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式电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9964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自吸式电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吸式电泵。



背景技术:

自吸式电泵是一种常用的流体机械,工业生产中,我们常常需要使用到自吸式电泵完成对流体的运输工作。

但是,现有的自吸式电泵的吸水过程缓慢,往往从启动电泵至电泵运行需要很长的自吸时间,且自吸完成后的流体运输工作不稳定,常常发生泵内自吸压力不足而中断运输的现象,这种情况在与远程运输的情况下体现地尤其明显。

另外,现有的自吸式电泵的叶轮在高速运转的情况下,边缘液体的静压力高于中心吸入口,部分高压液体可进入叶轮后侧区域,而在叶轮前侧形成低压液体入口区,叶轮受指向液体吸入口的轴向推力,这种轴向推力会导致叶轮向吸入口窜动,使叶轮同与叶轮接触的部位接触磨损,严重时可使泵体发生震动,由此,导致其使用寿命短而易被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节省吸水时间而快速启动并平稳运行,同时,使用寿命长,不易损坏的自吸式电泵。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为一种自吸式电泵,具有泵体和设置在所述泵体的顶部的泵架,在所述泵体的内部设置有泵轴,在所述泵架上设置有能够驱动所述泵轴转动的电机,在所述泵轴的底部连接有转动叶轮,在所述泵体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在所述泵体的另一侧开设有出水口,在所述泵体的顶部设置有排气阀。

在所述泵体的内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隔板,在所述泵体的内部的所述隔板的下方形成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吸水室,在所述泵体的内部的所述隔板的上方形成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压水室,所述吸水室与所述压水室之间通过吸入管口连通,在所述进水口处连接有S形进水管道,沿着所述S形进水管道的延伸方向,在所述S形进水管道的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部位形成自所述泵体的外部向所述泵体的内部方向直径先逐渐变小再逐渐变大的形状。

另外,技术方案2的自吸式电泵,在技术方案1的自吸式电泵中,所述吸入管口形成为沿竖直方向自下而上直径逐渐变小再逐渐变大的形状。

另外,技术方案3的自吸式电泵,在技术方案2的自吸式电泵中,在所述S形进水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压力调节阀。

另外,技术方案4的自吸式电泵,在技术方案3的自吸式电泵中,所述叶轮包括沿所述泵轴的轴线方向自下而上依次套设在所述泵轴上的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

另外,技术方案5的自吸式电泵,在技术方案4的自吸式电泵中,所述第一叶轮为闭式叶轮,包括前盖板、后盖板和安装在所述前盖板和所述后盖板之间的弯曲叶片。

另外,技术方案6的自吸式电泵,在技术方案5的自吸式电泵中,在所述第一叶轮的后盖板上开设有平衡孔。

另外,技术方案7的自吸式电泵,在技术方案6的自吸式电泵中,所述第一叶轮的叶片在所述第一叶轮的吸入处形成有缺口。

另外,技术方案8的自吸式电泵,在技术方案7的自吸式电泵中,所述后盖板在所述第一叶轮的出水口处形成有狭缝。

另外,技术方案9的自吸式电泵,在技术方案1的自吸式电泵中,电机设置在泵架的顶部,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泵架的顶部,所述泵轴穿过所述泵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

另外,技术方案10的自吸式电泵,在技术方案1的自吸式电泵中,所述泵体和所述泵架均由不锈钢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吸式电泵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自吸式电泵具有泵体和设置在泵体的顶部的泵架,在泵体的内部设置有泵轴,在泵架上设置有能够驱动泵轴转动的电机,在泵轴的底部连接有转动叶轮,在泵体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在泵体的另一侧开设有出水口,在泵体的顶部设置有排气阀。

在泵体的内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隔板,在泵体的内部的隔板的下方形成与进水口连通的吸水室,在泵体的内部的隔板的上方形成与出水口连通的压水室,吸水室与压水室之间通过吸入管口连通,在进水口处连接有S形进水管道,沿着S形进水管道的延伸方向,在S形进水管道的与进水口连通的部位形成自泵体的外部向泵体的内部方向直径先逐渐变小再逐渐变大的形状。

在以上结构中,通过设置在S形进水管道的与进水口连通的部位形成自泵体的外部向泵体的内部方向直径先逐渐变小再逐渐变大的形状,使水或者其他液体自S形管道进入进水口的过程中,其流速能够随着直径的逐渐变小而增加,由此在缩径处获得较大的动能,而在缩径之后的直径逐渐变大的区域形成真空负压区,并对S形管道的与进水口连通的另一端产生吸附力,在该吸附力的作用下,其对水源的吸水速度能够得到很大提升,由此能够加快吸水进程,节省启动前的吸水时间,并且,在吸水完成,自吸式电泵投入到工作过程中后,S形进水管道的与进水口连通的部位能够时刻保持在缩径部之后保持吸附力的状态,由此,保证整个吸水过程的稳定进行。

