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下压气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8233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转下压气缸。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上旋转下压气缸内的活塞轴均设置有单边槽,在旋转下压过程中较不平稳,影响了气缸的工作效率;活塞轴与销钉之间的摩擦较大,导致活塞轴的磨损较严重,而且对刀具的损耗较大,缩短了气缸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旋转下压气缸,活塞轴上设置有以活塞轴轴线旋转对称的双螺旋槽,双螺旋槽在工作过程中更加平稳,提高了气缸的工作效率;前盖上安装有与螺旋槽一一对应的销钉,销钉的内端与螺旋槽相配合,螺旋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形,螺旋槽的底部为球形,能够减少销钉与活塞轴之间的摩擦,降低了活塞轴的磨损程度,而且降低了对刀具的损耗,延长了气缸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旋转下压气缸,包括缸体、活塞轴、活塞组件、前盖和后盖,前盖固定设置于缸体的顶部,后盖固定设置于缸体的底部,缸体内形成有内腔,缸体上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活塞轴活动设于所述内腔内,活塞轴的顶部伸出于前盖,活塞轴的底部与所述活塞组件连接,所述活塞组件的外周与缸体内壁密封配合,活塞轴上设置有以活塞轴轴线旋转对称的双螺旋槽,前盖上安装有与螺旋槽一一对应的销钉,销钉的内端与螺旋槽相配合,螺旋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形,螺旋槽的底部为球形。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组件、缸体、活塞轴和前盖之间形成有第一腔室,第一腔室与第一气口连通;所述活塞组件、缸体、活塞轴和后盖之间形成有第二腔室,第二腔室与第二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磁铁座、磁铁和活塞,磁铁座的顶部与活塞轴的底部连接,活塞的外周与缸体内壁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前盖的底部和活塞的底部均嵌设有橡胶垫。

进一步地,活塞与缸体内壁、前盖与缸体内壁、后盖与缸体内壁以及活塞轴与前盖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塞轴上设置有以活塞轴轴线旋转对称的双螺旋槽,双螺旋槽在工作过程中更加平稳,提高了气缸的工作效率;前盖上安装有与螺旋槽一一对应的销钉,销钉的内端与螺旋槽相配合,螺旋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形,螺旋槽的底部为球形,能够减少销钉与活塞轴之间的摩擦,降低了活塞轴的磨损程度,而且降低了对刀具的损耗,延长了气缸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合理,双螺旋槽在工作过程中更加平稳,提高了气缸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活塞轴的磨损程度,而且降低了对刀具的损耗,延长了气缸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B视角的活塞轴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缸体;2、活塞轴;3、前盖;4、后盖;5、第一气口;6、第二气口;7、螺旋槽;8、销钉;9、第一腔室;10、第二腔室;11、磁铁座;12、磁铁;13、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旋转下压气缸,包括缸体1、活塞轴2、活塞组件、前盖3和后盖4,前盖3固定设置于缸体1的顶部,后盖4固定设置于缸体1的底部,缸体1内形成有内腔,缸体1上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气口5和第二气口6,活塞轴2活动设于所述内腔内,活塞轴2的顶部伸出于前盖3,活塞轴2的底部与所述活塞组件连接,所述活塞组件的外周与缸体1内壁密封配合,活塞轴2上设置有以活塞轴2轴线旋转对称的双螺旋槽7,双螺旋槽7在工作过程中更加平稳,提高了气缸的工作效率;前盖3上安装有与螺旋槽7一一对应的销钉8,销钉8的内端与螺旋槽7相配合,螺旋槽7的横截面为圆弧形,螺旋槽7的底部为球形,能够减少销钉8与活塞轴2之间的摩擦,降低了活塞轴2的磨损程度,而且降低了对刀具的损耗,延长了气缸的使用寿命。

所述活塞组件、缸体1、活塞轴2和前盖3之间形成有第一腔室9,第一腔室9与第一气口5连通;所述活塞组件、缸体1、活塞轴2和后盖4之间形成有第二腔室10,第二腔室10与第二气口6连通。

所述活塞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磁铁座11、磁铁12和活塞13,磁铁座11的顶部与活塞轴2的底部连接,活塞13的外周与缸体1内壁密封配合。

前盖3的底部和活塞13的底部均嵌设有橡胶垫,防止所述活塞组件在一定过程中与前盖3或后盖4碰撞造成损坏;活塞13与缸体1内壁、前盖3与缸体1内壁、后盖4与缸体1内壁以及活塞轴2与前盖3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从第一气口5进气时,活塞组件带动活塞轴2一同下移,从第二气口6进气时,活塞组件推动活塞轴2一同上移,在上移或旋转下压的过程中,双螺旋槽7与对应的销钉8之间相互配合,减小了磨损,降低了对刀具的损耗,大大增加了气缸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