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可调节叶片的离心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18801发布日期:2020-12-18 13:00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可调节叶片的离心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可调节叶片的离心泵装置。



背景技术:

离心泵在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每年我国消耗在叶片泵上的电量极高,因而离心泵的节能高效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离心泵往往并不是只在单一工况下运行,多工况的运行已经十分常见,当来流工况发生改变时,传统离心泵的效率往往就会受到很大损失,从而导致离心泵长期出于低效运行中。因此,如何使一台离心泵能够在不同工况下均能保持高效运行就成为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叶轮作为离心泵的核心做功部件,其水力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离心泵整体的效率,所以有必要发明一种能提高泵设备水力效率的具有可调节叶片的离心泵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提高泵设备水力效率的具有可调节叶片的离心泵装置。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可调节叶片的离心泵装置,包括轮毂;所述轮毂表面环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叶片组;所述叶片组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相互交错分布;所述第二叶片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叶片;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轮毂表面旋转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叶片的旋转连接点位于其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轮毂表面凹陷设置有调节槽;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调节槽的底部对应贴合;所述第二叶片在所述调节槽的约束范围内自由往复摆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蜗壳;所述轮毂和所述叶片组转动设置在所述蜗壳内部;所述蜗壳外部连接设置有中转腔;所述蜗壳侧面设置有若干输水孔;所述输水孔深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蜗壳内部、中转腔连通;所述中转腔与对应供水设备的出口端连通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转腔上嵌设有止流柱;所述止流柱的嵌入端与所述输水孔对应配合;伸缩调节所述止流柱的位置,对应控制各输水孔的开闭。

进一步地,所述止流柱嵌入端的内部设置有转流腔;所述止流柱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将所述转流腔与所述止流柱的外部空间连通。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可调节叶片的离心泵装置,包括轮毂;所述轮毂表面环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叶片组;所述叶片组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相互交错分布;所述第二叶片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叶片;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轮毂表面旋转配合;在周围流体的共同作用下,短叶片的工作面和吸力面所受到的压力将随着来流工况的改变而实时改变,短叶片为了保持自身平衡,将绕旋转轴进行旋转,实时调节自身的安放角,从而使流体在流道内所受到的流动损失始终处于较低状态,以此来提高叶轮的水力效率,使离心泵得以在不同工况下均能高效运行,达到提高泵设备水力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叶片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蜗壳、中转腔和止流柱配合示意图;

附图3为止流柱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具有可调节叶片的离心泵装置,如附图1所示,包括轮毂1;所述轮毂1表面环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叶片组2;所述叶片组2包括第一叶片21和第二叶片22;所述第一叶片21、第二叶片22相互交错分布;所述第二叶片22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叶片21;所述第二叶片22与所述轮毂1表面旋转配合。

所述第二叶片22的旋转连接点位于其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

根据离心泵工作原理,当叶轮由电机带动进行旋转后,进出口产生压差,流体在压差作用下被吸入叶轮入口,接着在离心力作用下进入叶轮流道。当上游来流的流量等参数发生变化后,从入口进入的流体将呈现出不同的流态,流体先经过第一叶片21的长叶片结构做功,使自身的能量增加,接着向下游运动至第二叶片22的短叶片结构处,在周围流体的共同作用下,短叶片的工作面和吸力面所受到的压力将随着来流工况的改变而实时改变,短叶片为了保持自身平衡,将绕旋转轴进行旋转,实时调节自身的安放角,从而使流体在流道内所受到的流动损失始终处于较低状态,以此来提高叶轮的水力效率,使离心泵得以在不同工况下均能高效运行,达到提高泵设备水力效率的效果。

所述轮毂1表面凹陷设置有调节槽11;所述第二叶片22与所述调节槽11的底部对应贴合;所述第二叶片22在所述调节槽11的约束范围内自由往复摆动,从而可以借助调节槽11对于第二叶片22的约束增强其流体调节的稳定性。

该离心泵设备还包括蜗壳3;所述轮毂1和所述叶片组2转动设置在所述蜗壳3内部;如附图2所示,所述蜗壳3外部连接设置有中转腔5;所述蜗壳3侧面设置有若干输水孔31;所述输水孔31深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蜗壳3内部、中转腔5连通;所述中转腔5与对应供水设备的出口端连通对接;通过向中转腔5输入水流,就可以让水流穿过输水孔31后在蜗壳3内壁上形成保护性水膜,从而在泵设备运行过程中减少输送介质与内壁之间的摩擦,提升蜗壳使用寿命。

所述中转腔5上嵌设有止流柱51;所述止流柱51的嵌入端与所述输水孔31对应配合;伸缩调节所述止流柱51的位置,对应控制各输水孔31的开闭;当止流柱51嵌入输水孔31内部将其堵塞时,可以中断输水,而将止流柱51拔出输水孔31时,可以恢复输水。

所述止流柱51嵌入端的内部设置有转流腔52;所述止流柱51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53;所述进水口53将所述转流腔52与所述止流柱51的外部空间连通;如附图3所示,沿嵌插方向往复调节止流柱51在嵌入输水孔31的深度,利用进水口53暴露在输水孔31外部的开口大小,就可以在保持中断、恢复输水功能的前提下,进一步灵活控制输水速度,图中虚线箭头所示为水流方向示意;且拥有进水口53和转流腔52的结构后,就不需要将止流柱51拔出输水孔31,避免了在嵌插瞬间压力变化巨大造成的输水不稳现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可调节叶片的离心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1);所述轮毂(1)表面环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叶片组(2);所述叶片组(2)包括第一叶片(21)和第二叶片(22);所述第一叶片(21)、第二叶片(22)相互交错分布;所述第二叶片(22)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叶片(21);所述第二叶片(22)与所述轮毂(1)表面旋转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调节叶片的离心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片(22)的旋转连接点位于其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调节叶片的离心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1)表面凹陷设置有调节槽(11);所述第二叶片(22)与所述调节槽(11)的底部对应贴合;所述第二叶片(22)在所述调节槽(11)的约束范围内自由往复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调节叶片的离心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蜗壳(3);所述轮毂(1)和所述叶片组(2)转动设置在所述蜗壳(3)内部;所述蜗壳(3)外部连接设置有中转腔(5);所述蜗壳(3)侧面设置有若干输水孔(31);所述输水孔(31)深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蜗壳(3)内部、中转腔(5)连通;所述中转腔(5)与对应供水设备的出口端连通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可调节叶片的离心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腔(5)上嵌设有止流柱(51);所述止流柱(51)的嵌入端与所述输水孔(31)对应配合;伸缩调节所述止流柱(51)的位置,对应控制各输水孔(31)的开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可调节叶片的离心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流柱(51)嵌入端的内部设置有转流腔(52);所述止流柱(51)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53);所述进水口(53)将所述转流腔(52)与所述止流柱(51)的外部空间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可调节叶片的离心泵装置,包括轮毂;所述轮毂表面环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叶片组;所述叶片组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相互交错分布;所述第二叶片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叶片;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轮毂表面旋转配合;在周围流体的共同作用下,短叶片的工作面和吸力面所受到的压力将随着来流工况的改变而实时改变,短叶片为了保持自身平衡,将绕旋转轴进行旋转,实时调节自身的安放角,从而使流体在流道内所受到的流动损失始终处于较低状态,以此来提高叶轮的水力效率,使离心泵得以在不同工况下均能高效运行,达到提高泵设备水力效率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康兵;王德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中康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1
技术公布日:2020.1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