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后夹持器油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1955发布日期:2019-03-14 00:25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新型后夹持器油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机配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后夹持器油缸。



背景技术:

矿用长孔定向千米钻机作为煤矿井下抽采瓦斯、探放水的主要设备,近年来被我国大量进口并投入使用,作为国外发展较早的一种设备,现已具备相当成熟的设计和应用经验。国内各有实力的企业也希望通过对其的使用并进行逆向开发,用来降低生产成本,发展自己的钻机技术。作为一台主要依靠液压驱动的设备,大量用到了油缸等液压元件。在进口钻机的国产化过程中,受限于国内加工成本与水平的原因,一部分油缸在逆向国产化投入使用后,多次出现渗漏油的现象,影响了日常使用,延误了生产时间,增加了生产成本。为了更好的提高钻机的使用质量,重点对故障严重的钻机后夹持器油缸进行了重新设计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后夹持器油缸,与现有的后夹持器油缸相比,可以有效缓解渗漏油的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后夹持器油缸,包括缸体、O型密封圈、封盖、卡簧、Y型密封圈、活塞和复位弹簧;缸体的内壁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卡簧安装槽、O型密封圈安装槽和封盖支撑台,缸体内的底部设置有活塞限位槽,缸体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液压油口;卡簧安装槽和O型密封圈安装槽为侧向设置的凹型槽;封盖支撑台为L型平台;O型密封圈安装在O型密封圈安装槽内;封盖的底面抵靠在封盖支撑台上;卡簧安装在卡簧安装槽内,抵靠在封盖的顶面;活塞包括柱体以及沿着柱体周向设置的盘体;柱体穿过封盖的活塞安装孔且与活塞安装孔之间设置有密封,顶端用于与夹持块连接,底端设置在所述活塞限位槽内;盘体在封盖和缸体底面之间滑动,圆周面上设置有Y型密封圈与缸体内壁密封接触,顶面与封盖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盘体和缸体底面之间为液压油填充腔,与液压油口连通。

