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0196发布日期:2019-01-15 22:10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风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可以用于清凉解暑和流通空气,目前风扇广泛应用于家庭、教室、办公室、商店、医院和宾馆等场所。现有的风扇包括两种,一种是台式风扇,一种是立式风扇,台式风扇可以放置在桌子上使用,立式风扇可以放置在地上使用,在生活中可以根据使用场合选择使用台式风扇还是立式风扇。

但是将现有的台式风扇放置在地上使用时纳凉效果并不好,将现有的立式风扇放置在桌子上使用时纳凉效果也不好,且放置在桌子上的立式风扇容易摔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现有风扇无法既可以在桌子上使用也可以在地上使用,即现有风扇的使用灵活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以解决现有技术使用灵活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包括加长组件、扇头和底座;

加长组件包括两端,加长组件的一个端部与扇头可拆卸连接,加长组件的另一个端部与底座可拆卸连接,加长组件用于增加扇头和底座之间的距离;

底座能够与扇头对接。

进一步的,扇头上设置有第一插头,第一插头用于与加长组件或者底座插接;

第一插头上设置有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第一插杆上和第二插杆上均设置有凹陷,凹陷用于将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固定在加长组件上或者底座上。

进一步的,加长组件包括第一插座,支撑架和第二插头;

支撑架包括两端,第一插座与支撑架上靠近扇头的端部连接,第一插座能够与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插接;

第二插头与支撑架上靠近底座的端部连接,第二插头能够与底座插接;

第一插座与第二插头电连接。

进一步的,加长组件还包括支撑管,支撑架安装在支撑管中,且第一插座安装在支撑管上靠近扇头的端部上,第二插头安装在支撑管上靠近底座的端部上。

进一步的,第一插座包括第一插座本体、第一卡位件和第一按件;

第一插座本体与支撑架的端部连接并安装在支撑管端部的内侧壁上,第一插座本体中设置有用于通过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的通孔;

第一卡位件与第一插座本体上连接,第一卡位件上设置有与第一插杆相对应的第一卡位孔和与第二插杆相对应的第二卡位孔,第一卡位孔和第二卡位孔均能够与第一插座本体上的通孔连通;

第一按件与第一插座本体滑动连接,且第一按件能够与支撑管上靠近扇头的端部抵接;

第一按件与第一卡位件抵接,第一按件用于带动第一卡位件沿远离第一按件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卡位孔和第二卡位孔均与第一插座本体上的通孔连通;

第一卡位件与第一插座本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用于带动第一卡位件复位,以使第一卡位孔与第一插杆上的凹陷卡合,以及使第二卡位孔与第二插杆上的凹陷卡合。

进一步的,第二插头上设置有第三插杆和第四插杆,第三插杆上和第四插杆上均设置有凹陷,凹陷用于将第三插杆和第四插杆固定在底座上。

进一步的,底座上设置有第二插座,第二插座能够与第一插头上的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插接,且第二插座能够与第二插头上的第三插杆和第四插杆插接。

进一步的,第二插座包括第二插座本体、第二卡位件和第二按件;

第二插座本体安装在底座上,第二插座本体中设置有用于通过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的孔洞,且第三插杆和第四插杆能够通过孔洞;

第二卡位件与第二插座本体连接,第二卡位件上设置有第三卡位孔和第四卡位孔,第一插杆和第三插杆均能够通过第三卡位孔,第二插杆和第四插杆均能够通过第四卡位孔,第三卡位孔和第四卡位孔均能够与第二插座本体上的孔洞连通;

第二按件与底座连接,且第二按件能够在底座上移动;

第二按件与第二卡位件抵接,第二按件用于带动第二卡位件沿远离第二按件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三卡位孔中和第四卡位孔均与第二插座本体上的孔洞连通;

