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出水泵及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2981发布日期:2018-07-20 20:2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出水泵及其所属的清洗机。



背景技术:

高压出水泵在清洗机特别是家用的清洗机领域非常常见,高压出水泵的泵盖通常设有多个并列的出水腔,为使得这些出水腔的外侧被堵住,通常出水腔的腔壁设有内螺纹,设有外螺纹的堵头通过内螺纹固定在出水腔一侧,但是这种堵头的螺纹连接固定方式比较低效率,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所设堵头固定方式简单实用的高压出水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压出水泵,包括泵盖、堵头、固定堵头的插销,泵盖设有若干出水腔,堵头装配于泵盖,插销插接在泵盖上。

如此设计,通过插销来固定堵头于泵盖,易于操作,方便实用。

可选的,高压出水泵还包括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插销包括第一插脚及第二插脚,第一插脚插入于第一定位孔并在插销弹性变形产生的弹力作用下抵压于第一定位孔的孔壁,第二插脚插入于第二定位孔并在插销弹性变形产生的弹力作用下抵压于第二定位孔的孔壁。如此设计,插销插接于泵盖后,可以通过自身的弹性变形产生与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结合的力,插销可通过自身弹力实现保持于泵盖,不需要增设其他的固定装置,插销的装配及拆卸都会更方便。

可选的,第一定位孔包括开设于泵盖的第一孔段与第二孔段、开设于堵头的第三孔段,第一插脚依次穿过第一孔段、第三孔段及第二孔段,第二定位孔包括开设于泵盖的第四孔段与第五孔段、开设于堵头的第六孔段,第二插脚依次穿过第四孔段、第六孔段、第五孔段,第一插脚抵压于第一孔段的孔壁、第二孔段的孔壁、第三孔段的孔壁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插脚抵压于第四孔段的孔壁、第五孔段的孔壁、第六孔段的孔壁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第一插脚至少抵压于第三孔段的孔壁,第二插脚至少抵压于第六孔段的孔壁,第一插脚向第二插脚抵压第一定位孔的孔壁,第二插脚向第一插脚抵压第二定位孔的孔壁。

可选的,第一插脚向第一方向抵压于第一定位孔的孔壁,第二插脚向第二方向抵压于第二定位孔的孔壁,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可选的,高压出水泵还包括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插销包括第一插脚及第二插脚,插销插接于泵盖后,插入于第一定位孔的第一插脚的末端与插入于第二定位孔的第二插脚的末端距离为L1,插销从泵盖拆卸下来后第一插脚的末端与第二插脚的末端距离为L2,L1大于L2或L1小于L2。如此设计,插销插接在泵盖后第一插脚与第二插脚之间被一定程度的撑开或收窄,使得插脚对孔壁产生抵压力,促进插销能够利用自身的变形而保持于泵盖。

可选的,插入于第一定位孔后的第一插脚与插入于第二定位孔后的第二插脚平行,插销从泵盖拆卸下来后第一插脚与第二插脚不平行。

高压出水泵还包括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插销包括第一插脚及第二插脚,插销插接于泵盖后第一插脚与第二插脚之间被撑开或收窄。

可选的,插销从泵盖拆卸下来后相对于插销插接在泵盖上插销产生了形变,插销包括位于泵盖之外的横杆、分别连接于横杆的第一插脚及第二插脚,插销从泵盖拆卸下来后,第一插脚、第二插脚分别与横杆呈锐角或者第一插脚、第二插脚分别与横杆呈钝角,插销插入装配至泵盖后,第一插脚与第二插脚相平行并垂直于横杆。

可选的,插销从泵盖拆卸下来后,第一插脚、第二插脚分别与横杆呈80度至89度的锐角或者第一插脚、第二插脚分别与横杆呈91度至100度的钝角。

可选的,高压出水泵还包括至少部分位于泵盖的第一定位孔、至少部分位于泵盖的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平行于第二定位孔,第一插脚插入于第一定位孔,第二插脚插入于第二定位孔。

