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多路液压输出机构上的集油壶及拖拉机液压多路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6046发布日期:2018-12-07 22:20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拖拉机多路液压输出机构上的集油壶及拖拉机液压多路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拖拉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拖拉机多路液压输出机构上的集油壶及拖拉机液压多路阀。



背景技术:

现有的拖拉机多路液压输出机构经常需要与农机具上的液压执行机构进行连接与断开,当多路液压输出机构与液压执行机构在进行连接与断开时,多路液压输出机构在连接处的出油口会有少量液压油渗漏,渗漏的液压油一方面会造成液压油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会污染液压执行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多路液压输出机构与液压执行机构连接或断开时,容易渗漏液压油的问题,提供一种拖拉机多路液压输出机构上的集油壶及拖拉机液压多路阀。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拖拉机多路液压输出机构上的集油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拖拉机上横向设置的多路阀输出机构上;包括油壶本体,所述油壶本体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多路阀输出机构上并位于所述多路阀输出机构的下端;

所述多路阀输出机构上设有与液压执行机构连接的油口,所述油壶本体的上端开设有接油口,所述接油口位于所述油口的正下方;

所述油壶本体的一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将油壶本体内的液压油排空的出油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油壶本体,通过将油壶本体安装在多路阀输出机构下端,并将油壶本体上的接油口位设置在多路阀输出机构的油口正下方,可将多路阀输出机构与液压执行机构插拔连接时漏的油进行收集,避免液压油浪费,也避免污染液压执行机构;另外,出油口的设置也方便将油壶本体内的液压油排放干净,避免残留液压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油壶本体底壁的内侧面为平面或斜面,所述出油口内底面与所述平面平齐或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斜面的下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油壶本体底壁的内侧面设置为平面或斜面,方便将油壶本体内的液压油排空。

进一步,所述斜面的倾斜角度为5-15°。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斜面倾斜角度进行限定,避免倾斜角度过大,而当打开封堵盖的时候,液压油喷出。

进一步,还包括绑带,所述绑带套设在所述多路阀输出机构和所述油壶本体上并将所述油壶本体紧固在所述多路阀输出机构下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绑带,使油壶本体更加稳固的安装在多路阀输出机构上,也方便油壶本体的拆装。

进一步,所述油壶本体左右两侧壁的中部下端均向内凹陷形成一卡槽,所述绑带从所述油壶本体底部绕过并分别卡接在两个所述卡槽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油壶本体上设置卡槽,方便对绑带进行固定,避免绑带移位。

进一步,所述油壶本体上侧面中部向上凸起形成一卡接台,所述卡接台上设有卡接通槽,所述多路阀输出机构下侧面适配卡接在所述卡接通槽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油壶本体上侧面中部向上凸起形成一卡接台,使多路阀输出机构下侧面抵接在卡接台上,使得油壶本体与多路阀输出机构的连接更加稳定;通过在卡接台上设置卡接通槽,可对多路阀输出机构进行有效定位。

进一步,所述油壶本体上侧面位于所述卡接台前侧的部分形成一阶梯状结构,所述接油口开设在所述阶梯状结构中位于最下方的一个台阶面上,所述台阶面上在所述接油口的周围一体连接有一圈环形凸台。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阶梯状结构,并在接油口周围一体连接一圈环形凸台,使液压油更顺畅的流入到油壶本体内。

一种拖拉机液压多路阀,包括多路阀本体、多路阀输出机构和上述的集油壶,所述集油壶位于所述多路阀输出机构的下方,所述多路阀输出机构横向安装在所述多路阀本体的一侧,所述出油口开设在所述集油壶远离所述多路阀本体的一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多路阀,可对漏油进行有效收集,防止漏油污染多路阀,也避免液压油浪费。

进一步,所述多路阀本体包括多个并联且连通的电磁阀,每个所述电磁阀上均连接有两个上下排布的所述多路阀输出机构,每个所述电磁阀上位于下方的多路阀输出机构上安装有所述集油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每个电磁阀上均设置一个集油壶,可对每个电磁阀上漏的液压油都进行有效收集。

