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液压油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4384发布日期:2019-10-19 03:03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液压油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油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涉及液压油过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液压油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液压油是利用液体压力能的液压系统使用的液压介质,在液压系统中起着能量传递、抗磨、系统润滑、防腐、防锈、冷却等作用。液压油质量的优劣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液压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故液压油的粘度、粘温性能、防锈性、抗氧化安定性和抗泡沫性是检验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汽车及工程机械等的液压系统使用液压油作为工作介质,在汽车及工程机械的周期性保养中会检验液压油的使用状态,对于指标不合格的液压油进行更换,而在使用过程中的液压油则需要持续的进行保养,以满足其油品质量合格,达到保护机械设备的目的。

现有的液压油保养主要通过过滤实现,在汽车及工程机械等设备的液压油回路中设置有液压油过滤装置,液压油进入过滤装置后通过滤芯的作用,滤除各种从外部混入或液压油系统运转中内部产生的固体杂质,有效的控制液压油的污染度,保护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

液压油可应用于工业液压系统、移动液压传动系统和船用液压系统等油路系统中,其中移动液压传动系统的应用包括诸如挖掘机和起重机等移动式液压设备,其液压油保养使用的滤芯存在明显的弊端,主要是滤芯不稳定,挖掘机上坡或者下坡机身发生倾斜的时候过滤器内的滤芯随之发生倾斜,造成滤芯下部的密封胶圈失去密封效用,含有杂质的液压油从密封胶圈的底部逃穿,使得过滤器起不到过滤的作用。

因此,现有的液压油过滤装置还存在明显的不足,需要对过滤装置的结构进行调整优化,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液压油过滤装置,旨在改进过滤装置的结构,使过滤装置安装后更加稳定,能够应对多种工况,使滤芯提供正常合理的过滤作用,不出现泄漏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效果,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的液压油过滤装置,包括支承体,支承体内部设有过油结构,且支承体外壁套接有滤芯;支承体上部连接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端盖,端盖包括盖板和垂直设于盖板上的定向筒,定向筒内设有抵紧弹簧,抵紧弹簧的上端抵紧定向筒的筒底,抵紧弹簧的下端抵紧支承体;所述支承体的下部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的密封组件包括底座板和密封圈,所述底座板与滤芯的下端螺旋连接并抵紧滤芯,底座板上设有连通油路的过油孔,所述密封圈套接于底座板的边缘;当过滤装置与油路系统连通时,底座板将密封圈压紧以密封底座板下表面与油路系统之间的间隙。

上述公开的液压油过滤装置,在具体使用时通过定向筒将抵紧弹簧进行定向,即使在倾斜、振动的环境下,抵紧弹簧也能确保将支承体抵紧,从而使过滤装置的底部不出现脱离现象,避免发生液压油从过滤装置底部泄漏的情况。

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支承体进行优化,支承体用于固定滤芯,支承体上可设置若干滤芯;支承体内的过油结构可以是空腔结构,也可以是管道通路结构,过油结构的作用是连通支承体下方的过油孔与滤芯的内腔,便于液压油形成环流通路,且液压油中的杂质在该通路中被滤芯过滤掉。

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盖板进行优化,盖板连接于外部的固定机构上,用于将支承体抵紧,使支承体的底部与油路系统保持密封;盖板可通过多种方式连接至固定机构,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盖板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连接紧固件,盖板通过紧固件与油路系统连接紧固。

优选的,盖板设置为圆形,连接孔沿盖板的圆周边缘间隔设置,通过在连接孔设置螺栓等紧固件使盖板与支承体连接紧固。

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端盖进行完善,端盖在连接固定后,其盖板与外部机构的接触面为刚性连接,存在连接间隙,为了确保该接触面密封,避免出现渗漏的现象,可采用多种方式对该接触面进行处理,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定向筒外部套有第一Ο形圈,且第一Ο形圈与盖板的下表面接触,当盖板与油路系统连接时,盖板将第一Ο形圈压紧实现密封。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Ο形圈可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且第一Ο形圈为扁平式的片状结构,第一Ο形圈上设置有与连接孔一一对应的通孔,当盖板上设置紧固件连接时,紧固件依次穿过连接孔和通孔,使得第一Ο形圈的设置更为稳定。

