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电路板及移动终端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70781发布日期:2019-01-02 23:04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气体交换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柔性电路板及移动终端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很多工厂进行生产加工时,时常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颗粒及其他有害其他,工作人员长期暴露于充满粉尘颗粒及其他有害气体的环境中对身体健康伤害极大,因此,在进行生产加工时,都会使用抽风机将厂内的空气抽出进而加大封闭空间内的空气流通,但是长时间开启抽风机耗能较大,无形中又增加的生产成本,因此,设计一种在外界有空气流动时,可通过风能带动进而对室内进行抽气,而当无空气流通或空气流通较小时,再由电机进行驱动的一种柔性电路板及移动终端的使用方法实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及移动终端的使用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柔性电路板及移动终端的使用方法,本方法所使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且开口向右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的右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左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三空腔内转动的第一丝杠,所述第一滑块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三空腔内并与所述第一丝杠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右端延伸出所述第一滑块的右侧端面外并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空腔内且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涡轮扇片,所述第二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靠近右端开口的内壁上环形阵列且固定的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左端延伸出所述第一滑块的左侧端面外并延伸通入所述第五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五空腔内转动的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内环形阵列的设置有开口向外的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五滑块,所述第五滑块靠近所述第一转动块轴心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六空腔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四滑块的左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四空腔的左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二钻轴的左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七空腔后延伸通入到所述第八空腔内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转动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九空腔,所述第九空腔的周侧弧形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八空腔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右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九空腔内转动的第三转动块,所述第三转动块内环形阵列的设置有开口向外的第一开腔,所述第一开腔的内壁上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上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块,所述第一开腔的内壁上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开腔,所述第一转动杆靠近所述第三转动块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开腔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七空腔内转动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七空腔内转动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七空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三开腔,所述第三转动轴的下端延伸通入到所述第三开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涡轮扇叶。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的左端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二通风孔,当所述第一涡轮扇叶伸出所述第一空腔的右端开口外并有风吹过时,流通的空气将通过所述第一通风孔进入到第二通风孔并带动所述第一涡轮扇叶转动,所述第三开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环形的第一抽风孔,所述第一抽风孔的上端相连通的设置有上端与所述第二通风孔相连通的第二抽风孔,当所述第二涡轮扇叶转动时可将所述第三开腔下端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抽风控及第二抽风孔抽出。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靠近右端开口的上下侧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三滑块的内上下对称的设置有开口向上且设置有开口朝左的喇叭口状的第一限位槽,当所述第三滑块收入所述第二空腔内时,所述第一限位块可卡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进而限制所述第三滑块的转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腔的内壁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可使得所述第三开腔内的空气单向流通,所述第二抽风孔的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可使得所述第二抽风孔内的空气单向流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风力检测用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可用以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及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识别块,所述第二空腔的下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二识别块,所述第一识别块与所述第二识别块可用以辅助所述移动终端用以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的转动。

