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50686发布日期:2019-11-06 00:16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除湿装置领域,尤其涉及除湿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增长,除湿机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实验室、仓库、工厂等场合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由于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也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在自己的居家环境中配备一台家用除湿机。

现有的除湿机主要包含制冷式除湿机和转轮式除湿机,这两种除湿机的工作原理都是利用空气中的水分子遇到温度比空气更低的固体表面,只要温差到达要求,即可凝结成液态水的这个物理变化,然后将冷凝水收集去除,从而去除空气中的水分子,以此到达降低周围空气湿度的目的。

现有的除湿机常采用圆形轮状的离心或者轴流风轮,这两种风轮相对风轮自身尺寸,吸风面积有限,从而限制了换热器的迎风面积,导致换热器厚度增加,厚度增加导致风阻增加,达到需要的风量,往往需要配合较高的转速,而高转速会产生大的噪音。同时,由于离心和轴流风轮的结构特性的限制,现有的除湿机的常见结构布局不利于压缩机散热,影响整机运行能效的提高,另外离心和轴流风机匹配的风道结构比较复杂,风道材料成本高,而且整机布局结构不够紧凑。

如申请号为CN201020557729.6公开的一种除湿机,该除湿机虽采用了贯流风轮(贯流风轮又叫横流风轮,叶轮为多叶式、长圆筒形,具有前向多翼形叶片。其结构如右图所示。叶轮旋转时,气流从叶轮敞开处进入叶栅,穿过叶轮内部,从另一面叶栅处排入形成工作气流。)作为吹气装置,无需再设置蜗壳风道,但是该除湿机壳体为圆柱状空心壳体,贯流风轮与壳体并没有形成较流通的循环风道,吹风的效果较差,且该除湿机当遇到大量的气体需要进行除湿时风轮的噪音较大,不适合家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除湿机,包括壳体、放置于壳体内部的用于输送气体到外部的风轮、带动风轮转动的电机以及制冷循环除湿装置,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为内部中空的正三棱柱且呈侧棱垂直于地面方向放置,风轮采用长圆柱形的贯流风轮,风轮呈垂直于壳体底面的方向设置且安装于正三棱柱的一侧棱附近,壳体靠近风轮的两侧面上均设有用于减少出风摩擦的导风板,出风口设于风轮靠近的侧棱上,进风口设于出风口相对的侧面上,壳体、导风板、风轮以及风轮的安装位置构成了风道循环系统。本除湿机通过采用圆柱形的贯流风轮,搭配壳体与导风板的设计形成导风效果更好的风道循环系统,无需像离心或者轴流风机的需要搭配结构复杂的蜗壳形成的风道系统,零件结构简单,材料成本低,占用空间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除湿机,包括壳体、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用于输送气体到外部的风轮、带动所述风轮转动的电机以及制冷循环除湿装置,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为内部中空的正三棱柱且呈侧棱垂直于地面方向放置,所述风轮采用长圆柱形的贯流风轮,所述风轮呈垂直于所述壳体底面的方向设置且安装于正三棱柱的一侧棱附近,所述壳体靠近所述风轮的两侧面上均设有用于减少出风摩擦的导风板,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风轮靠近的侧棱上,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出风口相对的侧面上,所述壳体、导风板、风轮以及风轮的安装位置构成了风道循环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截面形状包括向外弯曲的第一弯曲段、向内弯曲的第二弯曲段以及向外弯曲的第三弯曲段,所述第二弯曲段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段,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弯曲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弯曲段与所述风轮的圆心相同,且设为长矩形。