第二卡位件与第二插座本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用于带动第二卡位件复位,以使第三卡位孔与第一插杆上的凹陷卡合,以及使第四卡位孔与第二插杆上的凹陷卡合,或者,以使第三卡位孔与第三插杆上的凹陷卡合,以及使第四卡位孔与第四插杆上的凹陷卡合。

进一步的,扇头还包括电机,电机用于带动扇头送风,底座上安装有控制电机的开关;

第一插头与电机电连接,第二插座与电机的开关电连接;

第一插头能够与第一插座电连接,且能够与第二插座电连接;第二插头能够与第二插座电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插杆的直径与第三插杆的直径相等,第二插杆的直径与第四插杆的直径相等;

第一插杆的直径小于第二插杆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风扇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包括加长组件、扇头和底座,加长组件包括两端,加长组件的一个端部与扇头可拆卸连接,加长组件的另一个端部与底座可拆卸连接,底座能够与扇头对接。

在需要将该风扇放置在地面上使用时,可以先将加长组件可拆卸连接在扇头与底座之间,加长组件可以增加扇头与底座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使扇头转动时产生的风距离地面一定的高度,达到较好的纳凉效果或者流通空气的效果。

在需要将该风扇放置在桌面等稍高处使用时,可以将加长组件从扇头与底座之间拆卸下来,再将扇头与底座对接,此时扇头距离底座之间的距离较小,该风扇的稳定性较好。转动的扇头产生的风距离底座的之间的距离较小,将底座放置在桌面等稍高处上使用时,转动的扇头产生的风也可以距离地面一定的高度,同样可以达到较好的纳凉效果或者流通空气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扇通过加长组件可以在地面等较低处,或者桌面等较高处使用,具有较高的使用灵活性。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扇改善了现有技术使用灵活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扇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第一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第一插座、支撑架和第二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第一插头、第一插座、支撑管、第二插头和第二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第一插头和第一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的第二插头和第二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加长组件;2-扇头;3-底座;4-凹陷;10-第一插座;11-支撑架;12-第二插头;13-支撑管;20-第一插头;30-第二插座;100-第一插座本体;101-第一卡位件;102-第一按件;103-第一卡位孔;104-第二卡位孔;105-第一弹簧;120-第三插杆;121-第四插杆;200-第一插杆;201-第二插杆;300-第二插座本体;301-第二卡位件;302-第二按件;303-第三卡位孔;304-第四卡位孔;305-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扇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风扇包括加长组件1、扇头2和底座3,加长组件1包括两端,加长组件1的一个端部与扇头2可拆卸连接,加长组件1的另一个端部与底座3可拆卸连接,加长组件1用于增加扇头2和底座3之间的距离。其中,底座3能够与扇头2对接。

在需要将该风扇放置在地面上使用时,可以先将加长组件1可拆卸连接在扇头2与底座3之间,如图1所示,加长组件1可以增加扇头2与底座3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使扇头2转动时产生的风距离地面一定的高度,达到较好的纳凉效果或者流通空气的效果。

在需要将该风扇放置在桌面等稍高处使用时,可以将加长组件1从扇头2与底座3之间拆卸下来,再将扇头2与底座3对接,如图2所示,此时扇头2距离底座3之间的距离较小,该风扇的稳定性较好。转动的扇头2产生的风距离底座3的之间的距离较小,将底座3放置在桌面等稍高处上使用时,转动的扇头2产生的风也可以距离地面一定的高度,同样可以达到较好的纳凉效果或者流通空气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风扇通过加长组件1可以在地面等较低处,或者桌面等较高处使用,具有较高的使用灵活性,改善了现有技术使用灵活性不高的问题。

