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罐和带有该油气罐的空气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6895发布日期:2019-06-14 23:50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油气罐和带有该油气罐的空气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压机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油气罐和带有该油气罐的空气压缩机。



背景技术:

为了给车辆的制动、车门启闭、悬挂踏板升降等气动装置提供所需的压缩空气源,大型车辆上一般都设有空气压缩机,简称为空压机。螺杆式空压机是空压机众多种类中的一种,具有体积小等优点。

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710704805.8的发明专利《空气压缩机排气管安装结构及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公开的一种空气压缩机排气管安装结构,包括螺杆空压机主机、油气罐及油气分离器,螺杆空压机主机的出气端通过排气管连接到油气罐内,油气罐包括罐体、盖板及筒体,罐体的上端形成安装端口并侧壁具有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高压混合油气通过油气罐分离成压缩空气和油液,分离后的压缩空气再通过油气分离器进一步分离。其中,若油气罐中油气分离不彻底,导致油气罐分离后输出的压缩空气中含油量较高,进而会使得油气过滤器的过滤负荷较重,导致油气过滤器使用寿命大大缩短,需频繁更换增加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输出的压缩空气的含油量较低的油气罐。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和成本低的带有上述油气罐的空气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气罐,包括上端形成安装端口的罐体、安装在罐体上端的盖板和与罐体相连接的筒体,所述罐体和筒体的连接部上下分别开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盖板设有油气输入口、油液输出口和压缩空气输出口,所述盖板底部靠近压缩空气输出口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布置有第一过滤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外侧设有用于限制油液进入第一挡板与盖板之间区域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包括固定在盖板底部的第一阻挡部和与第一阻挡部成角度连接的第二阻挡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阻挡部位于第一挡板一侧,所述第二阻挡部位于第一挡板底部,对第一挡板起到很好的阻挡作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的连接处通过圆弧部光滑过渡,以减小噪音。

优选地,所述第二挡板的两侧向上延伸有突起部,起到引导气流运动方向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筒体内侧靠近第一通孔设有一倾斜的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上布置有第二过滤材料;所述罐体内侧靠近第一通孔设有一倾斜的第四挡板,所述第四挡板上布置有第三过滤材料。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起到防止油振荡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油气二次混合的概率;第二过滤材料和第三过滤材料可以进一步降低从油气罐的压缩空气输出口输出的压缩空气中的含油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气压缩机,包括电机、螺杆空压机主机、冷却器和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油气罐,所述螺杆空压机主机设有空气进气口、油液进油口和油气输出口,所述冷却器设有油液进口和油液出口,所述油气分离器设有压缩空气输入口和空气排气口,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螺杆空压机主机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螺杆空压机主机的油气输出口与油气罐的油气输入口连接,所述油气罐的油液输出口通过第一输油管与冷却器的油液进口连接,冷却器的油液出口通过第二输油管与螺杆空压机主机的油液进油口连接,所述油气罐的压缩空气输出口与油气分离器的压缩空气输入口连接,所述油气分离器和螺杆空压机主机之间连接有回流管。

优选地,所述螺杆空压机主机的空气进气口上安装有气过滤器,保证了螺旋空压机主机从空气进气口吸入的空气的洁净度。

优选地,所述螺杆空压机主机的油气输出口通过排气管连接到油气罐内部,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油气罐内腔的底部,该排气管的一端与油气罐的油气输入口连通,另一端贯穿通过罐体和筒体的连接部并延伸到筒体的尾端。高压混合油气通过排气管进入油气罐时,排气管内瞬间积聚混合油气,会产生大量的热,由于排气管设置在油气罐内腔,因此热量通过排气管传递到油气罐内,对油气罐内的油进行加热,排气管起到加热器的作用,在北方寒冷的天气情况下,可以快速将油解冻,同时无需额外的加热装置。

进一步,所述排气管的末端向上弯曲形成弯折部,该弯折部的前端形成出气端。

进一步,所述盖板的内侧设有一弯管,该弯管的一端与油气罐的油液输出口连通,另一端靠近排气管。因排气管有热量产生,可以将热量传递给弯管,利于弯管附近油的加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位于第一挡板外侧的第二挡板的设置,可以限制油液进入第一挡板与盖板之间的区域,使得待输出的压缩气体朝向压缩空气输出口的周边聚集,有效避免油振荡导致油气二次混合,进而减少从油气罐输出的压缩空气的含油量,以延长油气过滤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气压缩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气压缩机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1的纵向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盖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档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螺杆空压机主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油气分离器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空气压缩机包括底板10、电机20、螺杆空压机主机30、油气罐40、冷却器50、油过滤器60、油气分离器70和气过滤器80。其中油气罐40、冷却器50和油过滤器60设置在底板10上。

