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自吸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2959发布日期:2019-07-10 09:45阅读:1209来源:国知局
深井自吸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吸泵技术领域,具体为深井自吸泵。



背景技术:

深井自吸泵是将电动机和泵制成一体,它是将水管的一端浸入地下水井中进行抽吸和输送水的一种泵,被广泛应用于农田排灌、工矿企业、城市给排水和污水处理等方面。

但深井自吸泵的使用过程中,现有的深井自吸泵的吸入管长度固定无法调节,当需要吸取较深处的水源时较为麻烦,水箱内壁上的污垢无法及时清除,可能会导致自吸泵和管道的堵塞,自吸泵二次启动时,需要再次循环吸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需要设计深井自吸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深井自吸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吸入管长度无法调节,水箱内壁的污垢不能清除和二次自吸时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深井自吸泵,包括水泵、斜管、过滤网、活动杆和水箱,所述水泵的顶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出口管右侧的底端,所述第一出口管的外侧设置有出口阀,所述斜管的底端安装在第一出口管左侧的底端,所述斜管的底端与吸入管的右侧相连通,所述吸入管的底端贯穿于延伸管顶端的内部,所述过滤网的两侧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的顶端嵌入在延伸管的底端,所述活动杆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延伸管的左端,所述活动杆的顶端连接有卡块的左端,所述卡块的右端嵌入在卡槽的内部,所述卡槽的右端固定安装在吸入管顶端的左侧,所述水箱的左侧通过第一进口管与水泵的右侧相连通,所述水箱的内部设置有除垢装置,所述水箱左侧的顶端与第二进水管的底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的顶端与吸入管右侧的底端相连通,所述水箱右侧的顶端与第二出水管的底端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口管左侧的底端与斜管的底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出口管左侧的底端与斜管的底端所形成的夹角呈30°。

优选的,所述卡扣的底端设置有转轴,所述卡扣的底端通过转轴与过滤网的两侧组成旋转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顶端设置有转轴,所述活动杆的顶端通过转轴与卡块的左侧组成旋转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水箱底端的中心与放水口的顶端相连通,所述水箱的底端为凹面弧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除垢装置包括转动杆、拉杆、第一连接杆、复位弹簧、第二连接杆、除垢器和拉伸线,所述转动杆的内部贯穿有拉杆,所述转动杆的两侧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复位弹簧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除垢器,所述除垢器的表面通过拉伸线与转动杆的表面相连接。

与现有的深井自吸泵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深井自吸泵通过延伸管,可以延长吸入管的吸水深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通过除垢装置,可以简便的将水箱内壁上的污垢进行清除,减少了污垢进入水泵和管道,水箱内一直充满介质,从而方便了自吸泵的二次自吸;

(1)吸入管的底端安装了延伸管,通过移动活动杆,可以控制延伸管的延伸深度,使得吸入管可以吸取更深处的水源,活动杆底端的卡扣可以方便固定延伸管的位置,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同时延伸管底端的过滤网可以过滤水中的杂质,减少了水管堵塞的情况出现;

(2)水箱的内部设置了除垢装置,通过除垢装置,可以清除水箱内壁上的污垢,然后通过凹面弧状的箱底排出,减少了水箱内部的污垢,提高了水质,减少了杂质进入水管和水泵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3)当装置一次自吸完成后,通过打开出口阀,破坏装置管道内部的真空情况,同时水箱内保持充满介质,从而使得二次自吸时更加方便快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垢装置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中:1、水泵;2、第一出口管;3、出口阀;4、第一进口管;5、斜管;6、吸入管;7、延伸管;8、卡扣;9、过滤网;10、活动杆;11、卡槽;12、卡块;13、水箱;14、放水口;15、除垢装置;1501、转动杆;1502、拉杆;1503、第一连接杆;1504、复位弹簧;1505、第二连接杆;1506、除垢器;1507、拉伸线;16、第二进水管;17、第二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深井自吸泵,包括水泵1、斜管5、过滤网9、活动杆10和水箱13,水泵1的顶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出口管2右侧的底端,第一出口管2的外侧设置有出口阀3,斜管5的底端安装在第一出口管2左侧的底端,第一出口管2左侧的底端与斜管5的底端相连通,第一出口管2左侧的底端与斜管5的底端所形成的夹角呈30°,通过斜管5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第一出口管2与吸入管6中的水在合流时产生对流,提高了自吸泵的吸水效率。

