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式混流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8547发布日期:2019-05-24 21:29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潜水式混流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流泵,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潜水式混流泵。



背景技术:

潜水式混流泵的工作环境为水下,现有的潜水式混流泵存在不足之处,其叶轮的安装角度固定,无法调节,叶轮的规格无法改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潜水式混流泵。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潜水式混流泵,包括机壳、电机、泵轴、喇叭口、出水口、导叶体及叶轮,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机壳内部的上方,所述泵轴通过上轴承及下轴承贯穿固定在所述机壳内部,所述下轴承上方设有油封,所述喇叭口设置在所述机壳的下端,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机壳的侧面,所述泵轴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导叶体、叶轮及导流罩,所述导叶体位于所述下轴承的下方,所述叶轮包括轮毂及叶片,所述轮毂的表面连接有若干调节板,所述调节板通过定位螺母与轮毂连接,所述轮毂表面开设有若干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分布在以定位螺母为圆心的圆周上,所述调节板表面开设有与调节孔位置对应的孔,所述调节板的另一侧设有内套筒,所述叶片通过外套筒与内套筒固定,所述内套筒与所述外套筒表面均设有若干定位孔。

所述机壳的顶端连接有吊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叶轮叶片的角度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调节,叶轮可调性好;叶片与轮毂的连接采用可拆卸连接结构,若有损坏,方便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叶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壳;2、电机;3、泵轴;4、吊钩;5、上轴承;6、下轴承;7、油封;8、喇叭口;9、出水口;10、导叶体;11、叶轮;12、导流罩;13、轮毂;14、叶片;15、调节板;16、定位螺母;17、调节孔;18、内套筒;19、外套筒;20、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一种潜水式混流泵,包括机壳1、电机2、泵轴3、喇叭口8、出水口9、导叶体10及叶轮11,所述电机2设置在所述机壳1内部的上方,所述泵轴3通过上轴承5及下轴承6贯穿固定在所述机壳1内部,所述下轴承6上方设有油封7,所述喇叭口8设置在所述机壳1的下端,所述出水口9设置在所述机壳1的侧面,所述泵轴3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导叶体10、叶轮11及导流罩12,所述导叶体10位于所述下轴承6的下方,所述叶轮11包括轮毂13及叶片14,所述轮毂13的表面连接有若干调节板15,所述调节板15通过定位螺母16与轮毂13连接,所述轮毂13表面开设有若干调节孔17,所述调节孔17分布在以定位螺母16为圆心的圆周上,所述调节板15表面开设有与调节孔17位置对应的孔,所述调节板15的另一侧设有内套筒18,所述叶片14通过外套筒19与内套筒18固定,所述内套筒18与所述外套筒19表面均设有若干定位孔20。

所述机壳1的顶端连接有吊钩4。

如说明书附图1及图2所示,一种潜水式混流泵,包括机壳1、电机2、泵轴3、喇叭口8、出水口9、导叶体10及叶轮11,机壳1的顶端连接有吊钩4,电机2设置在机壳1内部的上方,泵轴3通过上轴承5及下轴承6贯穿固定在机壳1内部,下轴承6上方设有油封7,喇叭口8设置在机壳1的下端,出水口 9设置在机壳1的侧面,泵轴3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导叶体10、叶轮11 及导流罩12,导叶体10位于下轴承6的下方,叶轮11包括轮毂13及叶片14,轮毂13的表面连接有若干调节板15,调节板15通过定位螺母16与轮毂13连接,轮毂13表面开设有若干调节孔17,调节孔17分布在以定位螺母16为圆心的圆周上,调节板15表面开设有与调节孔17位置对应的孔,调节板15的另一侧设有内套筒18,叶片14通过外套筒19与内套筒18固定,内套筒18与外套筒19表面均设有若干定位孔20。

本实用新型中的调节板15可绕着定位螺母16旋转,选择与不同位置调节孔17进行固定,从而改变调节板在轮毂上的固定位置,调节板与调节孔进行固定方式采用螺栓固定;调节板15远离轮毂的另一端设置有内套筒18,内套筒 18与叶片表面的外套筒19连接,内外套筒表面均开设有多个定位孔,转动外套筒19可改变叶片14的固定角度。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