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48942发布日期:2019-06-18 23:52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水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水泵,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上的电子冷却水泵。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中,经常需要用到冷却液,比如汽车的发动机需要冷却,为了向需要冷却的部位提供冷却液,就往往需要用到电子水泵,电子水泵一般包括电机及电机驱动的叶轮,电机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为了保证电子水泵能够可靠地工作,提高电子水泵的寿命,电子水泵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需要及时散发出去,否则就会容易出现电机烧毁情况而导致电子水泵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水泵,结构简单,散热性能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水泵,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水泵,包括电机壳体、蜗壳和后端盖,所述电机壳体中设有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所述电机转子的前端连接有叶轮,所述蜗壳罩在电机壳体的前端并与电机的前端之间形成容纳叶轮的叶轮容腔,所述后端盖罩在电机壳体的后端并与电机的后端之间形成容纳印刷电路板的电气容腔;所述蜗壳的表面设有前散热筋组,所述后端盖的表面均设有后散热筋组。

优选地,所述蜗壳的中心设有朝前延伸的进水管,所述蜗壳上还设有与蜗壳的内腔圆周边相切的出水管。

更为优选地,所述前散热筋组设置在蜗壳的前端面上,所述前散热筋组包括多根自进水管的外侧壁向蜗壳的边缘延伸的第一散热筋。

优选地,所述后散热筋组设置在后端盖的后端面上,所述后散热筋组包括多根垂直交叉设置的第二散热筋。

优选地,所述后端盖的圆周侧壁上还设有多根第三散热筋。

优选地,所述后端盖表面涂敷有机涂料。

优选地,所述电机定子的定子线圈和定子铁芯注塑在一起。

更为优选地,所述电机定子的外侧壁与电机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填充有PPS塑料。

更为优选地,所述电机定子与电机壳体也注塑在一起。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电子水泵,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水泵中,电机定子和和电机转子产生的热量一部分传递到电机壳体上并散出,由于在电机壳体的前端设有蜗壳,电机壳体的后端设有后端盖,所以,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产生的一部分热量会通过蜗壳和后端盖散发出去,而且,后端盖能够使得印刷电路板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提高印刷电路板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在蜗壳和后端盖上分别设有前散热筋组和后散热筋组,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效率。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水泵散热性能较好,从而能够提高电子水泵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水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水泵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显示为叶轮及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蜗壳的前视图。

图5显示为从蜗壳的后侧方观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为从后端盖的前侧方观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为后端盖的后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电机壳体

2 电机定子

3 电机转子

4 蜗壳

5 进水管

6 出水管

7 叶轮容腔

8 前散热筋组

9 转子支架

10 后端盖

11 电气容腔

12 凸台

13 后散热筋组

14 散热筋

15 散热筋

16 散热筋

17 叶轮

18 进水口

19 出水口

20 印刷电路板

21 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水泵,包括电机壳体1、蜗壳4和后端盖10,所述电机壳体1中设有电机定子2和电机转子3,所述电机转子3的前端连接有叶轮17,所述蜗壳4罩在电机壳体1的前端并与电机的前端之间形成容纳叶轮17的叶轮容腔7(请见图5),所述后端盖10罩在电机壳体1的后端并与电机的后端之间形成容纳印刷电路板20的电气容腔11(请见图6);请见图1和图4,所述蜗壳4的表面设有前散热筋组8,所述后端盖10的表面均设有后散热筋组13(请见图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水泵中,电机定子2和和电机转子3产生的热量一部分传递到电机壳体1上并散出,由于在电机壳体1的前端设有蜗壳4,电机壳体1的后端设有后端盖10,所以,电机定子2和电机转子3产生的一部分热量会通过蜗壳4和后端盖10散发出去,而且,后端盖10能够使得印刷电路板20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提高印刷电路板20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在蜗壳4和后端盖10上分别设有前散热筋组8和后散热筋组13,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效率。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水泵散热性能较好,从而能够提高电子水泵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如图3所示,所述蜗壳4的中心设有朝前延伸的进水管5,所述蜗壳4上还设有与蜗壳4的内腔圆周边相切的出水管6。在电子水泵工作时,液体从进水管5进入到叶轮容腔7中,并从叶轮17的进水口18进入到叶轮17中,在叶轮17转动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被加压并从叶轮17的出水口19流出。所述叶轮17由电机驱动而选择,电机转子3与叶轮17连接在一起,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电机转子3与叶轮17制造成一体结构,这样能够方便地安装电机转子3和叶轮17,电机转子3和叶轮17能够保证较好的同轴度。