进一步地,封盖支撑台的底边具有倒角。

进一步地,封盖支撑台底边的倒角为25度。

进一步地,O型密封圈安装槽的上侧边和下侧边具有圆角。

进一步地,复位弹簧包括外侧弹簧以及套设在所述外侧弹簧内的内侧弹簧。

进一步地,盘体的顶面上设置有多个圆形的复位弹簧下安装槽;封盖的底面上设置有环形的复位弹簧上安装槽。

进一步地,上述新型后夹持器油缸,还包括夹持块;夹持块与钻杆接触的侧面设置凸起。

进一步地,缸体内壁中与活塞发生滑动摩擦的区域的粗糙度值为0.8,圆角区域的粗糙度值为0.3,其余区域的粗糙度值为3.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后夹持器油缸,包括活塞和缸体内壁之间的动密封以及封盖和缸体之间的静密封双重密封,有效提高了油缸的密封性,可以有效缓解渗漏油的现象。使用时,将新型后夹持器油缸安装于油缸安装座上,各个夹持块围合成钻杆夹持空间,钻杆置于该夹持空间内,液压油流入液压油填充腔,将活塞顶起,活塞带动夹持块运动将钻杆夹紧;拆卸钻杆时,液压油填充腔中的液压油流出,复位弹簧复位,对活塞的盘体施加弹力,将活塞压回初始位置,活塞带动夹持块恢复初始位置,即可拆卸钻杆。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后夹持器油缸中,在缸体的内壁上设置O型密封圈安装槽以安装O型密封圈,而不是直接将O型密封圈套设在封盖外边缘上,有效避免了直接将O型密封圈套设在封盖外边缘后,封盖装入缸体时O型密封圈易脱落的问题,也可以对O型密封圈进行固定,提高静密封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后夹持器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新型后夹持器油缸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新型后夹持器油缸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剖视图C-C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新型后夹持器油缸中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缸体;1.1-卡簧安装槽;1.2- O型密封圈安装槽;1.3-封盖支撑台1.3;1.4-活塞限位槽;1.5-液压油口;2- O型密封圈;3-封盖;4-卡簧;5- Y型密封圈;6-活塞;7-复位弹簧;8-夹持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后夹持器油缸,包括缸体1、O型密封圈2、封盖3、卡簧4、Y型密封圈5、活塞6和复位弹簧7;缸体1的内壁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卡簧安装槽1.1、O型密封圈安装槽1.2和封盖支撑台1.3,缸体1内的底部设置有活塞限位槽1.4,缸体1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液压油口1.5;卡簧安装槽1.1和O型密封圈安装槽1.2为侧向设置的凹型槽;封盖支撑台1.3为L型平台;O型密封圈2安装在O型密封圈安装槽1.2内;封盖3的底面抵靠在封盖支撑台1.3上;卡簧4安装在卡簧安装槽1.1内,抵靠在封盖3的顶面;活塞6包括柱体以及沿着柱体周向设置的盘体;柱体6穿过封盖3的活塞安装孔且与活塞安装孔之间设置有密封,顶端用于与夹持块8连接,底端设置在活塞限位槽1.4内;盘体在封盖3和缸体1底面之间滑动,圆周面上设置有Y型密封圈5与缸体1内壁密封接触,顶面与封盖3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7;盘体和缸体1底面之间为液压油填充腔,与液压油口1.5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后夹持器油缸,包括活塞6和缸体1内壁之间的动密封以及封盖3和缸体1之间的静密封双重密封,有效提高了油缸的密封性,可以有效缓解渗漏油的现象。使用时,将新型后夹持器油缸安装于油缸安装座上,各个夹持块8围合成钻杆夹持空间,钻杆置于该夹持空间内,液压油流入液压油填充腔,将活塞6顶起,活塞6带动夹持块运动将钻杆夹紧;拆卸钻杆时,液压油填充腔中的液压油流出,复位弹簧7复位,对活塞6的盘体施加弹力,将活塞6压回初始位置,活塞6带动夹持块8恢复初始位置,即可拆卸钻杆。而且,该新型后夹持器油缸中,在缸体1的内壁上设置O型密封圈安装槽1.2以安装O型密封圈2,而不是直接将O型密封圈2套设在封盖3外边缘上,有效避免了直接将O型密封圈2套设在封盖3外边缘后,封盖3装入缸体1时O型密封圈2易脱落的问题,O型密封圈安装槽1.2也可以对O型密封圈2进行固定,防止O型密封圈2窜动,提高静密封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封盖支撑台1.3的底边具有倒角。根据客户使用情况及日常维修得到的反馈,后夹持器油缸损坏最多的设置在活塞6上的Y型密封圈5,Y型密封圈5损坏导致了油缸出现严重的漏油现象。经过对缸体1的分析,发现当活塞6带动Y型密封圈5在缸体1内向下滑动(包括安装时以及作往复运动受到挤压变形时)时,封盖支撑台1.3的底边的锐利边缘对Y型密封圈5产生了切割磨损,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Y型密封圈5被切薄甚至损坏,丧失密封效能,出现严重的渗漏油故障。因此,在封盖支撑台1.3的底边设置倒角,使底边的边缘钝化。

若倒角不足,封盖支撑台1.3底边的边缘仍会对Y型密封圈5造成较大的伤害,倒角过大,则会影响到封盖支撑台1.3对封盖3的支撑。经过反复测试,并结合《机械设计手册》中的要求,确定封盖支撑台1.3底边的倒角为25度。

进一步地,O型密封圈安装槽1.2的上侧边和下侧边具有圆角。O型密封圈2受到封盖3的挤压而变形,部分被挤压入O型密封圈安装槽1.2和封盖3之间,在 O型密封圈安装槽1.2的上侧边和下侧边设置圆角有效减小O型密封圈2被O型密封圈安装槽1.2的上侧边和下侧边的边缘切割磨损。

进一步地,复位弹簧7包括外侧弹簧以及套设在外侧弹簧内的内侧弹簧。设置内外两组弹簧,可以提供足够的弹力推动活塞6复位。

进一步地,盘体的顶面上设置有多个圆形的复位弹簧下安装槽,以对复位弹簧7进行定位;封盖的底面上设置有环形的复位弹簧上安装槽。复位弹簧7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复位弹簧下安装槽和复位弹簧上安装槽上。

进一步地,盘体的圆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Y型密封圈5的Y型密封圈安装槽。

进一步地,上述新型后夹持器油缸,还包括夹持块8;夹持块8与钻杆接触的侧面设置凸起以增加与钻杆之间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缸体1内壁中与活塞6发生滑动摩擦的区域的粗糙度值为0.8,以减小Y型密封圈5的磨损,圆角区域的粗糙度值为0.3,其余区域的粗糙度值为3.2。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