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挖泥船泵用防磨蚀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8208发布日期:2018-09-14 21:16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挖泥船泵用防磨蚀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池塘、湖底、河道等底部常有淤泥沉积,如水循环体量小,淤泥自净能力低,越积越多的淤泥对水质乃至水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以往有人工捻泥的方式,目前该方法早已淘汰,目前挖泥船是清理河道淤泥的主力机械。挖泥船泵作为挖泥船抽吸清理淤泥的动力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抽送介质含泥沙量很大,磨损比较严重,因此挖泥船泵均是无法设计密封环的,现有挖泥船泵前盖板采用的一整块圆板,这样做可以减少零件数量,但随着磨损加剧,防磨蚀板也要更换。

为了实现挖泥船泵壳体的全方位防磨蚀,使其使用寿命和防磨蚀部件更换周期延长,一种挖泥船泵用防磨蚀壳体是极为重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挖泥船泵用防磨蚀壳体结构,相对传统船泵壳体结构进行了全面的优化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一种挖泥船泵用防磨蚀壳体结构,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内具有可容纳泵叶轮的腔体,主壳体的腔体一端连通吸入口,腔体在吸入口对侧一端具有联轴孔,联轴孔连接外部电机,所述主壳体外部分布有横向和纵向的加强筋板;所述吸入口外部连接吸入罩,所述吸入口内壁具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弯曲部,所述吸入罩内壁具有呈波浪形弯曲延伸的第二弯曲部,且吸入罩内径从内向外扩展,所述吸入口、吸入罩内壁分布有若干耐磨凸点。

作为优选,所述吸入口、吸入罩的连接方式为法兰连接。法兰连接的吸入口和吸入罩结构使其连接紧密,结构强度可靠。

进一步,所述吸入口外端具有第一法兰,吸入罩内端具有尺寸与第一法兰匹配的第二法兰,第一法兰、第二法兰之间具有缓冲垫块,第二法兰、第一法兰由螺栓连接。吸入口、吸入罩的法兰连接的细部结构使其连接可靠,而缓冲垫块不仅提高连接紧密度,还能吸收泥沙混入的撞击动量。

作为优选,所述耐磨凸点在吸入口、吸入罩内壁呈点阵式分布,每个耐磨凸点的直径在3.5-12mm。 耐磨凸点的点阵式分布使其全面覆盖,从而得到全面可靠的壳体内壁耐磨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耐磨凸点的材质为高锰耐磨钢、抗磨铬铸铁、高铬耐磨钢中的一种,与吸入口、吸入罩内壁焊接。以上材料高硬高耐磨,且与船泵壳体(通常为铸铁、碳钢、不锈钢等)的焊接性能较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法兰、第二法兰的连接处均向内凸起,形成内径窄于两侧的内缩部。第一法兰、第二法兰连接处形成内缩部有利于该段压力增强,增加高固体含量流体的通过性。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分布合理,高强耐磨。吸入口、吸入罩的法兰连接紧密可靠,结合缓冲垫块,使冲击力得到缓冲,抗泥沙冲击的稳定性得到提高;第一弯曲部、内缩部、第二弯曲部构成特殊的流道,使含泥沙流体形成动压能和静压能按一定规律变化的形态,使磨损定向化,削弱在吸入口、吸入罩的连接口及其各自的边缘等薄弱环节的加剧磨损;加强筋板增加外部强度和稳定性,以支持内部的耐受能力。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针对抗泥沙冲击和磨损做了特殊改进,使挖泥船泵运行时,薄弱环节的磨损削弱,并增加整体的抗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壳体,2-吸入口,20-第一法兰,21-第一弯曲部,211-波纹,22-内缩部,3-联轴孔,4-腔体,5-加强筋板,51-周筋板,52-横筋板,6-吸入罩,60-第二法兰,7-缓冲垫块,8-耐磨凸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作简单的介绍。

如图1,一种挖泥船泵用防磨蚀壳体结构,包括主壳体1,所述主壳体1内具有可容纳泵叶轮的腔体4,主壳体1的腔体4一端连通吸入口2,腔体4在吸入口2对侧一端具有联轴孔3,联轴孔3连接外部电机和联轴结构件,所述主壳体1外部分布有横向和纵向的加强筋板5,加强筋板5分为沿着泵叶轮周向分布的周筋板51和垂直连接于周筋板51且并列排布的若干横筋板52;所述吸入口2外部以法兰连接吸入罩6,所述吸入口2外端具有第一法兰20,吸入罩6内端具有尺寸与第一法兰20匹配的第二法兰60,第一法兰20、第二法兰60之间具有缓冲垫块7,第二法兰60、第一法兰20由螺栓连接并压紧缓冲垫块7,所述第一法兰20、第二法兰60的连接处均向内凸起,形成内径窄于其两侧的内缩部22;

所述吸入口2内壁具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弯曲部21,第一弯曲部21至少具有3组高低起伏的波纹211,所述吸入罩6内壁具有呈波浪形弯曲延伸的第二弯曲部61,且吸入罩6内径从内向外扩展,第二弯曲部61、内缩部22、第一弯曲部21形成先缓慢缩小、再稍快扩张的流道,在内径最小处附近为文丘里流道,整体上为波纹流道,该流道形式对含泥沙流体具有加速、缓冲、均质化分布等多重效应,使波纹流道内壁的磨损均匀化;

所述吸入口2、吸入罩6内壁,点阵式分布满耐磨凸点8,每个耐磨凸点8的直径在3.5-12mm,所述耐磨凸点8的材质为高锰耐磨钢、抗磨铬铸铁、高铬耐磨钢中的一种,耐磨凸点8与吸入口2、吸入罩6内壁焊接,耐磨凸点8的点阵式分布使壳体入口段的内壁全面覆盖,从而得到全面可靠的壳体内壁耐磨性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所做出的若干改进或等同替换,均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仍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