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获机及其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2338发布日期:2018-12-11 21:27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收获机及其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获机及其风机。



背景技术:

在花生收获机中,有两处需要供风的地方,一个地方是震动筛箱,需要气流吹向震动筛箱的筛面以实现震动筛箱的清选功能,另一个地方是集果搅龙处,需要气流将被集果搅龙聚集在一起的花生果沿输送管道输送至花生果箱内。现有的花生收获机一般设置两个风机,一个风机为清选风机,用于向振动筛箱供风,一个为升运风机,用于向集果搅龙供风,该设置方式大大增加了花生摘果机的体积、成本以及重量,而且不便于安装和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获机,该收获机通过一个风机同时向震动筛箱和集果搅龙供风,从而减小整个收获机的体积和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收获机中使用的风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收获机的技术方案1是:一种收获机,包括风机、震动筛箱以及集果搅龙,所述风机包括壳体以及转动装配在壳体上的风机转轴,所述风机转轴上沿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叶轮,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壳体上对应每个叶轮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中至少一个出风口与震动筛箱连通以向震动筛箱中供风,至少一个与集果搅龙连通以向集果搅龙供风。

在一个风机转轴上设置至少两个叶轮,在壳体上对应每个叶轮设置有出风口,其中一个出风口与震动筛箱连通用于向震动筛箱供风,一个出风口与集果搅龙连通用于向集果搅龙供风,从而通过一个风机实现对集果搅龙和震动筛箱的供气,无需设置多个电机,从而减小收获机的生产成本、重量以及体积。

本实用新型一种收获机的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包括与每个叶轮一一对应进而分别将每个叶轮罩设在内的壳体单元,每个壳体单元独立设置。壳体由分体式设置的壳体单元构成,可以根据每个叶轮的结构尺寸设计不同的壳体单元,从而降低壳体的加工难度。

本实用新型一种收获机的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叶轮和壳体单元均有两个。

本实用新型一种收获机的技术方案4是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转轴贯穿两壳体单元中的一个,其中一个悬伸端伸入另一壳体单元中与该壳体单元内的叶轮连接,另一悬伸端设置有用于与相应驱动装置连接的连接部。风机转轴的该结构设计,可以减小风机转轴的轴向尺寸。

本实用新型一种收获机的技术方案5是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两壳体单元之间设置有供两个壳体单元共用的轴承座。两壳体单元之间设置共用的轴承座,不仅可以减小风机的生产成本,还可以减小整个风机的轴向尺寸。

本实用新型一种收获机的技术方案6是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转轴贯穿与震动筛箱连通的壳体单元。因为用于给震动筛箱供风的叶轮的轴向尺寸大,风机转轴贯穿该叶轮对应的壳体单元,可以提高整个风机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一种收获机的技术方案7是在技术方案2-6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与集果搅龙连通的壳体单元的进风口位于壳体单元沿轴向方向的侧面上。主要是因为在通过升运出风口向集果搅龙供风的过程中,因为升运壳体单元与集果搅龙是互相联通的,此时会有一些果实顺着两者的连通通道进入升运壳体单元中,而升运进风口设置在壳体单元的轴向侧面上可以避免果实泄露。

本实用新型一种收获机的技术方案8是在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与集果搅龙连通的壳体单元的进风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进风口截面的升运进气调节板。

本实用新型一种收获机的技术方案9是在技术方案8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与集果搅龙连通的壳体单元的进风口位于背离另一壳体单元的一侧。方便对升运进气调节板的位置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一种收获机的技术方案10是在技术方案8或9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升运进气调节板为环形板。

本实用新型一种收获机的技术方案11是在技术方案2-6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与震动筛箱连通的壳体单元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位于壳体单元沿周向方向的侧面上。主要是因为震动筛箱所需的风量大,清选进风口和清选出风口设置在侧壁面上可以增大两个风口的截面,从而满足震动筛箱的风量需求。