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底座板进行优化,底座板连接至支承体,过油孔与支承体内的过油结构连通,从过油结构内流出的液压油流经过油孔后进入油路系统的其他结构内;底座板需要保持与油路系统连接处的密封,避免连接处出现间隙,未经过滤的油品从间隙中泄漏,降低过滤装置的效果;可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底座板与油路系统的连接处密封,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底座板包括螺纹套,螺纹套的上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滤芯的下端对应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纹套的下端设置有底板,所述的过油孔位于底板上,所述的密封圈与底板的边缘连接。

再进一步,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底座板继续优化,底座板在被抵紧时需要承受一定程度的压力,为防止底座板受压变形,需要加强底座板的结构强度,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由于所述的螺纹套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的加强筋沿螺纹套的圆周环形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密封圈进行优化,密封圈设置于底座板的边缘处,封闭底座板与油路系统接触面的间隙,防止液压油泄漏,常规的密封圈与底座板之间无法形成统一的整体,容易出现错位、滑落等情况导致密封失效,从而出现泄漏,因此设置更为可靠的结构使得密封圈与底座板的一体性更强,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密封圈的内侧环面设置有环槽,所述底座板的边缘卡入环槽内。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内径略小于底座板的圆周外径,密封圈套接时具备一定的紧固力,不容易脱落和滑落,在底座板的轴向压力作用下,密封圈的密封效果更为可靠。

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密封圈继续优化,密封圈在套接于底座板上时,由于密封圈的内径略小,故安装过程中会发生相应的弹性形变,为了方便密封圈更容易安装,采用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密封圈内侧环面的上部为环形的斜面,所述斜面的顶部朝向密封圈的外侧倾斜。在安装时,将该斜面朝向底座板,并施力将密封圈向底座板推动,则密封圈可在斜面的过渡作用下轻松与底座板连接,底座板能顺畅卡入环槽;而当施以反向方的作用力时,由于不存在斜面过渡,密封圈与底座板的机械抵触明显,不能轻易将密封圈拆除,二者的连接稳定可靠。

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公开的支承体进行优化,支撑体作为液压油流通的重要途径,在连通油路系统时被端盖抵紧,滤芯、底座板均安装于支承体在支承体的作用下固定于既定位置,保证液压油过滤的顺利进行;但当需要进行过滤装置的检修维护时,由于支承体安装至油路系统当中,不便于直接取出,给检修工作造成困扰,因此提出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支承体的顶部端面设有提拉结构,所述抵紧弹簧的下端套在提拉结构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的提拉结构为提拉扣、提拉环、提拉孔等任一可受力的结构,方便从上方将支承体提拉取出。

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支承体继续优化,支承体上套接滤芯,滤芯的上端面应被限位,防止滤芯在支承体上发生轴向滑动,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支承体上设置有外沿板,外沿板覆盖并抵紧滤芯的上端面。

优选的,外沿板为圆形板,其在支承体外壁突出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挡板,滤芯的上端面被该外沿板挡住,外沿板限制了滤芯沿轴向滑动。

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支承体继续优化,外沿板与滤芯的上端面接触时存在连接间隙,需要进行密封,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外沿板与滤芯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Ο形圈,所述第二Ο形圈用于密封外沿板与滤芯上端面之间的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端盖对抵紧弹簧进行定向,使得过滤装置在倾斜、振动等非稳定状态的移动液压传动系统中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过滤作用,抵紧弹簧能够保持其既定的抵紧方向,不发生倾斜、错位和滑落。

2.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密封圈结构与底座板进行配合,密封圈能与底座板稳定卡合,底座板始终抵紧密封圈,过滤装置不出现倾斜,则密封圈与油路系统之间不出现间隙,不会有液压油从密封圈处泄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表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因此不应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是过滤装置的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过滤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底座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底座板正视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密封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各标号的含义是:1-端盖;101-盖板;102-定向筒;2-第一Ο形圈;3-抵紧弹簧;4-支承体;401-外沿板;402-提拉结构;5-滤芯;6-支座板;601-底板;602-螺纹套;603-加强筋;604-过油孔;7-密封圈;701-环槽;702-斜面;8-第二Ο形圈;9-固定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释。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液压油过滤装置,如图1、图2,图1给出了过滤装置的整体组装示意图,图2给出了沿中心线进行分解的分解示意图,根据图1、图2的展示,过滤装置包括支承体4,支承体4内部设有过油结构,且支承体4外壁套接有滤芯5;支承体4上部连接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端盖1,端盖1包括盖板101和垂直设于盖板101上的定向筒102,定向筒102内设有抵紧弹簧3,抵紧弹簧3的上端抵紧定向筒102的筒底,抵紧弹簧3的下端抵紧支承体4;所述支承体4的下部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的密封组件包括底座板和密封圈7,所述底座板与滤芯5的下端螺旋连接并抵紧滤芯5,底座板上设有连通油路的过油孔604,所述密封圈7套接于底座板的边缘;当过滤装置与油路系统连通时,底座板将密封圈7压紧以密封底座板下表面与油路系统之间的间隙。

