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式消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3193发布日期:2019-12-03 17:24阅读:718来源:国知局
抗式消音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音器,具体涉及一种抗式消音器。



背景技术:

抗式消音器是通过管道截面的突变处或旁接共振腔等在声传播过程中引起阻抗的改变而产生声能的反射、干涉,从而降低由消音器向外辐射的声能,以达到消声目的的消音器。抗式消音器无吸声材料,特别适用于低频率的消声,可以与阻式消音器共同安装在鼓风机的气流通道上或进、排气系统中,能有效降低罗茨鼓风机的气动噪音,减少环境污染。目前,抗式消音器的结构多种多样,为了获得较好的消音效果,体积一般设计的较大、内腔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消音效果好的抗式消音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抗式消音器,包括外筒体以及设置在外筒体内腔中的第一冲孔筒和第二冲孔筒,所述第一冲孔筒和第二冲孔筒上均布有若干小孔,第一冲孔筒连接在外筒体左端面的下部,第二冲孔筒连接在外筒体右端面的上部,外筒体左端面的外侧连接有与第一冲孔筒的内腔相通的第一喉管,第一喉管上设有第一法兰盘,外筒体右端面的外侧连接有与第二冲孔筒的内腔相通的第二喉管,第二喉管上设有第二法兰盘,第一冲孔筒和第二冲孔筒平行设置,第一喉管与第一冲孔筒同轴线,第二喉管与第二冲孔筒同轴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式消音器,其中,外筒体的截面呈椭圆形,第一冲孔筒位于外筒体的下部靠前位置,第二冲孔筒位于外筒体的上部靠后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式消音器,其中,第一冲孔筒和第二冲孔筒上的小孔直径为2~4mm。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抗式消音器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气流会通过第一喉管进入到第一冲孔筒内,再从第一冲孔筒的右端进入到外筒体的内腔里,气流在外筒体的内腔里向左端流动,再从第二冲孔筒的左端进入到第二冲孔筒,最后从第二喉管内流出,经过第一冲孔筒和第二冲孔筒上的小孔的分散,扩散了气流分布,降低了流速,有够有效的降低气动噪音,甚至无需做隔音罩即可达到85db(a),并且外筒体内只设置有第一冲孔筒和第二冲孔筒,无其它的设置,所以结构较简单、制作成本会较低。

活动盖板为透明材质的亚克力板,可以方便人们随时观察筒体内过滤的灰尘情况。

外筒体的截面呈椭圆形,第一冲孔筒位于外筒体的下部靠前位置,第二冲孔筒位于外筒体的上部靠后位置,可以在保证第一冲孔筒和第二冲孔筒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使本实用新型制作的体积较小。

第一冲孔筒和第二冲孔筒上的小孔直径为2~4mm时消音效果最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抗式消音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抗式消音器的左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抗式消音器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抗式消音器包括外筒体1以及设置在外筒体1内腔中的第一冲孔筒3和第二冲孔筒2,第一冲孔筒3和第二冲孔筒2上均布有若干小孔,第一冲孔筒3连接在外筒体1左端面的下部,第二冲孔筒2连接在外筒体1右端面的上部,外筒体1左端面的外侧连接有与第一冲孔筒3的内腔相通的第一喉管4,第一喉管4上设有第一法兰盘5,外筒体1右端面的外侧连接有与第二冲孔筒2的内腔相通的第二喉管6,第二喉管6上设有第二法兰盘7,第一冲孔筒3和第二冲孔筒2平行设置,第一喉管4与第一冲孔筒3同轴线,述第二喉管6与第二冲孔筒2同轴线,外筒体1的截面呈椭圆形,第一冲孔筒3位于外筒体1的下部靠前位置,第二冲孔筒2位于外筒体1的上部靠后位置,第一冲孔筒3和第二冲孔筒2上的小孔直径为3mm。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