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推拉移动型空气压缩机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7113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推拉移动型空气压缩机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立式推拉移动型空气压缩机的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立式推拉移动型空气压缩机装置泵头、控制面板及它们间连接的电线、还有装置推拉把手等部件的结构与布局。



背景技术:

移动式空气压缩机装置通常采用圆柱形筒身的气罐来贮存来自泵头的压缩空气工质,亦即气罐包括有圆柱形的筒身以及筒身两端头处的封头。这种空气压缩机装置主要有两种型式,一为立式布局方案另外为卧式布局方案,所谓立式布局方案乃是指装置的气罐采用立式的布局,亦即圆柱形筒身的气罐其轴线采用为铅锤状或者该轴线相对于地面的水平夹角(指锐角夹角)超过45度,所谓卧式布局方案则是指装置的气罐采用卧式布局,亦即圆柱形筒身的气罐其轴线呈现为水平状或者该轴线相对于地面的水平夹角(指锐角夹角)小于或者等于45度。立式布局的空气压缩机装置它的整体高度相比于卧式机要高出许多,也因此非常适合欧美等普遍身材偏高的使用者的操持,所以这种机型在欧美等国家很受欢迎。

当下,立式布局的空气压缩机装置为了处理电线的布局,一般采用泵头与控制面板紧邻布局的形式,这样可以较好处置它们之间的布线关系。也因此,压缩机的泵头往往被布置在气罐的上方,以便与惯常较高布局的控制面板紧邻地结合在一起;此外,出于传统做法,该类压缩机装置的推拉把手往往采用管材来进行制作,并且直接地紧固连接在气罐或者泵头上。然而,上述推拉移动型空气压缩机装置的泵头、控制面板以及它们之间连接的电线、还有装置推拉把手等部件的结构与布局依然存在有不够理想的地方,具体表现在:

1)高位布局和配置的压缩机泵头会致使装置安放不够稳定,原因在于压缩机的泵头一般都包含有电机等大质量的部件,因此泵头都具有较大的质量并在装置总重中贡献有较大的占比,以至于装置的整体重心都比较偏高,这也是传统立式空气压缩机装置普遍存在的头重脚轻的问题,另外加之压缩机泵头的运行存在有较大的振动激励,特别是存在很难处置的往复惯性力,而恰恰是为了控制重心和装置总高尺寸,泵头几乎都是采用气缸水平设置的布局,由此往复惯性力的负面影响更加彰显,因此传统立式结构布局的空气压缩机装置均存在有不够稳定的问题。

2)高位布局和配置的压缩机泵头及控制面板没能妥善处置输送管线的安放,众所周知,空气压缩机装置通常还需配备若干较长的用以输送气体的管线,以便将压缩机装置提供的高压气体工质输送至指定的远处作业的目标区域内。传统的做法是将这些管线简单地叠摞在控制面板上或者缠绕在推拉把手上,叠摞在控制面板上的弊端是妨碍使用者的操作并同时还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而缠绕在推拉把手上的缺陷是容易造成装置的重心偏置而使得装置更加不稳,而且由于推拉把手的结构特点还会造成管线容易滑落。

综上,现有推拉移动型空气压缩机装置的泵头、控制面板以及它们之间发生联系而连接的电线、还有装置推拉把手等部件的结构与布局着实存在有不够理想的地方。一言以蔽之,它们尚存在有值得进一步改进提升的地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立式空气压缩机装置存在的上述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式推拉移动型空气压缩机的结构,目的在于:通过改进压缩机泵头的位置布局、以及压缩机泵头与控制面板的电线联系方式,使得装置的整体重心下降,从而使得空气压缩机装置变得更加安稳;另外通过改进推拉把手的结构形式,使其能兼顾作为缠线构件的一部分并能有效防止管线滑落,同时还可以使得管线安放时能够更加容易置中,藉此也助益于装置的稳定安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予以实现的:一种立式推拉移动型空气压缩机的结构,它包括有可提供高压空气的压缩机泵头,可贮存高压空气的立式气罐,可操控装置运行及调控输配气的控制面板,可握持并可施力推拉移动装置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机泵头布局在气罐的下方、控制面板布局在气罐的上方,另外设置有一根中空的贯穿并通过气罐内腔的护管、控制面板采用内置而穿越该中空护管的电线来与压缩机泵头发生联系;所述的把手布局在气罐的上方并且拥有至少一个翻边状的档边和至少一个竖边状的围边,此围边与气罐紧固连接并可将控制面板环护在气罐轴线或其附近的中央地带,所述档边与气罐的封头保持有一定的距离并可以藉此距离构成缠绕管线的空间。

