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反馈自密封装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78313发布日期:2019-12-21 03:03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反馈自密封装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反馈自密封装夹装置,特别是一种连接多路阀接口的具有内反馈自密封的装夹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的需求与日俱增,凸显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在工程机械领域,系统通常采用共用泵源,即多个执行机构共用一套液压泵,从而使多个执行机构在不同时工作时达到节能、高效的目的。为了使管路连接简单、整机布置不过于冗杂,就不宜采用独立的控制阀,而多路阀能同时将各种不同的控制阀进行组合,具有结构紧凑、管路连接简单的特点,因此在工程机械领域迅速开始应用。多路阀的突出特点和特殊优势使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也开始了应用,并得到了极其迅速的发展,成为很多设备的核心部件。

为了保障多路阀的质量和性能,生产厂家一般要搭建或采购测试系统对其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常规的测试系统或液压试验台中,大多是利用螺钉将待测试的多路阀进行固定,利用管接头或法兰等标准管件与外部管道对接,试验完毕后再逐步拆卸管接头、法兰、螺钉等,整个拆装过程均由人工进行,劳动强度大,且效率较低,已经影响到多路阀生产厂家的正常供货。后来,为了提升拆装效率,出现了液压缸自动装夹装置,利用液压缸的推力压迫多路阀油口处的密封圈,从而实现自动密封的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装夹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这种装夹装置,要求构成多路阀的各个控制阀型式一致,安装面在同一平面且油口沟槽深度一致。当多路阀对外接口数量多且安装面高低不一、接口深度不一致时,这种自动装夹装置便无法保证接口处密封的可靠性,容易产生泄漏,极大限制了其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内反馈自密封装夹装置,解决了现有多路阀接口的安装面不一致、油口沟槽深浅不一所带来的密封不严、漏油的问题,浮动活塞和控制活塞能根据多路阀入口压力的高低自动发挥作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效果可靠有效,扩大了装夹装置的使用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反馈自密封装夹装置,包括液压缸连接阀块,所述液压缸连接阀块下端设有多路阀,多路阀下端设有固定阀块;所述固定阀块内分别设有活塞安装孔和工艺油孔,活塞安装孔内经堵头固定安装有内反馈平衡活塞,所述内反馈平衡活塞包括浮动活塞和控制活塞,浮动活塞内设有浮动活塞上腔,浮动活塞的底部设有圆柱形的浮动凸台,浮动活塞径向设有2组浮动活塞密封圈,2组浮动活塞密封圈之间的活塞壁上周向均布有多个平衡油孔,所述浮动活塞顶部还设有油口密封圈;所述控制活塞位于浮动活塞的下端,控制活塞的底部设有控制凸台,控制活塞径向设有1组控制活塞密封圈;所述浮动活塞和控制活塞之间形成有环形腔,环形腔经反馈油孔与工艺油孔连接;所述控制活塞与堵头之间形成有控制活塞下腔;所述固定阀块上还设有入油口、出油口以及控制油孔,入油孔经浮动活塞上腔、平衡油孔连通出油口,出油口经工艺油孔、反馈油孔连通环形腔,所述控制油孔连接控制活塞下腔。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该装置的内反馈浮动活塞设计,不受油口安装面和沟槽深度的影响,均能实现密封可靠;

2、该装置内反馈控制活塞设计,不受多路阀入口油液压力影响,确保无泄漏密封。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反馈平衡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固定阀块内部反馈油孔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固定阀块内部控制油孔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固定阀块各油口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装置包括液压缸连接阀块101,如图1-图5所示,所述液压缸连接阀块101下端设有多路阀102,多路阀102下端设有固定阀块104;所述固定阀块104内分别设有活塞安装孔道303和工艺油孔302,活塞安装孔道303内经堵头105固定安装有内反馈平衡活塞103,所述内反馈平衡活塞103包括浮动活塞205和控制活塞206,浮动活塞205内设有浮动活塞上腔404,浮动活塞205的底部设有圆柱形的浮动凸台208,浮动活塞205径向设有2组浮动活塞密封圈202,2组浮动活塞密封圈202之间的活塞壁上周向均布有多个平衡油孔204,所述浮动活塞205顶部还设有油口密封圈201;所述控制活塞206位于浮动活塞205的下端,控制活塞206的底部设有控制凸台209,控制活塞206径向设有1组控制活塞密封圈207;所述浮动活塞205和控制活塞206之间形成有环形腔403,环形腔403经反馈油孔301与工艺油孔302连接;所述控制活塞206与堵头105之间形成有控制活塞下腔402;所述固定阀块104上还设有入油口304、出油口305以及控制油孔401,入油孔304经浮动活塞上腔404、平衡油孔204连通出油口305,出油口305经工艺油孔302、反馈油孔301连通环形腔403,所述控制油孔401连接控制活塞下腔402。

