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式无叶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7117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式无叶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拆式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无叶风扇是近几年取得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风扇,由于其出风稳定柔和、风力平稳,当吹出的风吹向人体时不会产生强烈的风感冲击,而且将传统的风扇扇叶进行了隐藏,不会伤害到小朋友等的手指,安全性高,所以该类风扇一上市即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为了便于运输以及对风扇内部进行灰尘清理操作,人们将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与底壳进行分体设置,然后将二者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但是现有的拆卸连接组件结构复杂,不仅零部件多、成本高,而且拆卸安装工序繁琐,生产效率低,同时,现有的拆卸连接组件结构可靠性也较差,容易非正常松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生产效率高、连接可靠、气密性好的可拆式无叶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可拆式无叶风扇,包括基体和设于基体上端的出风装置,所述基体内设有气流通道及用以产生气流的叶轮和电机,所述气流通道的进气端开口于所述基体外表面,所述气流通道的出气端与所述出风装置的进气端相连,所述出风装置还设有接收气流的内部通道和将气流向外喷射的排气口,所述基体的上端设有一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上设有至少两个沿周向分布的卡槽,所述卡槽由上端开口的第一槽口和与第一槽口连通的第二槽口组成,所述出风装置的下端设有一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两个沿周向分布的卡块,组装时,所述连接套外套于所述环形凸台,且所述卡块自第一槽口的上端开口插入,并在旋转一定角度后卡入第二槽口内,还包括至少一组分设在所述环形凸台与所述连接套上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起在所述卡块卡入所述第二槽口的同时卡入所述定位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套包括内衬和套装在内衬外部的装饰外罩,所述内衬具有与所述环形凸台相匹配的环形凹腔,所述卡块和所述定位凹槽均设置在该环形凹腔的内周壁上,所述定位凸起设置在所述环形凸台的外周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还具有与所述气流通道的出气端相连的喇叭状进气孔,该喇叭状进气孔上小下大且内部设有第一分流板,所述第一分流板将所述喇叭状进气孔均分成两个导流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为一上小下大的阶梯筒状体,其台阶部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以与所述装饰外罩固定连接的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的上端外周壁上设有竖向凹槽,所述装饰外罩的内周壁上设有与该竖向凹槽相配合的竖向凸筋。

进一步的,所述装饰外罩的上端设有一环形凹槽,所述出风装置的下端插入该环形凹槽内并与之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凹槽的底壁上设有用以将所述喇叭状进气孔与所述出风装置的内部通道连通的通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装置为圆柱筒体状,所述装饰外罩和基体均为上小下大的圆锥筒体状,且所述基体小端的直径与所述装饰外罩大端的直径基本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通道的出气端设有若干个第二分流板,各第二分流板将气流通道的出气端端口均分出数个导流口。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凸台绕所述气流通道出气端的外周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基体的上端还设有一位于所述环形凸台外侧的环形台阶面,当所述出风装置组装在所述基体上时,所述连接套的底面与所述环形台阶面相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本实用新型出风装置与基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组件仅仅包括数组卡块和卡槽以及一组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因而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并且,组装时,只需将出风装置与基体插接并旋转一定角度,即可让卡块卡入卡槽及定位凸起卡入定位凹槽内,实现出风装置与基体的锁紧,而拆卸时,也只需按住基体,然后将出风装置向与组装时相反的方向旋转相应角度,即可实现出风装置与基体之间的松开拆卸,因而安装与拆卸均很方便,不仅有利于提高无叶风扇的生产组装效率,而且也便于无叶风扇的仓储运输和后续清理。同时,由于具有两道锁紧结构,因此连接可靠,出风装置与基体之间不会出现意外松脱现象。

其次,本实用新型由于基体上端设有绕气流通道外周设置的环形凸台,而出风装置下端连接套内设有与该环形凸台匹配连接的环形凹腔以及与气流通道出气端相接的喇叭状进气孔,因而能有效防止气流通道内气流在流向出风装置时出现外溢现象,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气密性好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拆式无叶风扇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拆式无叶风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拆式无叶风扇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出风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基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套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衬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拆式无叶风扇,包括基体1和设于基体1上端的出风装置2,基体1内设有气流通道11及用以产生气流的叶轮3和电机4,气流通道11的进气端111开口于基体1外表面(可以是底部外表面,也可以是外圆周表面),气流通道11的出气端112与出风装置2的进气端相连,出风装置2还设有接收气流的内部通道21和将气流向外喷射的排气口22。基体1的上端设有一环形凸台5,环形凸台5上设有至少两个沿周向分布的卡槽51,卡槽51由上端开口的第一槽口511和与第一槽口511连通的第二槽口512组成。出风装置2的下端设有一连接套6,连接套6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两个沿周向分布的卡块600。组装时,连接套6外套于环形凸台5,且卡块600自第一槽口511的上端开口插入,并在旋转一定角度后卡入第二槽口512内。还包括至少一组分设在环形凸台5与连接套6上的定位凸起501和定位凹槽601,即当定位凸起501设置在在环形凸台5上时,定位凹槽601设置在连接套6上,而当定位凸起501设置在连接套6上时,定位凹槽601设置在环形凸台5上,应当理解为定位凸起501和定位凹槽601的这两种设置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定位凸起501在卡块600卡入第二槽口512的同时卡入定位凹槽601内,藉此实现出风装置2与基体1之间的连接锁紧。

连接套6包括内衬61和套装在内衬61外部的装饰外罩62,内衬61具有与环形凸台5相匹配的环形凹腔611。优选的,卡块600和定位凹槽601均设置在该环形凹腔611的内周壁上,定位凸起501设置在环形凸台5的外周壁上。

内衬61还具有与气流通道11的出气端112相连的喇叭状进气孔612,该喇叭状进气孔612上小下大且内部设有第一分流板6121,第一分流板6121将喇叭状进气孔均分成两个导流通道。气流通道11的出气端112内设有若干个第二分流板1121,各第二分流板1121将气流通道11的出气端端口均分出数个导流口。该结构中,第一分流板6121和第二分流板1121的设计可以集中风力,确保气流沿着各导流通道或导流口限定的方向向前输送,避免了气流在传输过程中的乱窜现象,从而增强了气流的传输效率。

优选的,内衬61为一上小下大的阶梯筒状体,其台阶部613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以与装饰外罩62固定连接的安装孔6131。内衬61的上端外周壁上设有竖向凹槽614,装饰外罩62的内周壁上设有与该竖向凹槽614相配合的竖向凸筋,通过竖向凹槽614与竖向凸筋的配合,可以为装饰外罩62与内衬61之间的套装提供导向功能,使二者套装后,内衬61上的安装孔6131能够正对装饰外罩62内壁上的螺丝孔,从而方便螺丝的拧入。

装饰外罩62的上端设有一环形凹槽621,出风装置2的下端插入该环形凹槽621内并与之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环形凹槽621的底壁上设有用以将喇叭状进气孔612与出风装置2的内部通道21连通的通气口6211。

优选的,出风装置2为圆柱筒体状,装饰外罩62和基体1均为上小下大的圆锥筒体状,且基体1小端的直径与装饰外罩62大端的直径基本相等。

优选的,环形凸台5绕气流通道11出气端112的外周设置,这样可以防止气流通道内气流在流向出风装置时出现外溢现象,进而提高气密性。

优选的,基体1的上端还设有一位于环形凸台5外侧的环形台阶面12,当出风装置2组装在基体1上时,连接套6的底面与环形台阶面12相贴合,从而避免出风装置2与基体1连接处的相关结构外露而影响美观。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