上述公开的液压油过滤装置,在具体使用时通过定向筒102将抵紧弹簧3进行定向,即使在倾斜、振动的环境下,抵紧弹簧3也能确保将支承体4抵紧,从而使过滤装置的底部不出现脱离现象,避免发生液压油从过滤装置底部泄漏的情况。

支承体4用于固定滤芯5,支承体4上可设置若干滤芯5,本实施例中,滤芯5为常规的过滤器滤芯5;具体的,所述支承体4的上部设置有连接螺纹,所述滤芯5套接于支承体4上之后,滤芯5的上端与支承体4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支承体4内的过油结构可以是空腔结构,也可以是管道通路结构,过油结构的作用是连通支承体4下方的过油孔604与滤芯5的内腔,便于液压油形成环流通路,且液压油中的杂质在该通路中被滤芯5过滤掉。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过油结构为支承体4内部的空腔,空腔下部连通底座板的过油孔604,空腔的从支承体4的侧壁连通至滤芯5的内腔。

盖板101连接于外部的固定机构9上,用于将支承体4抵紧,使支承体4的底部与油路系统保持密封;盖板101可通过多种方式连接至固定机构,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盖板101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连接紧固件,盖板101通过紧固件与油路系统连接紧固。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盖板101设置为圆形,连接孔沿盖板101的圆周边缘间隔设置,通过在连接孔设置螺栓等紧固件使盖板101与支承体4连接紧固。

端盖1在连接固定后,其盖板101与外部机构的接触面为刚性连接,存在连接间隙,为了确保该接触面密封,避免出现渗漏的现象,可采用多种方式对该接触面进行处理,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定向筒102外部套有第一Ο形圈2,且第一Ο形圈2与盖板101的下表面接触,当盖板101与油路系统连接时,盖板101将第一Ο形圈2压紧实现密封。

具体的,所述的第一Ο形圈2可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且第一Ο形圈2为扁平式的片状结构,第一Ο形圈2上设置有与连接孔一一对应的通孔,当盖板101上设置紧固件连接时,紧固件依次穿过连接孔和通孔,使得第一Ο形圈2的设置更为稳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Ο形圈2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液压油过滤装置,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是:包括支承体4,支承体4内部设有过油结构,且支承体4外壁套接有滤芯5;支承体4上部连接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端盖1,端盖1包括盖板101和垂直设于盖板101上的定向筒102,定向筒102内设有抵紧弹簧3,抵紧弹簧3的上端抵紧定向筒102的筒底,抵紧弹簧3的下端抵紧支承体4;所述支承体4的下部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的密封组件包括底座板和密封圈7,所述底座板与滤芯5的下端螺旋连接并抵紧滤芯5,底座板上设有连通油路的过油孔604,所述密封圈7套接于底座板的边缘;当过滤装置与油路系统连通时,底座板将密封圈7压紧以密封底座板下表面与油路系统之间的间隙。

与实施例1中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对设于过滤装置底部的密封组件进行了改进。

具体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底座板进行优化,底座板连接至支承体4,过油孔604与支承体4内的过油结构连通,从过油结构内流出的液压油流经过油孔604后进入油路系统的其他结构内;底座板需要保持与油路系统连接处的密封,避免连接处出现间隙,未经过滤的油品从间隙中泄漏,降低过滤装置的效果;可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底座板与油路系统的连接处密封,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如图3、图4所示,所述的底座板包括螺纹套602,螺纹套602的上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滤芯5的下端对应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纹套602的下端设置有底板601,所述的过油孔604位于底板601上,所述的密封圈7与底板601的边缘连接。

底座板在被抵紧时需要承受一定程度的压力,为防止底座板受压变形,需要加强底座板的结构强度,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由于所述的螺纹套602与底板601之间设置有加强筋603。