可选的,堵头设有基座、若干自基座一体延伸出的阀座,泵盖还包括外侧面、自外侧面向泵盖内凹的第一收容空间,第一收容空间位于外侧面与出水腔之间,各出水腔自第一收容空间向泵盖内延伸,基座装配至第一收容空间,各阀座分别至少部分收容于对应的出水腔。

可选的,堵头还设有一体连接于基座的凸缘,凸缘凸出于基座表面,凸缘位于泵盖外侧并贴靠泵盖的外侧面。

可选的,凸缘设有连接于基座的内侧面,内侧面位于泵盖外侧并贴靠泵盖的外侧面,内侧面呈环形并环绕基座。

可选的,凸缘呈环形并环绕基座的外端,阀座连接于基座的内端,凸缘构成堵头的把手。

可选的,高压出水泵还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环绕基座,第一密封圈密封于基座与泵盖之间。如此设计,通过基座来设置将堵头与泵盖之间密封用的第一密封圈,能够减少密封圈的数量,降低成本提升密封圈装配效率。

可选的,基座表面设有环绕基座的凹槽,第一密封圈装配于凹槽。

可选的,基座设有内端面、围绕基座的外周面,凹槽设于基座外周面,各阀座分别自基座内端面向对应的出水腔内延伸。

可选的,高压出水泵还包括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插销包括第一插脚及第二插脚,第一定位孔包括开设于泵盖的第一孔段与第二孔段、贯穿基座的第三孔段,第一插脚依次穿过第一孔段、第三孔段及第二孔段,第二定位孔包括开设于泵盖的第四孔段与第五孔段、贯穿基座的第六孔段,第二插脚依次穿过第四孔段、第六孔段、第五孔段。

可选的,高压出水泵还包括套在基座上的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密封于基座与泵盖之间,第三孔段、第六孔段分别与第一密封圈相间隔,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位于第一密封圈的一侧,各阀座位于第一密封圈的相反另一侧。如此设计,相对于出水腔,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的位置偏外,第一密封圈的位置偏内,通过第一密封圈实现密封后可避免出水腔内的水通过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泄露。

可选的,第一插脚、第二插脚分别穿过堵头的基座,第一插脚与第二插脚弹性夹持堵头的基座。

可选的,高压出水泵还包括若干出水阀,各出水阀收容于对应的出水腔,阀座设有远离基座的里端面、自里端面凹陷的第二收容空间,各出水阀接靠对应的阀座的里端面,各出水阀的一端收容于对应的阀座的第二收容空间。

可选的,出水阀包括阀支架、阀帽、弹簧、阀片、第二密封圈,阀支架与阀帽卡合,第二密封圈套在阀帽外围,第二密封圈密封于出水阀与出水腔之间,阀帽设有贯通的出水通道,弹簧设于阀支架内,弹簧的一端抵顶阀片以使得阀片顶在阀帽上而堵住阀帽的出水通道,高压出水泵工作时,水克服弹簧的弹力而将阀片推开,从而水穿过出水通道。

可选的,插销包括分别穿过堵头的第一插脚及第二插脚,第一插脚与第二插脚弹性夹持堵头。

可选的,高压出水泵还包括油缸、泵体、若干柱塞、位于油缸内的斜盘,泵盖、泵体、油缸组装在一起,泵体位于泵盖与油缸之间,柱塞穿过泵体,柱塞的一端位于泵盖内,柱塞的相反另一端位于油缸内。

可选的,堵头一体设有若干阀座,所述若干阀座排成一排,所述若干出水腔并列设置,所述若干阀座与所述若干出水腔一一对应,泵盖还设有第一腔壁、第二腔壁,第一腔壁与第二腔壁位于其中一个出水腔的相反两侧,第一腔壁间隔相邻的两个出水腔,第一腔壁是贯通的从而将其间隔的两个出水腔连通,第二腔壁间隔相邻的两个出水腔,第二腔壁是贯通的从而将其间隔的两个出水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洗机,包括前述的高压出水泵。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压出水泵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出水阀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水阀、出水阀、泵盖(进水阀与出水阀装配于泵盖)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高压出水泵的剖视图(剖面将横杆、第一插脚及第二插脚剖开);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销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泵盖与装配于泵盖的各元件的分解图;