为了使得电机转子3能够带动叶轮17稳定地旋转,避免叶轮17在旋转过程中产生振动,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蜗壳4的叶轮容腔7中的中心位置设有转子支架9,电机转子3的前端支承在转子支架9上,而电机转子3的后端支承在电机壳体1的后端面的中心位置,这样,电机转子3的两端均被稳固地支承,电机转子3在旋转时不会产生较大振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水泵中的电机中还包括一些电机主要部件,比如石墨衬套、磁瓦、石墨垫、水泵轴等,所述磁瓦可以为4片,通过定子铁芯的凹槽固定。关于电机的一些部件和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作详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蜗壳4通过螺钉21固定在电机壳体1的前端,所述后端盖10通过螺钉21固定在电机壳体1的后端。

为了使得电子水泵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机转子3中的电磁线圈与转子铁芯注塑成一个整体;电机定子2的定子线圈和定子铁芯注塑在一起而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这样,电机转子3和电机定子2的热传导性能较好,能够较快地散热。更为优选地,在电机定子2的外侧壁与电机壳体1的内侧壁之间填充有PPS塑料,这样,所述电机定子2与电机壳体1也注塑在一起,电机定子2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地传递给电机壳体1而散发出去。电机外壳与电机定子2的定子线圈之间,定子线圈与定子铁芯之间均间注满PPS材料,而PPS材料的导热率为18W/mk,相比空气的0.03W/mk,电子水泵的散热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电机定子2与水泵所抽取的液体之间形成对流换热,减小了对于印刷电路板20的温度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子水泵的散热效率,所述后端盖10表面涂敷有机涂料,这样可以将辐射率从0.5提高到0.85。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前散热筋组8设置在蜗壳4的前端面上,所述前散热筋组8包括多根自进水管5的外侧壁向蜗壳4的边缘延伸的第一散热筋14。散热筋不但增加了蜗壳4表面的强度,同时避免蜗壳4的厚度增加,而且还增加了蜗壳4表面的散热面积,提高了水泵的散热性能。如图7所示,所述后散热筋组13设置在后端盖10的后端面上,所述后散热筋组13包括多根垂直交叉设置的第二散热筋15。这样,后端盖10上设置了均匀布置的散热筋,有效增加了15%的散热面积,如图6所示,还可以将后端盖10内侧壁的中间部位向内凹沉一个凸台12,由于后端盖10的后侧面采用了中间凹沉的设计,使得后端盖10与印刷电路板20的间隙仅为0.5mm,通过减小印刷电路板20与后端盖10之间的散热路径提高散热效率,使得印刷电路板20能够更好地散热,提高印刷电路板20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子水泵的散热能力,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后端盖10的圆周侧壁上还设有多根第三散热筋16,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后端盖10的散热面积,使得电子水泵的散热能力更好。为了进一步提高印刷电路板20的散热性能,印刷电路板20上的主要发热元件之间相隔一段距离,同时印刷电路板20采用4层板结构,在主要发热元件处开设热过孔,可以使得垂直方向的热导率从0.3W/mk提升到30W/mk。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水泵一般作为汽车电子冷却水泵使用,蜗壳4及后端盖10的外侧壁面采用散热筋等结构来提高表面散热面积,定子线圈采用注塑方式制成,极大地提高了定子内部的散热效率,印刷电路板20采用4层板,通过均匀分布主要发热元件,增加过孔面积,降低发热元件之间的互扰,提高散热性能。后端盖10采用中间凹沉的设计,减小了印刷电路板20与散热后盖的间隙,提高散热性能,并且在后盖表面涂覆有机漆,增加反射率。通过这些设计使得电子水泵的散热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由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水泵散热性能较好,从而能够提高电子水泵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