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流量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5069发布日期:2019-05-15 22:38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流量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液压流量控制器。



背景技术:

液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控制输入液压装置中液体介质的流量来控制下一级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现在常用的液压流量控制器的结构是:控制器本体中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可与动力元件相连的两个输入口,还设有与下级执行元件相连的输出口以及回液口,空腔内滑动安装有控制芯轴,通过将控制芯轴调整到空腔的两端来控制进入输出口的液体介质是由两个输入口供给或是只由一个输入口供给,从而实现液压流量的控制。但这种流量控制器存在一个缺陷就是,其中控制芯轴的轴向滑动需要借助外力作用在芯轴上,例如在芯轴一端设置操作用手柄,而为了实现手柄的操作又需要配合其它辅助机构,因此使液压系统的结构较复杂,不但制造和维修成本高而且使得整体液压系统的流量控制难以实现自动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只需借助已有油路即可实现自主调节的液压流量控制器。

为方便描述,将工作介质假定为液压油,本实用新型并非只限于液压油介质,还可以是各种矿物油、乳化液等。

一种液压流量控制器,包括控制器本体,所述控制器本体内分别设有密闭的调节腔和控制腔,调节腔内滑动安装有调节芯轴,控制腔内滑动安装有控制芯轴,所述控制器本体上设有液压油输入口A、输入口B、输出口和回油口,所述控制芯轴上设有导油槽一、导油槽二和泄油槽,所述输入口A和输出口始终与所述导油槽一连通,所述输入口B通过横向设置的过渡油槽一在导油槽二和泄油槽间切换连通,所述输出口通过横向设置的过渡油槽二可与导油槽二连通,所述输入口B和回油口可与泄油槽连通,所述调节芯轴上设有引油槽一、引油槽二和引油槽三,所述导油槽一内开有上行油道与调节芯轴左端空腔及中间的引油槽二连通,所述控制器本体内设有通道一连通引油槽二和控制芯轴的左端空腔,设有通道二连通引油槽三和所述控制芯轴的右端空腔,还设有出油道一使调节芯轴左侧的引油槽一与外界连通,还设有出油道二使右侧的引油槽三与外界连通,所述调节芯轴右端设有预紧弹簧。

其中,所述调节腔内还设有泄油道,所述泄油道可与调节芯轴左端空腔相通。

其中,所述调节腔右端通过密封组件封闭,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与预紧弹簧右端相连的调紧杆、用来固定调紧杆的法兰端盖和锁紧件。

其中,所述调节芯轴右端设有定位凸销与所述预紧弹簧内径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控制器内设置一个调节芯轴,通过引导进入控制器内的液体介质使调节芯轴的移动和控制芯轴的轴向移动相关联,即可实现控制芯轴的自动调节,从而控制进入输出口的液体介质是由两个输入口供给或是只由一个输入口供给,从而实现液压流量的自动控制。其结构简单,制造和维修成本也很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静止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大流量时内部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小流量时内部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超载时内部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1.控制器本体;11.输入口A;12.输入口B;13.输出口;14.回油口;15.过渡油槽一;16.过渡油槽二;2.调节腔;21.调节芯轴;22.引油槽一;23.引油槽二;24.引油槽三;25.出油道一;26.出油道二;27.泄油道;28.定位凸销;3. 控制腔; 31.控制芯轴;32.导油槽一;33.导油槽二;34.泄油槽;4.上行油道;5.通道一;6.通道二;7.预紧弹簧;8.密封组件;81.固定调紧杆;82.法兰端盖;83.锁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液压流量控制器,包括控制器本体1,所述控制器本体1内分别设有密闭的调节腔2和控制腔3,调节腔2内滑动安装有调节芯轴21,控制腔3内滑动安装有控制芯轴31,所述控制器本体1上设有液压油输入口A11、输入口B12、输出口13和回油口14,所述控制芯轴31上设有导油槽一32、导油槽二33和泄油槽34,所述输入口A11和输出口13始终与所述导油槽一32连通,所述输入口B12通过横向设置的过渡油槽一15在导油槽二33和泄油槽34间切换连通,所述输出口13通过横向设置的过渡油槽二16可与导油槽二33连通,所述输入口B12和回油口14可与泄油槽34连通,所述调节芯轴21上设有引油槽一22、引油槽二23和引油槽三24,所述导油槽一32内开有上行油道4与调节芯轴21左端空腔及中间的引油槽二23连通,所述控制器本体1内设有通道一5连通引油槽二23和控制芯轴31的左端空腔,设有通道二6连通引油槽三24和所述控制芯轴31的右端空腔,还设有出油道一25使调节芯轴21左侧的引油槽一22与外界连通,还设有出油道二26使右侧的引油槽三24与外界连通,所述调节芯轴21右端设有预紧弹簧7,所述调节芯轴21右端设有定位凸销28与所述预紧弹簧7内径相配合。为保证调节腔2和控制腔3密闭,如图2所示,在控制器本体1左右两侧固定有左右压板。

