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路桩用气缸及气动全自动升降路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3683发布日期:2020-01-21 22:07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路桩用气缸及气动全自动升降路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路桩用气缸及气动全自动升降路桩,属于路桩领域。



背景技术:

气缸,尤其是应用于升降路桩上的气缸,往往由于需要控制内管的升降,内管的重量又较大,因此气缸的耗气量很大,尤其上升和下降都需要通气控制,因此用气量巨大,造成升降路桩的用气成本庞大,不利于大规模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维修成本更低的升降路桩用气缸及气动全自动升降路桩。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升降路桩用气缸,包括活塞杆、钢筒、弹簧、上端盖以及活塞,上端盖固定在钢筒的上端,活塞杆贯穿上端盖并且相对钢筒沿轴向活动设置,活塞沿轴向定位在活塞杆上,且活塞位于钢筒内,弹簧套在活塞杆上,弹簧的两端分别顶在上端盖和活塞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钢筒内进气,以带动活塞杆从上端盖处向钢筒外侧移动,在活塞杆朝向钢筒外侧移动过程中,会带动活塞一并移动,与上端盖配合挤压弹簧,此时部分气缸的动能转换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当需要重新使活塞杆回落时,将气断开,在弹簧的弹性复位作用下推动活塞朝向钢筒的底部移动,从而带动活塞杆复位,因此在复位过程中不需要进气,使气缸的用气量将近减少了一半。钢筒可以采用现有气缸的常规密封件进行密封。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限位管,限位管套在活塞杆上,并且位于上端盖和活塞之间,上端盖下端与限位管的端部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螺纹,活塞螺纹连接在活塞杆上,以调节活塞在活塞杆上轴向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台阶及螺纹,活塞镶嵌在活塞杆上,旋拧活塞上的螺母对活塞在活塞杆上轴向位置定位。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固定在钢筒下端的下端盖,下端盖固定在底板上,底板上安装有多根调节螺丝,调节螺丝至少部分位于底板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所述调节螺丝的螺帽位于底板的下方,调节螺丝上连接有防松螺母,防松螺母压在底板上。

一种气动全自动升降路桩,包括内管、外管以及升降路桩用气缸,内管与活塞杆的上端固定,活塞杆带动内管进出外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内管内固定有内衬板,活塞杆的上端固定在内衬板上,活塞杆通过内衬板和内管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板靠近内管的一面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用于对内管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板靠近内管的一面设置有多根导向杆,导向杆的下端和底板固定,导向杆的上端固定有导向套,内管上固定有导向环,导向杆贯穿导向环,导向环沿导向杆轴向滑动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动全自动升降路桩还包括盖板以及固定在盖板下底面的加强杆,加强杆贯穿导向套对导向环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全自动升降路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全自动升降路桩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路桩用气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路桩用气缸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气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参见图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动全自动升降路桩,包括内管11、外管14、盖板18以及升降路桩用气缸。内管11、外管14以及升降路桩用气缸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其中外管14安装在地下,并通过盖板18与地面进行固定。内管11安装在外管14的中间,升降路桩用气缸安装在外管14内,并与内管11连接,以带动内管11伸出或落入外管14,从而控制内管11进出地面。

其中升降路桩用气缸,包括活塞杆1、钢筒2、弹簧3、上端盖4、下端盖7以及活塞5。

钢筒2大致为一根矩形管,上端盖4固定在钢筒2的上端,下端盖7固定在钢筒2下端,钢筒2沿竖直方向设置。活塞杆1贯穿上端盖4,活塞杆1沿自身轴向活动设置。本实施例中活塞杆1平行于钢筒2,同样为竖直设置,内管11与活塞杆1的上端固定,钢筒2内进气,将活塞杆1竖直向上推出钢筒2,使活塞杆1带动内管11向外管14移动的目的。

此外,活塞5沿轴向定位在活塞杆1上,正常使用状态下,活塞5在活塞杆1上的位置是固定的。活塞5位于钢筒2内,弹簧3套在活塞杆1上,弹簧3的两端分别顶在上端盖4和活塞5上。在活塞杆1朝向钢筒2外侧移动过程中,会带动活塞5一并竖直向上移动,上端盖4的竖直高度不变,因此活塞5上移过程中会挤压弹簧3,此时部分气缸的动能转换为弹簧3的弹性势能。

当需要重新使活塞杆1回落时,将气断开,在弹簧3的弹性复位作用下推动活塞5朝向钢筒2的底部(即竖直向下)移动,活塞5带动活塞杆1复位至钢筒2内,因此在复位过程中不需要进气,一上一下整个过程使用气量将近减少了一半。

钢筒2内进气过程具体为气源进气经过节流阀后接入快速排气阀进气口28,由快速排气阀出气口29接入气缸,将活塞杆1竖直向上推出钢筒2。而电磁阀断气之后,气缸内和外气源管内产生气压差,气缸内的空气由快速排气阀排气口30快速排出,实现活塞杆1快速回落。