如图3所示,扇头2上可以设置有第一插头20,第一插头20用于与加长组件1或者底座3插接。如图4所示,第一插头20上可以设置有第一插杆200和第二插杆201,第一插杆200上和第二插杆201上均设置有凹陷4,凹陷4用于将第一插杆200和第二插杆201固定在加长组件1上或者底座3上。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加长组件1时,可以通过第一插头20将扇头2插接在加长组件1的一端,在不需要使用加长组件1时,可以通过第一插头20将扇头2插接在底座3上。在插接的过程中,第一插头20上的第一插杆200和第二插杆201可以进入到加长组件1或者底座3中,而第一插杆200和第二插杆201上的凹陷4可以使第一插杆200和第二插杆201卡合在加长组件1或者底座3上,进而使第一插杆200和第二插杆201固定在加长组件1上或者底座3上。

如图5所示,加长组件1包括第一插座10,支撑架11和第二插头12,支撑架11包括两端,第一插座10与支撑架11上靠近扇头2的端部连接,第一插座10能够与第一插杆200和第二插杆201插接。其中,第二插头12与支撑架11上靠近底座3的端部连接,第二插头12能够与底座3插接,第一插座10与第二插头12电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扇头2上的第一插头20可以与第一插座10插接,进而可以将扇头2与加长组件1连接。加长组件1上的第二插头12可以与底座3插接,进而可以将加长组件1与底座3连接。

其中,支撑架11可以为可伸缩支撑架,进而可以改变加长组件1的长度。可伸缩支撑架可以包括两段支撑架,两段支撑架可以是套接在一起的。可以看出,在使用加长组件1时,可伸缩支撑架可以使该风扇更具有使用灵活性。

其中,在该风扇中使用加长组件1时,第一插座10与第二插头12电连接可以使扇头2与底座3之间的电连接更加轻易便捷。

如图6所示,加长组件1还可以包括支撑管13,支撑架11安装在支撑管13中,且第一插座10安装在支撑管13上靠近扇头2的端部上,第二插头12安装在支撑管13上靠近底座3的端部上。

在使用过程中,支撑管13可以保护支撑架11以及第一插座10与第二插头12之间的电路连接线。其中,支撑管13也可以为可伸缩支撑管,可伸缩支撑管可以包括两段支撑管,两段支撑管可以是套接在一起的。

如图6-7所示,第一插座10可以包括第一插座本体100、第一卡位件101和第一按件102,第一插座本体100与支撑架11的端部连接并安装在支撑管13端部的内侧壁上,第一插座本体100中设置有用于通过第一插杆200和第二插杆201的通孔。

其中,第一卡位件101与第一插座本体100上连接,第一卡位件101上设置有与第一插杆200相对应的第一卡位孔103和与第二插杆201相对应的第二卡位孔104,第一卡位孔103和第二卡位孔104均能够与第一插座本体100上的通孔连通。

其中,第一按件102与第一插座本体100滑动连接,且第一按件102能够与支撑管13上靠近扇头2的端部抵接。第一按件102可以与第一卡位件101抵接,第一按件102用于带动第一卡位件101沿远离第一按件102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卡位孔103和第二卡位孔104均与第一插座本体100上的通孔连通。

其中,第一卡位件101与第一插座本体100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05,第一弹簧105用于带动第一卡位件101复位,以使第一卡位孔103与第一插杆200上的凹陷4卡合,以及使第二卡位孔104与第二插杆201上的凹陷4卡合。

在本实施例中,没有按下第一按件102时,第一弹簧105没有被拉伸或者压缩,此时第一卡位件101上的第一卡位孔103和第二卡位孔104与第一插座本体100上的通孔没有对准,因此第一插杆200通过第一插座本体100上的通孔后不能插入到第一卡位孔103中,同时,第二插杆201通过第一插座本体100上的通孔后也不能插入到第二卡位孔104中。

