。在需要更换滤芯33时,可以先将第一管5与油过滤器3回油口A的连接位置断开,并将第一壳体31与凸台21的连接紧固件拆下,就可以将第一壳体31连带滤芯33向上拔出并进行更换。

进一步地,油过滤器3上设有截止件34,用于对油过滤器3内部抽真空、注油或泄油。例如,在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的自由端处可各设置一个锥螺纹截止阀作为截止件34。

图3示意出了油过滤器3的内部结构,参考图5,凸台21的安装面为矩形结构,第一壳体31为与凸台21安装面形状适配的法兰结构,在该法兰结构的下端连接有滤芯33,侧面设有油过滤器3的回油口A,法兰结构内部设有将滤芯33的排气区域与回油口A之间连通的通道。第二壳体32为带有法兰的安装壳体,内部设有中空腔体,滤芯33通过通孔211伸入到第二壳体32的中空腔体内,第二壳体32法兰的侧壁上设有进油口B。

如图5所示,在油分桶23的底部设有向下凹入的储油槽24,储油槽24的侧壁上设有油气分离器2的出油口22,第二管6的一端与油气分离器2的出油口22连接。图4示意出了油气分离器2的内部结构,如箭头方向所示,压缩主机1经过压缩后得到的高温高压气体(油气混合物)通过排气管12导入到气液过滤网25中,过滤出的油向下落入到储油槽24中,过滤出的气体进入到气液过滤网25与油分桶23端部围合形成的腔体后,再次返回通过气液过滤网25,最终分离出的气体通过油气分离器2的排气口26排出,再进入冷凝器中。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压缩机中油过滤器3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式。

如图3和图4所示,经压缩主机1压缩后的气体通过排气管12进入油气分离器2进行油气分离,气体通过油气分离器2的排气口26进入到冷凝器中,油进入到储油槽24中并从油气分离器的出油口22流出,依次经过截止阀4和第二管6后,从油过滤器3的进油口B进入其内,通过滤芯33过滤油中的杂质,过滤完毕后清洁的油从油过滤器3的回油口A依次经过第一管5、截止阀4后,从压缩主机1的补油口11返回,以为压缩主机1补充运行所需的润滑油。

如图2所示,当需要对滤网33进行维护时,首先将压缩主机1的补油口11与第一管5的连接处、油气分离器2的出油口22与第二管6的连接的截止阀4关闭,切断压缩机内腔与外部的连通路径,阻止润滑油和气态冷媒排出外面。接着,将第一壳体31与凸台21的连接螺钉拆下,并将第一管5与油过滤器3回油口A的连接位置断开。然后,将第一壳体31向上拔出,安装在第一壳体31上的滤芯33也随之一同取出,就可以更换新的滤芯33,在此过程中,第二壳体32和第二管6可保持不动。具体地,可单独更换滤芯33或者连带第一壳体31和滤芯33一起更换。

更换完毕后,通过螺钉将第一壳体31固定在凸台21上,再恢复第一管5与油过滤器3回油口A的连接,并打开两个截止阀4,即可恢复压缩机正常的油过滤功能。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压缩机。由于压缩机中的油过滤器3便于维护,可使压缩机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保证压缩机的工作性能,从而提高空调机组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而且,在对油过滤器3进行维护时,可通过关闭截止阀4阻止压缩机腔体内的润滑油或气态冷媒排出,在每次更换滤芯33时无需重新添加润滑油或气态冷媒,能够降低空调机组的维护成本。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压缩机及空调机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