图7为图6中堵头的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泵盖与装配于泵盖的各元件的分解图(与图6区别仅在于堵头凹槽及堵头密封圈的设置);

图9为图8中堵头的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泵盖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清洗机是一种常见的清洗设备,常用于清洗汽车(特别是小型汽车)、墙壁、地面、摊位等。本清洗机可包括高压出水泵、外壳、轮子、把手、带有水接头的进水管、带有接头的出水软管、水枪。轮子位于清洗机的底部,用以移动清洗机。把手连接于外壳,把手设于清洗机的顶部或侧部,用以移动清洗机。外壳可以为塑胶外壳或金属外壳,高压出水泵收容于外壳。进水管用以外接水源如自来水,将外部水源引入高压出水泵。出水软管用以连接高压出水泵与水枪,通过水枪将高压出水泵压出的水喷出。

参照图1至图10所示,高压出水泵优选为柱塞泵,高压出水泵包括斜盘(未图示)、油缸10、泵体11、泵盖2、若干柱塞(未图示)、电机(未图示)、装配于泵盖2的堵头3、固定堵头3的插销4、第一定位孔50、第二定位孔51、第一密封圈12、若干出水阀6、若干进水阀13。斜盘位于油缸10内,泵盖2、泵体11、油缸10组装在一起,泵体11位于泵盖2与油缸10之间,柱塞穿过泵体11,柱塞的一端位于泵盖2内,柱塞的相反另一端位于油缸10内。电机的额定功率在700w至3500w之间,例如750w、1000w、1500w、2000w、2200w、2500w,电机驱动斜盘转动,斜盘驱动柱塞轴向运动。

泵盖2设有若干出水腔20,所述若干出水腔20并列设置,堵头3可拆卸的装配于泵盖2并封堵所述若干出水腔20,插销4插接在泵盖2上,如此设计,单个堵头3可以对应多个出水腔20,而非多个分体式的堵头封堵多个出水腔20,提高了堵头3的装配效率、封堵效率。

插销4包括横杆40、第一插脚41及第二插脚42,横杆40位于泵盖2之外,第一插脚41及第二插脚42分别连接于横杆40,插销4插入装配于泵盖2之后相对于装配于泵盖2之前发生了弹性变形,第一插脚41插入于第一定位孔50并在插销4弹性变形产生的弹力作用下抵压于第一定位孔50的孔壁,第二插脚42插入于第二定位孔51并在插销4弹性变形产生的弹力作用下抵压于第二定位孔51的孔壁,如此设计,插销4插接于泵盖2后,可以通过自身的弹性变形产生与第一定位孔50、第二定位孔51结合的力,插销4可通过自身弹力实现保持于泵盖2,不需要增设其他的固定装置来固定插销4,插销4的装配及拆卸都会更方便。第一定位孔50至少部分位于泵盖2,第二定位孔51至少部分位于泵盖2,第一定位孔50平行于第二定位孔51。

第一定位孔50包括开设于泵盖2的第一孔段500与第二孔段501、开设于堵头3的第三孔段502,第一插脚41依次穿过第一孔段500、第三孔段502及第二孔段501,第二定位孔51包括开设于泵盖2的第四孔段510与第五孔段511、开设于堵头3的第六孔段512,第二插脚42依次穿过第四孔段510、第六孔段512、第五孔段511,第一插脚41抵压于第一孔段500的孔壁、第二孔段501的孔壁、第三孔段502的孔壁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插脚42抵压于第四孔段510的孔壁、第五孔段511的孔壁、第六孔段512的孔壁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插脚41至少抵压于第二孔段501的孔壁,第二插脚42至少抵压于第六孔段512的孔壁;当然,第一插脚41也可抵压于第一孔段500的孔壁、第二孔段501的孔壁、第三孔段502的孔壁,第二插脚42抵压于第四孔段510的孔壁、第五孔段511的孔壁、第六孔段512的孔壁。第一插脚41的末端410从第二孔段501穿出泵盖2,第二插脚42的末端420从第五孔段511穿出泵盖2。第三孔段502贯穿基座30,第六孔段512贯穿基座30,第三孔段502平行于第六孔段512。