进一步地,两所述导风板的长度与所述风轮的吹风长度相同,两所述导风板对称设置于两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循环除湿装置包括用于给进入的气体冷凝除湿的蒸发器、用于对除湿完的气体加热的换热器以及与所述蒸发器和换热器连通的压缩机。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安装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安装于所述进风口附近,进入所述进风口的气体直接进入所述蒸发器。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大小与所述风轮的出风面积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在所述出风口靠近的两侧壁均设有便于搬动所述除湿机的内凹形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设有用于隔绝灰尘进入的过滤网。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除湿机,包括壳体、放置于壳体内部的用于输送气体到外部的风轮、带动风轮转动的电机以及制冷循环除湿装置,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为内部中空的正三棱柱且呈侧棱垂直于地面方向放置,风轮采用长圆柱形的贯流风轮,风轮呈垂直于壳体底面的方向设置且安装于正三棱柱的一侧棱附近,壳体靠近风轮的两侧面上均设有用于减少出风摩擦的导风板,出风口设于风轮靠近的侧棱上,进风口设于出风口相对的侧面上,壳体、导风板、风轮以及风轮的安装位置构成了风道循环系统。本除湿机通过采用圆柱形的贯流风轮,搭配壳体与导风板的设计形成导风效果更好的风道循环系统,无需像离心或者轴流风机的需要搭配结构复杂的蜗壳形成的风道系统,零件结构简单,材料成本低,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除湿机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除湿机优选实施方式的上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除湿机优选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风板优选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除湿机;2、壳体;3、风轮;4、进风口;5、出风口;6、导风板;61、第一弯曲段;62、第二弯曲段;63、第三弯曲段;7、压缩机;8、把手;9、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除湿机1如图1-4所示,包括壳体2、放置于壳体2内部的用于输送气体到外部的风轮3、带动风轮3转动的电机以及制冷循环除湿装置,壳体2上设有进风口4和出风口5,壳体2为内部中空的正三棱柱且呈侧棱垂直于地面方向放置,本实施例中,风轮3采用长圆柱形的贯流风轮3,长尺寸的风轮3再运转时可带动更多空间内的气体运动。风轮3呈垂直于壳体2底面的方向设置且安装于正三棱柱的一侧棱附近,壳体2靠近风轮3的两侧面上均设有用于减少出风摩擦的导风板6,出风口5设于风轮3靠近的侧棱上,进风口4设于出风口5相对的侧面上,壳体2、导风板6、风轮3以及风轮3的安装位置构成了风道循环系统。本除湿机1通过采用圆柱形的贯流风轮3,搭配壳体2与导风板6的设计形成导风效果更好的风道循环系统,无需像离心或者轴流风机的需要搭配结构复杂的蜗壳形成的风道系统,零件结构简单,材料成本低,占用空间小。

本实施例中,导风板6截面形状包括向外弯曲的第一弯曲段61、向内弯曲的第二弯曲段62以及向外弯曲的第三弯曲段63,第二弯曲段62一端连接第一弯曲段61,另一端连接第三弯曲段63。其中第二弯曲段62与风轮3的圆心相同,且第二弯曲段62与风轮3的距离最接近,可减少风轮3转动时的出风摩擦,实现减小噪音的效果,两导风板6的长度与风轮3的吹风长度相同,两导风板6对称设置于两侧面上。风轮3运转时,通过导风板6可将气体更高效率的排出,可实现低噪音,高风压运行,更利于机器使用空间外围的气流循环,从而提升除湿效果。

本实施例中壳体2上,进风口4设有用于隔绝灰尘进入的过滤网9,过滤网9可隔绝大部分可见微粒和灰尘。出风口5大小与风轮3的出风面积相同,且设为长矩形,长圆柱形的贯流风轮3配合长矩形的出风口5,由于出风口5面积大,只需低转速电机即可实现足够的风压差和风量,更低的转速有利于降低机器运行噪音。另外,出风口5面积大,出风柔和,同时之对应的进风口4面积也可以做得更大(对比离心或者轴流风机的圆形吸风口),从而降低换热器的厚度,减少换热器的风阻。

制冷循环除湿装置包括用于给进入的气体冷凝除湿的蒸发器、用于对除湿完的气体加热的换热器以及与蒸发器和换热器连通的压缩机7。其中压缩机7安装于进风口4和出风口5之间,也就是风轮3和壳体2形成的风道循环系统的通道内部,可以将压缩机7工作时表面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辅助压缩机7散热,提高压缩机7工作能效。换热器固定在壳体2内部,换热器与压缩机7之间通过铜管焊接密闭,然后在压缩机7、换热器和铜管内部充注冷媒,实现对除湿完的气体进行加热。蒸发器安装于进风口4附近,气体从进风口4进入后先经过蒸发器冷凝除湿后再通过换热器加热回室温,此时完成除湿流程的气体为工质气体,工质气体再由风轮3排出,实现对外部进入的气体起到恒温除湿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除湿机1还包括用于控制调节的电控箱,壳体2顶部设有用于显示数据的显示板,显示板与电控箱电性连接,显示板可显示当前的除湿机1工作数据,用户本身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调节数据,再由电控箱控制其他的装置完成工作。

由于本除湿机1可应用于多种场合,壳体2两相对侧壁设有便于搬动立式除湿机1的内凹形把手8,在垂直方向上的搬运时,人手可抓持把手8给搬运提供受力点,也是搬运更方便,壳体2的底部也设有便于滑动立式除湿机1的万向轮,使水平方向上的搬运时,可直接推动除湿机1滑动更省力;通过两个把手8和底部四个万向轮的设计,可实现对除湿机1进行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