如图3所示,系统压力较小,自双联油泵进入输入口A11的液压油一部分通过上行油道4被引至调节腔2的左端空腔和引油槽二23内,引油槽二23内的液压油通过通道一5进入控制芯轴31的左端空腔,推动控制芯轴31向右移动并使控制芯轴31中部的导油槽二33与过渡油槽一15和过渡油槽二16连通、从而使从输入口B12进入的液压油可直接进入输出口13,那么从输出口13即可输出较大流量的液压油供给下一级执行元件了,此时控制芯轴31右端的液压油通过通道二6和控制芯轴31右侧的引油槽三24从出油道二26被回收。

如图4所示,系统压力较大,自双联油泵进入输入口A11的大量液压油通过上行油道4被引至调节腔2的左端空腔和引油槽二23内,由于压力差使调节芯轴21向右移动,引油槽二23内的液压油通过油道二6进入控制芯轴31的右端空腔,推动控制芯轴31向左移动并使控制芯轴31中部的导油槽二33与过渡油槽一15和过渡油槽二16封闭,而输入口B12和回油口14同时与泄油槽34连通,所以从输入口B12进入的液压油直接从回油口14被回收,那么从输出口13输出较小流量的液压油供给下一级执行元件了,此时控制芯轴31左端的液压油通过通道一5和控制芯轴31左侧的引油槽一22从出油道一25被回收。

考虑到系统压力超大的情况,所述调节腔2内还设有泄油道27,所述泄油道27可与调节芯轴21左端空腔相通。

如图5所示,系统压力超大,自双联油泵进入输入口A11的大量液压油通过上行油道4被引至调节腔2的左端空腔和引油槽二23内,由于压力差使调节芯轴21向右移动到极值,引油槽二23内的液压油通过油道二6进入控制芯轴31的右端空腔,推动控制芯轴31向左移动并使控制芯轴31中部的导油槽二33与过渡油槽一15和过渡油槽二16封闭,而输入口B12和回油口14同时与泄油槽34连通,所以从输入口B12进入的液压油直接从回油口14被回收,此时控制芯轴31左端的液压油通过通道一5和控制芯轴31左侧的引油槽一22从出油道一25被回收,而调节芯轴21左端空腔内的液压油从泄油道27被回收,从而起到更佳的泄油作用。

当执行元件需要的系统压力有变化时,需要调整预紧弹簧7的压力,为此通过如图2所示的结构实现调整,所述调节腔2右端通过密封组件8封闭,所述密封组件8包括与预紧弹簧7右端相连的调紧杆81、用来固定调紧杆81的法兰端盖82和锁紧件83。其中调紧杆81与法兰端盖82螺纹连接,转动调紧杆81以调节其与预紧弹簧7的距离,从而可微调预紧弹簧7对调节芯轴21的预紧力。这种结构可在不用拆下控制器的条件下实现对预紧力的调节,大大方便了控制器的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