第一插脚41向第一方向抵压于第一定位孔50的孔壁,第二插脚42向第二方向抵压于第二定位孔51的孔壁,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第一插脚41向第一方向抵压于第一定位孔50第三孔段502的孔壁,第二插脚42向第二方向抵压于第二定位孔51第六孔段512的孔壁。第一插脚41向第二插脚42抵压第一定位孔50的孔壁,第二插脚42向第一插脚41抵压第二定位孔51的孔壁;第一插脚41向第二插脚42抵压第一定位孔50第三孔段502的孔壁,第二插脚42向第一插脚41抵压第二定位孔51第六孔段512的孔壁。插销4插接于泵盖2后,插入于第一定位孔50的第一插脚41的末端410与插入于第二定位孔51的第二插脚42的末端420距离为L1,插销4从泵盖2拆卸下来后第一插脚41的末端410与第二插脚42的末端420距离为L2,L1大于L2或L1小于L2,如此设计,插销4插接在泵盖2后第一插脚41与第二插脚42之间被一定程度的撑开或收窄,使得插脚对定位孔孔壁产生抵压力,促进插销4能够利用自身的变形而保持于泵盖2。

插入于第一定位孔50后的第一插脚41与插入于第二定位孔51后的第二插脚42平行,插销4从泵盖2拆卸下来后第一插脚41与第二插脚42不平行。插销4从泵盖2拆卸下来后相对于插销4插接在泵盖2上插销4产生了形变,插销4插接于泵盖2后第一插脚41与第二插脚42之间被撑开或收窄。插销4从泵盖2拆卸下来后,插销4恢复到本来的形状,插销4从泵盖2拆卸下来后,第一插脚41、第二插脚42分别与横杆40呈锐角(即图5中的锐角a、锐角b)或者第一插脚41、第二插脚42分别与横杆40呈钝角;进一步的,插销4从泵盖2拆卸下来后,第一插脚41、第二插脚42分别与横杆40呈80度至89度的锐角(优选为85度、87度)或者第一插脚41、第二插脚42分别与横杆40呈91度至100度的钝角(优选为93度、95度)。第一插脚41与第二插脚42对称,第一插脚41、横杆40、第二插脚42连为一体构成U形,第一插脚41、横杆40、第二插脚42分别呈直线形,进一步的第一插脚41、横杆40、第二插脚42分别呈线形柱状。插销4插入装配至泵盖2后,第一插脚41与第二插脚42相平行并垂直于横杆40。插销4插入装配至泵盖2后,第一插脚41与第二插脚42弹性夹持堵头3。

堵头3设有基座30、若干自基座30一体延伸出的阀座31、凸缘32、凹陷33,泵盖2还包括外侧面21、自外侧面21向泵盖2内凹的第一收容空间22,基座30装配至第一收容空间22,第一收容空间22位于外侧面21与出水腔20之间,各出水腔20自第一收容空间22向泵盖2内延伸,各出水腔20自第一收容空间22的内表面220向泵盖2内延伸,各出水腔20与第一收容空间22直接连通,基座30收容于第一收容空间22,各阀座31分别至少部分收容于对应的出水腔20,如此设计,带有基座30及多个阀座31的单个堵头3对应多个出水腔20,而非多个分离的堵头对应多个出水腔20,提高了堵头3封堵、装配效率。堵头3为一件式零件,堵头3采用金属材质或塑胶材质。凹陷33可节省材料并降低堵头3成型时的变形。所述若干阀座31排成一排,所述若干出水腔20并列设置,所述若干阀座31与所述若干出水腔20一一对应。泵盖2还设有第一腔壁23、第二腔壁24,第一腔壁23间隔相邻的两个出水腔20,第一腔壁23是贯通的(例如设有通孔)从而将其(即第一腔壁23)间隔的两个出水腔20连通,第二腔壁24间隔相邻的两个出水腔20,第二腔壁24是贯通的(例如设有通孔)从而将将其(即第二腔壁24)间隔的两个出水腔20连通。

