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移动式翻板机行走的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7111发布日期:2019-04-09 21:47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移动式翻板机行走的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式翻板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移动式翻板机行走的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移动式翻板机因卸料效率高、移动性能好而备受市场青睐,在卸料点较多且分布较为分散的场合更是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目前,市场上的移动式翻板机,种类繁多,但绝大多数采用了工程车辆的设计理念,移动时需将液压支腿收起,待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再将移动支腿伸出并调整来找平、固定,操作较为繁琐且安全性能较差,而相对应的液压系统更是造价较高,系统繁杂,不能适应快速卸料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移动式翻板机行走的液压系统,用于解决移动式翻板机的移动和卸料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移动式翻板机行走的液压系统,包括动力源、集成控制阀组、单向平衡阀、直通高压球阀、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三液压缸和油管管路;所述动力源通过油管管路连接集成控制阀组,所述油管管路通过集成控制阀组后分为两条支路,一条支路上设有单向平衡阀,单向平衡阀和第三液压缸之间的支路上设有直通高压球阀;另一条支路上又设有两个分支支路,每一个所述的分支支路上均设有单向平衡阀,单向平衡阀与第一液压缸之间的分支路上设有直通高压球阀,所述的单向平衡阀与第二液压缸之间的另一条分支路上也设有直通高压球阀。

所述的动力源采用液压动力单元,所述液压动力单元由电机、油泵、阀块及液压附件组成。

所述集成控制阀组包括溢流阀和换向阀,所述溢流阀通过油管管路直接与动力源构成回路,所述换向阀包括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分别的设在两条支路的输出前端。

所述换向阀为手/电一体式结构。

所述单向平衡阀分别对应的设在多条支路上,且设在换向阀输出端的前侧,所述单向平衡阀为一种可设定压力值的阀体。

所述直通高压球阀为一种手动复位式的阀体。

所述的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为独立分体式结构,两个所述的第三液压缸中间有连通,为一体式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实用新型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移动式翻板机行走的液压系统,设有集成控制阀组,所述集成控制阀组包括溢流阀和换向阀于一体,结构紧凑,所述换向阀的结构采用手/电一体式结构,操作便捷,故障率低。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移动式翻板机行走的液压系统,设有单向平衡阀,所述单向平衡阀可以在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三液压缸伸出后将其锁紧,有效的防止了其自行收缩,增加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移动式翻板机行走的液压系统,设有直通高压球阀,移动式翻板机到指定位置后可在不接通电源的情况下,打开直通高压球阀,即可将移动式翻板机移动底架快速的复位。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移动式翻板机行走的液压系统,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三液压缸通过不同的动作控制底架的高度,进而控制移动式翻板机的移动和卸料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液压缸与移动式翻板机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动力源,2.集成控制阀组,21.溢流阀,221.第一换向阀,222.第二换向阀,31.第一单向平衡阀,32.第二单向平衡阀,33.第三单向平衡阀,41.第一直通高压球阀,42.第二直通高压球阀,43.第三直通高压球阀,5.第一液压缸,6.第二液压缸,7.第三液压缸,81.主供油管,82.第一油管管路,83.第二油管管路,84.第三油管管路,85.主回油管,9.移动式翻板机底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1至2,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公知技术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实用新型。

一种用于移动式翻板机行走的液压系统,包括动力源1、集成控制阀组2、单向平衡阀、直通高压球阀、第一液压缸5、第二液压缸6、第三液压缸7和油管管路;所述动力源1通过油管管路连接集成控制阀组2,所述油管管路通过集成控制阀组2后分为两条支路,一条支路上设有单向平衡阀,单向平衡阀和第三液压缸7之间的支路上设有直通高压球阀;另一条支路上又设有两个分支路,每一个所述的分支路上均设有单向平衡阀,单向平衡阀与第一液压缸5之间的分支路上设有直通高压球阀,所述的单向平衡阀与第二液压缸6之间的另一条分支路上也设有直通高压球阀。

