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风扇散热轮毂结构及其所构成的冷却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2192发布日期:2018-07-18 01:02阅读:8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毂结构以及冷却风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风扇散热轮毂结构及其所构成的冷却风扇。



背景技术:

汽车冷却风扇由电机驱动对汽车发动机进行冷却,在电机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机内部的各种损耗导致其自身发热和温度升高,电机温度升高会影响电机性能与缩短电机寿命。现有的汽车冷却风扇主要靠风扇轮毂内部的筋板扇风对电机的机壳进行散热冷却,对电机内部的发热体-电枢的冷却的作用很小(虽然电机有散热孔),使得电机容易发生高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风扇散热轮毂结构及其所构成的冷却风扇,在汽车冷却风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冷却降温时,汽车冷却风扇的电机本体所产生的热量经过电机进风口、电机出风口、通风孔、通风槽形成空气流动循环系统,使得电机本体内部的热量在空气流动下排放到外界空气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机风扇散热轮毂结构,包括风扇轮毂,所述风扇轮毂内部具有电机容纳空腔,所述风扇轮毂沿着边缘设有若干个通风槽,所述风扇轮毂开有与通风槽相对应的通风孔,所述通风槽与电机容纳空腔通过通风孔相连通。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种通风槽被一个叶片分隔技术方案如下:所述通风槽内部设有叶片,所述通风槽通过叶片分隔为第一通风腔和第二通风腔,所述第一通风腔与第二通风腔分别与通风槽所对应的通风孔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通风孔靠近风扇轮毂电机容纳空腔对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叶片整体呈弧形形状,所述叶片一端靠近风扇轮毂外边缘,所述叶片另一端朝向风扇轮毂表面中心位置,所述叶片分隔设置于通风槽中心。

作为优选,所述通风槽的槽口整体呈弧形槽口形状,所述第一通风腔整体呈弧形形状,所述第二通风腔整体呈弧形形状。

作为优选,所述风扇轮毂沿着边缘均匀分布设有6~10个通风槽。

一种由电机风扇散热轮毂结构所构成的冷却风扇,包括风扇本体和电机本体,所述风扇本体配合安装于电机风扇散热轮毂上,所述电机本体配合安装于风扇轮毂的电机容纳空腔中,所述电机本体包括电机壳体和位于电机壳体内部的电机电枢,所述电机电枢的动力输出轴与风扇本体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电机壳体底部开有若干个电机进风口,所述电机壳体顶部开有若干个电机出风口,所述电机壳体内部具有连通电机进风口、电机出风口的间隙通道,所述电机风扇散热轮毂的各个通风孔分别与电机出风口相连通。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冷却风扇,所述风扇本体包括风扇轮毂和安装于风扇轮毂上的各个风扇叶片,所述电机电枢的动力输出轴与风扇轮毂配合动力连接。具体为,在风扇轮毂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轴孔,该轴孔与电机电枢的动力输出轴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通风槽通过若干个叶片分隔为2~4个通风腔。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风扇散热轮毂整体呈圆柱体形状。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汽车冷却风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冷却降温时,汽车冷却风扇的电机本体所产生的热量经过电机进风口、电机出风口、通风孔、通风槽形成空气流动循环系统,使得电机本体内部的热量在空气流动下排放到外界空气中;风扇本体的风扇叶片旋转时,位于通风槽中的空气因离心力作用会被加速向外甩出,增加了空气流动速度和空气流量,提高了电机本体内部热量的散发效率。

(2)使用时,外界空气经过电机进风口进入到电机壳体内部带走电机电枢的热量,然后通过电机出风口、通风孔、通风槽排出,当风扇本体的风扇叶片旋转时,通风槽中间的空气因离心力向外甩出,来自于电机壳体里的热空气在各个通风槽的弧形槽口负压作用下源源不断地进入到通风槽的弧形槽口,接着通风槽的弧形槽口中的热空气再被离心甩出,如此循环就可以使电机壳体内的空气流动,把电机壳体内部的热量带走,使电机本体温度降低。