所述多路阀102底部的油口与内反馈平衡活塞103上端的入油口304之间的密封面不在同一平面,并且油口的密封沟槽深度不同。

所述环形腔403的直径大于浮动活塞上腔404的直径。

所述入油口304位于固定阀块104的上端面上;出油口305以及控制油孔401位于固定阀块104侧部端面上。

所述2组浮动活塞密封圈202和1组控制活塞密封圈207的两侧均设有密封圈挡圈203。

所述控制活塞206与浮动活塞205的底部之间保持有1~2mm的缝隙;控制活塞206的底部与堵头105之间保持有1mm以内的间隙。

所述平衡油孔204布置在2组浮动活塞密封圈202之间,并且沿浮动活塞205呈周向均匀分布,平衡油孔204的数量和大小根据多路阀102底部的油口直径确定,数量为偶数。

所述控制油孔401与反馈油孔301之间为不连通的,且两者均采用相互独立的压力油源。

所述活塞安装孔道303经内反馈平衡活塞103分隔成控制活塞下腔402、环形腔403和浮动活塞上腔404,塞安装孔道303的两端均设有缩径台肩。

本发明中,如附图1所示,所述液压缸连接阀块101通过液压缸作用在多路阀102上表面上,利用液压缸的伸缩可使液压缸连接阀块101压紧或脱离多路阀102,液压缸通过铰接方式与液压缸连接阀块101固定。

如图2所示,所述浮动活塞205底部有圆柱形的浮动凸台208,径向设置了2组浮动活塞密封圈202和4组密封圈挡圈203;所述平衡油孔204布置在2组浮动活塞密封圈202中间,并且沿浮动活塞205呈周向均匀分布,其数量和大小根据多路阀102下端的油口直径确定,数量尽量为偶数;所述控制活塞206底部设有控制凸台209,径向设置1组控制活塞密封圈207和2组密封圈挡圈203,控制活塞206与浮动活塞205之间的缝隙保持在1~2mm。

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阀块104内部设计了反馈油孔301、工艺油孔302、活塞安装孔道303和控制油孔401;所述反馈油孔301与工艺油孔302、活塞安装孔道303保持连通;所述活塞安装孔道303被内反馈平衡活塞103分隔成控制活塞下腔402、环形腔403和浮动活塞上腔404,并且活塞安装孔道303顶部设有缩径台肩;所述环形腔403直径大于浮动活塞上腔404;所述控制活塞下腔402与控制油孔401保持连通。

本发明的密封原理和具体过程如下,所述多路阀102被液压缸连接阀块101和固定阀块104夹紧后,液压油的压力记为p1,液压油从多路阀102底部的油口进入浮动活塞上腔404,再通过周向的多个平衡油孔204经工艺油孔302、反馈油孔301流至环形腔403,由于环形腔403有效投影面积a1大于浮动活塞上腔404的有效投影面积a2,两处油液相通,压力一致,根据公式f1=p1×(a1-a2)可知,浮动活塞205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推力f1,从而压迫入油口304处油口密封圈201贴合多路阀102的下端。当推力f1达到油口密封圈201所需要的密封预紧力f0后,即可实现可靠密封。当多路阀102入口液压油压力p1过高时,为了防止推力f1过大甚至压溃油口密封圈201,在活塞安装孔道303顶部设计了缩径台肩,限制浮动活塞205的行程;当多路阀102入口液压油压力p1较低时,推力f1会远小于f0,光靠内部油压已经无法实现可靠密封,此时通过控制油孔401引入一路控制压力油至控制活塞下腔402,控制压力油的压力记为p2,从而产生推力f2=(p2-p1)×a1,推动控制活塞206和浮动活塞205上移直至压迫油口密封圈201,实现低压情况下的无泄漏密封。从图3、4可知,当控制油孔401的压力p2<p1时,控制活塞206不起作用,完全靠多路阀102入口液压油的压力p1和浮动活塞205两端的面积差产生向上推力f1压迫油口密封圈201实现可靠密封;当多路阀102油口压力p1<p2时,控制活塞206受到推力f2作用,推动浮动活塞205上移并压迫油口密封圈201实现低压情况下的无泄漏密封。

在固定阀块104内部孔道设置内反馈平衡活塞103,包括浮动活塞205和控制活塞206,浮动活塞205在油压作用下可上下浮动,反向压紧密封,不受油口安装面高低和沟槽深浅不一致的影响,密封可靠;浮动活塞205下方设置控制活塞206,当多路阀入口压力过低时,通过控制活塞206推动浮动活塞205压迫密封圈,确保高低压情况下均能可靠密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