凸缘32一体连接于基座30,凸缘32凸出于基座30表面,凸缘32位于泵盖2外侧并贴靠泵盖2的外侧面21。凸缘32设有连接于基座30的内侧面320,内侧面320位于泵盖2外侧并贴靠泵盖2的外侧面21,内侧面320呈环形并环绕基座30。凸缘32呈环形并环绕基座30的外端,阀座31连接于基座30的内端,凸缘32构成堵头3的把手,即插销4从泵盖2拆卸下来后可手持凸缘32而将堵头3从泵盖2取下来,或者可手持凸缘32将堵头3装到泵盖2上的对应位置。

第一密封圈12设置在基座30上,第一密封圈12环绕基座30,第一密封圈12用于堵头3与泵盖2之间的密封,如此设计,通过基座30来设置将堵头3与泵盖2之间密封用的第一密封圈12,能够减少密封圈的数量,降低成本提升密封圈装配效率。基座30表面设有环绕基座30的凹槽300,第一密封圈12装配于凹槽300。基座30还设有内端面301、围绕基座30的外周面302,各阀座31分别自基座30内端面301向对应的出水腔20内延伸。凹槽300设于基座30外周面302,参考图6、图7所示,凹槽300位于基座30的内端,当然,凹槽300也可以设置在基座30的更靠近第三孔段502、第六孔段512的位置。图8、图9揭露的堵头3不设有凹槽300,而阀座31上设有凹槽312并在凹槽312上套设有第三密封圈313,通过第三密封圈313将基座30与出水腔20之间密封,即可将堵头3与泵盖2之间密封;阀座31的凹槽312与第三密封圈313替代了基座30的凹槽300与第一密封圈12的作用。各基座30的内端面301面对第一收容空间22的内表面220,各基座30的内端面301贴靠第一收容空间22的内表面220或与第一收容空间22的内表面220之间存在小的间隙。

第一密封圈12套在基座30上,第三孔段502、第六孔段512分别与第一密封圈12相间隔,第一定位孔50、第二定位孔51位于第一密封圈12的一侧,各阀座31位于第一密封圈12的相反另一侧,如此设计,相对于出水腔20,第一定位孔50、第二定位孔51的位置偏外,第一密封圈12的位置偏内,第一定位孔50、第二定位孔51的位置位于第一密封圈12的密封位置的外侧,通过第一密封圈12实现密封后可避免出水腔20内的水通过第一定位孔50、第二定位孔51泄露。第一插脚41、第二插脚42分别穿过堵头3基座30,第一插脚41与第二插脚42弹性夹持堵头3基座30。

各出水阀6收容于对应的出水腔20,阀座31设有远离基座30的里端面310、自里端面310凹陷的第二收容空间311,各出水阀6接靠对应的阀座31的里端面310,各出水阀6的一端收容于对应的阀座31的第二收容空间311。出水阀6为单向阀。出水阀6包括阀支架60、阀帽61、弹簧62、阀片63、第二密封圈64。第二密封圈64套在阀帽61外围,第二密封圈64将出水阀6与出水腔20之间密封;阀支架60与阀帽61卡合,阀帽61设有贯通的出水通道610,弹簧62设于阀支架60内,弹簧62的一端抵顶阀片63以使得阀片63顶在阀帽61上而堵住阀帽61的出水通道610,高压出水泵工作时,加压后的水克服弹簧62的弹力而将阀片63推开,从而水穿过出水通道610,弹簧62的另一端抵顶阀支架60的凸台600或套在阀支架60的凸台600上。

高压出水泵工作时,斜盘推动柱塞运动,水由泵体11进水端110进入高压出水泵,运动的柱塞给水加压,加压的水克服弹簧62的弹力而将阀片63推开,从而水穿过出水通道610,进一步的,水流出出水腔20并最终经过过泵体11出水端111而流出高压出水泵,通常水会借由水枪喷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