(3)本实用新型通风槽整体呈弧形槽口,叶片整体呈弧形形状,这样可以有助于通风槽中带有热量的空气在离心力作用下快速排出并形成负压,也有利于电机本体内部的热空气快速补充进入到通风槽中,如此反复加快了空气流动,提高了电机本体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却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却风扇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中R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1-风扇本体,11-风扇叶片,2-风扇轮毂,3-通风孔,4-通风槽,5-叶片,6-电机进风口,7-电机电枢,8-电机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电机风扇散热轮毂结构,包括风扇轮毂2,风扇轮毂2内部具有电机容纳空腔,风扇轮毂2沿着边缘设有若干个通风槽4,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风扇轮毂2沿着边缘均匀分布设有6~10个通风槽4。风扇轮毂2开有与通风槽4相对应的通风孔3,通风槽4与电机容纳空腔通过通风孔3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通风孔3靠近风扇轮毂2电机容纳空腔对应设置,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所有通风孔3均靠近电机容纳空腔圆心位置一侧(即远离风扇轮毂2外边缘的通风槽4内侧)。通风槽4内部设有至少一个叶片5,当通风槽4内部设有一个叶片5时,通风槽4通过一个叶片5分隔为第一通风腔和第二通风腔,第一通风腔与第二通风腔分别与通风槽4所对应的通风孔3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通风槽4可以通过若干个叶片5分隔为2~4个通风腔;当通风槽4内部设有两个叶片5时,通风槽4通过两个叶片5分隔为第一通风腔、第二通风腔、第三通风腔,第一通风腔、第二通风腔、第三通风腔分别与通风槽4所对应的通风孔3相连通。当通风槽4内部设有三个叶片5时,通风槽4通过三个叶片5分隔为第一通风腔、第二通风腔、第三通风腔、第四通风腔,第一通风腔、第二通风腔、第三通风腔、第四通风腔分别与通风槽4所对应的通风孔3相连通。当然,按照上述方法,本实用新型的叶片5可以为四个以上,通风槽4也可以被叶片5分隔成五个以上的通风腔。

如图3所示,叶片5整体呈弧形形状,叶片5一端靠近风扇轮毂2外边缘,叶片5另一端朝向风扇轮毂2表面中心位置,叶片5分隔设置于通风槽4中心。通风槽4的槽口整体呈弧形槽口形状,第一通风腔整体呈弧形形状,第二通风腔整体呈弧形形状。

如图4所示,一种由电机风扇散热轮毂结构所构成的冷却风扇,包括风扇本体1和电机本体,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电机风扇散热轮毂整体呈圆柱体形状。风扇本体1配合安装于电机风扇散热轮毂上,电机本体配合安装于风扇轮毂2的电机容纳空腔中,电机本体包括电机壳体和位于电机壳体内部的电机电枢7,电机电枢7的动力输出轴与风扇本体1动力配合连接。电机壳体底部开有若干个电机进风口6,电机壳体顶部开有若干个电机出风口8,电机壳体内部具有连通电机进风口6、电机出风口8的间隙通道,电机风扇散热轮毂的各个通风孔3分别与电机出风口8相连通。风扇本体1包括风扇轮毂2和安装于风扇轮毂2上的各个风扇叶片11,电机电枢7的动力输出轴与风扇轮毂2配合动力连接,电机电枢7的动力输出轴驱动风扇轮毂2、所有风扇叶片11转动,以实现风扇本体1对汽车发动机进行冷却降温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风扇轮毂2沿圆周开多个通风孔3和通风槽4,该通风孔3与电机壳体的电机出风口8相通,电机壳体底部开有电机进风口6,电机壳体内部具有连通电机进风口6、电机出风口8的间隙通道,外界空气经过电机进风口6进入到电机壳体内部带走电机电枢7以及电机壳体内部其余部件的热量,然后通过电机出风口8、通风孔3、通风槽4排出,通风孔3的排风方向朝外(即通风孔3的排风方向朝着远离风扇轮毂2中心方向排出),通风孔3与通风槽4相连。当风扇本体1的风扇叶片11旋转时,通风槽4中间的空气因离心力向外甩出,通风槽4的弧形槽口以及整体呈弧形形状的叶片5可以有助于通风槽4的弧形槽口中的空气在离心力作用下排出形成负压;然后来自于电机壳体里的热空气在各个通风槽4的弧形槽口负压作用下源源不断地进入到通风槽4的弧形槽口,接着通风槽4的弧形槽口中的热空气再被离心甩出,如此循环就可以使电机壳体内的空气流动,把电机壳体内部的热量(重要的是电机电枢7的热量)带走,使电机本体温度降低。

本实用新型把通风槽4的弧形槽口的弧形曲面按风扇本体1的风扇叶片11的旋转方向做成前向弯曲形状(或因不同场合需求做成径向或后向弯曲),并在通风槽4的中间增加若干片同样弯曲形状的叶片5,这种通风槽4产生的压力和空气流量比较高,因此从电机本体内部带走的空气流量也就越大,带走热量也越大,更有利于电机降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