进一步,上述的控制面板紧固连接在把手的档边或/和围边上。

进一步,上述的把手设置有用于握持的抓手构造。

进一步,上述的把手设置有用以卡接安放管线接头的卡口构造。

进一步,上述的压缩机泵头的上方布置有护顶盖板。

进一步,上述的护顶盖板包含有斜坡状的散水落尘构造。

进一步,上述的气罐设置有放水阀,该放水阀布局在护顶盖板的上方。

进一步,上述的护顶盖板与气罐紧固连接。

上述的护管为与气罐同轴设置的直管。

上述的压缩机泵头为卧式布局的无油空气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突出优点是:采用低位布局在气罐下方的压缩机泵头,可以使得空气压缩机装置的整体重心降低,由此可增加装置的稳定性;进一步,采用可参与构成缠绕管线的把手结构与布局,可以使得输送气体的管线被有序且置中的收纳,也因此有助于装置的稳定安固;另一方面,采用穿越气罐内部的中空护管来达成控制面板与压缩机泵头之间的电线可靠联系,既为低位布局压缩机泵头创造了条件,同时还可保护电线使其免遭外界的碰撞与剐蹭,故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立式推拉移动型空气压缩机的结构的轴测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装配爆炸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5:

一种立式推拉移动型空气压缩机的结构,它包括有可提供高压空气的压缩机泵头1,可贮存高压空气的立式气罐2,可操控装置运行及调控输配气的控制面板3,可握持并可施力推拉移动装置的把手4(参见图1至图3),在这里,其中所谓的立式布局方案乃是指装置的气罐2采用立式的布局,亦即该气罐2拥有一个圆柱形筒身2a并且其轴线O1采用为铅锤状的布局(如图3所示)或者该轴线O1为相对于地面的水平夹角(指锐角夹角)超过45度的布局(图中未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特色在于:所述的压缩机泵头1布局在气罐2的下方、控制面板3布局在气罐2的上方(参见图1至图5),另外设置有一根中空的贯穿并通过气罐2内腔的护管5(如图2和图3所示)、控制面板3采用内置而穿越该中空护管5的电线6来与压缩机泵头1发生联系;所述的把手4布局在气罐2的上方并且它拥有至少一个翻边状的档边4a和至少一个竖边状的围边4b,此围边4b与气罐2紧固连接并可将控制面板3环护在气罐2的轴线O1或该轴线O1附近的中央地带,所述档边4a与气罐2的封头2b(指位于气罐2上方的那个封头2b)保持有一定的距离并可以藉此距离来构成缠绕管线7的空间(如图1至图5所示);必须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说的缠绕管线7的空间还包括有这么一些情形,如采用具有一定间隔的两个档边4a来与围边4b一道构成装置缠绕管线7的空间(图中未示出)、或者采用具有一定间隔的一个档边4a和若干个挡柱(图中未示出)来与围边4b一道构成装置缠绕管线7的空间(图中未示出)。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泵头1被低位布局在气罐2的下方,因此空气压缩机装置的整体重心得以下移,从而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另外,本实用新型利用把手4的翻边状档边4a和竖边状围边4b来参与形成缠绕管线7的空间,藉此可以使得装置输送气体的管线7能够有序而且置中地进行收纳与安放,从而可以助益于装置的稳定与安固;此外,采用穿越气罐2内部的中空护管5来达成压缩机泵头1与布局在气罐2上方之控制面板3进行电线6的联系,既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又为低位布局压缩机泵头1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面板3可以紧固连接在把手4的档边4a或/和围边4b上,当然,为了保护控制面板3,还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保护护罩3a来围罩控制面板3(参见图1和图2)。再进一步,本实用新型中的把手4可以设置用于握持的抓手构造,比如握把4c和握套4d(参见图1和图2)。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把手4上设置用以卡接安放管线7接头的卡口构造4e,如此可以更加有效地将管线7缠绕限制在装置上而防止其出现松散和滑落。为了保护压缩机泵头1免遭碰击和剐蹭,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压缩机泵头1的上方设置护顶盖板8(如图1至图5所示);特别地,所述的这些护顶盖板8包含有斜坡状的散水落尘构造。为了能够让气罐2内腔中的积水排出,本实用新型在气罐2的下方区域设置有放水阀9,并且该放水阀9被布局在护顶盖板8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护顶盖板8既可以与气罐2紧固连接、也可以与装置的支架10紧固连接,其中支架10的功用是用以支撑安稳装置并在必要时用以辅助移动装置,支架10包括有支腿10a和脚轮10b(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护管5其形式可以有多种结构与布局,其中又以其与气罐2同轴设置的直管形式的护管5为最佳结构形式(参见图3),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最好的制造工艺。特别地,本实用新型中的压缩机泵头1可以采用为卧式布局的无油空气压缩机,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装置获得更低的重心,同时装置的日常维护也更加便捷,由此可提高装置使用的宜人性。

毋庸置疑,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突出优点是:采用低位布局在气罐2下方的压缩机泵头1,藉此实现了空气压缩机装置的整体重心下移,从而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采用带有翻边状档边4a和竖边状围边4b的把手4结构而形成缠绕管线7的空间,藉此使得装置输送气体的管线7能有序且置中地收纳与安放,从而助益于装置的稳定和安固;此外,采用穿越气罐2内部的中空护管5来达成压缩机泵头1与布局在气罐2上方之控制面板3的电线6联系,既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又为低位布局压缩机泵头1创造了条件;进一步,采用低重心的水平卧置型无油空气压缩机也为装置的稳定性做出了积极正面的贡献。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各种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