本方法所使用装置的具体操作步骤:使用人员将本装置固定连接于待进行排气腔室的外侧并使得第三开腔的下端开口与待进行排气的腔室相连通,此时,当移动终端检测到有一定流速的风吹过时,第一电机启动,进而通过第一丝杠带动第二滑块在第三空腔内向右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二空腔内向右侧移动,此时第一转动轴的右端带动第三滑块移出第二空腔的右端开口外,进而带动第一涡轮扇叶伸出第一空腔的右端开口外,同时第一转动轴的左端带动第一转动块在第五空腔内向右侧移动,并移动至第一固定块之间,此时流通的空气在通过第一通风孔及第三开腔时带动第一涡轮扇叶转动,进而通过第三滑块带动第一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块转动,进而通过第一固定块带动第四滑块转动,进而通过第二转动轴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三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涡轮扇叶转动并将第三开腔下端腔室的空气通过第一抽风控抽入到第二抽风孔内,同时转动的第二转动轴带动第二转动块转动,此时转动的第二转动块不对第三转动块产生影响,当移动终端检测到风力达到一定值或风力较小无法带动本装置转动时,第一电机反转,进而通过第一丝杠带动第二滑块恢复至初始状态,进而带动第三滑块回复至初始状态,此时第一限位块对第一限位槽进行限制,进而在风力较大时对第三滑块进行保护,同时当第二识别块与第一识别块相抵接时,第二电机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三转动块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此时转动的第四转动块产生离心并卡到第二固定块上,此时转动的第三转动块可带动第二转动块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动轴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和第二涡轮扇叶继续完成抽气的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当在室外有空气流通时,流通的空气可带动本装置转动进而对室内进行排气,而当室外空气流通速度较小无法带动本装置进行转动时可通过电机进行驱动,进而完成抽气的工作,相较于以往的抽气装置,本装置可充分利用自然空气中流通空气的动能,在切换成风能驱动时,本装置无需能源,以此减小了能源的消耗,绿色环保,值得推荐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柔性电路板及移动终端的使用方法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4时本发明中第一转动块与第四滑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三转动块与第二转动块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5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参照图1-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柔性电路板及移动终端的使用方法,本方法所使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1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且开口向右的第一空腔21,所述第一空腔21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51,所述第二空腔51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48,所述第二空腔51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55,所述第三空腔55的右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54,所述第一电机54的左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三空腔55内转动的第一丝杠56,所述第一滑块48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三空腔55内并与所述第一丝杠56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块57,所述第一滑块48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动轴49,所述第一转动轴49的右端延伸出所述第一滑块48的右侧端面外并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空腔21内且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空腔21内转动的第三滑块23,所述第三滑块23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涡轮扇片24,所述第二空腔51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38,所述第四空腔38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四滑块39,所述第四滑块39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五空腔44,所述第五空腔44靠近右端开口的内壁上环形阵列且固定的设置有第一固定块45,所述第一转动轴49的左端延伸出所述第一滑块48的左侧端面外并延伸通入所述第五空腔44内并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五空腔44内转动的第一转动块67,所述第一转动块67内环形阵列的设置有开口向外的第六空腔41,所述第六空腔41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五滑块43,所述第五滑块43靠近所述第一转动块67轴心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六空腔41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2,所述第四滑块39的左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37,所述第四空腔38的左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七空腔29,所述第七空腔29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空腔62,所述第二钻轴37的左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七空腔29后延伸通入到所述第八空腔62内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块59,所述第二转动块59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九空腔61,所述第九空腔61的周侧弧形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块68,所述第八空腔62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58,所述第二电机58的右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九空腔61内转动的第三转动块91,所述第三转动块91内环形阵列的设置有开口向外的第一开腔64,所述第一开腔64的内壁上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动杆71,所述第一转动杆71上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块69,所述第一开腔64的内壁上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开腔72,所述第一转动杆71靠近所述第三转动块91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开腔72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65,所述第二转动轴37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七空腔29内转动的第一锥齿轮36,所述第一锥齿轮36的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七空腔29内转动的第二锥齿轮31,所述第二锥齿轮31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轴33,所述第七空腔29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三开腔27,所述第三转动轴33的下端延伸通入到所述第三开腔27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涡轮扇叶32。

有益地,所述第一空腔21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通风孔22,所述第一通风孔22的左端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二通风孔27,当所述第一涡轮扇叶24伸出所述第一空腔21的右端开口外并有风吹过时,流通的空气将通过所述第一通风孔22进入到第二通风孔27并带动所述第一涡轮扇叶24转动,所述第三开腔27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环形的第一抽风孔28,所述第一抽风孔28的上端相连通的设置有上端与所述第二通风孔27相连通的第二抽风孔34,当所述第二涡轮扇叶32转动时可将所述第三开腔27下端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抽风控28及第二抽风孔34抽出。

有益地,所述第二空腔51靠近右端开口的上下侧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块52,所述第三滑块23的内上下对称的设置有开口向上且设置有开口朝左的喇叭口状的第一限位槽53,当所述第三滑块23收入所述第二空腔51内时,所述第一限位块52可卡入所述第一限位槽53内进而限制所述第三滑块23的转动。

有益地,所述第三开腔27的内壁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5,所述第一单向阀25可使得所述第三开腔27内的空气单向流通,所述第二抽风孔34的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二单向阀35,所述第二单向阀35可使得所述第二抽风孔34内的空气单向流通。

有益地,所述装置主体11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风力检测用的移动终端26,所述移动终端26可用以控制所述第一电机54及所述第二电机58的转动。

有益地,所述第一滑块48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识别块47,所述第二空腔51的下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二识别块46,所述第一识别块47与所述第二识别块46可用以辅助所述移动终端26用以控制所述第一电机54及第二电机58的转动。

