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循环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6486发布日期:2019-07-24 09:2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自动循环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保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循环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气动隔膜泵是一种新型输送机械,是目前国内最新颖的一种泵类。其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源,在各种特殊的场合可抽送常规泵不能抽吸的介质,尤其是对于各种腐蚀性液体均可使用。由于其优良的功能特性和其他泵不可替代的高适用性,气动隔膜泵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生化等领域。

为了保证气动隔膜泵优良的功能特性、提高气动隔膜泵的使用寿命,需要向气动隔膜泵中添加和更换润滑油以减小气动隔膜泵工作期间膜片、活塞杆等零部件往复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保持膜片、活塞杆等零部件的高精密性。

但是,气动隔膜泵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强大的气压,为了避免强大气压的影响,向气动隔膜泵中添加和更换润滑油的传统做法是关闭气动隔膜泵后再进行润滑油的添加。但是,这样的人工添加和更换润滑油的方式费时费力,并且,影响了气动隔膜泵的正常工作时间、增大了工业生产的时间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循环润滑装置。

一种自动循环润滑装置,包括:气源、第一气管、气动隔膜泵、第二气管、过滤机构、第三气管、注油器以及第四气管。

所述气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气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气管的输出端和所述气动隔膜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气动隔膜泵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气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气管的输出端和所述过滤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过滤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气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气管的输出端和所述注油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注油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四气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气管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气管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三气管的输出端、所述注油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四气管的输出端分别设置有单向接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源为空气压缩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循环润滑装置还包括控制机构,所述空气压缩机和所述注油器分别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机构设置有显示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机构设置有警报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气液分离仓和储油仓,所述气液分离仓与所述储油仓连通,所述气液分离仓与所述第二气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储油仓与所述第三气管的输入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机构还包括油雾分离器,所述油雾分离器至少部分收容于气液分离仓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仓开设有注入口并设置有盖设所述注入口的注入盖,所述储油仓开设有回收口并设置有盖设所述回收口的回收盖。

上述自动循环润滑装置在工作过程中,气源通过第一气管为气动隔膜泵提供气压,气动隔膜泵通过第二气管将混合有润滑油的压缩空气输送至过滤机构,过滤机构将混合在压缩空气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润滑油在注油器的抽吸作用下从过滤机构经过第三气管进入注油器中,润滑油在注油器的高压推动作用下通过第四气管进入第一气管并随着第一气管中的压缩空气进入到气动隔膜泵中。第三气管的输出端、注油器的输出端以及第四气管的输出端分别设置的单向接头保证了润滑油在整个自动循环润滑装置中的单向循环。这样,实现了在工作状态下气动隔膜泵对润滑油的循环添加和更换,避免了人工添加和更换润滑油费时费力的问题、保证了气动隔膜泵的正常工作时间,降低了工业生产的时间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自动循环润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自动循环润滑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其为一个实施例中的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包括:气源100、第一气管200、气动隔膜泵300、第二气管400、过滤机构500、第三气管600、注油器700以及第四气管800。所述气源100用于为所述气动隔膜泵300提供压缩空气作为所述气动隔膜泵300的动力源。所述气源10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气管2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气管200的输出端和所述气动隔膜泵3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气源100产生的压缩空气经过所述第一气管200进入所述气动隔膜泵300。所述气动隔膜泵300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气管4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气管400的输出端和所述过滤机构5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气动隔膜泵300产生的混合有润滑油的压缩空气输送至过滤机构500并在过滤机构500中完成气液分离。所述过滤机构50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气管6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气管600的输出端和所述注油器700的输入端连接,分离出来的润滑油在注油器700的抽吸作用下从过滤机构500经过第三气管600进入注油器700中,所述注油器700的输出端和所述第四气管8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气管800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气管200的输入端连接。润滑油在注油器700的高压推动作用下通过第四气管800进入第一气管200并随着第一气管200中的压缩空气进入到气动隔膜泵300中。所述第三气管600的输出端、所述注油器700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四气管800的输出端分别设置有单向接头110,保证了润滑油在整个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中的单向循环。

上述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在工作过程中,气源100通过第一气管200为气动隔膜泵300提供气压,气动隔膜泵300通过第二气管400将混合有润滑油的压缩空气输送至过滤机构500,过滤机构500将混合在压缩空气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润滑油在注油器700的抽吸作用下从过滤机构500经过第三气管600进入注油器700中,润滑油在注油器700的高压推动作用下通过第四气管800进入第一气管200并随着第一气管200中的压缩空气进入到气动隔膜泵300中。第三气管的输出端、注油器700的输出端以及第四气管800的输出端分别设置的单向接头110保证了润滑油在整个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中的单向循环。这样,实现了在工作状态下气动隔膜泵300对润滑油的循环添加和更换,避免了人工添加和更换润滑油费时费力的问题、保证了气动隔膜泵300的正常工作时间,降低了工业生产的时间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向气动隔膜泵300提供稳定的气源动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气源为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是气动系统的核心设备,也是机电引气源装置的主体,是压缩空气的气压发生装置,空气压缩机由电动机直接驱动压缩机,通过对电动机的控制就能实现对空气压缩机产生的空气压强进行精准控制,并且空气压缩机具备良好的自我调控功能,保证其所产生的压缩空气的压强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且,空气压缩机也可采用柴油机来驱动压缩机,摆脱了对电力能源的绝对依赖,扩大了空气压缩机的适用范围。如此,采用空气压缩机作为气源为气动隔膜泵300提供了稳定的气源动力,保证所述气动隔膜泵300的高效运转以及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中润滑油的循环添加和更换效率。