具体的,所述的加强筋603沿螺纹套602的圆周环形间隔设置。

如图5所示,密封圈7设置于底座板的边缘处,封闭底座板与油路系统接触面的间隙,防止液压油泄漏,常规的密封圈7与底座板之间无法形成统一的整体,容易出现错位、滑落等情况导致密封失效,从而出现泄漏,因此设置更为可靠的结构使得密封圈7与底座板的一体性更强,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密封圈7的内侧环面设置有环槽701,所述底座板的边缘卡入环槽701内。

具体的,所述密封圈7的内径略小于底座板的圆周外径,密封圈7套接时具备一定的紧固力,不容易脱落和滑落,在底座板的轴向压力作用下,密封圈7的密封效果更为可靠。

密封圈7在套接于底座板上时,由于密封圈7的内径略小,故安装过程中会发生相应的弹性形变,为了方便密封圈7更容易安装,采用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密封圈7内侧环面的上部为环形的斜面702,所述斜面702的顶部朝向密封圈7的外侧倾斜。在安装时,将该斜面702朝向底座板,并施力将密封圈7向底座板推动,则密封圈7可在斜面702的过渡作用下轻松与底座板连接,底座板能顺畅卡入环槽701;而当施以反向方的作用力时,由于不存在斜面702过渡,密封圈7与底座板的机械抵触明显,不能轻易将密封圈7拆除,二者的连接稳定可靠。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液压油过滤装置,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是:包括支承体4,支承体4内部设有过油结构,且支承体4外壁套接有滤芯5;支承体4上部连接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端盖1,端盖1包括盖板101和垂直设于盖板101上的定向筒102,定向筒102内设有抵紧弹簧3,抵紧弹簧3的上端抵紧定向筒102的筒底,抵紧弹簧3的下端抵紧支承体4;所述支承体4的下部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的密封组件包括底座板和密封圈7,所述底座板与滤芯5的下端螺旋连接并抵紧滤芯5,底座板上设有连通油路的过油孔604,所述密封圈7套接于底座板的边缘;当过滤装置与油路系统连通时,底座板将密封圈7压紧以密封底座板下表面与油路系统之间的间隙。

与实施例1中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对实施例1公开的支承体4进行优化,支撑体作为液压油流通的重要途径,在连通油路系统时被端盖1抵紧,滤芯5、底座板均安装于支承体4在支承体4的作用下固定于既定位置,保证液压油过滤的顺利进行;但当需要进行过滤装置的检修维护时,由于支承体4安装至油路系统当中,不便于直接取出,给检修工作造成困扰,因此提出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支承体4的顶部端面设有提拉结构402,所述抵紧弹簧3的下端套在提拉结构402的外部。

具体的,所述的提拉结构402为提拉扣、提拉环、提拉孔等任一可受力的结构,方便从上方将支承体4提拉取出。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液压油过滤装置,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是:包括支承体4,支承体4内部设有过油结构,且支承体4外壁套接有滤芯5;支承体4上部连接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端盖1,端盖1包括盖板101和垂直设于盖板101上的定向筒102,定向筒102内设有抵紧弹簧3,抵紧弹簧3的上端抵紧定向筒102的筒底,抵紧弹簧3的下端抵紧支承体4;所述支承体4的下部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的密封组件包括底座板和密封圈7,所述底座板与滤芯5的下端螺旋连接并抵紧滤芯5,底座板上设有连通油路的过油孔604,所述密封圈7套接于底座板的边缘;当过滤装置与油路系统连通时,底座板将密封圈7压紧以密封底座板下表面与油路系统之间的间隙。

与实施例1中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对实施例1中公开的支承体4进行优化,支承体4上套接滤芯5,滤芯5的上端面应被限位,防止滤芯5在支承体4上发生轴向滑动,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支承体4上设置有外沿板401,外沿板401覆盖并抵紧滤芯5的上端面。

具体的,外沿板401为圆形板,其在支承体4外壁突出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挡板,滤芯5的上端面被该外沿板401挡住,外沿板401限制了滤芯5沿轴向滑动。

外沿板401与滤芯5的上端面接触时存在连接间隙,需要进行密封,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外沿板401与滤芯5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Ο形圈8,所述第二Ο形圈8用于密封外沿板401与滤芯5上端面之间的间隙。

以上即为本实用新型列举的几种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在不相互干涉的情况下,上述技术特征可进行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技术方案,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方式相互任意组合得到其他多种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实施方式。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