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改善气密性的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8268发布日期:2019-05-17 19:27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改善气密性的泵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机械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新型改善气密性的泵结构。



背景技术:

微型泵由于体积细小的缘故,已广泛应用医疗卫生、仪器仪表、汽车、化工、科研等行业,用于抽气、打气、抽真空、增压、气体循环、气体采样等用途。公知的微型泵一般是由电机驱动轴带动偏心轮驱动机构拉动或压缩隔膜改变阀座和隔膜围成气囊容积,再配合进气止回阀片和出气止回阀片的动作实现吸气和排气的活塞式运动,以实现抽取功能。传统上的微型泵中活塞模块上的进气阀片的四周以及泵室的四周,均会分布有密封线,然而当微型泵的压板组装于活塞模块之上时,压板容易对活塞模块于泵室与进气阀片之间的局部位置施加过大的压力,导致此局部位置变形而使进气阀片产生变形翘起的现象,削弱进气阀片的密封性。

为了能够防止活塞模块的泵室与进气阀片之间平板部的局部位置变形,进而防止进气阀片产生变形翘起的现象,如专利申请号“201520107520.2”,名称为“微型泵”的专利文件中公开的一种微型泵,其包括气缸、活塞模块与带动模块。气缸沿一个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气缸具有气缸板。活塞模块容置于气缸,活塞模块包括平板部、至少一个泵室结构与密封部。平板部叠于气缸板朝向第一端的一侧,平板部还具有平板主体与至少一个进气阀片,进气阀片连接平板主体。泵室结构位于平板部朝向第二端的一侧,泵室结构具有泵室。密封部围绕成一圈且设置于平板部朝向第一端的一侧,泵室及进气阀片位于密封部的内缘中。带动模块位于第二端,且连接泵室结构,用于驱动泵室结构沿方向伸缩。

同时传统的阀片因配合问题,长时间不使用的阀片容易粘住而导致泵内部的气密封性不足,形成不了足够的真空,密封有失效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改善气密性的泵结构,大大提高了密封稳定性、有效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改善气密性的泵结构,包括电机及与电机驱动轴连接的泵体,所述泵体包括壳体、活塞、三个阀瓣和止回阀,所述壳体包括活塞座和阀座,所述活塞座设有接通孔,所述活塞穿过接通孔套接在活塞座上,所述阀座设有凹槽和三个安装孔,所述凹槽设置在阀座上端面,所述止回阀安装在凹槽内,所述安装孔贯穿阀座,且均匀分布在凹槽边缘,所述阀瓣从阀座下端面插接在安装孔内。

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活塞座、阀座、上盖皆设有螺丝孔,所述上盖、阀座、活塞座、底座依次通过螺丝穿过螺丝孔而连接在一起。

其中,所述上盖与阀座之间还设有密封圈。

其中,还包括偏心轮、钢轴和莲花座,所述莲花座通过钢轴与偏心轮连接,并安装在底座内,所述电机的驱动轴贯穿底座底部与偏心轮连接。

其中,所述止回阀中部设有三棱台,止回阀底部与三棱台形成容置槽,所述三棱台向止回阀边缘延伸设有加强筋。

其中,所述凹槽的中部设有与三棱台相对应的凸起,所述容置槽与凸起卡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统的阀片组件替换成一前一后设置的阀瓣和止回阀,通过在阀座上端面设有安装止回阀的凹槽,并在凹槽周围设有可供阀瓣贯穿的安装孔,通过将阀片组件动静密封分开,即使在长时间不工作导致阀片组件粘死的情况下,泵体内也能达到足够的真空冲开粘死的阀片组件,从而能正常运行,大大提高了密封稳定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其气密性;而且就整体而言,对阀座结构加以改进,同时增加一个止回阀,加强泵的密封有效性,使得往复方向稳定,阻止回流的产生从而增强了密封效果,附加结构简单,附加成本低,易于实施,使用效果好且可靠,可以满足使用时对输出气体压力或流量的严格要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壳体的结构爆炸图。

图4是止回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电机;2-壳体;3-活塞;4-阀瓣;5-止回阀;51-三棱台;52-加强筋;6-活塞座;61-接通孔;7-阀座;71-凹槽;72-安装孔;73-凸起;8-底座;9-上盖;10-密封圈;11-偏心轮;12-钢轴;13-莲花座;14-螺丝;15-螺丝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新型改善气密性的泵结构,包括电机1及与电机1驱动轴连接的泵体,所述泵体包括壳体2、活塞3、三个阀瓣4和止回阀5,所述壳体2包括活塞座6和阀座7,所述活塞座6设有接通孔61,所述活塞3穿过接通孔61套接在活塞座6上,所述阀座7设有凹槽71和三个安装孔72,所述凹槽71设置在阀座7上端面,所述止回阀5安装在凹槽71内,所述安装孔72贯穿阀座7,且均匀分布在凹槽71边缘,所述阀瓣4从阀座7下端面插接在安装孔72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统的阀片组件替换成一前一后设置的阀瓣4和止回阀5,通过在阀座7上端面设有安装止回阀5的凹槽71,并在凹槽71周围设有可供阀瓣4贯穿的安装孔72,通过将阀片组件动静密封分开,即使在长时间不工作导致阀片组件粘死的情况下,泵体内也能达到足够的真空冲开粘死的阀片组件,从而能正常运行,大大提高了密封稳定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其气密性;而且就整体而言,对阀座7结构加以改进,同时增加一个止回阀5,加强泵的密封有效性,使得往复方向稳定,阻止回流的产生从而增强了密封效果,附加结构简单,附加成本低,易于实施,使用效果好且可靠,可以满足使用时对输出气体压力或流量的严格要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还包括底座8和上盖9,所述底座8、活塞座6、阀座7、上盖9皆设有螺丝孔15,所述上盖9、阀座7、活塞座6、底座8依次通过螺丝14穿过螺丝孔15而连接在一起。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壳体2只需要通过螺丝14将上盖9、阀座7、活塞座6、底座8自上到下连接在一起,使得装配更简单,降低了安装的难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9与阀座7之间还设有密封圈10。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有密封圈10,除了增加了泵体的密闭性,同时使得上盖9与阀座7的连接更为牢固。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偏心轮11、钢轴12和莲花座13,所述莲花座13通过钢轴12与偏心轮11连接,并安装在底座8内,所述电机1的驱动轴贯穿底座8底部与偏心轮11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当电机1的驱动轴带着偏心轮11转动时,偏心轮11使莲花座13作倾斜的圆锥形运动,莲花座13的上表面带动活塞3交替进行拉伸与压缩的运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止回阀5中部设有三棱台51,止回阀5底部与三棱台51形成容置槽,所述三棱台51向止回阀5边缘延伸设有加强筋52,所述凹槽71的中部设有与三棱台51相对应的凸起73,所述容置槽与凸起73卡接。

采用上述方案,将加强筋52设计为自三棱台51向止回阀5递减的减压结构,在水泵将水流作用于止回阀5时,能有效的减少阻力,分散作用力,使得止回阀5受力更均匀,大大提高了阻流效果,保证了止回阀5的密闭性,提高了流量,工作效率更高。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