因此,在需要将扇头2上的第一插头20与第一插座10插接在一起时,可以先将第一插头20上的第一插杆200和第二插杆201插入到第一插座本体100上的通孔中,再按下第一按件102,第一按件102可以带动第一卡位件101压缩第一弹簧105,进而可以带动第一卡位件101沿远离第一按件102的方向移动,进而可以使第一卡位孔103和第二卡位孔104均与第一插座本体100上的通孔连通。此时可以推动第一插头20,使第一插杆200插入到第一卡位孔103中,第二插杆201插入到第二卡位孔104中。最后松开第一按件102,第一弹簧105可以复位,进而可以带动第一卡位件101沿靠近第一按件102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卡位孔103可以与第一插杆200上的凹陷4卡合,第二卡位孔104可以与第二插杆201上的凹陷4卡合,最终可以使第一插杆200和第二插杆201均与第一卡位件101固定,避免第一插头20从第一插座10中脱离。

如图6和图8所示,第二插头12上可以设置有第三插杆120和第四插杆121,第三插杆120上和第四插杆121上均设置有凹陷4,凹陷4用于将第三插杆120和第四插杆121固定在底座3上。

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插头12可以通过第三插杆120和第四插杆121插接在底座3中,而第三插杆120和第四插杆121上的凹陷4可以使第三插杆120和第四插杆121卡合在底座3上,进而使第三插杆120和第四插杆121固定在底座3上。

如图8-9所示,底座3上可以设置有第二插座30,第二插座30能够与第一插头20上的第一插杆200和第二插杆201插接,且第二插座30能够与第二插头12上的第三插杆120和第四插杆121插接。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第一插杆200和第二插杆201,底座3上的第二插座30可以与扇头2上的第一插头20插接在一起。通过第三插杆120和第四插杆121,底座3上的第二插座30还可以与加长组件1上的第二插头12插接在一起。

如图6和图8所示,第二插座30可以包括第二插座本体300、第二卡位件301和第二按件302。第二插座本体300安装在底座3上,第二插座本体300中设置有用于通过第一插杆200和第二插杆201的孔洞,且第三插杆120和第四插杆121能够通过孔洞。

其中,第二卡位件301与第二插座本体300连接,第二卡位件301上设置有第三卡位孔303和第四卡位孔304,第一插杆200和第三插杆120均能够通过第三卡位孔303,第二插杆201和第四插杆121均能够通过第四卡位孔304,第三卡位孔303和第四卡位孔304均能够与第二插座本体300上的孔洞连通。

其中,第二按件302与底座3连接,且第二按件302能够在底座3上移动。第二按件302与第二卡位件301抵接,第二按件302用于带动第二卡位件301沿远离第二按件302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三卡位孔303中和第四卡位孔304均与第二插座本体300上的孔洞连通。

其中,第二卡位件301与第二插座本体300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305,第二弹簧305用于带动第二卡位件301复位,以使第三卡位孔303与第一插杆200上的凹陷4卡合,以及使第四卡位孔304与第二插杆201上的凹陷4卡合,或者,以使第三卡位孔303与第三插杆120上的凹陷4卡合,以及使第四卡位孔304与第四插杆121上的凹陷4卡合。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3上可以设置有凸起,第二按件302上可以设置有与上述凸起相对应的穿孔,穿孔的面积可以大于凸起的横截面积,以使第二按件302可以在底座3上移动。可以看出,底座3上的凸起可以限制第二按件302在一定范围内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没有按下第二按件302时,第二弹簧305没有被拉伸或者压缩,此时第二卡位件301上的第三卡位孔303和第四卡位孔304与第二插座本体300上的孔洞没有对准。因此第一插杆200通过第二插座本体300上的孔洞后不能插入到第三卡位孔303中,第二插杆201通过第二插座本体300上的孔洞后也不能插入到第四卡位孔304中。或者,第三插杆120通过第二插座本体300上的孔洞后不能插入到第三卡位孔303中,第四插杆121通过第二插座本体300上的孔洞后也不能插入到第四卡位孔304中。