为了对活塞杆1的行程进行控制,避免活塞杆1每次上升都到达最大行程,本实施例升降路桩用气缸还包括限位管6,限位管6套在活塞杆1上,并且位于上端盖4和活塞5之间,上端盖4和活塞5之一与限位管6的端部固定。以限位管6的上端与上端盖4的下端固定为例,活塞5上移过程中撞击限位管6的下端,通过限位管6限制活塞5的上移行程,从而限制活塞杆1行程。同理限位管6的下端和活塞5的上端固定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上端盖4的下端和限位管6的上端撞击对活塞杆1限制行程,达到调节行程的目的。

以限位管6的上端与上端盖4的下端固定为例,活塞杆1的行程距离依赖于活塞5在活塞杆1上位置,限位管6的下端和活塞5之间最大间距即为活塞杆1行程,活塞杆1上设置有台阶及螺纹,活塞5镶嵌在活塞杆1上,旋拧活塞5上的螺母对活塞5在活塞杆上1上的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同时活塞杆1活动时活塞5不会在活塞杆1上轴向移动。

此外限位管6套住部分弹簧3,对弹簧3形变方向进行限制,避免弹簧3弯折。

由于气缸行程较长,因此本实施例中弹簧3可以由多根小弹簧组成。同理限位管6也可以由多根小管拼接形成。

本实施例中下端盖7固定在底板8上,底板8上安装有多根调节螺丝9,调节螺丝9至少部分位于底板8的下方,升降路桩用气缸安装至外管14内后,调节螺丝9能够支撑在外管14的底壁上,调节不同的调节螺丝9在底板8下方的长度,能够调节底板8的水平度和竖直高度。

此外调节螺丝9的螺帽位于底板8的下方并支撑于外管14的底壁上,调节螺丝9上连接有防松螺母10,防松螺母10压在底板8上。调节螺丝9的螺帽能使得底板8尽可能水平,防松螺母10则能防止底板8在调节螺丝9上滑动。

本实施例的内管11上端内固定有内衬板12,内衬板12和内管11的内壁固定,活塞杆1的上端固定在内衬板12上,活塞杆1通过内衬板12和内管11固定。

为了对活塞杆1的升降进行导向,本实施例中在底板8的上底面上还固定有若干根竖直设置的导向杆15,其中导向杆15的下端和底板8的上底面固定,导向杆15的上端固定有导向套16,通过导向套16和底板8配合保证导向杆15之间的平行度。

其中内管11的底部外壁周向固定有导向环17,导向杆15贯穿导向环17,导向环17沿导向杆15轴向滑动设置,利用导向杆15对内管11的升降进行导向。导向杆15的端部被限制在底板8和导向套16之间,因此导向环17的活动范围也被限制在底板8和导向套16之间,相应活塞杆1的行程也被限制。

为了避免活塞杆1升降过程始终处于最大行程,本实施例在底板8靠近内管11的一面(上底面)设置有限位柱13,导向套16的下底面设置加强杆19,加强杆19和限位柱13沿导向杆15轴向,即本实施例竖直方向,投影至导向环17上,导向环17在导向杆15上滑动时受限于气缸行程和限位柱13,起到限制活塞杆1行程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加强杆19竖直设置,加强杆19的上端与盖板18下底面固定,加强杆19贯穿导向套16,以使得加强杆19的下端到达导向套16的下底面下方。

此外导向套16一般为尼龙材质,加强杆19为金属材质,加强杆19贯穿导向套16后能够增强导向套16的强度。

内管11通过导向环17和导向杆15,与导向套16以及升降路桩用气缸行程框架结构,拆装时,可以将盖板18和加强杆19拆除,将上述框架结构整体从外管14中取出,简化维修步骤,降低维修成本。

额外的,本实施例中内衬板12的上方还设置由有端盖22,内衬板12和端盖22相互平行,其之间设置有一圈环状的灯带21,灯带21外设置有一圈环状的亚力克板,对灯带21进行保护。灯带21连接有弹簧电线20,弹簧电线20的上端穿过内衬板12和内衬板12连接,下端固定在底板8上,灯带21在夜间发光提示此处有路桩。内管11升降过程中弹簧电线20的上端和灯带21相对位置固定,同时弹簧电线20会拉升或者挤压,不会产生缠绕。

为了防止端盖22受到压力损坏灯带21,在端盖22上可以采用如底板8上的调节螺丝9和防松螺母10结构。

内管11的侧壁上还加工有凹槽,凹槽内贴有反光贴27,以反射夜间车辆灯光。

本实施例外管14上端侧壁和下端侧壁分别加工有上孔23和下孔24,下孔24接pvc排水管用于排水,外管14外壁上还焊接有方盒25和u型槽26,u型槽26的下端连通至外管14内,从而将外管14内部线路引出至u型槽26,u型槽26与方盒25连通,方盒25与上孔23连通,上孔23接pvc线路管将u型槽26内线路引出。

此外盖板18将方盒25盖住,需要维修时,可以将盖板18拆除,从方盒25处对线路进行维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