为了对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中润滑油添加量的精准控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还包括控制机构900,所述空气压缩机和所述注油器700分别与所述控制机构900电连接。一方面,所述控制机构900用于控制所述空气压缩机和所述注油器700的电源开关。另一方面,所述控制机构900控制所述注油器700定时定量地为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添加润滑油以适应所述气动隔膜泵300在不同功率工作状况下的润滑需求。具体的,所述控制机构900设置有油量调节件910,所述油量调节件910对应有不同的档位,在不同的档位所述注油器700在单位时间内向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添加的润滑油的量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油量调节件910对应有不同的档位包括所述注油器700每小时向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添加一滴润滑油。具体地,所述油量调节件910对应有不同的档位包括所述注油器700每小时向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添加0.6毫克至0.8毫克的润滑油。如此,通过所述控制机构900实现了对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中润滑油添加量的精准控制,扩大了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的适应范围。

为了方便获取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中所述注油器700、所述空气压缩机,所述气动隔膜泵300的工作情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控制机构900设置有显示器920。所述控制机构900将与之连接的所述注油器700、所述空气压缩机,所述气动隔膜泵300的工作功率通过所述显示器920显示出来。另外,所述油量调节件910对应有不同的档位,在不同的档位所述注油器700在单位时间内向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添加的润滑油的量也通过所述显示器920显示出来。如此,用户通过控制机构900上的显示器610可以方便读取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中所述注油器700、所述空气压缩机,所述气动隔膜泵300的工作情况。

为了实现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的报警功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控制机构900设置有警报器9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警报器930为蜂鸣报警器,当所述控制机构900接收来自所述注油器700、所述空气压缩机,所述气动隔膜泵300的工作情况并判断所述注油器700、所述空气压缩机,所述气动隔膜泵300是否产生异常,根据不同的异常情况控制机构900会控制报警器930发出不同的报警信号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机构900还包括报警器开关931以及报警器指示灯932。报警器指示灯932的显示色彩与不同的报警信号声相对应,当用户收到报警信号后,通过报警器开关931即可关闭报警器930的报警工作,即关闭报警器指示灯932和控制报警器930停止发出报警信号声。如此,方便对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进行监测,实时掌握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的异常工作情况。

为了提高过滤机构500的过滤效果,保证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的正常运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过滤机构500包括气液分离仓510和储油仓520,所述气液分离仓510与所述储油仓520连通,所述气液分离仓510与所述第二气管40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储油仓520与所述第三气管600的输入端连接。混合有润滑油的压缩空气在所述气液分离仓510中完成气液分离,分离出来的润滑油从所述气液分离仓510流入所述储油仓520,分离出来的空气从所述气液分离仓510排到室外。如此,混合有润滑油的压缩空气在所述过滤机构500中得到充分地分离过滤,在所述储油仓520中得到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避免了所述注油器700对所述过滤机构500中润滑油进行抽吸时吸入空气影响所述注油器700对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的注油精度,降低了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的出错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过滤机构500的过滤效果,保证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的正常运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过滤机构500还包括油雾分离器530,所述油雾分离器530至少部分收容于气液分离仓510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油雾分离器530与所述控制结构900电连接,所述控制结构900会将所述雾分离器530的工作功率通过显示器920显示出来。一方面,所述油雾分离器530可以将混合有润滑油的压缩空气充分分离,将干净的气体排到室外,将纯净的润滑油引流到储油仓520,过滤效率高、过滤效果好。另一方面,所述油雾分离器530结构紧凑、轻巧,安装简易方便,提高了过滤机构500的集成性。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机构500包括过滤海绵以及与过滤海绵相对应的挤压件,所述过滤海绵和所述挤压件均收容于所述气液分离仓510中,所述过滤海绵用于吸收压缩空气中的润滑油,所述挤压件用于挤压出过滤海绵中的润滑油。如此,设置有油雾分离器530的过滤机构500过滤效果得到了有效改善,保证了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的正常运行。

为了方便对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添加和替换润滑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气液分离仓510开设有注入口并设置有盖设所述注入口的注入盖540,所述储油仓520开设有回收口并设置有盖设所述回收口的回收盖550。在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中添加润滑油时打开所述注入盖540,往注入口中注入全新的润滑油,注入完毕后将所述注入盖540盖设于所述注入口。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回收润滑油时,打开所述回收盖550陈旧的润滑油通过回收口从所述过滤机构500中流出,回收完毕后将所述回收盖550盖设于所述回收口。如此,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中润滑油的添加和替换方便快捷,保证了自动循环润滑装置10的持续正常运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