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油箱水冷形液压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95704发布日期:2022-07-01 20:37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油箱水冷形液压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推流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油箱水冷形液压站。


背景技术:

2.应用在水处理行业的“液压传动型潜水推流器”的液压站长期在户外露天环境下连续工作,工作环境恶劣,油箱里的液压油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油温波动范围也大。如果液压油箱里液压油的温度不能控制在合适范围,油温过高,会加速液压部件的老化,减少其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以下冷却方式对液压油进行冷却,即风冷却器冷却和水冷却器冷却。
3.现有的液压站冷却方式不管是风冷形式还是水冷形式,因冷却风扇和水泵等的存在都需要消耗额外功率,冷却系统的功率又随着液压站功率增加而增加。对于连续运行的液压站来说,冷却系统全年下来消耗的电功率也相当可观,增加了整套液压系统的使用成本;
4.结构复杂故障率高:对于工作在户外露天环境且连续运行的液压站来说,要达到所需的冷却效果需要用到的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较为复杂,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清理冷却装置,否则会影响液压油的散热效果;
5.增加噪音:传统风冷或水冷型液压站因风扇或水泵的存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也很明显,随着冷却系统的堵塞,噪音也会增加。
6.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分体式油箱水冷形液压站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分体式油箱水冷形液压站。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分体式油箱水冷形液压站,包括液压站和主油箱、潜水推流器,所述液压站和主油箱安装在污水池岸边,潜水推流器设置于污水池内,所述液压站上连接有测量管线、进油管和回油管,所述测量管线、进油管和回油管均与潜水推流器连接,所述测量管线、进油管外罩设有管道,所述回油管中部断开分为两段,两段并分别与管道相连通,所述管道的平行处设有支撑柱,管道和支撑柱之间设有减震部件,所述支撑柱中下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平台用于和潜水推流器固定连接。
10.优选地,所述减震部件设置有多个,并依次在管道和支撑柱之间等距固定安装。
11.优选地,所述减震部件包括卡钳和橡胶体,所述橡胶体位于管道和支撑柱之间,卡钳用于固定管道和支撑柱及橡胶体。
12.优选地,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与污水池的底部以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上卡合有l型支撑条,所述l型支撑条与支撑柱的表面及污水池的岸边均固定连接。
13.优选地,所述管道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活动连接有多个刮片,
所述刮片与管道相接处。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经过实验证明,相比于风冷形式出现的散热风扇易故障损坏、水冷形式的水泵故障,以及冷却系统脏堵等问题造成冷却系统故障来说,采用分体式水冷油箱方式结构更加简单稳定,同时采用外部水体的流动对分体油箱进行冷却,可以更好的控制系统液压油的温度,系统油温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小,极大程度保护了液压油的粘稠度、抗磨等特性,更能保证了液压设备的正常连续运行。
16.2、对于全天候工作的液压站,相比于风冷形式及利用水泵水循环冷方式的液压站,使用现有水体对分体油箱进行冷却的方式因为少了风扇和水泵等用电设备,在长年累月不间断使用的情况下在节能降耗方面的优势更为突出。
17.3、传统风冷形式还是利用水泵水循环冷却方式,风扇或水泵工作都会发出噪音,增加整个液压系统的噪音污染,采用分体式水冷油箱利用现有流动水体冷却的方式不会产生任何噪声,传统的冷却方式需定期清理冷却器(除尘、除垢及换水等),费时费力;采用分体油箱水冷形式则无需进行以上工作,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分体式油箱水冷形液压站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0.图3为图1中固定环、刮片的组合示意图。
21.图中:1液压站、2主油箱、3潜水推流器、4测量管线、5进油管、6回油管、7管道、8支撑柱、9支撑平台、10卡钳、11橡胶体、12l型支撑条、13固定环、14刮片。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参照图1-3,一种分体式油箱水冷形液压站,包括液压站1和主油箱2、潜水推流器3,液压站1和主油箱2安装在污水池岸边,液压站1和主油箱2是集成在一起的,除了主油箱2外,在水下部分还集成有副油箱,副油箱和主油箱2组成一个回流系统,而潜水推流器3设置于污水池内,因此副油箱需要在水中直接与潜水推流器3完成对接,液压站1上连接有测量管线4用于进行数据的监测,而副油箱具体包括有进油管5和回油管6、管道7。
24.测量管线4、进油管5和回油管6均与潜水推流器3连接,测量管线4、进油管5外罩设有管道7,管道7为方管,不锈钢材质,厚度控制在0.6-1cm,回油管6中部断开分为两段,两段并分别与管道7相连通,管道7的内部充当回油管6中部衔接部分,从而使得管道7实际上变成了回油管6的一部分,因此达到结构紧凑,美观、冷却效率高的效果,管道7的一种用途为,用于对进油管5进行一个保护。
25.为了对整个系统提供较好的稳定性,管道7的平行处设有支撑柱8,管道7和支撑柱8之间设有减震部件,减震部件设置有多个,从而配合支撑柱8来对设备整体进行减震保护效果,减震部件无法设置于其底部,原因在于起吊管道7和潜水推流器3时需要对其进行活
动,因此会导致不便,不能安装在管道7的底部,减震部件依次在管道7和支撑柱8之间等距固定安装,减震部件具体来说包括卡钳10和橡胶体11,卡钳10是一个弧形框架结构,端头利用螺栓进行固定或开合,橡胶体11位于管道7和支撑柱8之间用于保持二者之间的稳定,而橡胶体11设置的越多则稳定性越好,因此可以酌情进行安装,卡钳10用于固定管道7和支撑柱8及橡胶体11,使其形成一个整体,达到长效维稳的效果。
26.由于应用环境的特殊性,管道7的表层是容易账户各种杂质物的,而这种杂质会直接导致散热机能的下降,因此,管道7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环13,由于管道7是方管,因此固定环13与管道7只是部分位置焊接固定,固定环13实际有两层,而其之间是可以水密且可自由活动的,固定环13上活动连接有多个刮片14,刮片14的大部分结构是硬质刷,因此在活动时可以对过量沾附在管道7上的杂质进行清除,刮片14安装在外层,因此刮片14形成与固定环13的相对活动,刮片14与管道7相接处从而使得刮片14的活动来主动清除管道7的表面杂质,刮片14的形状有多种,最优的为弯曲的弧形形状,在水下可更好的与水流进行作用,支撑柱8中下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平台9用于和潜水推流器3固定连接,支撑柱8的底部与污水池的底部以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支撑柱8上卡合有l型支撑条12,l型支撑条12与支撑柱8的表面及污水池的岸边均固定连接,l型支撑条12用于进一步的固定支撑柱8,在l型支撑条12的脚部配合焊接有多根加强筋用于提高设备的整体稳定性。
27.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位于液压站1上的主油箱2来对水下的潜水推流器3进行油液供给,利用进油管5、回油管6并配合其内部装载的液压马达来实现液压油的回路供给,在进油管5、回油管6进行正常的供给时,进油管5进入至管道7中并穿出,回油管6在管道7的顶部与内部直接连通,再通过管道7的底部侧面与潜水推流器3连通,从而将液压油在回流时直接进入至管道7内之后再冷却进入至主油箱2,通过与污水的间接接触从而实现水冷散热,因此可以达到较好的水冷散热的效果,同时由于水流的作用,导致固定环13配合刮片14在水中做无规则的转动,从而使得刮片14不断的接触到管道7的表面,因此达到长效清洁的作用,无需人员探查管道7,使其随时保持与水体良好的接触。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