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与螺杆空压机主机30的动力输入端连接,以驱动螺杆空压机主机30运作。螺杆空压机主机30设有空气进气口31、油液进油口32和油气输出口33。油气罐40包括上端形成安装端口的罐体41、安装在罐体41上端的盖板42和与罐体41相连接的筒体43。盖板42设有油气输入口421、油液输出口422和压缩空气输出口423。冷却器50设有油液进口51和油液出口52。油气分离器70设有压缩空气输入口71和空气排气口72。为保证空气洁净度,螺杆空压机主机30的空气进气口31上安装有气过滤器80;螺杆空压机主机30的油气输出口33与油气罐40的油气输入口421连接,并通过排气管1连接到油气罐40内部;油气罐40的油液输出口422通过第一输油管2与冷却器50的油液进口51连接,冷却器50的油液出口52通过第二输油管3与螺杆空压机主机30的油液进油口32连接;为保证油液洁净度,冷却器50的油液出口52和螺杆空压机主机30的油液进油口32之间还连接有油过滤器60;油气罐40的压缩空气输出口423与油气分离器70的压缩空气输入口71连接,油气分离器70和螺杆空压机主机30之间连接有回流管(本实施例中,回流管包括一级回流管4和二级回流管5,经过两级分离)。

如图5所示,上述油气罐40的罐体41和筒体43成角度连接,连接角度可根据需要设置,通常可设置为垂直连接,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缩小油气罐40的占用空间。油气罐40的罐体41和筒体43的连接部上下分别开有第一通孔411和第二通孔412。排气管1设置在油气罐40内腔的底部,排气管1的一端与油气罐40的油气输入口421连通,另一端贯穿通过罐体41和筒体43的连接部并延伸到筒体43的尾端。排气管1的末端向上弯曲形成弯折部1.1,该弯折部1.1的前端形成出气端,筒体43的尾端靠近弯折部1.1的前端设有挡片431,该挡片431与筒体43底部之间具有空隙,该空隙可以供压缩空气通过。高压混合油气通过排气管1进入油气罐40时,排气管1内瞬间积聚混合油气,会产生大量的热,由于排气管1设置在油气罐40内腔,因此热量通过排气管1传递到油气罐40内,对油气罐40内的油进行加热,排气管1起到加热器的作用,在北方寒冷的天气情况下,可以快速将油解冻,同时无需额外的加热装置。

如图6,盖板42的内侧设有一弯管6,弯管6的一端与油气罐40的油液输出口422连通,另一端靠近排气管1。因排气管1有热量产生,可以将热量传递给弯管6,利于弯管6附近油的加热。

如图6~7所示,盖板42底部靠近压缩空气输出口423设有第一挡板44,第一挡板44上布置有第一过滤材料441,第一挡板44起到防止油振荡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油气二次混合的概率,第一过滤材料441可以进一步降低从油气罐40的压缩空气输出口423输出的压缩空气中的含油量。进一步,第一挡板44外侧设有用于限制油液进入第一挡板44与盖板42之间区域的第二挡板45。第二挡板45包括固定在盖板42底部的第一阻挡部451和与第一阻挡部451成角度连接的第二阻挡部452,连接角度可根据需要设置,通常可设置为垂直连接。第一阻挡部451位于第一挡板44一侧,第二阻挡部452位于第一挡板44底部,对第一挡板44起到很好的阻挡作用。第一阻挡部451和第二阻挡部452的连接处通过圆弧部453光滑过渡,以减小噪音。第二挡板45的两侧向上延伸有突起部454,起到引导气流运动方向的作用。通过位于第一挡板44外侧的第二挡板45的设置,可以限制油液进入第一挡板44与盖板42之间的区域,使得待输出的压缩气体朝向压缩空气输出口的周边聚集,有效避免油振荡导致油气二次混合,进而减少从油气罐输出的压缩空气的含油量,以延长油气过滤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另外,如图5所示,筒体43内侧靠近第一通孔411设有一倾斜的第三挡板46,第三挡板46上布置有第二过滤材料461;罐体41内侧靠近第一通孔411设有一倾斜的第四挡板47,第四挡板47上布置有第三过滤材料471。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起到防止油振荡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油气二次混合的概率;第二过滤材料和第三过滤材料可以进一步降低从油气罐的压缩空气输出口输出的压缩空气中的含油量。

空气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如下:打开电机20驱动螺杆空压机主机30运作,螺杆空压机主机30从空气进气口31吸入经气过滤器80过滤的空气与内部的油液混合,使得螺杆空压机主机30的油气输出口33输出高压混合油气,该高压混合油气通过排气管1进入油气罐40内进行油气分离,分离后的油液和压缩空气分别从油液输出口422和压缩空气输出口423输出,其中油液输出口422输出的油液通过第一输油管2进入冷却器50,冷却后油液通过第二输油管3进入油过滤器60进一步过滤后再输入到螺杆空压机主机30中,实现油液的回收;同时,压缩空气输出口423输出的压缩空气进入油气分离器70进一步分离后再通过回流管将残留的油液回收到螺杆空压机主机30中,减少油液损耗,延长本车用空压机维护周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