具体运行过程中,吸入到吸水室中的水或物料以及原本存在于S形进水管道和吸水室中的空气,在上述结构的作用下,不断通过吸入管口进入到压水室中,并被转动叶轮的吸入口吸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转动叶轮的中心沿着转动叶轮的叶片间形成的流道甩向转动叶轮的边缘,气液混合后,气体逐渐上升自泵体顶部的排气阀排出,持续此过程,直至泵体内只剩液体,自吸式电泵即可正常运转。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缩短自吸式电泵所需要的自吸时间,从而提高自吸式电泵的工作效率,同时,在自吸式电泵投入运行后能够保证整个物料运输过程的稳定运行。

根据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设置吸入管口形成为沿竖直方向自下而上直径逐渐变小再逐渐变大的形状。通过这样的结构,使吸入到吸水室中的液体在通过吸入管口时,随着吸入管口的直径的缩小而在吸入管口的缩径后的部位形成真空负压区,从而使吸水室内的液体或气液混合物快速进入到转动叶轮的吸入口中,从而能够进一步加快自吸式电泵的自吸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自吸室内气体排尽后,仍对液体有该作用,有利于保证整个运输过程的高效稳定性。

根据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在S形进水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压力调节阀,通过这样的结构,使该自吸式电泵在运行结束时,可通过调整该压力调节阀的压力,从而快速解除泵体内的自吸现象。

根据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叶轮包括沿泵轴的轴线方向自下而上依次套设在泵轴上的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通过这样的结构,使第二叶轮能够对第一叶轮排出的气液混合物起搅拌作用,并辅助第一叶轮对气液混合物进行抽吸,有利于加快气体的上升,从而使气体快速自泵体顶部的排气阀排出,有利于自吸过程的快速完成。

根据技术方案5的实用新型,第一叶轮为闭式叶轮,包括前盖板、后盖板和安装在前盖板和后盖板之间的弯曲叶片,通过这样的结构,与使用半闭式叶轮和开式叶轮相比,使用上述的结构能够达到的运输效率更高。

根据技术方案6的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叶轮的后盖板上开设平衡孔,能够使部分高压液体泄漏到低压区,减小叶轮两侧的压差,从而起到平衡轴向推力的作用,尽量减少叶轮向吸入口窜动的频率,减小叶轮同与叶轮接触的部位接触磨损的程度,保证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根据技术方案7的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叶轮的叶片在第一叶轮的吸入处形成有缺口,能够增大叶轮的进口面积,从而减小液流在叶轮进口处的周向速度,进而削弱进口回流现象,同时延长叶轮的使用寿命。

根据技术方案8的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后盖板在第一叶轮的出水口处形成有狭缝,能够消除液流在叶轮出口处的周向速度,进而削弱出口回流现象,同时延长叶轮的使用寿命。

根据技术方案9的实用新型,电机设置在泵架的顶部,泵轴穿过泵架与电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保证泵轴能够在电机的作用下快速稳定转动,保证自吸式电泵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根据技术方案10的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泵体和泵架均由不锈钢制成,与使用铁相比,能够尽可能地避免泵体和泵架被腐蚀,从而能够保证该自吸式电泵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吸式电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吸式电泵的第一叶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泵体;2-泵架;3-泵轴;4-电机;5-进水口;6-出水口;7-排气阀;8-隔板;9-吸水室;10-压水室;11-吸入管口;12-S形进水管道;13-压力调节阀;14-第一叶轮;15-第二叶轮;16-缺口;17-狭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吸式电泵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吸式电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吸式电泵的第一叶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该自吸式电泵具有泵体1和设置在泵体1的顶部的泵架2,在泵体1的内部设置有泵轴3,在泵架2上设置有能够驱动泵轴3转动的电机4,在泵轴3的底部连接有转动叶轮,在泵体1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5,在泵体1的另一侧开设有出水口6,在泵体1的顶部设置有排气阀7。

其中,在泵体1的内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隔板8,在泵体1的内部的隔板8的下方形成与进水口5连通的吸水室9,在泵体1的内部的隔板8的上方形成与出水口6连通的压水室10,吸水室9与压水室10之间通过吸入管口11连通,在进水口5处连接有S形进水管道12,沿着S形进水管道12的延伸方向,在S形进水管道12的与进水口5连通的部位形成自泵体1的外部向泵体1的内部方向直径先逐渐变小再逐渐变大的形状。