因此,在需要将扇头2上的第一插头20与第二插座30插接在一起时,可以先将第一插头20上的第一插杆200和第二插杆201插入到第二插座本体300上的孔洞中。由于第二按件302可以在底座3上移动,第二按件302与第二卡位件301抵接,因此可以按下第二按件302,第二按件302在底座3上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二卡位件301压缩第二弹簧305,进而可以带动第二卡位件301沿远离第二按件302的方向移动,进而可以使第三卡位孔303和第四卡位孔304均与第二插座本体300上的孔洞连通。此时可以推动第一插头20,使第一插杆200插入到第三卡位孔303中,第二插杆201插入到第四卡位孔304中。最后松开第二按件302,第二弹簧305可以复位,进而可以带动第二卡位件301沿靠近第二按件302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三卡位孔303可以与第一插杆200上的凹陷4卡合,第四卡位孔304可以与第二插杆201上的凹陷4卡合,最终可以使第一插杆200和第二插杆201均与第二卡位件301固定,避免第一插头20从第二插座30中脱离。

因此,在需要将加长组件1上的第二插头12与第二插座30插接在一起时,可以先将第二插头12上的第三插杆120和第四插杆121插入到第二插座本体300上的孔洞中。由于第二按件302可以在底座3上移动,第二按件302与第二卡位件301抵接,因此可以按下第二按件302,第二按件302在底座3上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二卡位件301压缩第二弹簧305,进而可以带动第二卡位件301沿远离第二按件302的方向移动,进而可以使第三卡位孔303和第四卡位孔304均与第二插座本体300上的孔洞连通。此时可以推动第二插头12,使第三插杆120插入到第三卡位孔303中,第四插杆121插入到第四卡位孔304中。最后松开第二按件302,第二弹簧305可以复位,进而可以带动第二卡位件301沿靠近第二按件302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三卡位孔303可以与第三插杆120上的凹陷4卡合,第四卡位孔304可以与第四插杆121上的凹陷4卡合,最终可以使第三插杆120和第四插杆121均与第二卡位件301固定,避免第二插头12从第二插座30中脱离。

进一步的,扇头2还可以包括电机,电机用于带动扇头2送风,底座3上安装有控制电机的开关。第一插头20与电机电连接,第二插座30与电机的开关电连接。第一插头20能够与第一插座10电连接,且能够与第二插座30电连接,第二插头12能够与第二插座30电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将该风扇作为落地扇使用时,即需要在扇头2和底座3之间安装加长组件1时,由于加长组件1上的第一插座10能够与第二插头12电连接,第一插座10能够与扇头2上的第一插头20电连接,第二插头12能够与第二插座30电连接,因此扇头2、加长组件1与底座3之间可以依次电连接,进而可以利用底座3上的电机开关控制扇头2上的电机工作。

将该风扇作为台扇使用时,即不需要使用加长组件1时,由于扇头2上的第一插头20能够与底座3上的第二插座30电连接,因此扇头2与底座3之间可以电连接,进而可以利用底座3上的电机开关控制扇头2上的电机工作。

进一步的,第一插杆200的直径可以与第三插杆120的直径相等,第二插杆201的直径可以与第四插杆121的直径相等,第一插杆200的直径小于第二插杆201的直径。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插杆200的直径小于第二插杆201的直径时,第一插座本体100上与第一插杆200对应的通孔的直径也可以小于第一插座本体100上与第二插杆201对应的通孔的直径,而第二插座本体300上与第一插杆200对应的孔洞的直径也可以小于第二插座本体300上与第二插杆201对应的孔洞的直径。可以看出,在将第一插头20安插在第一插座本体100上时,可以使扇头2与加长组件1准确对接。在将第一插头20安插在第二插座本体300上时,可以使扇头2与底座3准确对接。

由于第一插杆200的直径与第三插杆120的直径相等,第二插杆201的直径与第四插杆121的直径相等,因此在将加长组件1安插在第二插座本体300上时,第三插杆120的直径小于第四插杆121的直径可以使加长组件1与底座3准确对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