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马达用自动均压阀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1871发布日期:2018-11-07 21:32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串联马达用自动均压阀组。



背景技术:

在钻机类施工设备中,钻进工作装置一般由两个马达驱动,并且配有马达的串并联切换控制阀。可实现油路串联时,钻进工作装置高速旋转;切换到并联时,钻进工作装置低速大扭矩旋转的特性。在采用串联油路时,靠进油口这边的马达是驱动马达,因马达存在不可避免的泄漏的,故另一个马达是被拖动马达。这样被拖动马达处于吸空状态,不能进行有效的润滑,导致经常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钻机类设备中马达串联工作时马达出现吸空状态无法进行有效的润滑、易产生故障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串联马达用自动均压阀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串联马达用自动均压阀组,包括液控换向阀、二位二通电磁阀、自动均压阀、二位三通电磁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第四油口、第五油口、第六油口以及第七油口;

其中,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四油口连接,所述液控换向阀的第五端与所述第一油口以及第四油口连接,所述液控换向阀的第四端与所述第六油口以及所述二位二桶电磁阀的一端连接,所述二位二通电磁阀的一端还与所述第六油口连接,所述二位二通电磁阀的另一端与所述自动均压阀的下腔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自动均压阀的上腔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油口连接,所述自动均压阀的上腔的第二端还通过一分压半桥与所述自动均压阀的上腔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分压半桥上前后设有两个大小相同的阻尼孔,所述第一油口还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油口与所述分压半桥以及所述自动均压阀的上腔的第三端连接;

所述第二油口与所述第七油口连接,所述液控换向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油口连接,所述液控换向阀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五油口连接,且所述第二油口还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油口、所述分压半桥以及所述自动均压阀的上腔的第三端连接;

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油口以及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油口连接,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的第二端与所述液控换向阀的控制油口连接,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三油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串联马达用自动均压阀组,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自动均压阀配合各电磁阀的方式,实现了串联马达的进出油口的自动均压,避免出现马达串联工作时,某一马达处于被动吸空状态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润滑易产生故障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串联马达用自动均压阀组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实施例

请参阅图1,串联马达用自动均压阀组,包括液控换向阀1、二位二通电磁阀2、自动均压阀3、二位三通电磁阀4、第一单向阀5a、第二单向阀5b、第一油口P1、第二油口P2、第三油口T、第四油口A1、第五油口A2、第六油口A3以及第七油口A4;

其中,第一油口P1与第四油口A1连接,液控换向阀1的第五端与第一油口P1以及第四油口A1连接,液控换向阀1的第四端与第六油口A3以及二位二桶电磁阀2的一端连接,二位二通电磁阀2的一端还与第六油口A3连接,二位二通电磁阀2的另一端与自动均压阀3的下腔的第一端连接,自动均压阀3的上腔的第二端与第三油口T连接,自动均压阀3的上腔的第二端还通过一分压半桥6与自动均压阀3的上腔的第三端连接,分压半桥6上前后设有两个大小相同的阻尼孔61,第一油口P1还与第一单向阀5a的进油口连接,第一单向阀5a的出油口与分压半桥6以及自动均压阀3的上腔的第三端连接;

第二油口P2与第七油口A4连接,液控换向阀1的第二端与第二油口P2连接,液控换向阀1的第三端与第五油口A2连接,且第二油口P2还与第二单向阀5b的进油口连接,第二单向阀5b的出油口与第一单向阀5a的出油口、分压半桥6以及自动均压阀3的上腔的第三端连接;

二位三通电磁阀4的第一端与第一单向阀5a的出油口以及第二单向阀5b的出油口连接,二位三通电磁阀4的第二端与液控换向阀1的控制油口连接,二位三通电磁阀4的第三端与第三油口T连接。

上述中,具体的,该串联马达用自动均压阀组,其中,液压油可由第一油口P1以及第二油口P2进入,第三油口T可与外部的油箱连接,第四油口A1以及第五油口A2可与第一马达7连接,第六油口A3以及第七油口A4可与第二马达8连接;

进而,该串联马达用自动均压阀组在工作时,二位二通电磁阀2、二位三通电磁阀4得电,液控换向阀1的控制油口进油,液控换向阀1在先导压力油的作用下,切换到右位,此时,该串联马达用自动均压阀组控制各马达进入串联工况。

在串联工作状态下,自动均压阀3的下腔的第一端与第六油口A3连接,即自动均压阀3的下腔的第一端可与第二马达8的进油口连通;且上腔的第三端与分压半桥6连通,分压半桥6的入口压力是MA-MB,通过设置分压半桥前后两个阻尼孔大小相同,可实现自动均压阀3的上腔压力=(MA-MB)/2;又因自动均压阀3的下腔弹簧很弱,预紧力可忽略不计。利用自动均压阀3上下腔力平衡阀的自动调整,来实现自动均压阀3的下腔的压力始终=(MA-MB)/2,即第六油口A2的压力始终=(MA-MB)/2。

进而,第一马达7与第一马达8均可得到的压力差为(MA-MA)/2,不存在被动吸空马达,避免出现马达串联工作时,某一马达处于被动吸空状态二无法进行有效的润滑易产生故障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串联马达用自动均压阀组,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自动均压阀配合各电磁阀的方式,实现了串联马达的进出油口的自动均压,避免出现马达串联工作时,某一马达处于被动吸空状态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润滑易产生故障的情况。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附图中,同一标号代表同一含义。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3)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区域的厚度被放大。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4)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