本方法所使用装置的具体操作步骤:使用人员将本装置固定连接于待进行排气腔室的外侧并使得第三开腔27的下端开口与待进行排气的腔室相连通,此时,当移动终端26检测到有一定流速的风吹过时,第一电机54启动,进而通过第一丝杠56带动第二滑块57在第三空腔55内向右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块48在第二空腔51内向右侧移动,此时第一转动轴49的右端带动第三滑块23移出第二空腔51的右端开口外,进而带动第一涡轮扇叶24伸出第一空腔21的右端开口外,同时第一转动轴49的左端带动第一转动块67在第五空腔44内向右侧移动,并移动至第一固定块45之间,此时流通的空气在通过第一通风孔22及第三开腔27时带动第一涡轮扇叶24转动,进而通过第三滑块23带动第一转动轴49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块67转动,进而通过第一固定块45带动第四滑块39转动,进而通过第二转动轴37带动第一锥齿轮36转动,进而通过第二锥齿轮31带动第三转动轴33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涡轮扇叶32转动并将第三开腔27下端腔室的空气通过第一抽风控28抽入到第二抽风孔34内,同时转动的第二转动轴37带动第二转动块59转动,此时转动的第二转动块59不对第三转动块91产生影响,当移动终端26检测到风力达到一定值或风力较小无法带动本装置转动时,第一电机54反转,进而通过第一丝杠56带动第二滑块57恢复至初始状态,进而带动第三滑块23回复至初始状态,此时第一限位块52对第一限位槽53进行限制,进而在风力较大时对第三滑块23进行保护,同时当第二识别块46与第一识别块47相抵接时,第二电机58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三转动块9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杆71转动,此时转动的第四转动块69产生离心并卡到第二固定块68上,此时转动的第三转动块91可带动第二转动块59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动轴37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锥齿轮36带动第二锥齿轮31转动,进而带动和第二涡轮扇叶32继续完成抽气的工作。

初始状态时,第一涡轮扇叶24缩回第一空腔21内,此时第三滑块23的左端延伸入第二空腔51内,此时第一限位块52卡入第一限位槽53内,同时第二滑块57的左侧端面与第三空腔55的左侧内壁相抵接,第一滑块48在第二空腔51内最大限度左移,此时第一转动块67位于第一固定块45的左侧,此时第一转动杆71靠近第三转动块91轴心一侧的端面与第一开腔64的内壁相抵接。

通过本装置进行封闭腔室的排气时,使用人员将本装置固定连接于待进行排气腔室的外侧并使得第三开腔27的下端开口与待进行排气的腔室相连通,此时,当移动终端26检测到有一定流速的风吹过时,第一电机54启动,进而通过第一丝杠56带动第二滑块57在第三空腔55内向右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块48在第二空腔51内向右侧移动,此时第一转动轴49的右端带动第三滑块23移出第二空腔51的右端开口外,进而带动第一涡轮扇叶24伸出第一空腔21的右端开口外,同时第一转动轴49的左端带动第一转动块67在第五空腔44内向右侧移动,并移动至第一固定块45之间,此时流通的空气在通过第一通风孔22及第三开腔27时带动第一涡轮扇叶24转动,进而通过第三滑块23带动第一转动轴49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块67转动,进而通过第一固定块45带动第四滑块39转动,进而通过第二转动轴37带动第一锥齿轮36转动,进而通过第二锥齿轮31带动第三转动轴33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涡轮扇叶32转动并将第三开腔27下端腔室的空气通过第一抽风控28抽入到第二抽风孔34内,同时转动的第二转动轴37带动第二转动块59转动,此时转动的第二转动块59不对第三转动块91产生影响,当移动终端26检测到风力达到一定值或风力较小无法带动本装置转动时,第一电机54反转,进而通过第一丝杠56带动第二滑块57恢复至初始状态,进而带动第三滑块23回复至初始状态,此时第一限位块52对第一限位槽53进行限制,进而在风力较大时对第三滑块23进行保护,同时当第二识别块46与第一识别块47相抵接时,第二电机58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三转动块9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杆71转动,此时转动的第四转动块69产生离心并卡到第二固定块68上,此时转动的第三转动块91可带动第二转动块59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动轴37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锥齿轮36带动第二锥齿轮31转动,进而带动和第二涡轮扇叶32继续完成抽气的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当在室外有空气流通时,流通的空气可带动本装置转动进而对室内进行排气,而当室外空气流通速度较小无法带动本装置进行转动时可通过电机进行驱动,进而完成抽气的工作,相较于以往的抽气装置,本装置可充分利用自然空气中流通空气的动能,在切换成风能驱动时,本装置无需能源,以此减小了能源的消耗,绿色环保,值得推荐使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