本实用新型一种收获机的技术方案12是在技术方案1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与震动筛箱连通的壳体单元的进风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进风口截面的清选进气调节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机的技术方案1是:一种风机,包括壳体以及转动装配在壳体上的风机转轴,所述风机转轴上沿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叶轮,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壳体上对应每个叶轮设置有用于将该叶轮鼓出的风送往不同设备的出风口。

在一个风机转轴上设置至少两个叶轮,在壳体上对应每个叶轮设置有用于将该叶轮鼓出的风送往不同设备的出风口,从而通过一个风机实现对多个不同用气设备的供气,无需设置多个电机,从而减小了相应生产设备的成本、重量以及体积。

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机的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包括与每个叶轮一一对应进而分别将每个叶轮罩设在内的壳体单元,每个壳体单元单独设置。壳体由分体式设置的壳体单元构成,可以根据每个叶轮的结构尺寸设计不同的壳体单元,从而降低壳体的加工难度。

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机的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叶轮和壳体单元均有两个。

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机的技术方案4是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转轴贯穿两壳体单元中的一个,其中一个悬伸端伸入另一壳体单元中与该壳体单元内的叶轮连接,另一悬伸端设置有用于与相应驱动装置连接的连接部。风机转轴的该结构设计,可以减小风机转轴的轴向尺寸。

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机的技术方案5是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两壳体单元之间设置有供两个壳体单元共用的轴承座。两壳体单元之间设置共用的轴承座,不仅可以减小风机的生产成本,还可以减小整个风机的轴向尺寸。

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机的技术方案6是在技术方案3-5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两壳体单元中,其中一个壳体单元的进风口位于该壳体单元沿轴向方向的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机的技术方案7是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另一壳体单元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位于该壳体单元沿周向方向的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机的技术方案8是在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两壳体单元的进风口处均设置有用于调节进风口截面的调节板。

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机的技术方案9是在技术方案8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位于壳体单元沿轴向方向的侧面上的进风口处设置的调节板为环形板。

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机的技术方案10是在技术方案7或8或9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位于壳体单元沿轴向方向的侧面上的进风口设置在该壳体单元背离另一壳体单元的一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收获机具体实施例1中风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收获机具体实施例1中风机的左视图;

图3为图2中的F向视图;

图中:1、升运壳体单元;11、升运进风口;12、升运出风口;13、升运进气调节板;2、升运风机叶轮;21、叶轮压盖;22、叶轮螺栓组件;3、清选壳体单元;31、清选进风口;32、清选出风口;33、连接孔;4、清选风机叶轮;5、风机转轴;6、轴承座;7、带轮;71、带轮压盖;72、带轮螺栓组件;8、限位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收获机的具体实施例1,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风机、震动筛箱以及集果搅龙,所述风机的具体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壳体以及转动装配在壳体上的风机转轴5,风机转轴5上沿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叶轮,其中一个叶轮为清选风机叶轮4,另一个叶轮为升运风机叶轮2,所述壳体包括两个分别将清选风机叶轮4和升运风机叶轮2罩设在内的壳体单元,每个壳体单元独立设置,两个壳体单元分别为清选壳体单元3和升运壳体单元1,两个壳体单元上均设置有相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其中,清选壳体单元3上设置有清选进风口31和清选出风口32,清选进风口31和清选出风口32位于壳体单元沿周向方向的侧面上,清选出风口32对应震动筛箱设置,用于向震动筛箱供气以实现震动筛箱的清选功能,清选进风口31处设置有用于调节进风口截面的清选进气调节板(图中未显示),该清选进气调节板为弧形板状,通过清选进风口处设置的连接孔33与清选壳体单元连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拆装清选进气调节板来实现对清选进风口截面的调节。

