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夹持器油缸检修专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1960发布日期:2019-03-14 00:26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后夹持器油缸检修专用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机检修配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夹持器油缸检修专用工具。



背景技术:

矿用长孔定向千米钻机作为煤矿井下抽采瓦斯、探放水的主要设备,近年来被我国大量进口并投入使用,作为国外发展较早的一种设备,现已具备相当成熟的设计和应用经验。国内各有实力的企业也希望通过对其的使用并进行逆向开发,用来降低生产成本,发展自己的钻机技术。作为一台主要依靠液压驱动的设备,大量用到了油缸等液压元件。在进口钻机的国产化过程中,受限于国内加工成本与水平的原因,一部分油缸在逆向国产化投入使用后,多次出现渗漏油的现象,影响了日常使用,延误了生产时间,增加了生产成本。为了更好的提高钻机的使用质量,重点对故障严重的钻机后夹持器油缸进行了重新设计优化。

如图1所示,为申请人研发的一种新型后夹持器油缸,包括缸体101、O型密封圈102、封盖103、卡簧104、Y型密封圈105、活塞106和复位弹簧107;缸体101的内壁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卡簧安装槽、O型密封圈安装槽和封盖支撑台,缸体101内的底部设置有活塞限位槽,缸体101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液压油口;卡簧安装槽和O型密封圈安装槽为侧向设置的凹型槽;封盖支撑台为L型平台;O型密封圈102安装在O型密封圈安装槽内;封盖103的底面抵靠在封盖支撑台上;卡簧104安装在卡簧安装槽内,抵靠在封盖103的顶面;活塞106包括柱体以及沿着柱体周向设置的盘体;柱体106穿过封盖103的活塞安装孔且与活塞安装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底端设置在活塞限位槽内;盘体在封盖103和缸体101底面之间滑动,圆周面上设置有Y型密封圈105与缸体101内壁密封接触,顶面与封盖103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07;盘体和缸体101底面之间为液压油填充腔,与液压油口连通。该新型后夹持器油缸可以有效缓解渗漏油现象,提高了钻机的使用质量。但是该新型后夹持器油缸作为长孔定向钻机的磨损件,其拆卸及安装还存在很多困难:由于缸体1底部为曲面结构,不易固定;多组复位弹簧107受力较大且各不相同,不易平稳下压以取出卡簧104;安装过程中,活塞106和缸体101配合间隙小,易切损Y型密封圈105,以往的拆卸安装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工具,导致Y型密封圈105更换破损,成功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夹持器油缸检修专用工具,以提高上述新型后夹持器油缸检修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夹持器油缸检修专用工具,包括支撑架、液压油箱、设置在支撑架的底座上的缸体支撑座和液压泵、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液压缸、设置在液压缸活塞端上的卡爪以及与卡爪配合压紧封盖的圆套筒;缸体支撑座具有与新型后夹持器油缸的缸体同曲率的曲面;液压泵的进油口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油箱的出油口连接,出油口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缸的进油口连接;液压缸的出油口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油箱的回油口连接;连接液压泵和液压油箱的液压油管上设置有吸油单向阀,连接液压泵和液压缸的液压油管上设置有排油单向阀,连接液压缸和液压油箱的液压油管上设置有截止阀;液压缸上安装有压力表。