所述油管管路包括主供油管81、第一油管管路82、第二油管管路83、第三油管管路84和主回油管85;所述集成控制阀组2包括溢流阀21和换向阀,所述换向阀为第一换向阀221和第二换向阀222的总称。

所述动力源1出口连接主供油管81,所述主供油管81上连接有第三油管管路84,所述第三油管管路84通过溢流阀21连接在主回油管85上,所述主回油管85连接动力源1的入口,所述溢流阀21可在系统压力过大时,自动泄压,对整个液压系统起到保护的作用。

所述的动力源1采用液压动力单元,为液压系统提供液压动力,所述液压动力单元由电机、油泵、阀块及液压附件集合而成,结构紧凑、性能可靠,在为系统提供正常液压动力的同时,有效的减小了安装空间。

所述第一油管管路82连接在主供油管81上,并设在主供油管81的左侧,所述第一油管管路82通过其上设有的第一换向阀221并在上侧设有左右两个分支路,所述左侧的分支路上设有第一单向平衡阀31,所述第一液压缸5和第一单向平衡阀31之间的分支路上设有第一直通高压球阀41,所述右侧的分支路上设有第二单向平衡阀32,所述第二液压缸6和第二单向平衡阀32之间的分支路上设有第二直通高压球阀42。

所述第一油管管路82的液压油从所述的第一液压缸5和第二液压缸6的上侧进入,并从下侧流出,最终通过主回油管85进入动力源1中,所述第一液压缸5和第二液压缸6分别的设在移动式翻板机底架9的两个前轮上。

所述第二油管管路83连接在主供油管81上,并设在主供油管81的右侧,所述第二油管管路83通过其上设有的第二换向阀222后连接第三单向平衡阀33,所述第三液压缸7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的第三液压缸7和第三单向平衡阀33之间的第二油管管路83上设有第三直通高压球阀42,所述第二油管管路83的液压油从两个所述的第三液压缸7的上侧进入,并从下侧流出,最终通过主回油管85进入动力源1中,所述第三液压缸7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的第三液压缸7中间有连通,可作为一体适用,共同的设在在移动式翻板机底架9的两个后轮轴上。

所述第一换向阀221和第二换向阀222的结构为手/电一体式结构,可以在手动和电动两种方式之间任意切换,操作便捷,而且由于多了一种操作形式,使其故障率降低。

所述单向平衡阀为第一单向平衡阀31、第二单向平衡阀32和第三单向平衡阀33的总称,所述单向平衡阀可按照系统的额定压力值对应的设定压力值,以保证第一液压缸5、第二液压缸6和第三液压缸7在负荷状态下,在达到设定压力值之前一直处于安全稳定状态,所述单向平衡阀可起到一定的锁紧作用。

所述直通高压球阀为第一直通高压球阀41、第二直通高压球阀42、第三直通高压球阀43的总称,所述直通高压球阀可以系统在不接通电源的情况下,手动启动后,可快速的将移动式翻板机底架9落下,使移动式翻板机底架9整体接触地面,从而进行卸料操作,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实用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系统作用在一种移动式翻板机上,所述第一液压缸5和第二液压缸6分别的设在移动式翻板机底架9的两个前轮上,所述第三液压缸7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的第三液压缸7中间有连通,可作为一体适用,共同的设在在移动式翻板机底架9的两个后轮轴上。

移动式翻板机在移动时,所述动力源1通过油管管路8实现对第一液压缸5、第二液压缸6和第三液压缸7的同步控制,移动式翻板机在卸料状态时,第一液压缸5、第二液压缸6和第三液压缸7处于收缩状态,底架9整体下降,且底面贴合在地面上,增加了卸料时的整体稳定性;移动式翻板机在移动状态时,第一液压缸5、第二液压缸6和第三液压缸7处于伸出状态,底架9整体上升,底架9上的前轮和后轮接触地面,进行移动。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