进一步地,上述的吸入管口11形成为沿竖直方向自下而上直径逐渐变小再逐渐变大的形状。

进一步地,在S形进水管道12的管壁上设置有压力调节阀13。

进一步地,上述的叶轮包括沿泵轴3的轴线方向自下而上依次套设在泵轴3上的第一叶轮14和第二叶轮15。第一叶轮14为闭式叶轮,包括前盖板、后盖板和安装在前盖板和后盖板之间的弯曲叶片。在第一叶轮14的后盖板上开设有平衡孔。第一叶轮14的叶片在第一叶轮14的吸入处形成有缺口16。后盖板在第一叶轮14的出水口处形成有狭缝17。第二叶轮15的结构与第一叶轮14的结构相同。

另外,电机4设置在泵架2的顶部,泵轴3穿过泵架2与电机4的输出轴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且泵体1和泵架2均由不锈钢制成。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该自吸式电泵具有S形进水管道,且S形进水管道的与进水口连通的部位形成自泵体的外部向泵体的内部方向直径先逐渐变小再逐渐变大的形状,使水或者其他液体自S形管道进入进水口的过程中,其流速能够随着直径的逐渐变小而增加,由此在缩径处获得较大的动能,而在缩径之后的直径逐渐变大的区域形成真空负压区,并对S形管道的与进水口连通的另一端产生吸附力,在该吸附力的作用下,其对水源的吸水速度能够得到很大提升,由此能够加快吸水进程,节省启动前的吸水时间,并且,在吸水完成,自吸式电泵投入到工作过程中后,S形进水管道的与进水口连通的部位能够时刻保持在缩径部之后保持吸附力的状态,由此,保证整个吸水过程的稳定进行。