进一步地,液压泵为手动液压泵,具有操作手柄。

进一步地,液压油箱由液压油盘和支撑架的底座组成;液压油盘内盛放有液压油;支撑架的底座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回油口,且进油口和回油口浸没在液压油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将待拆卸的新型后夹持器油缸置于缸体支撑座的曲面内,启动液压泵,液压缸的活塞向下移动,带动卡爪和安装于卡爪上的圆套筒压紧封盖和复位弹簧,即可取出卡簧,进而取下封盖,取出活塞,在压紧过程中,若压力表显示的数值低于复位弹簧设计值(复位弹簧的初始弹力值经过换算后得到的在压力表上显示的压力值),说明复位弹簧已经老化,弹性不足,应当更换复位弹簧。更换好Y型密封圈和/或活塞重新安装时,将缸体置于缸体支撑座的曲面内,卡爪卡紧活塞的顶部,启动液压泵,液压缸的活塞向下移动,带动卡爪和活塞向下使活塞平稳装入缸体内,若压力表的数值缓慢增大至某一值后保持不变或略有下降,说明Y型密封圈完好,随后安装封盖和卡簧;如在安装过程中,压力表数值突然变化,则可判断Y型密封圈被缸体内壁切损,重新更换Y型密封圈安装。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夹持器油缸检修专用工具利用液压压紧封盖和复位弹簧,相比人力压紧更加平稳,更加省力,对于频繁的检修任务,利用液压可以大幅度减少检修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为新型后夹持器油缸专门设计的同曲率支撑曲面可平稳固定缸体,保护了活塞和密封圈,提高了检修质量;压力表在拆解和安装的过程中,具有判断复位弹簧弹力是否符合要求和Y型密封圈是否完好的作用,省去了进一步检测的环节,极大的提高了效率;该工具单人便可操作,相比于之前的双人操作,减少了人力成本;液压操作平稳可靠,配合曲面支撑,大幅提高了Y型密封圈和活塞更换的成功率,节约了耗材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后夹持器油缸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夹持器油缸检修专用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后夹持器油缸检修专用工具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后夹持器油缸检修专用工具的液压原理图。

图中:100-新型后夹持器油缸;101-缸体;102- O型密封圈;103-封盖;104-卡簧;105- Y型密封圈;106-活塞;107-复位弹簧;1-支撑架;2-液压油箱;3-缸体支撑座;4-液压泵;5-液压缸;6-卡爪;7-圆套筒;8-液压油管;9-吸油单向阀;10-排油单向阀;11-截止阀;12-压力表;13-操作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后夹持器油缸检修专用工具,包括支撑架1、液压油箱2、设置在支撑架1的底座上的缸体支撑座3和液压泵4、设置在支撑架1上的液压缸5、设置在液压缸5活塞端上的卡爪6以及与卡爪6配合压紧封盖103的圆套筒7;缸体支撑座3具有与新型后夹持器油缸100的缸体101同曲率的曲面;液压泵4的进油口通过液压油管8与液压油箱2的出油口连接,出油口通过液压油管8与液压缸5的进油口连接;液压缸5的出油口通过液压油管8与液压油箱2的回油口连接;连接液压泵4和液压油箱2的液压油管8上设置有吸油单向阀9,连接液压泵4与液压缸5的液压油管8上设置有排油单向阀10,连接液压缸5和液压油箱2的液压油管8上设置有截止阀11;液压缸5上安装有压力表12。

将待拆卸的新型后夹持器油缸100置于缸体支撑座3的曲面内,启动液压泵4,液压缸5的活塞向下移动,带动卡爪6和安装于卡爪6上的圆套筒7压紧封盖103和复位弹簧107,即可取出卡簧104,进而取下封盖103,取出活塞106,在压紧过程中,若压力表12显示的数值低于复位弹簧107设计值(复位弹簧107的初始弹力值经过换算后得到的在压力表12上显示的压力值),说明复位弹簧107已经老化,弹性不足,应当更换复位弹簧107。更换好Y型密封圈105和/或活塞106重新安装时,将缸体101置于缸体支撑座3的曲面内,卡爪6卡紧活塞106的顶部,启动液压泵4,液压缸5的活塞向下移动,带动卡爪6和活塞106向下使活塞106平稳装入缸体101内,若压力表12的数值缓慢增大至某一值后保持不变或略有下降,说明Y型密封圈105完好,随后安装封盖103和卡簧104;如在安装过程中,压力表12数值突然变化,则可判断Y型密封圈105被缸体101内壁切损,重新更换Y型密封圈105安装。该专业工具在拆卸和安装过程中,压力固定平稳,可观察易控制,省时省力及相关部件不易受损。吸油单向阀9、排油单向阀10和截止阀11有效防止了液压油的倒流。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液压泵4为手动液压泵,具有操作手柄13。手动液压泵更便于操作和控制压力,且成本更为低廉。

进一步地,液压油箱2由液压油盘和支撑架1的底座组成;液压油盘内盛放有液压油;支撑架1的底座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回油口,且进油口和回油口浸没在液压油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