斜管5的底端与吸入管6的右侧相连通,吸入管6的底端贯穿于延伸管7顶端的内部,过滤网9的两侧设置有卡扣8,卡扣8的底端设置有转轴,卡扣8的底端通过转轴与过滤网9的两侧组成旋转式结构,通过过滤网9可以过滤部分水中的杂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装置的管道堵塞。

卡扣8的顶端嵌入在延伸管7的底端,活动杆10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延伸管7的左端,活动杆10的顶端连接有卡块12的左端,卡块12的右端嵌入在卡槽11的内部,活动杆10的顶端设置有转轴,活动杆10的顶端通过转轴与卡块12的左侧组成旋转式结构,通过将卡块12的右端从卡槽11中取出后,通过上下移动活动杆10来改变延伸管7在吸入管6外侧的延伸长度,从而方便装置吸取更深处的水。

卡槽11的右端固定安装在吸入管6顶端的左侧,水箱13的左侧通过第一进口管4与水泵1的右侧相连通,水箱13底端的中心与放水口14的顶端相连通,水箱13的底端为凹面弧状结构,通过放水口14和凹面弧状的底端可以更加方便的排出水箱13内部的污垢。

水箱13的内部设置有除垢装置15,除垢装置15包括转动杆1501、拉杆1502、第一连接杆1503、复位弹簧1504、第二连接杆1505、除垢器1506和拉伸线1507,转动杆1501的内部贯穿有拉杆1502,转动杆1501的两侧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503的一端,第一连接杆1503的另一端通过复位弹簧1504与第二连接杆1505的一端相连接,第二连接杆1505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除垢器1506,除垢器1506的表面通过拉伸线1507与转动杆1501的表面相连接,通过转动转动杆1501,复位弹簧1504的复位弹力使得第一连接杆1503与第二连接杆1505之间的夹角呈变大趋势,使得第二连接杆1505推动除垢器1506紧贴水箱13的内壁,从而使除垢器1506清除水箱13内壁上的污垢,当水箱13的内壁角度较小无法转动时,可以拉动拉杆1502,从而使拉伸线1507带动除垢器1506向内侧移动,方便了转动杆1501的转动,使得除垢装置15可以更加方便的清除水箱13内壁上的污垢,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污垢导致管道堵塞的情况出现。

水箱13左侧的顶端与第二进水管16的底端相连通,第二进水管16的顶端与吸入管6右侧的底端相连通,水箱13右侧的顶端与第二出水管17的底端相连通。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装置接通电源,启动水泵1,水泵1通过第一进口管4吸入水箱13内部的水,然后通过第一出口管2流进斜管5中,斜管5中的水进入吸入管6中,吸入管6中的水带动深井内的水向上通过第二进水管16流入水箱13中补充水箱13中的水,空气从第二出水管17排出形成自吸,直至管内空气全部排净充满介质后,关闭出口阀3,使得装置形成自吸循环。

通过向下移动活动杆10,可以将延伸管7向下延伸,使得装置可以吸取更深处的水源,然后通过将卡块12扣入卡槽11中,将延伸管7固定,提高了延长吸入管6的便捷性,过滤网9通过卡扣8可以简便的固定在延伸管7的底端,减少了杂质进入管道和水泵1中,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装置和水泵1的堵塞。

水箱13需要清洗时,通过转动转动杆1501,复位弹簧1504的复位弹力使得第一连接杆1503与第二连接杆1505之间的夹角呈变大趋势,使得第二连接杆1505推动除垢器1506紧贴水箱13的内壁,从而使除垢器1506清除水箱13内壁上的污垢,当水箱13的内壁角度较小无法转动时,可以拉动拉杆1502,从而使拉伸线1507带动除垢器1506向内侧移动,方便了转动杆1501的转动,使得除垢装置15可以更加方便的清除水箱13内壁上的污垢,然后打开放水口14,将污水放出,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污垢导致管道堵塞的情况出现。

当装置一次自吸完成后,通过打开出口阀3,破坏装置管道内部的真空情况,同时水箱13内保持充满介质,从而使得二次自吸时更加方便快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