升运壳体单元1的外形蜗壳状,其上设置有升运进风口11和升运出风口12,升运进风口11位于壳体单元沿轴向方向的、背离清选壳体单元的侧面上,升运出风口12位于壳体单元沿周向方向的侧面上,升运出风口12通过供气管道与集果搅龙连通,用于向集果搅龙供风将被集果搅龙聚集在一起的花生果沿输送管道输送至花生果箱内。升运进风口11处设置有用于调节升运进风口截面的升运进气调节板13,该升运进气调节板13为环形板,通过与升运进风口11的偏心设置实现对升运进风口截面的调节。在上述结构中,升运进风口11设置在背离清选壳体单元3的侧面上,一方面是便于气流进入,另一方面是便于操作人员安装和调节升运进气调节板13。

另外,所述清选壳体单元3和升运壳体单元1之间设置有供两者共用的轴承座6,清选壳体单元3的远离升运壳体单元1的一侧也设置有轴承座6,风机转轴5贯穿清选壳体单元3,两端穿过其两侧的轴承座6,远离升运壳体单元的一侧悬伸端穿过轴承座6后通过带轮压盖71、带轮螺栓组件72连接有带轮7,带轮7与风机转轴5之间通过键配合止转连接,带轮7与其相邻轴承座6之间设置有限位套8。另一侧悬伸端穿过轴承座6后伸入升运壳体单元1中,并通过叶轮压盖21和叶轮螺栓组件22与升运风机叶轮2连接,升运风机叶轮2与风机转轴5之间通过键配合止转连接。风机转轴5的该结构设计,可以减小风机转轴的轴向尺寸。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两个壳体单元的两侧设置轴承座,风机转轴贯穿两个壳体单元设置。

所述风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一个风机转轴同时连接清选风机叶轮和升运风机叶轮,并在壳体上对应升运风机叶轮设置用于向集果搅龙供风的升运出风口,对应清选风机叶轮设置有用于向震动筛箱供风的清选出风口,以此通过一个风机同时实现对集果搅龙和震动筛箱的供风,无需设置两个风机,从而大大减小了花生摘果机的体积、成本以及重量,而且便于对风机的安装和维修。

在上述结构中,壳体由两个分体式设置的壳体单元构成,主要是因为集果搅龙和震动筛箱处所需的风力不同,因此清选风机叶轮和升运风机叶轮的结构以及直径尺寸均不同,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大小以及位置设置也不同,如果设置在一个壳体内,壳体形状较为复杂,不便于制造,而且,两个叶轮之间还可能相互蹿风,对两个叶轮的输出风力产生影响。因此,设置两个分体的壳体单元可以针对每个壳体单元进行单独的结构设计,便于壳体的制作加工。在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将两个叶轮设置在一个壳体内,只要针对每个叶轮设置将其鼓出的风送往不同设备的出风口即可。

在上述结构中,清选壳体单元的清选出风口以及清选进风口均设置在清选壳体单元沿周向方向的侧壁面上,主要是因为震动筛箱所需的风量大,清选进风口和清选出风口设置在侧壁面上可以增大两个风口的截面,从而满足震动筛箱的风量需求。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在清选壳体单元沿轴向方向的侧壁面上。

所述升运进风口设置在升运壳体单元沿轴向方向的侧壁面上,主要是因为在通过升运出风口向集果搅龙供风的过程中,因为升运壳体单元与集果搅龙是互相联通的,此时会有一些果实顺着两者的连通通道进入升运壳体单元中,而升运进风口的位置设置可以避免果实泄露,升运风机叶轮会在运行过程中将果实再赶出升运壳体单元,但如果升运进风口设置在其他位置处,例如升运壳体单元沿周向方向的侧面上,果实可能会从升运进风口出漏出,造成果实的损失。因此,该设置位置是优选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也是可以设置在升运壳体单元沿周向方向的侧面上。

另外,根据需要供风设备的数量,风机的叶轮的数量和出风口的数量均可以进行调整,例如,可以设置三个、四个等叶轮,出风口的数量对应设置三个或四个等,进而向三个或四个不同设备进行供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机的具体实施例,其具体结构与上述一种收获机中风机的具体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