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附锁气缸的气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37171发布日期:2019-09-11 22:25阅读:10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附锁气缸的气动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气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附锁气缸的气动锁。



背景技术:

附锁气缸又称自锁气缸,一般常用于大型商场的天窗、外开窗等场合。附锁气缸是在传统气缸的基础上增设了锁定结构,以确保在停止向气缸内通气时,活塞杆能够保持在伸出或缩回的状态,即确保天窗或外开窗能后保持在开启或关闭的状态。

现有公布号为cn10601517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机械式自动锁定气缸,包括前盖、缸筒、活塞杆、后盖,活塞杆包括前活塞杆和后活塞杆,前活塞杆上设置有第一锁槽,后活塞杆上设有第二锁槽,前盖具有前活塞杆孔和前气口,前活塞杆与前活塞杆孔滑动配合,前气口的一端与前盖的活塞杆孔相通,另一端与外界相通,后盖具有后活塞杆孔和后气口,后活塞杆与后活塞杆孔滑动配合,后气口的一端与后盖的活塞杆孔相通,另一端与外界相通,前盖上装有前锁装置和前解锁装置,前锁装置与第一锁槽配合,后盖上装有后锁装置和后解锁装置,后锁装置与第二锁槽配合,前锁装置与后锁装置均伸出缸筒外。在使用时,向后气口通入压缩空气,后解锁装置实现气缸缩回状态的解锁,活塞杆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伸出,当活塞杆伸出到位后,前锁装置对活塞杆进行锁定。

但上述机械式自动锁定气缸存在以下缺点:由于前锁装置与后锁装置均外露于缸筒外,当在运输、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磕碰现象,从而对前锁装置或后锁装置造成损害,且较不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附锁气缸的气动锁,采用隐藏式结构将锁定组件设置于锁本体内,具有不易造成磕碰损坏的效果,且可靠性较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附锁气缸的气动锁,包括锁本体,锁本体内设置有锁定组件,锁定组件包括联动块、设置于联动块上的小活塞和大活塞,锁本体内开设有小腔和大腔,小活塞活动设置于小腔内,大活塞活动设置于大腔内,大活塞包括有大活塞杆和大活塞头,小活塞包括有小活塞杆和小活塞头,大活塞头的径向截面积大于小活塞头的径向截面积,大活塞头通过大活塞杆固定连接于联动块,且大活塞杆穿过联动块,小活塞头通过小活塞杆固定连接于联动块;锁本体开设有与小腔相连通的第一通气孔、与大腔相连通的第二通气孔;大腔内设置有与大活塞抵挡配合的封盖,大活塞与封盖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使大活塞始终具有远离封盖的运动趋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附锁气缸的活塞杆进行锁定时,通过第二连通孔将大腔内的压缩气体排出,大活塞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驱动联动块移动,大活塞杆的端部即抵接于附锁气缸的活塞杆的侧壁,如此即可实现锁定;当通过第二通气孔向大腔内通入压缩气体后,大活塞受到压缩气体的压力作用后,将克服弹性件的作用力,通过联动块拉动小活塞,使大活塞杆的端部与活塞杆侧壁相分离,从而解除对活塞杆的锁定。当出现紧急状况无法进行供气时,可通过手动按压小活塞,使小活塞通过联动块带动大活塞脱离活塞杆,即可实现手动解锁。如此,将锁定组件隐藏式安装于锁本体内,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不易被损坏、可靠性较高,且结构设置巧妙、安装方便。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联动块侧壁设置有导向销,锁本体内壁开设有与导向销滑动配合的导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联动块在运动过程中,在导向销和导向槽的导向配合作用下,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联动块发生偏转,联动块不易与活塞杆产生卡死现象。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小活塞开设有与小腔相连通的第一呼吸孔,大活塞开设有与大腔相连通的第二呼吸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呼吸孔和第二呼吸孔的设置可对小腔和大腔内的气压进行平衡调节。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小活塞的小活塞杆、大活塞的大活塞杆和导向销均与联动块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小活塞、大活塞、导向销与联动块螺纹连接,可对小活塞、大活塞和导向销安装于联动块的位置进行调节。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弹性件设置为伸长弹簧。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联动块整体呈半环状,小活塞设置于联动块的一端,大活塞设置于联动块的另一端,小活塞与大活塞对称设置。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大活塞杆远离大活塞头的端面设置有导向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向斜面的导向作用下,可使大活塞的大活塞杆快速插接于活塞杆的凹槽内。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封盖外壁设置有外螺纹,大腔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封盖螺纹连接于大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盖可快速、方便地从大腔内拆卸或安装。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小活塞外壁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外壁与小腔内壁相抵,大活塞外壁设置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外壁与大腔内壁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密封作用下,小腔和大腔内的密封性较好,解锁更迅速。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将锁定组件隐藏式设置于锁本体内的方式,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不易对大活塞和小活塞造成损坏,且可靠性较高、结构设置较巧妙、安装较方便、迅速;

