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吸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9970阅读:7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吸泵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源动力领域,涉及一种自吸泵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离心泵结构,在叶轮入口恶化或者在管路中存在气体时将导致离心泵性能降低,严重时将无法工作。为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自吸泵。自吸泵的作用是将离心泵叶轮进口的空气抽出,通过自吸叶轮分离液体和气体并将气体排出。大大改善离心泵入口条件,扩大了离心泵的工作范围,提高离心泵的抗汽蚀性能。然而,目前的自吸泵通过径向叶轮和前后盖板配合,在壳体上设置专用的管路来达到自吸功能,这种结构存在自吸效果差、装配精度要求高,并且异物容易造成卡滞失效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吸泵结构,以克服或减轻目前的自吸泵结构存在的自吸效果差,装配精度要求高、容易卡滞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吸泵结构,包括轴承端盖、自吸叶轮和自吸泵壳体,其中轴承端盖内侧开口导通空心轴,空心轴从主叶轮进口吸气,自吸叶轮套在轴承端盖上,由轴带动旋转,自吸泵壳体套在自吸叶轮上,自吸泵壳体上有半月形的腔体用于集油,自吸叶轮内部为空腔用于抽吸气液,外围有均布的径向导叶用于分离气液,尾部有均布的侧向孔,用于在旋转式形成吸力。

当自吸叶轮旋转时,径向导叶带动气液进行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被甩到自吸叶轮的外围和自吸泵壳体上的半月形腔体处。自吸叶轮尾部的侧向孔在旋转时形成吸力,将自吸叶轮内部的气体吸走并排出壳体。这样在自吸叶轮的吸力下形成了从叶轮进口到自吸泵出口的循环通路。

进一步地,所述侧向孔可为3~16个,通常为8个,侧向孔的数目可根据具体流量和转速要求计算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半月形腔体可为2~6个,考虑到集油效果和加工性,通常为2个。

本实用新型的自吸泵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装配要求精度低且不容易卡滞,通过空心轴和轴承壳体内腔通路抽吸,不仅自吸效果好,而且改善了泵体散热,还能向轴承保持良好的润滑。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吸泵结构的轴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吸泵结构中的自吸叶轮的侧向视图,局部剖视显示了径向导叶和侧向孔;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吸泵结构中的自吸叶轮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吸泵结构中的自吸泵壳体的正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叙述。

图1示意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自吸泵结构。如图1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吸泵结构,包括轴承端盖1、自吸叶轮2、自吸泵壳体3,轴承端盖1内侧开口导通空心轴,空心轴从主叶轮进口吸气。自吸叶轮2套在轴承端盖1上,由轴带动旋转,自吸泵壳体3套在自吸叶轮2上。自吸泵壳体3上有半月形的腔体4用于集油,自吸叶轮2内部为空腔用于抽吸气液,外围有均布的径向导叶5用于分离气液,尾部有均布的侧向孔6,用于在旋转式形成吸力,如图2-4中图解所示,图中更详细地表示了半月形腔体4、径向导叶5和侧向孔6。

当自吸叶轮2旋转时,径向导叶带动气液进行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被甩到自吸叶轮2的外围和自吸泵壳体3上的半月形腔体4处。自吸叶轮2尾部的侧向孔6在旋转时形成吸力,将自吸叶轮2内部的气体吸走并排出壳体。这样在自吸叶轮的吸力下形成了从叶轮进口到自吸泵出口的循环通路。

所述侧向孔6可为3~16个,通常为8个,和本实施例中一样。侧向孔6的数目可根据具体流量和转速要求计算得到。

另外,所述半月形腔体4可为2~6个,考虑到集油效果和加工性,在本实施例中为2个。

虽然上面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以及具体实施方式,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指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改进和变形,而这些改进或者变形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具体的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