具体运行过程中,吸入到吸水室中的水或物料以及原本存在于S形进水管道和吸水室中的空气,在上述结构的作用下,不断通过吸入管口进入到压水室中,并被转动叶轮的吸入口吸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转动叶轮的中心沿着转动叶轮的叶片间形成的流道甩向转动叶轮的边缘,气液混合后,气体逐渐上升自泵体顶部的排气阀排出,持续此过程,直至泵体内只剩液体,自吸式电泵即可正常运转。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缩短自吸式电泵所需要的自吸时间,从而提高自吸式电泵的工作效率,同时,在自吸式电泵投入运行后能够保证整个物料运输过程的稳定运行。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设置吸入管口形成为沿竖直方向自下而上直径逐渐变小再逐渐变大的形状。通过这样的结构,使吸入到吸水室中的液体在通过吸入管口时,随着吸入管口的直径的缩小而在吸入管口的缩径后的部位形成真空负压区,从而使吸水室内的液体或气液混合物快速进入到转动叶轮的吸入口中,从而能够进一步加快自吸式电泵的自吸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自吸室内气体排尽后,仍对液体有该作用,有利于保证整个运输过程的高效稳定性。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S形进水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压力调节阀,通过这样的结构,使该自吸式电泵在运行结束时,可通过调整该压力调节阀的压力,从而快速解除泵体内的自吸现象。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叶轮包括沿泵轴的轴线方向自下而上依次套设在泵轴上的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通过这样的结构,使第二叶轮能够对第一叶轮排出的气液混合物起搅拌作用,并辅助第一叶轮对气液混合物进行抽吸,有利于加快气体的上升,从而使气体快速自泵体顶部的排气阀排出,有利于自吸过程的快速完成。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叶轮为闭式叶轮,包括前盖板、后盖板和安装在前盖板和后盖板之间的弯曲叶片,通过这样的结构,与使用半闭式叶轮和开式叶轮相比,使用上述的结构能够达到的运输效率更高。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一叶轮的后盖板上开设平衡孔,能够使部分高压液体泄漏到低压区,减小叶轮两侧的压差,从而起到平衡轴向推力的作用,尽量减少叶轮向吸入口窜动的频率,减小叶轮同与叶轮接触的部位接触磨损的程度,保证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一叶轮的叶片在第一叶轮的吸入处形成有缺口,能够增大叶轮的进口面积,从而减小液流在叶轮进口处的周向速度,进而削弱进口回流现象,同时延长叶轮的使用寿命。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后盖板在第一叶轮的出水口处形成有狭缝,能够消除液流在叶轮出口处的周向速度,进而削弱出口回流现象,同时延长叶轮的使用寿命。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电机设置在泵架的顶部,泵轴穿过泵架与电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保证泵轴能够在电机的作用下快速稳定转动,保证自吸式电泵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泵体和泵架均由不锈钢制成,与使用铁相比,能够尽可能地避免泵体和泵架被腐蚀,从而能够保证该自吸式电泵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置吸入管口形成为沿竖直方向自下而上直径逐渐变小再逐渐变大的形状。但是不限于此,该吸入管口也可以是形成为上下管径一致的形状,同样能够达到上述的快速自吸的目的,但是,与将吸入管口设计为管径上下一致的形状相比,将其设计为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沿竖直方向自下而上直径逐渐变小再逐渐变大的形状,能够使吸入到吸水室中的液体在通过吸入管口时,随着吸入管口的直径的缩小而在吸入管口的缩径后的部位形成真空负压区,从而使吸水室内的液体或气液混合物快速进入到转动叶轮的吸入口中,从而能够进一步加快自吸式电泵的自吸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自吸室内气体排尽后,仍对液体有该作用,有利于保证整个运输过程的高效稳定性。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S形进水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压力调节阀,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该压力调节阀,而在自吸式电泵运行结束后,缓慢放空泵体,从而解除自吸,但是,与不设置压力调节阀相比,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设置上述的压力调节阀,使该自吸式电泵在运行结束时,可通过调整该压力调节阀的压力,从而快速解除泵体内的自吸现象。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叶轮包括沿泵轴的轴线方向自下而上依次套设在泵轴上的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但是不限于此,该叶轮也可以是仅仅包括第一叶轮而不包括第二叶轮的结构,同样能够达到上述的通过叶轮对流体进行吸引运输的效果,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进行设置,可使第二叶轮能够对第一叶轮排出的气液混合物起搅拌作用,并辅助第一叶轮对气液混合物进行抽吸,有利于加快气体的上升,从而使气体快速自泵体顶部的排气阀排出,有利于自吸过程的快速完成。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置第一叶轮为闭式叶轮,包括前盖板、后盖板和安装在前盖板和后盖板之间的弯曲叶片,但是不限于此,第一叶轮也可是在吸入口一侧无盖板的半闭式叶轮,也可以是无盖板结构的开式叶轮,同样能够达到上述的运输液体的作用,但是,按照具体实施例中描述的结构,使用闭式叶轮,与使用半闭式叶轮和开式叶轮相比,自吸式电泵能够达到的运输效率更高。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叶轮的结构与第一叶轮的结构相同,但是不限于此,第二叶轮可形成为与第一叶轮不同的结构,例如,第一叶轮为闭式叶轮,第二叶轮的半闭式叶轮,或者,第一叶轮为闭式叶轮,第二叶轮为开式叶轮等,同样能够达到上述的利用第二叶轮对第一叶轮排出的气液混合物做搅拌,并辅助第一叶轮对气液混合物进行抽吸,从而有利于加快气体上升的作用,但是,将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均设置为实施方式中的闭式叶轮,其整体的抽吸效果更好,并且,更加易于统一制造。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叶轮的后盖板上开设平衡孔,但是不限与此,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的平衡孔,同样能够达到利用叶轮运输液体的作用,但是,与不设置平衡孔相比,设置上述的平衡孔,能够使部分高压液体泄漏到低压区,减小叶轮两侧的压差,从而起到平衡轴向推力的作用,尽量减少叶轮向吸入口窜动的频率,减小叶轮同与叶轮接触的部位接触磨损的程度,保证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置第一叶轮的叶片在第一叶轮的吸入处形成有缺口,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的缺口,同样能够达到利用叶轮运输液体的作用,但是,与不设置上述的缺口相比,按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设置第一叶轮的叶片在第一叶轮的吸入处形成有缺口,能够增大叶轮的进口面积,从而减小液流在叶轮进口处的周向速度,进而削弱进口回流现象,同时延长叶轮的使用寿命。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后盖板在第一叶轮的出水口处形成有狭缝,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的狭缝,同样能够达到利用叶轮运输液体的作用,但是,与不设置上述的狭缝相比,按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设置后盖板在第一叶轮的出水口处形成有狭缝,能够消除液流在叶轮出口处的周向速度,进而削弱出口回流现象,同时延长叶轮的使用寿命。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电机设置在泵架的顶部,泵轴穿过泵架与电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是上述的结构,而是,将电机设置在泵架的内部,使泵轴穿过泵架与电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或者是,将电机设置在泵架的一侧,使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中间轴连接,再将中间轴与泵轴之间键连接等,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进行设置,可保证泵轴能够在电机的作用下快速稳定转动,保证自吸式电泵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同时,与将电机设置在泵架的内部相比,将其设置在泵架的顶部,对其进行开启或者关闭的操作能够更加方便。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置泵体和泵架均由不锈钢制成,但是不限于此,泵体与泵架也可以是由铁或者其他金属制成,同样能够达到上述的快速自吸的作用,但是,与使用铁相比,按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将泵体和泵架均设置为由不锈钢制成,能够尽可能地避免泵体和泵架被腐蚀,从而能够保证该自吸式电泵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自吸式电泵,可以由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种结构组合而成,同样能够发挥上述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