2.采用导向销沿导向槽滑动,当联动块在运动时,可防止联动块发生偏转,联动块不易与活塞杆产生卡死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与活塞杆的整体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小活塞、大活塞和导向销安装于联动块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中:1、锁本体;11、小腔;12、大腔;13、第一通气孔;14、第二通气孔;15、导向槽;2、锁定组件;3、活塞杆;31、凹槽;4、联动块;41、导向销;5、小活塞;51、第一呼吸孔;52、小活塞头;53、小活塞杆;6、大活塞;61、大活塞头;62、大活塞杆;621、导向斜面;63、第二呼吸孔;7、封盖;71、伸长弹簧;72、通气孔;8、第一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用于附锁气缸的气动锁,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有锁本体1,锁本体1内设置有锁定组件2和活动设置于锁本体1的活塞杆3,活塞杆3侧壁开设有凹槽31,锁定组件2包括联动块4、小活塞5和大活塞6,联动块4整体呈半环状活动套设于活塞杆3外,小活塞5螺纹连接于联动块4的一端,大活塞6螺纹连接于联动块4的另一端,小活塞5与大活塞6对称设置。锁本体1内对称开设有小腔11和大腔12,小活塞5活动设置于小腔11内,大活塞6活动设置于大腔12内,大活塞6包括有大活塞杆62和大活塞头61,小活塞5包括有小活塞杆53和小活塞头52,大活塞头61的径向截面积大于小活塞头52的径向截面积,大活塞头61通过大活塞杆62固定连接于联动块4,且大活塞杆62穿过联动块4,小活塞头52通过小活塞杆53固定连接于联动块4,大活塞杆62远离大活塞6的端面设置有导向斜面621;锁本体1内壁开设有与小腔11相连通的第一通气孔13、与大腔12相连通的第二通气孔14。大腔12内设置有与大活塞6抵挡配合的封盖7,封盖7上开设有连通于大腔12和外界的通气孔72,封盖7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大腔12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封盖7螺纹连接于大腔12内,大活塞6与封盖7间设置有弹性件,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设置为伸长弹簧71,伸长弹簧71的一端抵于封盖7内壁,伸长弹簧71的另一端抵于大活塞6,伸长弹簧71使大活塞6始终具有远离封盖7的运动趋势。

如图2和图3所示,联动块4中部螺纹连接有导向销41,锁本体1内壁开设有与导向销41滑动配合的导向槽15,当联动块4在运动过程中,在导向销41和导向槽15的导向配合作用下,一定程度上可防止联动块4发生偏转,联动块4不易与活塞杆3产生卡死现象。将小活塞5、大活塞6、导向销41与联动块4螺纹连接,可对小活塞5、大活塞6和导向销41安装于联动块4的位置进行调节。

如图2和图3所示,小活塞5外壁设置有第一密封圈8,第一密封圈8外壁与小腔11内壁相抵,大活塞6外壁设置有第二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9外壁与大腔12内壁相抵,在第一密封圈8和第二密封圈9的密封作用下,小腔11和大腔12内的密封性较好,解锁更迅速。小活塞5开设有连通于小腔11和外界环境的第一呼吸孔51,大活塞6开设有连通于大腔12和外界环境的第二呼吸孔63。第一呼吸孔51和第二呼吸孔63的设置可对小腔11和大腔12内的气压进行平衡调节。

本发明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当对附锁气缸的活塞杆3进行锁定时,将大腔12内的压缩气体排出,大活塞6在伸长弹簧71的弹力作用下,驱动联动块4移动,在导向斜面621的导向作用下,大活塞杆62的端部即可快速卡接于活塞杆3侧壁的凹槽31内,如此即可实现锁定;当通过第二通气孔14向大腔12内通入压缩气体后,大活塞6受到压缩气体的压力作用后,将克服伸长弹簧71的作用力,通过联动块4拉动小活塞5,使大活塞6的大活塞杆62脱离活塞杆3侧壁的凹槽31,从而解除对活塞杆3的锁定。当出现紧急状况无法进行供气时,可通过手动按压小活塞5,使小活塞5通过联动块4带动大活塞6脱离活塞杆3的凹槽31,即可实现手动解锁。如此,将锁定组件2隐藏式安装于锁本体1内,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不易被损坏、可靠性较高,且结构设置巧妙、安装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