进一步,每个所述电磁阀上的两个多路阀输出机构的油口均通过导流支架连接,所述导流支架的下端与所述油壶本体上端的接油口相对应并用于将上下对应的两个多路阀输出机构上油口的漏油导流入所述接油口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多路阀输出机构上设置导流支架,方便将多路阀输出机构上油口漏的油导入到接油壶的接油口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集油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油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拖拉机液压多路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油壶本体;11、接油口;12、封堵盖;13、接头;14、环形台阶;15、卡槽;16、卡接台;161、卡接通槽;17、凹陷区域;18、阶梯状结构;19、斜面;2、绑带;3、多路阀输出机构;4、多路阀本体;41、导流支架;42、电磁阀;5、卡扣;51、连接筋;52、卡接筋;53、固定板;531、螺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拖拉机多路液压输出机构上的集油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拖拉机上横向设置的多路阀输出机构3上;包括油壶本体1,所述油壶本体1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多路阀输出机构3上并位于所述多路阀输出机构3的下端;

所述多路阀输出机构3上设有与液压执行机构连接的油口,所述油壶本体1的上端开设有接油口11,所述接油口11位于所述油口的正下方;

所述油壶本体1的一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将油壶本体1内的液压油排空的出油口。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油壶本体,通过将油壶本体安装在多路阀输出机构下端,并将油壶本体上的接油口位设置在多路阀输出机构的油口正下方,可将多路阀输出机构与液压执行机构插拔连接时漏的油进行收集,避免液压油浪费,也避免污染液压执行机构;另外,出油口的设置也方便将油壶本体内的液压油排放干净,避免残留液压油。

具体的,所述油壶本体1底壁的内侧面为平面或斜面19,所述出油口内底面与所述平面平齐或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斜面的下端。所述斜面19沿靠近所述液压执行机构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通过将油壶本体底壁的内侧面设置为平面或斜面,方便将油壶本体内的液压油排空。

进一步的,所述斜面19的倾斜角度为5-15°。优选为7°、8°、9°。10°。11°、12°、13°和14°,通过对斜面倾斜角度进行限定,避免倾斜角度过大,而当打开封堵盖的时候,液压油喷出。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油壶本体1在所述出油口的外侧一体连接有筒状的接头13,所述接头13上可拆卸连接有将所述出油口打开或关闭的封堵盖12;所述接头13内侧壁的底部水平设置,或所述接头13内侧壁的底部向下倾斜设置且所述接头13内侧壁上端与所述斜面19下端连接。所述接头13内侧壁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斜面19的倾斜方向相同。实际上接头可采用螺纹接头,可将封堵盖螺纹连接在螺纹接头上,螺纹接头内侧壁的底部也与油壶本体底壁的内侧面平齐或向下倾斜设置,这样在排放油壶本体内的液压油的时候,避免内部残留。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集油壶还包括绑带2,所述绑带2套设在所述多路阀输出机构3和所述油壶本体1上并将所述油壶本体1紧固在所述多路阀输出机构3下端。通过设置绑带,使油壶本体更加稳固的安装在多路阀输出机构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油壶本体1左右两侧壁的中部下端均向内凹陷形成一卡槽15,所述绑带2从所述油壶本体1底部绕过并分别卡接在两个所述卡槽15内。通过在油壶本体上设置卡槽,方便对绑带进行固定,避免绑带移位。本实施例的所述绑带2位于所述油壶本体1上方的部分形成一与所述多路阀输出机构3相适配的倒置U型结构。通过在油壶本体上设置卡槽,方便对绑带进行固定,避免绑带移位。

另外,所述绑带2可采用松紧绑带将油壶本体1固定在多路阀输出机构3的底部,或采用绑带2结合卡扣5的方式将油壶本体固定在多路阀输出机构的底部。例如,卡扣5可采用图1中的结构,卡扣5包括连接筋51、卡接筋52和固定板53,固定板53固定在绑带2上且靠近一端布置,固定板53上开设有螺钉孔531,固定板53可通过螺钉与螺钉孔531配合固定在油壶本体1的一侧壁上,绑带2一端从所述固定板53上端伸出一部分并连接在所述卡接筋52上,绑带2另一端连接在连接筋51上,连接筋51卡接在卡接筋52上即实现了油壶本体1与多路阀输出机构3的卡接。另外,卡接筋52为方形,中部弯曲形成有两个相对布置的卡接孔,连接筋51为U型结构,连接筋51的两端向内弯折并一一对应的插接在两个卡接孔内实现连接筋51与卡接筋52的卡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油壶本体1上侧面中部向上凸起形成一卡接台16,所述多路阀输出机构3下侧面抵接在所述卡接台16上。通过在油壶本体上侧面中部向上凸起形成一卡接台,使多路阀输出机构下侧面抵接在卡接台上,使得油壶本体与多路阀输出机构的连接更加稳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卡接台16上设有卡接通槽161,所述多路阀输出机构3适配卡接在所述卡接通槽161内。通过在卡接台上设置卡接通槽,可对多路阀输出机构进行有效定位。具体的,为与多路阀输出机构下端适配,卡接通槽底面可采用弧面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油壶本体1上侧面位于所述卡接台16前侧的部分形成一阶梯状结构18,所述接油口11开设在所述阶梯状结构18中位于最下方的一个台阶面上,所述台阶面上在所述接油口11的周围一体连接有一圈环形凸台14,而且在环形凸台14的两侧还设有两个抵接筋,以对油口四周进行定位。通过设置阶梯状结构,并在接油口周围一体连接一圈环形凸台,使液压油更顺畅的流入到油壶本体内。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油壶本体1上侧面在所述卡接台16的后方还向下凹陷形成有方便手持的凹陷区域17。通过在油壶本体上侧面设置凹陷区域,方便在防油或拆卸油壶本体时,手握住油壶本体。

本实施例的油壶本体1采用长条形的大体立方体结构,油壶本体1的长度方向与多路阀输出机构3的长度方向平行,接头13位于油壶本体1长度方向的一端。

本实施例通过在多路阀输出机构下端设置集油壶,可对多路阀输出机构上漏出的液压油进行收集,避免液压油浪费,也避免污染液压执行机构。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拖拉机液压多路阀,包括多路阀本体、多路阀输出机构3和上述的集油壶,所述集油壶位于所述多路阀输出机构3的下方,所述多路阀输出机构3横向安装在所述多路阀本体4的一侧,所述出油口开设在所述集油壶远离所述多路阀本体4的一侧壁上。本实施例的的多路阀,可对漏油进行有效收集,防止漏油污染多路阀,也避免液压油浪费。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多路阀本体4包括多个并联且连通的电磁阀42,每个所述电磁阀42上均连接有两个上下排布的所述多路阀输出机构3,每个所述电磁阀42上位于下方的多路阀输出机构3上安装有所述集油壶。通过在每个电磁阀上均设置一个集油壶,可对每个电磁阀上漏的液压油都进行有效收集。具体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多路阀本体4包括有四个并联的电磁阀4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电磁阀42上的两个多路阀输出机构3的油口均通过导流支架41连接,所述导流支架41的下端与所述油壶本体1上端的接油口11相对应并用于将上下对应的两个多路阀输出机构3上油口的漏油导流入所述接油口11内。通过在多路阀输出机构上设置导流支架,方便将多路阀输出机构上油口漏的油导入到接油壶的接油口内。实际上,由于多路阀输出机构通过快插接头与液压执行机构连接,多路阀输出机构上的油口实际上位于快插接头处,所述导流支架可以设置为上下两端敞口的筒状结构;导流支架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下布置的两个多路阀输出机构的快插接头对应连接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